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歐洲弘法】法王噶瑪巴開示轉心四思維 (2-1)

時間:2016年5月28日
地點:瑞士  布拉赫(Bulach)

2016.05.28

上午的開示,在南卡仁波切(Namkha Rinpoche)對法王噶瑪巴的讚頌中揭幕。接著,由仁波切的弟子們上台向法王敬獻身、語、意供養,祈請法王長久住世。

法王首先揭示今天的主題「轉心四思維」為人身難得、死亡無常、因果業力和輪迴過患。

接著,法王摘要地以八無暇和十圓滿來說明第一項思維「人身難得」。法王指出,修行必須免於違緣、具足順緣,而獲得解脫的主要順緣,就是值遇一位能夠教導我們的善知識。身而為人,我們都有明辨是非和取捨的能力,而正因為這樣的能力,我們才得以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法王表示,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看自己的寶貴人身:獲得人身的不易和此生的意義重大。對於第一個方面的理解有點複雜,因為我們必須接受輪迴轉世的觀念。然而,我們也不一定要依賴經典才能瞭解它,我們可以想想自己的此生:「各位大部分在瑞士出生,生活環境都非常舒適。但世界上許多地方的人沒有食物可吃、沒有淨水可喝,連基本的生存條件都沒有。」在思維自身的情況時,法王建議,我們同時可以自問:「這麼好的環境,我是怎麼得到的?」「這些順緣是從何而來呢?」

然而,法王指出,明白自己有好的人生和取捨的能力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善用此生,讓此生有意義。但如何善用此生呢?這就取決於我們發心的程度,從一開始,我們就該有廣大的發心。

法王說道,在這個21世紀的世界中,資訊科技的發展將人們之間的距離縮短,世界就像是一個地球村,我們知道很多關於彼此的訊息,人與人或國與國之間的關連非常明顯。不用藉助於哲學,直接就可以知道彼此的關係有多密切。在覺知到這種關連性時,我們便能夠敞開自己的心胸。

法王指出,通常我們認為自己獨立於他人,我們會覺得:我們不用倚靠他人,他人也不用倚靠我們。然而,從究竟上來說,我們都互相倚靠:沒有一個人不倚靠我,沒有一個人我不倚靠。他人距離我們並不遙遠,事實上,他人跟我們密切相關——我們的痛苦和快樂都倚靠著他人。

從自己身上穿的衣服,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關係。為我們製做衣服的,可能是印度工廠裡的工人,但因為從來沒有見過面,所以沒有意識到這個關係。類似地,我們吃的食物、我們呼吸的空氣,就連我們的身體也是從他人——我們的父母而來的。這麼去思維的話,我們就會明白,自己並不獨立於他人,我們的苦樂和在世界上的成功,都要倚靠著他人。

法王總結,因此,我們對他人有責任,他人對我們也有責任。只為自己著想,這是不夠的。既然有能力瞭解實情,我們就必須為他人而承擔起責任。

接著,法王開示第二項思維「死亡無常」。我們出生的事實就代表著我們會死,生死是相依的,簡單來說,也就是「生」具有「死」的本質。法王指出:「在聽到這樣的話時,許多人會覺得它負面,然而,我認為它是正面的。無常指的就是剎那、剎那的改變,所以它代表我們每時每刻都有新的機會。」

法王進一步表示,我們可能會覺得這個新的機會是來自外在的,是別人給我們的。但事實上,這個機會是出自於我們自己,因為生命原本就是如此,我們所具有的機會無窮無盡。

如果人生中做了不好的事情,這是可以轉變的。法王指出,密勒日巴尊者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他看到轉變自己人生的可能性,所以他把握住機會。從短一點的時間來看,上午做了令人後悔的事,我們下午或晚上就可以轉變,給自己重新開始的機會。想想過去時間帶來的變化,我們會看到,自己既有所得也有所失。如果事情沒變化,總停留在第一刻,那麼我們就會停滯不動,例如停在樂曲的第一個音符,而無法演奏出完整的旋律。

法王指出,死亡是無常中特別的一個主題。我們知道自己會死,但不知道自己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死。死亡來臨時,我們沒有任何辦法阻止它。對有些人來說,死亡會帶來痛苦,但對其他人來說並非如此。再者,無法知道自己何時會死,這也會讓我們感到焦慮。此外,如果是意外死亡的話,我們就沒有準備的時間。

法王表示,藏傳佛教中有許多關於死亡及其經驗的說明,例如三身如何展現等等,可以讓我們對死亡的過程有個瞭解,讓我們的心得到放鬆,不至於那麼緊張。有些人認為,死亡會帶來痛苦,所以他們必須禪修痛苦以便有所準備。但事實不一定如此。如果我們活出人生深刻的意義,那麼死亡便不至於痛苦。

法王指出,我們生活忙碌,從早到晚汲汲營營。在一天結束時,如果好好回憶這天做的事,我們可以找到那件事情真的是讓自己滿足的呢?答案可能是沒有。

我們時常不去分辨「想要」和「需要」的不同。法王說道,如果有人問我們:「你想要的是什麼?」我們的腦子就會忙碌地轉出許多的東西。但如果問題換成:「你需要的是什麼?」我們可能就無法那麼快作答,然而這個問題卻非常重要。

過著奔波焦躁的生活,我們真的在做有意義的事情嗎?思維死亡無常可以幫助我們明白,什麼是我們真正需要的,以及什麼是對人生有意義的。這就能夠幫助我們做好對死亡的準備,因為我們無法知道自己何時死與如何死。

法王說明,「人身難得」和「死亡無常」這兩項思維是相關的。首先,我們明白人身的寶貴,因此應該讓人生有意義;接著,我們瞭解這樣的機會不恆常,我們應該把握每分每秒。我們以這樣的方式進行思維,努力讓自己的人生具有更深的意義。

法王舉自己的故事來說明無常:法王七歲時,搜尋隊伍來到他們與世隔絕的村落,並且告訴法王的父母他是噶瑪巴的轉世。法王的家族與寧瑪和噶舉傳承有緣,也對噶瑪巴具有信心,家中的佛堂供著噶瑪巴的法照:「突然之間,我變成了我們一直對他磕頭的那個人,這讓我有點手足無措。以前是我和童伴會玩扮演喇嘛的遊戲,現在變成是大人和小孩都要和我玩這個遊戲。」

法王表示,噶瑪巴是史上一位傑出的上師,但他覺得自己不過是被賦予了一個響亮名號的普通孩童。法王回憶,大家馬上就期望他具有神奇的力量,但這對一個普通的孩子而言有點困難。畢竟,一個人不會只因得到某個名號就變得傑出。

最後,法王對自身處境的解讀是,他被賦予了一個可以利益法教和眾生的殊勝機會。雖然也有困難的時候,但他盡力做到自己的最好。

法王忠告,人生中,我們必須鼓勵自己做到自己的最好。我們都有這個寶貴的人身,而我們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關心他人、照顧他人。事實上,我們不一定要傑出才可以幫助他人,平凡的我們可以有不平凡的菩提心。帶著菩提心,我們絕對可以利益他人。

法王表示,有些來見他的人,會要求法王讓他們變得有錢有勢,好讓他們可以幫助窮人。但道理不是這樣的。當我們將自己的身、語、意都奉獻於利益他人時,這絕對能夠讓我們達成利他的心願。變得有錢不一定會讓我們想到他人;可能一開始我們是想幫助別人,但在變得有錢的過程中,便將自己的初發心忘失了。

於此教誡,法王圓滿上午的開示。

年度新聞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