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環保,始於與大自然交心

時間:2015年11月14日
地點:印度 達蘭莎拉 諾布林卡西藏文化中心

 

各寺院代表今天繼續在第六屆環境保護會議中的討論。雨季過後,諾布林卡西藏文化中心(Norbulingka Institute)一片欣欣向榮,茂密的樹蔭下,天然石道蜿蜒過溪,聖誕紅花垂懸池上,潺潺流水推轉經輪。這個位於達蘭莎拉和上密院(Gyuto Monastery)中間的世外桃源,正是進行環保會議的絕佳場所。

法王上午親自蒞臨會場指導,特別是為初次參加會議的代表介紹「自然環境保護組織」(Khoryug)的宗旨和計劃。法王說明在2009年創建「自然環境保護組織」的原因之一是基於個人的因素:法王出生在西藏東部的拉拓(Lhatok),童年在牧區與大自然關係親密的單純生活中度過;自此,自然環境便成為法王生命中的一部分。因此在談到環境保護時,法王不僅具有邏輯思維的理性,同時還帶著一份極為特殊、深刻的感情。言談中,法王不時流露出這種發自內心的感性。

許多會議代表來自偏遠的山區,法王鼓勵他們,不妨從自己的童年和自己與大自然的交情中,找到對工作的啟發:「不管你進行的是什麼工作,重要的是從個人的感情上與它建立深刻的關係。這樣你就會自然而然對它產生興趣和熱忱。」

法王指出,近來環保已成為大家關注的議題,而西藏和喜馬拉雅地區的生態系統尤其關鍵。雖然我們可以從文化、政治或環保等不同角度來看待西藏問題,然而西藏的環境保護尤其重要,因為許多亞洲的主要河川起源於西藏的雪山和冰川,所以它與亞洲的居民和動物直接相關。而世界各地包括政治家在內的專家表示,保護西藏的環境不只關乎西藏,同時關乎亞洲眾多的生靈。

「在談到政治問題時,我們可以說它只跟一個國家有關。然而西藏的環境與亞洲的許多國家有關,因為這些國家的存亡取決於它,所以這些國家有談論它的權利。」

回到個人的環境情感的這個主題上,法王指出,在談論環境問題時,我們有時會習慣性地高談闊論,說一些冠冕堂皇的話,但事實上我們需要交流的是關於我們過日子的方式,以及會讓我們有強烈感覺或非常在乎的事情。

「我們要對生命抱持著極高的興趣,並且培養對它的感受。我們要的不是對空性或緣起的高談闊論,而是關注周遭隨處可見的生命。」

在討論各團體間如何保持連繫、互通訊息後,法王接著講到尼泊爾的地震。法王指出,在極度艱困的環境中,噶舉僧眾在援助尼泊爾民眾的需求上表現出色。當時正在美國訪問的法王也對災後的應變思索再三,最後結論是:每所寺院最好培訓一個由12人組成的救援小組,那麼下次災害發生時,立即可以在寺院內外發揮救援的功能。法王鼓勵大家,只要我們各盡其職,團隊合作便有巨大的力量。

結語中,法王提醒,佛教的義理在當今這個時代特別有用,尤其可以降低我們各種的欲求。佛法中說僧團應該要「少欲知足」,而知足意味著我們有分辨「想要」和「需要」的能力。往往我們認為自己需要的,其實是不必要的。如果不懂得區分「想要」和「需要」,而把自己想要的當做是自己需要的,那麼我們將難以感到知足。

最後,法王期勉會眾,推行環保要如理如法,舉止合乎菩薩行誼,而且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要忘失自己最初的發心。

年度新聞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