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噶瑪巴教授三戒律課程-第三天

法王噶瑪巴教授三戒律課程-第三天

地點:印度 菩提迦耶 德噶寺
時間:2009年12月7日
報導:Lhundup Damcho
攝影:Tashi Paljor

浩瀚佛法,廣攝天下

今天的課程中,法王討論到幾個關於一個人如何能同時持守三戒律的複雜議題,這也是今年辯經法會課程開示的主題。法王強調,最上乘的行者,即是能夠同時持守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此三戒律的人。

首先,法王探討的主要爭議點是,如何界定別解脫戒與菩薩戒。有些經文中提到,應該依據大乘傳統來授予別解脫戒;自身中文流利、對漢傳大乘佛法有相當瞭解的法王評論道,的確在漢傳佛法的經典中,對此有多方的論述。法王指出,相反地,藏傳佛法在這方面的介紹零星疏散,較為人知的例子是噶舉祈願法會期間,每日清晨授受的大乘布薩戒。

法王接著回歸到課程的經文,討論到如何授予三戒律、捨戒的方法、與犯戒的界定。法王強調,領受較高深的戒律絕不代表較為基礎的戒律就可以不必再守;事實上,在領受教高深的戒律後,我們必須繼續持守較為基礎的戒律,因為較為基礎的戒律也是戒律的一部分,同樣是所有佛法修持的根本。此課程的目的即是要釐清三戒律之間的關係,學習如何辨析解決它們之間看似有所抵觸的問題。

法王說道,西藏是小乘、大乘、金剛乘三乘佛法匯聚與保存的地方。西藏所維護的並不只是三乘佛法的表相,而是透過內在的真修實煉,將三乘法教發揚光大。因此之故,藏傳佛法蘊含有三乘佛法的廣厚,得以收攝廣大而根器各異的眾生,不棄一人。當今,並不僅是在西藏,而是在全球各地都有修持的行者。法王說道,藏傳佛法現已廣傳全世界,實可稱之為世界的佛教。

持戒是我們修持一切佛法的基礎。法王激勵著眾人,我們應當善受佛法的戒律,從基本的皈依戒開始,不只是單單在形式上受戒,同時也要全心全意地持守戒律。皈依而成為一個佛教徒,並不只是獲得一個新的名字;對出家眾而言,也並非只是穿上新的衣服、獲得新的名稱而已。我們必須瞭解成為一個佛教徒意味著什麼,並在自身的行為舉止當中,將它表現出來。

舉例來說,皈依戒中說到自皈依「法」後,就不可再傷害眾生。這裡的不再傷害眾生,並不只是斷除言語或是行動上的打罵,它也包括了應該斷除我們內心想要傷害、攻擊他人的惡念。若是不斷除這些惡念與態度,它們將會在我們的內在腐爛化膿,最終讓我們失去控制而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不能只是因為沒有做出傷害、攻擊他人的行為,就以為自己不具侵略性;我們應該慎審自心的起心動念,捫心自問,自己是否滋養著想要傷害、攻擊他人的想法。如此的觀照審查極為重要,我們應不斷地清淨內心的障垢,直至所有的念頭都是利他益他為止。

法王接著解釋道,所謂修持佛法中的「修持」一辭,在藏文中包含有兩部份﹕

經歷(experience)與取用(taking)。意思是說,在日常生活中所經歷到的,我們應該用心將之取用於佛法的修持當中。法王以在菩提迦耶正覺大佛塔附近的景況為例,來說明此點。正覺大佛塔旁有許多極度飢餓的乞丐,有些缺了手腳,有些五根不全,更有些甚至無法對外發聲求援。當看到這樣的情景時,我們的慈悲心遽然昇起。法王勸告大家,這時,我們不應讓這樣的經歷就此短暫消逝,而是應該積極地用心記取,將它帶到我們的修持當中。

法王同時也觀察到,許多人認為自身的侵略性是一種個性,而安慰自己生來如此。若是我們放任自己有這樣的缺點,那也就絕對不會採取必要的措施來改變自己。相反地,若是我們時常串習自己必須有所改變的理由,那麼才會有許多轉化自己的機會,由皈依三寶開始,修持皈依,進而領受不同形式的戒律等等,步步地提昇淨化。

如果只是在嘴裡說著,「我將會成佛,並且能很快地獲得證悟。」然後到處去收集密教的灌頂,那麼佛法是不會對我們有所助益的。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斷除惡行;而唯有透過自身的努力、自己擔負起清淨自心煩惱的責任時,才有可能成功。依此,我們先是領受別解脫戒,其後是菩薩戒,再來才是密乘戒。

修持若不循序漸進,受戒若不依次第,法王說,那好比是未經訓練,就想力舉巨石一般。一不小心,巨石可能還砸在自己的頭上。法王強調,所有佛陀的法教,無一法我們不能成就。但是,我們也必須向內評量自己當下的能力,有那幾項能夠持守的戒律,就只領受那幾項。我們應該瞭解到自身已具備成佛的基本潛力,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按步就班地修習符合自身程度的法教。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其它的方法可以證悟。

年度新聞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