2018年法王噶瑪巴紐約「佛子行」課程_系列五之一

佛陀成道日,法王在教堂說菩薩行

20180529_法王噶瑪巴教授佛子行37頌

主講上師: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時間:2018年5月29日(二)上午10:30-12:30
地點:美國紐約河濱大教堂(The Riverside Church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在「佛陀成道日」的今天,導師佛陀在兩千五百多年前以人身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為無盡的來世弟子示範了解脫的典範和方法,在這吉祥的一天,佛弟子相信,任何修持功德都會成億萬倍增長,我們可以用什麼方式慶祝呢?

■在河濱大教堂,以聞法慶祝「佛陀成道日」

方式很多,其中一個方式美好得超乎想像,就是在擁有世界最大鐘琴的哥德式老教堂裡,在古雅的彩色玻璃和天使、先知塑像環繞下,聞思修佛陀菩提心教法,學習如何做個菩薩。

這,就是今天上午開始在紐約著名地標河濱大教堂,連續舉行三天的法王噶瑪巴「佛子行課程」。

在主辦單位香港噶瑪巴千諾金會(KKF)和紐約噶瑪三乘法輪寺(KTD)多次越洋運籌的跨國合作下,數百名名來自全球的弟子,和除了本地之外,包含來自香港、台灣及中國等亞洲地區的數十名義工,齊聚一堂,聆聽法王噶瑪巴在殊勝的佛陀成道日,在不可思議的佛法壇城河濱大教堂,宣說藏傳最重要的菩薩道論典之一:無著賢大師著作的《佛子行三十七頌》。

上午7:30,來自香港的噶瑪巴千諾基金會主席堪布達華,召集數十名義工在二樓教堂門口,提醒大家放下來自不同中心的標籤和分別,一心為聞法的法友、為佛陀教法、為法王佛行事業服務,開啟連續三天課程的序幕。8:30之前,教堂門口已排起長長的人龍,等候接受安全檢查,隨後在已經就位的義工引導下依序就座。

■「五殊勝」合璧,法王宣說《佛子行》

在法王開示之前,主辦單位之一的噶瑪三乘法輪寺住持堪布丹炯首先代表大眾致辭:

謹向尊勝的法王噶瑪巴致上最深的敬意,也向以明就仁波切為首的各位祖古、仁波切、出家眾暨大眾致意,大家好!首先非常感恩法王接受噶瑪三乘法輪寺(KTD)暨香港噶瑪巴千諾基金會(KKF)請法,在紐約給予課程教導。也非常感恩所有在美國、香港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所有法友,提供各種協助及參與,謝謝大家。大家花了很多時間、很多來自很遠的地方,代表大家對本次課程主題「愛與慈悲」的重視,現代大家都很忙,能花三天時間來聽聞這個主題是很難得的。

今天主題是《佛子行三十七頌》,如此重要的法,請到尊貴的法王,在河濱大教堂這麼重要的壇城舉行,幾大殊勝和合,真的是非常難得。還有,時間上,今天是佛陀成道日,在這個殊勝日開始我們的課程,相信大家都會很有收獲,累積很多福資糧。

最後,相信大家都了解,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生起好的動機來聽聞,這樣我們的人生都會變得有意義,為了自利利他而聞思修,每一秒每一刻都會變得很重要。

(大眾唱頌〈金剛總持祈請文〉〉

■明就仁波切現身獻供,大眾喜出望外

接著,以明就仁波切為首的獻曼達隊伍於教堂正中走道站定,在大眾唱完〈金剛總持祈請文〉之後,代表大眾向法王敬獻請法曼達,首先向法王頂禮三拜,接著獻供僧眾魚貫上台獻曼達。

由於事前並未聽說明就仁波切將隨侍聞法,當仁波切出現在迎請法王的迎香隊伍中,許多法友都感到喜出望外。據KKF人員表示,仁波切剛抵達紐約,即將展開美國弘法行程,行程之前特別飛來紐約,前來聽聞傳承之主法王噶瑪巴宣說菩薩道最重要的論典之一《佛子行三十七頌》。

(大眾唱頌〈獻曼達〉、〈請轉法輪〉)

■生起「願菩提心」,學習「行菩提心」

法王開示:

今天我感到很難得,能在紐約河濱大教堂,為大家講解《佛子行三十七頌》。首先要問候以怙主明就仁波切和堪布卡塔仁波切為首的上師、僧眾及所有具信法友們,大家好。

這次課程,是由香港各噶舉中心聯合組成的「噶瑪巴千諾基金會(KKF)」,和美國由十六世法王所創建的噶瑪三乘法輪寺(KTD)聯合主辦。

菩薩的善妙行誼、行持是不可思議的,對於這樣一個主題,首先講說者自己,即使不具備行持菩薩行儀的「行菩提心」,至少要具備一念真實想要利益眾生離苦得樂、成就究竟佛果這樣的一個「願菩提心」。然而我個人並不具備這樣的德行,所以要講授《佛子行》這樣重要的論典,我是非常不好意思的。但我想我和大家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即使還沒有能力做到,但我們都想要學習和行持菩薩的行儀。所以今天我是以「學習菩薩行儀,大家一起學習」這樣的心情來進行。

首先,我要給《佛子行三十七頌》的口傳,就是念一遍,之後再給大家講解。

這部論大綱主要分三部分:

一,禮供文暨著作誓言

二,正文

三,結語

■一,禮供文暨著作誓言

首先是「禮供文」,第二個偈頌是「著作誓言」。

南無洛給秀惹亞(南無觀世音菩薩)
雖見諸法無來去,唯一勤行利眾生,
上師觀自在尊前,恒以三門恭敬禮!

「南無洛給秀惹亞」是對觀音菩薩的禮敬,「南無」是禮敬的意思,「洛給秀惹亞」是觀音菩薩的名號,觀音菩薩有很多名號,這是其中一個,意思是「世間自在」,觀音菩薩是一切諸佛大悲的總集,一個佛子的行持最主要應該具有慈悲、菩提心,所以一開始我們要禮敬觀音菩薩。

第一句「雖見諸法無來去」,是指觀音菩薩具足智慧,如實了悟沒有來去的萬法實相,是如夢如幻、是空性的。

第二句「唯一勤行利眾生」,觀音菩薩觀見到眾生不了解萬法實相如夢如幻的道理,因此對於眾生生起大悲心。

第三句「上師觀自在尊前」,這樣具足悲智的觀音菩薩,和上師是無二無別的,

第四句「恒以三門恭敬禮」,我對這樣的具足大悲與大智、與上師無二無別的觀音菩薩,虔敬頂禮。

第二偈是「著作誓言」:

正等覺佛利樂源,從修正法而出生,
修法復依明行要,故當宣說佛子行。

一切暫時利益和究竟安樂的泉源,或者說指引利樂之道的人,也就是圓滿的佛陀,是因為如法地在有學道圓滿學習大乘法而證得的。也就是首先生起根本的大悲心,發起菩提心,接著行持屬於方便法的六度,和屬於智慧法的萬法無自性的智慧。一個想要修持菩薩行的人,首先要知道這樣的發心和六度法應該怎麼去做,「明行要」就是知道怎樣去發心和行持,因此作者在這裡將完整地講說佛子的行持。

■二,正文

(一)前行:進入佛法的七個提醒

正文分兩部分:

(一) 前行

(二) 正行

正文前行是幫助我們進入佛法前行的七個步驟,首先有七個偈言,提醒我們不要浪費難得的人身寶,要讓暇滿人身有意義:

暇滿難得

此身幸得暇滿船,自他需度生死海,
故於晝夜不空過,聞思修是佛子行。(1)

噶當派教言說:「僅只是得到暇滿人身,成佛之路就已經走了一半」,這是指暇滿人身的珍貴,擁有閒暇圓滿的人身,可以修持佛法,已經具足了成佛的順緣,淨除了許多修行的違緣,所以一旦得到難得人身,不要空過,不要浪費時間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要讓它用於可以自利利他的修持。

接下來這一偈講,要遠離讓我們三毒的生處——家鄉:

離家鄉

貪愛親方如水動,嗔憎怨方似火燃,
癡昧取捨猶黑闇,離家鄉是佛子行。(2)

初學者在修持的時候,一開始修行不穩定,遇到問題沒有辦法好好處理,所以應該先要遠離那些容易讓自己生起貪瞋煩惱、沒有辨法使心放鬆的因緣和對境。「離家鄉」的意思,是指當我們待在熟悉的環境,認識的人多,會讓自己生起貪嗔的人也多,煩惱增長的機會也多。所以以前有心修行的人,一開始都會先遠離容易生起貪瞋的家鄉。當然這是暫時的遠離,並不是永遠,主要是心理上要遠離貪心和嗔心,不讓自心受到環境所影響。

接著講「依靜處」的功德:

依靜處

遠惡境故惑漸減,離散亂故善自增,
心澄於法起定見,依靜處是佛子行。(3)

這裡「靜處」主要是指地理上安靜的地方。現在我們也只是偶爾才能前往或待在一個安靜的地方,所以真正安靜的地方,是指內心的安定,有人即使真的待在靜處,內心不安定也是無法快樂的,現在大家都住在城市裡,平常也為工作、為他人、為家庭親人付出很多時間心力,但都沒有真正為自己找尋時間安靜下來。所以重要的是自己要創造環境,創造自己的靜處,給自己一點時間,讓自己放鬆,讓心得到安定是很重要的,不然老是讓心散亂在各種人事物上是不行的。

接下來是第四偈,講的是我們要有無常的觀念,捨棄對今生的貪著:

無常觀

常伴親友還離別,勤聚財物終棄捐,
識客且遺身舍去,捨現世心佛子行。(4)

我們的心中要生起無常想。修行時的眼光要放遠,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快樂,當然今生的快樂不是不能享有,重點是不要貪著,一個修行人如果心中沒有長遠的目標,修行是很難達成的,所以要時時把究竟的快樂、成佛放在心裡,不要貪著今生暫時的快樂,汲汲營營於短暫的利益。然而很多人一生將全付的身口意都投入於追求短暫的快樂之上,因此這裡無常的思維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世間快樂都是暫時的、不穩定的、隨時會壞滅的,藉由這樣的思維,幫助我們把心思放在長遠的究竟快樂上,也就是成佛。

接著講要遠離修行道上的逆緣,就是惡友:

遠惡友

伴彼若使三毒長,並壞聞思修作業,
能轉慈悲令喪失,遠惡友是佛子行。

惡友就是壞朋友,包含不好的上師、善知識,或者發心和行為不好的同參道友,和他們在一起,貪嗔癡煩惱會增長,聞思修功德會漸漸退轉壞失,有這樣的道友要遠離,保持拒離。

接下來這偈,講要親近修行上的善緣,就是善知識,要有善知識帶領:

依善知識

依彼若令惡漸盡,功德猶如初月增,
則較自身猶愛重,依善知識佛子行。

修行如果能依止純正善知識,能使惡減少,能讓功德增長,所以要非常敬愛這樣的善知識,我們的身體、生命是由父母所給予,但修持正法的慧命卻是由善知識所賜,因此一旦有緣遇到這樣的善知識,要非常非常珍惜。

接下來這偈,講我們要皈依究竟的、真實的皈依處──三寶:

皈依三寶

自身仍陷生死獄,世間神等能救誰?
故於依止不虛者,皈依三寶佛子行。

以上這七個偈言是能幫助我們能進入佛門的前行七個要點,我就不多作解講了。

■沒感覺是程度沒到,不是不重要

前行這七個要點,有些你也許覺得很有道理、很重要,但有些你也許會懷疑真的如此重要嗎?其實這會隨著經驗、修行而有不同感受,有一天你會發覺它們都很重要,所以即使目前你暫時不是很有感覺,也不要輕忽,這七個要點都很重要。

有些人說他修行十年、二十年,但修行老是沒有進步,就是前行法沒有切實修持,沒有得到真正的感動,心上沒有真正的體會,因此到了至高甚深的法門時,也只會覺得更陌生、更有距離。所以修行一開始,一定要切實的在前行法上好好努力。

剛才所說這些要點,文字上很清楚,似乎不很難理解,但要用在生活上不是很容易,尤其當我們落入實際紛雜的生活時,面對各種真真假假的人我是非時,這些道理又變得不清楚、想不起來了,所以要多思維這些看起來好像很簡單的道理。

■上師好不好,是看弟子修得怎麼樣

舉例來說,前面偈頌說「遠惡友是佛子行」,但在師徒關係中,有時候你生起煩惱,不一定是善知識的問題,有時上師善知識是好的,但自己動機有問題、行為有狀況,因此生起煩惱。上師是好的,但自己動機不清淨,也會生起三毒煩惱。比如佛陀是最無上的上師了,但佛陀的時代有些人即使遇到這樣最無上的上師,還是因為自己動機和行為不清淨,而生起了三毒煩惱。

所以經典中對「善知識」的定義說道:「善知識要具備一切功德,遠離一切過患」,但這實際上很難,我們生活上很難遇到這樣圓滿的善知識,所以我們要多看善知識的功德,少看他的過患,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幫助你把那些好的功德運用在自己的心上,讓修持更有進步、心性更加開展,更有勇氣和信心面對生活。這才是「依善知識」真正重要的部分,而不是去看一些暫時的過錯。

其實師徒關係是互相依存的,講到判定一位善知識好不好、一位上師好不好,要看他的學生,學生如果能依上師傳授的這個法而受益而改變,那麼他的上師就是一位好的善知識。透過弟子了解上師好不好,透過上師了解弟子好不好。

(二)正行:三士夫道,都在一顆心

接下來講正行「三士夫道」,三種士夫的道次第:

下士夫道:畏惡趣

諸極難忍惡趣苦,能仁說為趣業果,
故雖遭遇命難緣,終不造罪佛子行。(8)

這是下士夫的修持,講的是因為恐懼下三道的痛苦而不造罪。

中士夫道:求解脫

三有樂如草頭露,是須臾頃壞滅法,
故於無轉解脫道,起希求是佛子行。(9)

這是中士夫的修持,不貪著輪迴的快樂,而希求解脫的快樂。

■照顧心裡的小孩,讓它成熟大器

這裡講三種士夫的修持,這個說法是噶當派最早建立的,他們認為顯密一切教法都可以包含在裡面。「士夫」的英文是individual、個人,中文是「補特伽羅」,意思是「人」,它還有個意義是「有力量者」,不只是個人,而且是「有力量的人」,就是「有承擔能力的人」,依程度多少而有上中下士夫的分別,總之就是有承擔能力的人。

舉例來說,這三種士夫,一開始就像剛出生一切都要靠父母,漸漸長大可以獨立自主,修行人也一樣,一開始先從小小的修持,漸漸的成熟了,能獨立自主,而且能夠作比較大的承擔。所以所謂三士夫,事實上是指一個修行人在不同階段心性開展的情形。

談到「三種士夫」,不是講不同的人或不同的個體,而是在講自己心性的不同階段,並不是上士夫永遠是上士夫,下士夫永遠是下士夫。我們的心一開始像小孩,我們要像父母一樣,照顧內心的小孩,很有耐心,小心呵護,讓它成長成熟,最終可以照顧別人,這就是三士夫的修持。

在座很多人都有照顧小孩的經驗,都知道不容易,但比起外在的小孩,有時我們內心的小孩更皮,更難照顧,我們就要更有耐心,小心呵護。這是舉照顧小孩為例說明,幫助我們對修行有一個全貌,了解照顧自心就照顧頑皮的孩子一樣,而且在不同階段要有不同的照顧方式。

「下士夫」的定義,就是要相信有來生、有輪迴,要恐懼三惡道的苦而想要修持,至少要對今生的苦要有所畏懼,想要修行以求解脫。一般的下土夫道是「要畏懼今生痛苦而修行」,但在傳統的道次第經典中都提到,下士夫的定義,主要是指「要相信有來生、有三惡道的苦」,因恐懼惡趣苦而開始修行。但現在相信有來世的人越來越少了,所以能畏懼今生的痛苦而願意修行已經算難得了。

今天講到這裡,最後要作迴向。

〈十方四世諸佛菩薩祈願文〉

〈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長壽祈請文〉

附註:本文所引偈頌,即法王噶瑪巴著作《法王教你做菩薩》所用譯版,即嚴定法師譯、如石法師修訂版,與現場法本稍有不同。

——————————————

〈河濱大教堂小檔案〉

世界最大鐘琴教堂 與法王三度結法緣

藏傳佛教一向相信,一個重要的佛法大事因緣必有五殊勝:法殊勝、上師殊勝、時殊勝、地殊勝、弟子殊勝,其中「地殊勝」也是經典記載的重點,因此佛經一開始都會這樣記載:「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地」,這已成重大法緣上場固定交代的序曲。

此次「佛子行」課程場地,選擇在跨教派的哥德式教堂:河濱大教堂,很有「利美」無分別的味道,建築本身很有力量、有攝受人心的力道,在彩色玻璃、十字架、聖經、先知塑像環繞下,聞思修佛法,完全沒有違和感,氣氛非常莊嚴定靜,真是個特別的壇城。令人好奇:偉大的蓮師在預言「當鐵鳥在天空飛,鐵馬在地上跑的年代,雪域佛法將傳遍西方」時,是不是預見了這奇妙的一幕?

法王與河濱大教堂非常有緣,這是法王噶瑪巴第三次在紐約河濱大教堂,和大眾作法的連結:

第一次,是2011年7月在此教授「四臂觀音修傳」;

第二次.是2015年5月尼泊爾發生百年大震,當時第二度到美國弘法的法王噶瑪巴,也是在此為尼泊爾災民舉行超薦祈福法會;

第三次,就是這次「佛子行」課程。

落成於1930年的河濱大教堂,是紐約著名觀光地標,除了壯麗的哥德式建築,也以擁有世界最大的鐘琴聞名。這個美麗的教堂常提供跨教派課程使用,除了法王噶瑪巴的開示,也常提供其他佛教法會或課程使用。

年度新聞

Powered by mod LCA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