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屆噶舉大祈願法會.正行《修心絮語》開示四之四(圓滿)

時間:2017年2月16日上午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噶舉大祈願會場

20170216

放下此生貪執,就沒有「道糧不夠」問題

上午9:00,在維那師帶領大眾唱誦〈皈依發心〉、〈普賢行願品〉七支供養偈、〈獻曼達〉、〈菩薩傳承祈請文〉、〈請轉法輪〉聲中,長長綿延至大門口的弟子獻曼達隊伍,開始魚貫上台向法王獻曼達,為本屆祈願法會正行《修心絮語》開示圓滿日開啟序幕。

法王開示:

今天是噶舉大祈願法會課程最後一天,我在想波多瓦大師的《修心絮語》,依這樣上課的情形,可能一年或兩年教得完。

■ 悲憫那些「因為造惡,而深陷苦因」的眾生

昨天的內容談到:

由於如此自私自利的任性作為,[這些人]不用說「罪業無有自性而解脫」,甚至連「造惡將會導致投生三惡道」[的說法]都沒有聽說過,就算聽過,也沒有好好思維過,因此,毫不在乎今生別人的批評和來世的痛苦,一心想的只是更多的利潤、財富,[為了這個目的]甚至能夠捨棄身體、性命和佛法。這樣的人,真是值得憐憫,這真的是「安住於痛苦之因」的一種極致了。

很多人只是為一點利潤、財富或房子、寺院,不在乎今生別人的痛苦或批評,也不在乎來世的痛苦惡報,甚至連自己的命、連佛法都丟掉──這樣的人真是值得憐憫,因為他真是安住於會造成重大苦果的因當中。

近來我前往一些寺院,我問道:「你們這兒有好的修行人嗎?」他們回答說有一些。「是怎麼個好法呢?」答案都不是說因為有知識、戒律清淨、心善、具有功德、具備證悟、廣大利益他人等等,那麼回答都是些什麼呢?都是說所謂好的修行人,也就是寺院的支柱,是那些「[擁有眾多]黃金、綠松石、馬匹牲畜、田地莊園、眷屬僕從、優渥生活的某某人」。這種以財富多寡來界定何謂修行人的標準,說明那些人的貪得無厭和貪著此生。這些財富本身就標榜了[那些人]對於罪惡、痛苦和惡名的厚顏無恥。對於一心一意修持佛法的人來說,[這樣的寺院]不是他該駐留的地方,他應該像是水鳥飛離結冰的湖面一樣[,遠離這樣的地方]。

現在很多人去寺院參訪都會問:你們這裡有好修行人嗎,很多人的回答不是說那些「心中憶念死亡而放下今生貪執的人」,而是從財富僕從多少的角度來看:「我們的堪布有好多地哦,我們某個祖古有好多僕從哦,他們真是了不起,我們都不敢直呼其名,這些大師真是了不起呀。」波多瓦大師就說,這種「好」真不是正確的判定標準。這說明了這些人根本沒有放下此生。

這裡講一個故事,不知道是真的或假的。話說有個剛被認證的祖古去見如意寶尊者,尊者很關切的問他前一世有什麼特殊功德,祖古年紀還輕,就由侍者代為回答,侍者是康巴人,就很直爽的回答說:「哦,我們前一世祖古可厲害了,就算是西寧來的好馬,都載不了他一小時。」意思是他很胖,胖到連西寧來的好馬都累壞了。尊者聽了說:「我是問他有什麼斷證功德,不是問他胖不胖!」原來侍者把胖不胖當成「特殊功德」了。

■ 助人不求回報,才算是菩薩行

一般來說,任何人只要對於五欲有所貪著,最終都會導致痛苦的結果。做了一點善行,就期待得到對於今生有好報的人,和那些沒有受過佛法薰陶的人,沒有什麼差別。因此,真心想要修行的人,在利益他人的時候,不應該顧及任何人情和期待他人的感激。如果奢求太多的話,會造成對方該做什麼回報的壓力,自己也可能因為沒有得到回報而生氣,也可能會讓對方感到不好意思,覺得沒有做好而自慚形穢。一個修行人,不應該把沾染世間貪著的食物給予其他法友,同樣自己也不應該食用他人給予自己的那些沾染世間貪著的食物,不然這樣相互授受食用下去,終將導致佛法修持的敗壞。

我們身為修行人或佛教徒,當我們利益別人,不要想求回報,這是很重要的。換句話說,幫助人的時候,唯一的目的是希望對方好;而不是求讚嘆,希望對方覺得我真是個好人。

大師說,真的幫助別人的時候,最好是暗中幫助比較好;如果對方知道我們幫助他,一開始可能很開心,但久了可能會有壓力,覺得要有所回報,而如果我們習慣等待回報,一旦有一兩次沒回報,就會覺得失望。

世上有些父母照顧孩子,其實也有求回報的心態,覺得老的時候孩子應該要照顧我,如果沒有就很失落;但一個菩薩幫助人是甘心情願歡喜去做的,覺得是應該的,不會要求回報。

■ 佛法,是最好的「保險」

還有一些修行人,心中並沒有完全相信佛法,害怕老年生活會很辛苦,因此努力積聚財富,[四處]討好他人。如此到處尋求保險心安的作法,代表這個人對於佛法還不真正相信。如果相信佛法,沒有比佛法更好的保險了。如果如法地修持佛法,也不用擔心年老時的痛苦。

很多佛弟子或號稱修行人其實並沒有真的相信佛法,而是擔心老年怎麼辦,就努力積聚,到處討好他人,想為老年求一個不致孤苦無依的「保險」;一個修行人如果這麼做,代表對佛法沒有真的相信,佛法就是最好的保險,如果當下真的好好修行,就不會擔心未來老年時的痛苦。

一般來說,人們都相信自己能夠活得很久,因此做著詳盡的老年計畫,以這樣的努力來看,理應對於很快一定會發生的後世輪迴之苦,會做好準備,買保險,或者規劃好利益來世的計畫[,但是卻沒有這麼做],似乎以為只有年老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而後世的痛苦只會發生在敵人的身上。對於這一點,一個修行人也都沒有好好思維過。由於沒有好好思維佛法,自他承受著不必要的痛苦,繼續這樣的思維而沈淪下去的話,我想是沒有人可以受得了的。

如果你擔心此生的老年,那為什麼不擔心,在老年之後,死亡和來生都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難道以為那些只會發生在別人或 敵人身上?現在不好好修持,死亡和來生的苦報可是轉眼就到的。

■ 一念出離輪迴,即是「真實出家」

有些修行人說因為缺乏道糧而放棄修行,但是在造惡上卻總是能夠找到養分而恣意作惡。這些人多是寺院中頗有聲望的富有僧人,他們[會這樣],是因為完全沒有思維過死亡和輪迴的痛苦。他們才放下一個小家,卻執著起另一個大家。貌似修持著佛法,我執卻比世間俗人還強,這就是輪迴的徵兆,他們卻渾然不知。[因此,]會說沒有修行的道糧,其實是因為對佛法沒有真的相信。[這樣的人,]懷疑痛苦是因為修持佛法而造成的,而以為快樂是造惡帶來的。為了得到一點蠅頭小利,就可以絞盡腦汁。

有些人說想修行卻缺乏道糧,道糧是指修行時的食物或生活上的資源,道糧不夠,就想放棄修行;但這些人造惡時,生活資源也不是很夠,卻能很努力去做,真不知道為什麼。

這一段指出家眾捨棄世俗的小家,進入寺院生活,卻還是放不下對寺院、對財物的執著,就像俗話說:「放下青稞,卻執著起大米」,那還不是一樣?《別解脫戒經》說:「出家,是要出離大小的家。」出家不是剃除鬚髮就叫出家,有些人力車夫也這樣剃除鬚髮呀,而是生起一念出離輪迴的心,決心放下今生貪執而修行,經典上說這叫「真實出家」,這是不分在家人、出家人的,在家人也可以生起這樣的心,出家人就更要生起了。

具備出離心的人,行持要更加細微,止惡行善上要更加細微嚴謹,但很多出家人更加我慢,心更加頑強,這樣只能算是「假修」而已。

修行是「精神之旅」,心要很堅強,要充滿大毅力、大勇氣,比如密勒日巴大師,在一個叫札嘎大梭的地方修持,就是以大毅力、大信心,為出離輪迴而修持,放下今生一切貪執,根本不會有「道糧夠不夠」的問題,所以不放下今生貪執的人,就是心繫造惡的人,才得到一百元馬上去亂花亂用。

■ 聚集萬人,佛行事業不會變大;只有一人,佛行事業也不會變小

許多善知識在為他人開示[佈施的]功德利益的時候,會說「富貴如浮雲」,口上說得跟真的一樣,內心卻深深信仰著財富,這真是令人失望的情況。我們自己的言行都不一致了,如何能教他人聽從自己呢?自己看起來就一副貪財的樣子,然後還教他人:「你們多去化緣,做生意賺錢。如果賺得不夠,上師會不高興,朋友也會生氣的。」這種違背佛法的話,本身就已經失去意義。

由於心行兩者是同進退的,所以當你一心繫念的是此生世俗,那麼外顯行為的徵兆也都是此生的計較;如果具有的是出離心和菩提心的話,所做的行持,也就會是想盡辦法出離輪迴和盡力地利他。我們應該依教奉行,言行一致。自己的行持不如法,卻對他人開示佛法,這就像得了痲瘋病的人,卻跟別人說自己有修持「大鵬金翅鳥成就法」一樣,是沒有人會聽信的。

過去噶當派時代稱上師、善知識為「格西」,我們現在譯成善知識就可以了,有些善知識會在建寺造塔時開示功德利益,就像《修心絮語》原文說的:「會說『富貴如浮雲』,口上說得跟真的一樣,內心卻深深信仰著財富,這真是令人失望的情況。」把財富當本尊,信仰祭拜個不停。如果自己言行不一致,就無法讓人信服。俗話說:「你要叫隻狗來,手上至少要拿個餅,而不是拿根棍子。」就像這樣,你光說不練,言行不一,誰會相信你?

聽說最近有些上 師弘法, 為了廣招信眾,會大登廣告,有些廣告還會這麼說:「文殊菩薩大灌頂,如果你是考生,來灌頂一定可以通過考試」,或者是「財神大灌頂,如果你生意不順,來灌頂一定可以賺大錢。」

我認識的一位堪布跟我說,他剛到美國弘法時,場地都租了,才來三個人,讓他很傷心,就跟另一個祖古抱怨,沒想到這位祖古說:「你有三個人來已經不錯了,我剛到美國的第一場灌頂,場地租好了,灌頂前行也修好了,但連一個人都沒有,我想前行修好了,正行灌頂如果沒有人來,緣起很不好,就叫看門的來,說是要給他一個祝福,就把寶瓶敲到他頭上,因為是祝福嘛,這位守門人也很高興,沒想到後來才聽說看門的是個回教徒。」

總之,一個修行人如果言行一致,講出來的就會是有力量的「真實語」。

竹巴噶舉有位大師叫羅日巴說:「萬人聚集,佛行事也不會變大;只有一人,佛行事業也不會變小。」指的就是重點在這位主法上師的修持,如果具足空性的精髓大悲心,就會有真實的利益,即使只有一個人來聞法,就能利益到那個人;但是如果沒有真實的修持,不具有空性的精髓大悲心,即使聚集萬人,佛行事業也不會變大,因為無法真正利益到那些人。所以是不是能利益別人,最重要的是發心和修持力。比如有一本書,如果這位作者是為利益別人而寫,你讀了就特別有感覺;而有的書看起來很大一本,但只是炫耀知識,從這樣的書中就得不到什麼利益。

今天的《修心絮 語》就講到這裡了,第34屆祈願法會我主要的責任也算圓滿了。

接下來念誦〈菩提道次第祈願文〉,再作禪修。

■ 禪修:以聲音為所緣,剎那剎那體會───無常就是「機會」!

本來昨天是說今天要練習專注在呼吸上,但最好是曾經練習過呼吸禪修才比較能專注,所以我想最好還是先練習聲音禪修。在禪修時,要不想過去,不思未來,安住在當下,覺知當下這一切,放鬆的在當下就可以了。

其實呼吸禪修是很好的,專注在呼吸的一進一出上,是很有意義的,因為這是很自然的事,你一直在做,但就因為對它很熟悉、很平常,我們都會忘了呼吸有多重要,其實哪天一口氣不來我們就死了,可見它有多重要,而且它從我們出生到現在從來沒停過。再說我們呼進這一口氧氣,都是綠色植物提供,一口氣裡就有好多好多因緣,這樣一想,就會對這一進一出的一口氣,生起難得和歡喜的感覺。

同樣的,聲音練習,其實和「無常」的觀修是有關係的。一般人觀修「死亡無常」,就覺得我要死了,其實不應該只有這種消極面。從積極面來說,無常就是機會。比如我們早上起來有個念頭,正因為無常,所以它可以改變,聲音禪修也因為無常,而會有起伏大小,專注在聲音也是這樣,我們會在其中看到變動,就要想這是我的機會,了悟的機會,我們生命中有無盡的機會,我們要把握當下剎那剎那了悟自心的無盡機會。

(法王敲磬,之後持磬棰繞頌缽,以共鳴聲引導大眾禪修三分鐘)

■ 八大多瑪介紹,藏地四大守護神多瑪首次現身

接下來我有一個簡單的公告,昨天公告大家可以上來台上,靠近瞻仰禮敬今年的主題多瑪,今天打算讓你們可以拍照。

多瑪這種彩繪雕塑,是藏族的特殊文化,今年我們配合《四座上師相應法》的主題,所以這八座多瑪的主尊是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到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上方是「二聖六莊嚴」(龍樹菩薩、聖天菩薩、世親菩薩、無著菩薩、陳那論師、法稱論師、功德光大師、釋迦光大師),本來要放印度八大印度成就者,或蓮師八相,但因有些長相有點特別,不大適合放在這裡而未這麼做。

八座多瑪下方,右邊四座是放四大天王,這是佛陀囑附要守護佛法的佛教守護神,在藏地和漢地都很知名;左邊四座是是藏地四大守護神,過去從未把這四大守護神做成多瑪,這是第一次這麼做。我特別簡單介紹一下:
東方是瑪嘉泊繞山(Magyal Pomra),
南方是亦傑馬彭山(Yigyal Makpon),
西方是念青唐古拉山((NyenchenTanglha),
北方是久千通拉山(Gyokchen Dongra)。

這次法會我決定讓大家帶手機進場,這幾天大家也都很守規矩上課時候沒用手機拍照,很感謝大家,所以今天開放大家來拍這些珍貴的多瑪。只要心存恭敬,中午可以上來壇城瞻仰頂禮,也可以照相。

接著是迴向。

(法王獨誦〈大祈願文〉,P198)
(法王念誦祈福薦名單後,獨誦〈冥陽迴向文〉,P201)
大眾念誦〈祈願成就真言〉P203,〈十方四世諸佛菩薩祈文〉P641。

20170216AM_Teaching Geshe potowa Soliloquy4/4

年度新聞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