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屆噶舉大祈願法會:第一天日誌
- 分類:歷年紀事
- 點擊數:22484
第29屆噶舉大祈願法會:第一天日誌
時間:2012年3月1日上午5:30-下午5:30
地點:大祈願法會舞台
這裡,就是淨土!
淨土在哪裡?就是你周圍這一切,這就是淨土!
■第一座法:5:30-8:00
清晨5:30,法王噶瑪巴蒞臨,禮佛三拜,陞法座。
法王噶瑪巴開示:
〈大乘布薩律儀〉也就是〈八關齋戒〉,雖然跟八關齋戒相似,但更加殊勝,首先具備很好的發心,這個戒律,不論是比丘、比丘尼 、沙彌、沙彌尼都可以修持的,經典裡面也說比起在淨土持守戒律,在不清淨的世界、像是我們現在在的娑婆世間,持守戒律還更加殊勝的呢,也就是說若在天界持戒,不如在人世間更加殊勝,如果你具備戒律的情況而做發願,這會是更加殊勝的,只要持守戒律,未來只要在佛前聽一句佛語,就能夠成就。
我現在持誦〈大乘布薩律儀〉(《大祈願課誦本增訂本》P6),請大家跟著念:
安住於十方之一切佛菩薩,祈請護念我,祈請上師護念我, 如同往昔如來、應供、正等覺,猶如聰慧馬及大象王,應作者作,所作已辦,捨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 具真實語,心善解脫,正智解脫者,彼等為一切有情,為饒益眾生,為解脫眾生,為除饑荒,為除疾疫,為圓滿三十七道品,為證得無上正等菩提,清淨奉持此大乘布薩律儀,我 某某(唱念自己名字),從此刻起,至明日太陽未升前,為一切有情,為饒益眾生,為解脫眾生,為除饑荒,為除疾疫,為圓滿三十七道品,為證得無上正等菩提,而清淨奉持此〈大乘布薩律儀〉。
誦三遍,戒師云:踏迎挪(方便也),戒子云:磊梭(善哉)。
從此我將不殺生,他人財物亦不取,
不淨法行皆不作,謊言妄語亦不說,
眾多過失之近因,酒精飲料全戒除,
高廣大床不坐臥,非時食物亦不吃,
香水華蔓諸莊嚴,歌舞伎樂等戒除,
恆常猶如阿羅漢,不行殺生等惡業,
我亦戒除殺生等,願速證得無上覺,
於此紛擾苦世間,祈願度脫輪迴海。
今天開始的第29屆祈願法會,大家遠道而來是很辛苦的,這八天,我們為什麼要在這裡相聚?祈願法會的目的是什麼呢?我們可以看到世界上苦難真的很多、而快樂總是稀少,人與人之間總是鬥爭、仇恨多,而友善、關愛少,社會上各種正面的、善的力量比較微弱,惡的力量相對熾烈。所以,這真的是我們共同祈願、發起大的悲心的時刻。
這個世界未來會怎麼樣,掌握在這世界上每個人、每個生命自己手中。我們人類具備「分辨善惡」的取捨能力,我們知道的不只是暫時的利益,而有智慧能朝向更長遠、深遠的目標去努力。
但我們似乎沒有好好善用這種長遠的智慧,而總是短視近利,只想著自己,只在乎一些自私自利的事,頂多放點心在自己親人身上而已,總是忘了還有更廣大的生命,跟我們共同生活在世界上、地球上。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只想自己,那世界上的各種紛爭、對立就會層出不窮。因此我們今天在這裡,一定要很認真的、很嚴肅的來面對這個問題,為了整個世界以及我們自己的未來,要好好發願。
以下維那師帶領大眾念誦:
隨念三寶經
祈願二十支
彌勒讚佛誦
百緣攝頌禮
佛行十二誼讚
■第二座法:8:30-10:30
〈獻曼達〉
〈請轉法輪〉
法王噶瑪巴開示:
今天起八天的祈願法會中,有四天時間,會講解〈東西方淨土祈願文〉相關內容,之後會給「不動佛灌頂」。
首先,我們要思維,我們現在是在殊勝的聖地菩提迦耶,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轉變自己的心態,也就是自己的動機,說法者和聽法者都不應為世間八法、為了今生利益而說,應將「利衰苦樂稱譏毀譽」捨棄、放下,要以清淨動機而說,否則即是不如法。
今天我們要說「東西淨土祈願文」,東方現喜淨土,和西方極樂淨土,就被稱為東西方淨土。我們在這樣的五濁惡世,總是順緣少、逆緣多,在二十一世紀真是不太容易修持,因為散亂的因太多,城市越來越大、人越來越多,要讓心靜下來修止是不容易的,但如果不修專一的止,勝觀就不容易修持。這樣修行是無法真正有進展的,不用說修道上,就連世間禪修,若連基礎的止都沒有,那就連世間禪定都沒辦法達到,所以說這個方便法:止的禪修,是很重要的。
(維那師念誦〈供茶文〉)
■〈西方極樂淨土祈願文〉
我們現在能夠得到善的人身,發「往生淨土」的願是很重要的,可以到淨土,並且得到不退轉果位。漢地有淨土宗,藏地各教派雖然沒有「淨土宗」,但也都修持淨土法門,印度許多註解、論典當中,大部分結行迴向都會唸〈求生淨土祈願文〉。
投生淨土,要具備怎樣的因和緣?
第一個要點,要具備殊勝的「所依」,也就是「身」。釋迦牟尼佛示現的國土中,不論人、天人、夜叉,只要具備善心,都是可以投生淨土的因,任何凡夫眾生,只要發願往生,都具備投生淨土的因。
經典中說,除了造作五無間重罪、捨法罪等很重的罪,才不可能投生淨土。《阿彌陀經》中說,只要聽聞「阿彌陀佛」的名號,都可以種下投生淨土的因。西方三聖主尊是阿彌陀佛,心子是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即金剛手菩薩),只要對主尊和眷屬生起信心,都可以往生西方淨土。
噶瑪洽美也說,噶瑪巴是觀音化身,又是阿彌陀佛心子,持誦「噶瑪巴千諾」也可以幫助更快速的投生淨土。在恰美仁波切典籍中也提到,修持觀音比較容易,就好像你要去見國王、皇帝,要先透過大臣才能進得去;大臣就好像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透過他們,能更親近阿彌陀佛。
噶瑪恰美說,往生淨土要具備四種因。極樂淨土是清淨國土,能投生者皆非異熟身,不具備苦果;如果凡夫造作無間罪業,有煩惱,要投生淨土是不可能的。但因為阿彌陀佛的加持力不可思議,所以蘊身亦可往生。不過,佛不可思議,我們凡夫也真是不可思議阿!雖然佛力加持不可思議,眾生業相亦不可思議,忘了自己也要努力積集資糧,也是不行的。
噶當派祖師說,佛具有剎那間讓眾生全部成佛的力量,但如果凡夫業沒有清淨、自己沒準備好,就算佛有不可思議的大加持力,也是沒有用的。
阿彌陀佛有這樣的大願,所以我們要好好聽聞、記在心中,還要去實修。對於無量壽佛、對於淨土功德莊嚴,要常去聽聞、憶持、觀想,只要能夠具備這樣投生淨土的因,無論天人、龍族、人類,都能夠在往生之後,親見阿彌陀佛,往生極樂淨土。
■〈東方不動佛現喜淨土祈願文〉
《大寶積經》〈不動如來會〉,提到要投生到「現喜淨土」,最開始不動比丘是怎麼樣發起菩提心,之後怎麼樣成就佛道,也提到不動佛現喜淨土是什麼樣的功德莊嚴。
這幾年我很投入地學習、研究不動佛法門,祈願法會中也會舉辦超薦修法、不動佛閉關,找各中心代表及具信的法友一起閉關,每次不會超過21人。閉關期間,我也會盡量跟他們分享不動佛的意義和修持方法。不動佛法門實在是很難得,因為在21世紀的現在,各種科技發達,尤其物質過剩,身為人類,我們的行為有時會因為科技進步而具有更大力量,而產生比起其他眾生對地球更大的影響、更大的傷害,這些後果都歷歷在目。所以要消除這樣大的惡業力量,就是不動佛法門。不動佛法門就是要拔除各種罪障,有它特殊的功德利益。
面對這麼大的惡業,佛菩薩也有了更深的悲心、更大的願力和更強的加持力。因此佛菩薩都說,在五濁惡世修持「不動佛法門」會非常好。
「不動佛」為什麼又稱為「無嗔佛」?最主要就是提醒我們「不要被嗔恨心所擾動」。看看現在世界製造各種紛爭、戰亂的因,都是一念嗔恨心、傷害的心而造成的。一點嗔心沒有降伏,就會造成巨大的紛爭、戰爭。捕獵眾生,也是「傷害其他有情的心」所造成的。如果肆意的讓嗔恨心不斷生起,將來只會更嚴重。
有大惡業就有大的對治力,要具備大的對治力,中間還需要有各種因和緣和合在一起,才能成辦。具有大悲心的上師,就是我們第一個重要的解脫之因,從釋迦牟尼佛,到噶舉上師,都是具備大悲心的,總是眷顧著我們,不捨棄我們,告訴我們各種淨除罪業的方式,總是牽引、帶引著我們、幫助協助我們,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除了有大悲上師們的引導和幫助,自己更要精進,對修行要有一種歡喜心,這是很重要的,修行是自己的事,如果勉強就不自然了。要記得修行一開始是一種歡喜和渴求,否則只是盲目的修著苦行,是沒有意義的。
很多人修行都並沒有看重本來就具備的微細善心,一心只想做些特別殊勝的事情,一定要做像黃金珠寶那樣閃亮顯眼的事,反而忘了最平凡也最珍貴的本具善心,修行都會變得太造作、不自然,變得跟你非常遙遠。所以我們說修行要看到原因、瞭解意義、發自內心去做,不然只是一種表象、一種造作。當然修行一開始,心和言行都需要做出一點改變,似乎要刻意做點什麼,但也不要太過份,但很多人都忙東忙西,裝著做很多其他事情,卻忘了本具的善心。修行剛開始就是造作的虔誠心,之後才會有無造作的虔誠心。法說得再精采,如果沒有觸動你的心、利益到你的生命,也是沒有意義的。有位善知識說,即使說口訣的人有一切過患,只要所說的法是正確的,我們也要去領受。這就是「依法不依人」。所以即使小孩子也能說出「真實語」。說法的人也許沒什麼,但所說的內容卻是值得深思的,所以焦點不要專注在我身上,要專注在法的內容上。
■禪修:觀想淨土
接下來,我們要做一個禪修。
極樂淨土在哪?有些上師說,「去此地的西方多遠多遠」。其實淨土在哪裡?就是你周圍這一切,這就是淨土!
祖師們說如果這樣想,就能夠快速、容易的投生淨土。
極樂淨土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化現而成的,是從佛本智中化現出來的,淨土中的石頭、山河、大地等,都沒有業力顯現相,裡面會長怎樣的花鳥魚樹,每個人可以依自己的創意去觀想出來。總之要試著觀想淨土的樣子。
你要了解,菩提迦耶跟奧明淨土是無分無別的,雖然這裡放眼看去都是窮人,貧困、欠缺,但這裡卻是佛陀成道的金剛座、世間最重要的聖地,所以這裡就是淨土──就這樣去觀想五分鐘。
(法王帶領大眾禪修五分鐘,以一聲「哦~呀」結束)
■祈願與迴向
接下來要發願。第七世大寶法王提到的過去所發的願是無分種族、地方、語言都能領受法喜,這就是啟建祈願法會的用意。我們要將今天一切的法喜都迴向給苦難的眾生,尤其我們這次這麼多人在一起,善願一定會更快速實現。
請大家一定要好好發願,總之要發大願,越大越好。心量越大,成果越大。就好像一根草要掃地不可能,很多很多根綁在一起就可以有力量清掃了。這裡有上千上萬人一起發願,這力量會更大的。
什麼是真正的發願?不只是心中想想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實際去做。發願是一種「準備」,先發心、就有一種承擔,同時也實際這麼去做,這就是最甚深的祈願了。
(法王獨誦〈大祈願文〉P242)
(法王獨誦〈冥陽迴向文〉P263)
10:30,法王離席。
■第三座法:下午2:00~3:30
下午2:00,法王蒞臨,禮佛三拜,面佛而坐。
法王噶瑪巴開示:
下午主要是念誦〈普賢行願品〉。〈普賢行願品〉是一切願文之王,也是我們噶舉祈願法會當中最重要的一個願文。其實去年我很詳細講解過〈普賢行願品〉,主要是透過「七支供養」來積聚資糧,在正行祈願部分有圓滿、成熟、清淨三部分。
我想先講一下「七支供養」:
第一支.頂禮:「頂禮」有禮拜、恭敬的意思,不僅是身體做禮拜,語言上也唸誦頂禮文,還有心上也具備恭敬的來禮拜──就是「恰」,藏文的「恰」就是禮敬的意思,包含身語意三種頂禮──
身的頂禮:從「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一直到「一一遍禮剎塵佛」總共有兩個偈文,是「身的頂禮」。
意的頂禮:第三個偈文「於一塵中塵數佛」到「深信諸佛皆充滿」,是「意的頂禮」。
語的頂禮:從「各以一切音聲海」之後的第四偈,是語的禮敬。
我們要觀想十方三時的諸佛就在我們前面出現,雖然前面空間可能很小,但要觀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真的就出現在前面,也是讓我們自己的心量要開闊,這很重要。禮拜時觀想的所依,就是十方三世一切的諸佛菩薩。我就是發願、禮拜的這個人,我們甚至化身無量無量的自己,在無量的佛菩薩前,每一尊都禮拜,語言上也唸誦讚誦的文字、讚誦佛菩薩的功德。
第二支.供養:就是課誦本195頁第二行「以諸最勝妙華鬘」起三個偈文,到「普遍供養諸如來」。供養的重點在於是不是用對方法做供養,而不是在於物質大小。如果心是吝嗇小氣、不肯分享,做再多供養也是沒有功德的;同時也不在於品質有多好、數量有多少,重點都要回到我們的心,也就是我們的心是不是真的對三寶生起信心、有沒有想供養的心。過去的故事告訴我們,有的佛子他們甚至只是供養一支香,就發起殊勝菩提心。
第三支.懺悔:之後是195頁懺悔支「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這一偈。這和早上我們念的〈三十五佛懺悔文〉是一樣的,要具備四種力量來做懺悔,其中兩個最重要的是「發露懺悔」和「誓不再犯」,這兩個是重點,也就是你很清楚的知道你過去犯什麼罪業,同時也發誓未來不再犯同樣錯誤,要有這樣很強烈的誓言。重點是當下要有「誓不再犯」的決心。
第四支.隨喜:「十方所有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這是指「隨喜功德」的部分。隨喜功德是很重要的,自他一切,做一點小小功德都要去讚嘆,就是具備對自身、對他人的一種尊重。舉例來說,我們現在參加祈願法會,你看到這麼多義工、工作人員在付出,會覺得:哇!他們這麼努力在做這樣有意義的事情,心裡自然會生起「隨喜義工功德」的心,這也是非常好的。
第五支.請轉法輪:接著196頁第四行「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這是「請轉法輪」。
之前在「時輪金剛」灌頂的時候,尊貴的達賴喇嘛尊者提到:我們總是在祈請轉法輪,然而祈請之後的內容,卻不去實修,這是不行的。這是尊者提醒我們的。
如果我們不學習、也不實修,總是在求法,祈請給法、給大法,這是不行的;就像有人請了大藏經之後,就供在家裡,不念也不修──很多時候我們一提到「大藏經」,就感覺好像要好好珍藏起來、好好供在櫃子裡,希望不要變成這個樣子。當我們說「請轉法輪」時,其實心中要有一種強烈渴求的心,祈求傳法教,如果有渴求強烈的心,對所學習聽聞到的法,就會知道是很重要的,會真正去實修它。
第六支.請佛住世:接著是「勸請長住世」:「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這是請求諸佛菩薩暨上師,為了眾生的利益而不要入涅槃,為我們不斷開示佛陀的法教。
為什麼要請求祈求長久住世呢?因為要幫助眾生得到快樂;怎樣才能讓眾生得到利樂呢?在於我們有沒有具備清淨的動機和行持;而我們怎樣才能具備清淨的發心和行持?就在於有沒有人指導他們。這些指導者,就是我們祈請住世的對象。所以這些上師們住世是很重要的──你要有如此強烈的心意,就會對這偈文很有感受。
第七支.迴向:「所有禮讚供養福,請佛住世轉法輪,隨喜懺悔諸善根,迴向眾生及佛道」,這一段是迴向,就像〈修心七要〉講到「初後修二事」,在修持最開始時,「初」的動機很重要,如果最開始錯了,那所有作為、行持就不再正確了,剛開始動機如果不清淨,那已經不如法了,不是清淨的修持。所以「初後修二事」的「初」,是首先要有清淨的動機;初後的「後」,是要迴向,也就是迴向了。
你今天作了任何善行,都要迴向成就圓滿佛果,那麼在直到成佛前,這個善會都一直陪伴著你;不然就算造了很大善功德,卻只迴向很小的目標,這個大功德就浪費了。就好像把旃檀木拿來當柴燒一樣,旃檀木是非常貴的,卻當木柴燒了實在很可惜;就好像我們造了很清淨、很大的善功德,迴向的目標錯誤,就浪費了這樣的善功德。
■圓滿、成熟、清淨
那麼接著到了正行部分,有「圓滿、成熟、清淨」三部分。
我們常說要「隨順眾生」,這也是〈普賢行願品〉最主要的要點,就是隨順眾生,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大家都需要與人相處,在社會當中生存,我們也不再像以前,現在世界像地球村一樣,互相關係很緊密的,甚至會越來越緊密,溝通也更快速容易,所以人與人之間 的融合、和諧、互助的這種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佛法上的融合,也很重要。去年我也談過,有一個人說,他有一些朋友在喝酒吃肉,他也跟著喝酒吃肉,他另外一個朋友提醒不該這麼做,他就說,「我喝酒可是為了隨順眾生,如果不陪他們喝,就無法交朋友。」說法上似乎沒錯,但實際上卻完全違背佛法的修持,好像一群朋友在賭博,你也跟著去賭,還說是隨順他們。這裡的「隨順眾生」不是那個意思。
在隨順別人時,有個重點,就是你自己有沒有把握住自己。你要先有自己的人生準則,再試著隨順眾生,才有可能真正利益到別人。所以在隨順眾生前,要想一想我的目標是什麼?不然只是口頭上說說隨順眾生,就只是一個表象,只是好聽,實際上是不如法的。
我們常常說要幫助每個人、每個眾生得到快樂,所以最開始是先發起菩提心,發心之後要花很長時間行持菩薩行,要去積聚資糧、淨除罪障等等,我們看到過去佛菩薩都是這樣做的。同樣的,我們也應該仿效這樣的發心,行持菩薩行,讓我們帶著這樣的發心,來念〈普賢行願品〉。
法王帶領念誦〈普賢行願品〉五次。
P101,〈慈氏讚.梵天寶冠〉(又稱〈慈氏願文〉)
3:37,念誦圓滿,法王離座。
■第四座法:4:00-5:30
維那師帶領大眾念誦「祈願儀軌二十支」(《大祈願課誦本》)。
(藏譯中:堪布丹傑/中文報導:馮復華、黃靖雅/攝影:噶瑪善治、噶瑪多傑嘉晨、Filip Wolak、Palten Nyima)
年度新聞
- ► 2024 (2)
- ► 2023 (18)
- ► 2022 (19)
- ► 2021 (39)
- ► 2020 (3)
- ► 2019 (2)
- ► 2018 (56)
- ► 2017 (99)
- ► 2016 (119)
- ► 2015 (127)
- ► 2014 (115)
- ► 2013 (53)
- ► 2012 (100)
- ► 2011 (77)
- ► 2010 (84)
- ► 2009 (101)
- ► 2008 (53)
- ► 2007 (46)
- ► 2006 (24)
- ► 2005 (21)
- ► 2004 (16)
- ► 2003 (12)
- ► 2002 (9)
- ► 2001 (8)
- ► 2000 (6)
- ► 1999 (3)
- ► 1997 (1)
- ► 1996 (1)
- ► 1995 (1)
- ► 1994 (1)
- ► 1992 (8)
- ► 198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