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念歷代蔣貢康楚仁波切〉系列:贈予珍稀〈三尊古籍〉

〈憶念歷代蔣貢康楚仁波切〉系列報導

珍稀〈三尊古籍〉贈予實修行者與各大仁波切

    在「憶念歷代蔣貢康楚仁波切」系列活動中,法王將一部珍稀的法本〈三尊古籍〉的復刻本,贈予業已完成、或正在進行三年傳統閉關的行者,以及各大仁波切與重要上師。這部儀軌的原版是以金泥書寫在黑紙上,編撰者為第五世夏瑪仁波切袞秋研拉(Kunchok Yenla)。這部儀軌的修持內容是三位護法本尊:瑪哈嘎拉、紅觀音、以及金剛亥母,因而將它稱之為〈三尊古籍〉(the Nag-gyal-phag-sum)。法王此次製作300套復刻本,其目的在於保存這部幾近佚失的法本。

    這部儀軌源自印度。一開始時,此三種修持儀軌是分開的,一直到了第二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希時,才將它們合為一部,因此這部儀軌被認為特別神聖。噶瑪岡倉實修傳承中,各種法門浩瀚如海,但對未來的行者而言,這部儀軌的修持卻特別重要。

    這部珍稀的儀軌有著令人驚歎的歷史。歷代噶瑪巴擁有的佛像、經書與舍利多不勝數,但在噶瑪巴所有的聖物中,這部〈三尊古籍〉儀軌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寶物之一。不幸的是,在西元1959年西藏政局的動蕩中,許多珍貴的聖物被毀,就連這部法本也散失了。

    當時有位來自康祖仁波切(Khamtrul Rinpoche)的康巴噶寺(Khampagar)的一位僧人,在逃離西藏時恰巧途經楚布寺,在寺中發現了這部儀軌,遂將它一併帶上路。那時前一世的康祖仁波切恰好在不丹,所以當這位僧人抵達不丹後,便將這部儀軌供養給康祖仁波切。正因為有這部劫後餘生的法本,我們今天才得以持續有這部法的口傳與修持口訣。而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在授予法子這項修持的口傳與口訣時,所依據的便是這部法本。

    這次為了要製作〈三尊古籍〉的復刻版,法王噶瑪巴特別向住錫於喜馬偕爾邦的康巴噶札西炯寺(Khampagar Tashi Jong Monastery)的這一世康祖仁波切商借原典。原典經過精密的掃描之後,在台灣印製了300套。這批複刻的新版比原典多增加了17張(34頁),其中包括詳細的目錄以及法王特別為復刻版所撰寫的介紹這部典籍法脈的序言。

年度新聞

Powered by mod LCA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