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藝術打造慈悲的社會:法王噶瑪巴出席學藝活動

時間:2016年7月6日
地點:印度 新德里

2016.07.06

大寶法王噶瑪巴在一項名為「慈悲的行動」(Compassion in Action)的活動中給予開幕演說。這場為期三天的活動,由一群住在德里附近、支持人權和普世責任的西藏和印度的社會行動主義者主辦,屬於一個全年計劃當中的一部分。這項計劃從去年達賴喇嘛尊者的誕辰開始,透過藝術的各種形式,對於慈悲的行動、聖雄甘地和達賴喇嘛尊者的行誼,進行探討、分享和詮釋,有11所學校1000名學童共襄盛舉。

這項活動由關心社會的藝術家所組成的「月能」(Lunar Energy)以及「賦權夢想」(Empowering the Vision)所贊助。「賦權夢想」的負責人郁仲.歐谷倉(Yudron Aukutsang)代表致詞歡迎法王。她說明,她的組織致力於賦權藏族年輕的一代,培養他們自立和機動的能力,在全球化的社會中扮演貢獻者的角色,而目前的焦點放在教育和就業機會。她指出,年輕人真誠擁抱非暴力和慈悲,令計劃的所有工作人員感到鼓舞。

活動一開始,由瑪久努卡提拉(Majnu-ka-Tila)西藏兒童村(Tibetan Children’s Village)學生上台進行文藝表演。接著,由「月能」創始人嘉亞.萊爾(Jaya Iyer)帶來簡版的「慈悲的行動」劇場演出。

開示中,法王首先對達賴喇嘛尊者的81大壽表示祝賀,祈願尊者健康長壽,事業興盛,所願皆成。對於今天這個打造慈悲社會的主題,法王指出,每個人都有慈悲心,看到有人受苦時,大家都會想伸出援手,這不僅是佛教的觀點,許多科學家也持同樣的看法。然而,最近暴力層出不窮,許多爆炸事件、射擊群眾和戰爭等暴力行為,幾乎讓人難以相信每個人天生都有慈悲心。法王解釋,光是有這個自然的能力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經過訓練才行。

法王指出,關鍵在於明白我們活在一個相互依存的世界:「資訊時代不斷提供我們世界各地的新聞,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加的接近,但我們還是以自我為中心,只會關注自己的需求。我們必須認出這樣的心態,並且從這種淺薄的執著中跳脫出來,學習為他人的福祉而承擔責任。」

法王表示,我們可以透過多個方式來理解自己和他人的關係,但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倚賴他人至重,沒有一個眾生不倚賴他人:「然而,通常我們認為自己獨立存在,感覺著自己和他人的距離,卻沒有意識自己是他人的一部分,他人也是自己的一部分。」因此,學會以相互依存的心態來進行思考,這就非常重要了。

法王強調,我們都具有關愛他人的基本能力,但因為受到成長方式和教育的影響,我們的慈悲便有了不同程度的體會和表達,而我們也學會了如何將它打開或關閉:「我們需要的是正確的知見,也就是基於相互依存的事實而有的正確心態。」

法王說明,這就像是想要擁有健康和健美的身體,我們就必須每天運動;想要心中擁有慈悲,我們就必須訓練自心:「慈悲不只是一種感覺而已,它同時讓我們有勇氣面對痛苦。我們必須培養心中的慈悲,但不是倚靠普通的努力,而是要下大功夫,密集勤奮地修持。」一開始,我們可以先進行一些嘗試,瞭解慈悲的修持為我們帶來的改變,然後逐漸將自己的生活完全轉化為慈悲的生活。

結語中,法王再次祝願達賴喇嘛尊者長久住世,並感謝所有的工作人員,讚揚他們的工作非常有意義。

接下來是現場問答:

第一個問題:(一位教師提出)如何教導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慈悲?在如此講究成績和高分競爭的教育系統下,我們如何去除我執?

法王以學習語言為例來回答:每個人都有學習語言的能力,但如果你將一個幼童放在野地,不跟人有任何接觸的話,這個孩子說話的能力便無法開展。同樣地,雖然孩子天生有慈悲的能力,他們還必須與慈悲的話語相接觸。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對孩子講慈悲的故事,說慈悲的話語,這樣就能夠在孩子的心中種下慈悲的習氣,達到轉化的效果。但千萬不要以強迫、說服的方式來教導慈悲,讓孩子在輕鬆愉快中學習,這樣他們自然會對慈悲產生興趣。

「小時候,我的父母講到慈悲,甚至連小動物、小昆蟲都不可以殺。」孩子都有自己喜歡和感到親近的動物,所以一開始我們可以引導他們生起對這些動物的慈愛,然後再將這種感覺擴展到其他動物和小朋友身上。

第二個問題:通常藝術家遭遇自己生活中的衝突,並且藉助外界以獲得創作的靈感,所以他們知道什麼是痛苦以及世界上發生的事情。然而,藝術家如何才能透過自己的創作來療癒自己?

法王回答,一般而言,藝術這個主題非常廣泛,包含許多的分支。就個人而言,我寫詩、繪畫、編導戲劇,所以在這些方面多多少少知道一點。

在談到藝術時,很多時候我們講的是自己呈現給他人看的內容,無論是繪畫、表演或其他藝術形式,我們花很大的功夫讓自己的作品能夠觸動他人。然而,還有一種藝術是內在的藝術,它著重於創造一顆快樂、滿足、美麗的心。這兩者藝術之間要有所平衡。

「近來,藝術家透過創作來表達情緒,大家認為這點重要。但我覺得藝術的創作也可以是內在的祥和,為我們帶來內心的寧靜。這點非常重要。當今我們的世界相當不安,而這也反映在每個人的情緒上。」因此,具有內在的祥和與寧靜很重要。如果做得到,我們便可以透過藝術來表達這種內在的寧靜。所以,我們可以兩者兼具:創造內在的寧靜,並且向他人展現這樣的寧靜。

第三個問題: 對於最近世界發生的暴力事件,我們如何看待和面對?

法王回答,在伊斯蘭教齋戒月( Ramadan)這個人人想要求善棄惡、累積功德的神聖月份,卻發生120人在伊拉克遭受屠殺、孟加拉的謀殺等令人心痛的新聞,這在齋戒月的歷史上是從未發生的,尤其是在沙烏地阿拉伯麥迪那(Medina)的爆炸案,這是世界上非常神聖、信仰非常虔誠的地方。這些事件不僅讓人心惶惶,更讓人感到極度悲傷。對於我們這些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在看到以宗教之名而做出慘絕人寰的行徑時,這樣的感受尤其強烈。

身為某個宗教的追隨者,我們支持此宗教的信仰方式。然而,我們散播的是否就是此宗教的創始者的真正旨意,這值得我們深思。要正確地傳達創始者的旨意並不容易,而這在所有的宗教都是如此。

沒有人生來是恐怖分子,他們是受到現代世界環境的影響而成為恐怖分子,所以,於此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事實上,我們要為自己的思維和行為而負的責任比過去都大,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無法等著別人變得寧靜和慈悲,我們一定要從自己開始,改善自己是每一個人都有的責任,我們必須讓自己更加寧靜和慈悲。

法王表示,從相信上帝造人者的觀點,我們都被賦予思維的這項特殊的能力,因此我們要善用自己思維和理解的力量,分辨什麼是對和什麼是錯。例如我們都要為地球的環境負責,這點每個人都該思索。

第四個問題:在相對的世界中,智慧的本體和智慧的實際運用——菩提心,二者的關係為何?

法王以傳統佛教中「無我」和「空性」的觀念來作答:「我們的思維必須超越狹隘的自我,瞭解我們不是一個單一、獨立的個體,而是與整個宇宙的互聯網相連的生命。所謂『無我』並不是說自我被滅除了,從此不存在了。『無我』指的是不存在一個獨立的自我。」所以,這裡的自我指的是與整個宇宙深刻相連的我,因此我或自我不是獨立的,而是與宇宙相互依存的。瞭解這點時,我們就能夠體會到空性的開闊和持續的機會:「空性不只是一個哲學上的觀點,它能夠減低我們的自私,增長我們的慈悲。它能夠轉化我們的心,改變我們的生活。」

於此振奮人心的一番話,法王結束開示。

主辦單位將展覽中的一幅畫作獻給法王,以表感謝。接著,過去一年中參與這個計劃的所有的工作人員,受邀上台與法王合影留念,並接受法王的加持。

接下來兩天的重頭戲都是研討會:第二天研討會的主題是「慈悲與社會運動」,第三天的主題是「慈悲與教育」。此外,三天會期中,在法國文化協會(Alliance Française)同時有展覽以及創作工坊,由參與的11所學校的學生展出視覺、表演和文學的藝術作品。

年度新聞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