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噶瑪巴教授《龍樹親友書》第一天日誌

法王噶瑪巴教授《龍樹親友書》第一天日誌

地點:印度 菩提迦耶 德噶寺
時間:2009年12月20日
中譯:堪布丹傑
報導:黃靖雅
攝影:噶瑪善治、噶瑪諾布

    〈龍樹親友書〉第一堂課

    皈依三寶後,實修靠自己

法王禮佛三拜

梵文三皈依

藏文《隨念三寶經》、《心經》

獻曼達(法王姊姊代表向法王獻供,大眾再一起修持獻曼達)

 

上午7:00,德噶寺大門打開。

左手腕綁著五色金剛繩,胸前掛著各色五方佛唐卡,配戴著四個祈願logo組成的徽章,依五色分成五組的僧俗二眾,在義工引導下,依序進入德噶寺大殿,法王 噶瑪巴今年的「外國弟子課程」,終於在不遠萬里而來的弟子期待中,上場。

為期三天的法王噶瑪巴「外國弟子課程」,今天12月20日起,以每天上午9:00 -11:00、下午3:00-5:00兩堂課,進行三天,至22日止,有來自52國的1 ,500位東西方弟子,齊聚一堂,聽聞法王 噶瑪巴開示。德噶寺大殿課程現場,有九國譯師,以FM收音方式同步為各國弟子翻譯,讓法王同時「悉以諸音而說法」。

 《龍樹親友書》,教導六度波羅蜜

法王開示:今天要為各位講解的,是龍樹菩薩著作的《龍樹親友書》(本次課程中文版使用唐朝義淨法師古譯本)。

今天為什麼要講《龍樹親友書》呢?因為這本書主要在講在家如何修持,在印度以前佛法興盛時有一種傳統,就是如果一個在家人想開始學習在生活裡行持戒律,他會學習《龍樹親友書》,為了不讓傳統壞失,也為了讓各位將佛法與生活結合來修行,所以今天我要講這部重要的論頌。

 《龍樹親友書》的內容,主要重點是講「六度波羅蜜」,也在宣說輪迴過患,以及涅槃利益等等內容。

關於作者龍樹菩薩

龍樹菩薩是位具有甚深般若證量的大師,創建了甚深中觀見。他顯密都很精通,在顯宗密續都有許多重要著作,其中顯宗著作中,最著名的就是《中觀根本論頌》,《般若十萬頌》、《般若八千頌》注解,即是他的覺受、他對般若實相的淨觀。藏傳說他到龍宮,取出龍宮所藏許多人世間未見之經典,再寫成人間文字,《般若八千頌》即是在其時出現。

第1偈

具德我演如如教,

為生福愛而興頌,

真善宜應可審聽,

此頌名為聖祇底。

這一頌中所說的「具德真善」之人,指的是龍樹菩薩的親友樂行國王,但也可以指我們每個人,只要我們能聽聞佛陀教言,並且實際去修持,都是「具德真善」之人。「如如教」是善逝佛陀教言;「聖祇底」,是聖人之言。整偈的意思是:

為了您這位具有功德的真善之人,

讓您能生起善功德,我造了這部論頌,

請您好好諦聽呀,

這部論頌所說的,都是佛陀的「聖人之言」。

第2偈

隨何木等雕佛像,

諸有智者咸供養,

縱使我詩非巧妙,

依正法說勿當輕。

這一頌意思是說:

不管用什麼木頭來雕刻佛像,

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會供養,(因為所雕的都是珍貴的佛像);

所以縱使我寫的詩偈並不巧妙,

但這是依正法所說,您千萬別輕忽呀。

 第3偈

王雖先解如如教,

更聞佛語增勝妙,

猶如粉壁月光輝,

豈非鮮明益姝妙。

這一頌意思是說:

善逝如來的教法,不管是否曾經聽聞過,再次聽聞都是有助益的,

國王您之前雖已了解佛法,

再次聽聞,對您的修行更有幫助,這是非常殊勝美妙的;

就像月光照耀在白色的粉牆上,

豈不是更鮮明美麗嗎?

到這一頌的前三偈,是「前行」。

(此時,法王發現台下大眾因為FM收訊不穩定,而有頻頻調整耳機、張望譯師席的情形,提醒大眾:「嗯,這是禪修安忍的好時機。」)

 第4偈

佛法并僧眾,

施戒及與天,

一一功德聚,

佛說應常念。

以下是進入「正行」。這一偈,是講佛說「六隨念」,意思如下:

隨時憶念佛法僧三寶,

隨念布施、戒律及天人(因善行所生的善果),

每一種隨念都會聚集功德,

所以佛說我們應常常作這六種憶念。

我們常說「我皈依成為佛教徒」,但是否仔細想過:「什麼是皈依?」、「什麼才是真正的佛教徒?」

在印度,對所謂「皈依」和「佛教徒」本來沒有嚴格定義,直到阿底峽尊者對「皈依」作了清楚的定義,大家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佛教徒」。

皈依必須具足三部分:

一、人(求皈依者):就是我們。

二、皈依對境:皈依的對象,指佛、法、僧三寶。

三、皈依方式:分動機和行為。

一、求皈依者

第一項「求皈依者」又可分為以下三種,這不是指階級,而是指發心:

1.      下士夫:擁有下等發心,恐懼三惡道的苦。有人嚮往成佛,也想要解脫痛苦,但卻相信只此一生,不相信有輪迴,這也算「下士夫」。

2.      中士夫:擁有中等發心,想出離輪迴,特別是想解脫「行苦」(心流變動之苦)。

3.      上士夫:擁有上等發心,為解脫輪迴眾生苦而求皈依,這是菩薩的發心。

我們要捫心自問,誠實的看看自己是屬於哪種「士夫」,這是「自己和自己的溝通」,面對自己真實的狀態,不必勉強,否則反而會成為修行的障礙。

二、皈依對境

皈依的對象,就是「佛法僧」三寶:

1.      佛:「佛寶」主要是指化身佛釋迦牟尼佛,他和我們一樣都是一個人,都是靠自己努力修持才成佛,他降生於人間,誕生在王宮中,受用繁榮富貴,而後看到生老病死的顯相而生起出離心,繼而出家修苦行,最後證得無上正覺,證覺後在鹿野苑開顯「苦集滅道」的四諦教法,教導眾生解脫輪迴、涅槃寂靜之道,所以我們應皈依他。

「佛」這個字,藏文叫「桑給」,包含兩個意思:

一是「醒覺」:即從各種覆障中醒覺;

二是「開啟、增長」:指智慧和力量開啟並增長。

「佛」的梵文,讀音是「Budha」;而梵文的愚癡者,讀音是「Budu」。(法王開玩笑地說)兩者相差一個音而已,「去掉u音,就成佛啦。」

2.      法:是指佛所說教法,又分為教證二法:

一是「教法」:為佛所說之法;

二是「證法」:則是五比丘聽聞佛教法之後,經由實修,在心流之中,無我智慧生起,此時「證法」即出現。

法寶包含兩種,即四諦中的「滅諦」和「道諦」:

一是「滅諦」:就是業、煩惱、痛苦的寂靜、涅槃、出離,就像《中觀根本論頌》說:「當一切業煩惱到達邊際,此即滅諦」。滅諦是沒有煩惱,但不是空空的,什麼都沒有,這個「滅」字,本身具有「善妙」之意,就像病好了,得到健康,這種健康是很美好的;同樣的,煩惱消除了,就得到心靈健康,更是非常善妙。

二是「道諦」:就是幫助我們從輪迴中完全出離、到達寂靜涅槃的修持方法。

3.      僧:是指同時具有「教法」與「證法」,擁有「滅諦」和「道諦」的聖僧。


三、皈依方式

皈依的方式,分「發心」和「行為」:

最重要的是皈依的發心,皈依之因有恐懼和信心兩種:

1.      皈依之因一:恐懼

這是對輪迴苦,尤其對三惡道苦深懷恐懼,而想出離的發心。這裡「恐懼」不是指「嚇得發抖」,而是指「厭離」的心情,覺得輪迴「夠了,這樣下去沒意思,不想再這樣下去了!」

這個恐懼的對象,是指對輪迴,而不是指三寶和上師。我們對三寶、上師,就像身陷困境時,有人伸出援手,那樣自然地生起敬信之心;而不是像看到國王,嚇得要死。有人會對給予灌頂的上師,因為有三昧耶戒,覺得有破戒的壓力而生起恐懼,其實上師是我們生生世世的朋友,要有這樣的了解,了解皈依對象的功德,生起歡喜心而皈依,這才是如法、純淨的皈依。

2.      皈依之因二:信心

了解皈依對象的功德而自然生起信心,是最好的;有些人則是並不很清楚,只是環境薰習,從小家裡、父母拜佛就跟著拜,自然就跟著相信了,這也是行的。

這種信心,不是迷信,也不是盲目的依賴,覺得皈依之後,就什麼都不必做了,「反正佛是大悲、遍知者,他什麼都會幫我做好好的」,衣服髒了,以為佛會一手拿刷子、一手拿肥皂來幫你洗衣服;蚊子滿天嗡嗡叫,你就祈請「大悲遍知佛呀,請快來幫我趕蚊子」;考試前沒讀書,也只會祈請「大悲遍知佛呀,我考試就靠你了!」祈請完什麼都沒背就跑去睡覺,結果當然是──得到一個鴨蛋!

佛只是給一個訊息,那個訊息就是「法」,得到法之後,要自己去實修,才能真正解脫。也許有人會問:「如果要靠自己修,那還要三寶做什麼?」因為我們還要學習,學習需要有一個學習的對象,需要有人教導。

所以皈依三寶之後,修行還是要靠自己,要有自己的努力。

南傳的經典中提到,「如果有人只有一點點戒定慧三學的修持,對此一點點知足,有一點點斷的功德(斷除煩惱),就可以說是聖僧,因為這些善功德,就像十善,會不斷增長,終究帶領我們前往證悟。

(法王帶領大眾念誦〈觀音修持儀軌〉迴向,結束第一堂課)

{rsmediagallery tags="news20091220"}


 〈外國弟子課程.龍樹勸友書〉第二堂課

利他之前,要先不害他


法王禮佛三拜

梵文三皈依

法王念誦祈請文


午安。

早上FM似乎不理想,希望大家沒受影響。

(法王繼續說上午已進行之《龍樹親友書》第4偈)

六隨念:隨時憶念「佛、法、僧、施、戒、天」

早上是特別提到在家人和出家人共同的修持方式「六隨念」,要隨念、隨時憶念佛法僧三寶,隨念布施,隨念戒,還有要隨念「天」。

天界的天人因為修持「止」,具有神通,有能力隨時看到我們的狀態,我們只要隨時想到天人能看到我們,就能不放逸。另外,投生天界  投生之因是行善,要得到投生天界的果,就要行善,這是「隨念天」的另一層意思,就是隨時要記得行善,隨時憶念行善的功德。

佛陀在世時,印度人多半信仰大梵天等印度教天神,所以佛陀這說法,是符合當時的環境和因緣。但「隨念天」主要是要提醒隨念行善的功德。

第5偈

十善諸業道,身語意常親,

遠離於諸酒,亦行清淨命。

第5偈是提醒「行持十善」。今天下午,主要說行持十善和斷除與之相反的十惡。

佛典所說,可概分大乘和聲聞乘。戒律是一切的基礎,在南傳聲聞乘中,關於僧伽戒律有非常多說法,「別解脫戒」,是一切功德的基礎,一切修持之根基,所謂「別解脫戒」有七種或八種。在家居士也有很多不同的居士戒,今天在場主要是在家的法友,各位也都是佛法修持者,所以特別介紹在家居士戒的內容。最根本的居士戒是「皈依」,法本中有「自皈依法,不傷害眾生」這樣一段話,這段皈依文字我覺得非常重要,開始修持佛法之後,最重要的就是不傷害任何一個有情眾生。什麼叫「不害他」呢?要從基礎開始都「不害」其他眾生;什麼叫「害他」?我們會透過身體的三種行為、語言的四種行為來傷害眾生。另一種則是從基礎上,從心裡傷害眾生,也就是透過貪心、嗔害心、邪見三種意念傷害眾生。

1.害心

當我們說不害他,主要是指身、語兩種行為,但傷害的基礎是害他的心,也要斷除傷害眾生的三種意念,而這些意念都是從煩惱而出生,如何對治煩惱,就是依止「戒律」。所以其實不只大乘說心裡要有眾生、為解脫眾生苦而修行,南傳的戒律中也提到「不傷害眾生」。

在「利他」之前,要先能「不害他」,要控制得了自己的情緒,控制得了自己的煩惱,否則雖有好發心,最後卻因自己的心失控,反而傷害別人。所以要如南傳經典所說,先從「不傷害眾生」做起。

《俱舍論》中說十惡,身三、口四(以身實際造作的三種惡行,和以語言造作的四種惡行)七種惡行,稱為「業」;至於以心念所造、關於心的三種惡行,稱為「業之道」,「業之道」還不是業。身、口惡行已有行為,因此有懺悔的各種儀式,而心上的惡還未有行為,則可靠發露懺悔還淨。譬如從生起「想殺之念」,到真的殺人,中間有一段時間,光是「想殺」還不是惡業,在真正行動之前,在這段還未形成行為過程中,可以告誡自心,讓惡念轉為善。要小心覺察自己的心,從生起意念,到真正行動之前,我們都還有機會不讓它轉為惡業。

2.貪心

接著說貪心。最近達蘭莎拉常有電腦被偷,我就舉電腦為例。你看到一台很漂亮的電腦,你會想「它真漂亮呀」,接著想「它功能真多啊」、「能得到多好呀」、「如果得不到多painful,多痛苦呀」,心念這樣不斷思維運作,接著就會覺得「就算我死了也要得到這台電腦!」,整個腦子只剩這個想法,這時「你真的生起貪心了!」會導致造惡的貪心,就這樣生起了。你繼續這樣想,它就會真正進入你心中,在你心中沈睡(隨眠煩惱)。有一天當你真的再看到像這樣的一台電腦,心中那一念沈睡的貪念就會甦醒,接著就可能付諸行動了。貪的惡行就是這樣運作的。殺也一樣,先是生起一念嗔心,不斷的想,就會生起害心,接著殺念就會進入心中,睡進你心裡,然後有一天因緣和合,就可能真的付諸行動殺人。

所以要注意的是,當嗔害心生起,如果沒有察覺、對治、轉化,有一天它就可能成為害他的行為。所以要有覺性、覺照力,隨時注意自己每個起心動念,隨時保持正知正念,別讓嗔念進入心中、養成習慣,否則久了真的會做出傷害眾生的事。

3.邪見

這一點,我今天要好好說一說。

《俱舍論》中說,對於出家眾而言,生活上的修持比較難;對在家眾來說,困難的是見解。出家人為了生活,可能會討好施主,或裝模作樣,戒律沒持好卻說自己持戒清淨。在家人則是見地上常會有問題,斷除邪見,是很困難的,雖受皈依戒(「自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但一生病就覺得三寶沒用,就拿香拿花,求神問卜去了。有些佛弟子生意不好就修財神法,生病就修度母法,不是說有多不對,但把解脫法拿去作世間的用途,就不算正信。最近很多弟子喜歡 跑去找上師問卜,請上師「禪觀」一下吉凶。其實佛陀2500年前就幫我們卜了一卦,那是最靈最重要的一卦,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最好的供養,就是心中勤修戒定慧三學,要有因果觀,這才是我們真正要相信的卦。

一個在家人有一百種持守居士戒的方式。南傳「說一切有部」中說,真正的居士是全部居士戒都要持,經部以上的宗派是不一定全部都要持才算居士。 

以十惡中「殺生」為例。斷「部分殺生戒」(如「我不殺扎西」)這就有十種,第二種是「我不殺大部分的人」也有十種,第三種是「我不殺所有的人」也有十種,共三十種)。也有依時間起誓,如「從早到晚」不做,即以短時間起誓;還有以「長時間」不做,譬如一個人活到四十歲,就是從一到三十九歲都不做;還有一種是「我一生都不做」,即全部時間都不做。

讓人斷除十種惡行,亦有十種戒。見人斷除惡行而隨喜,亦有十種戒。於每一人亦各有「不殺」「不盜」「不淫」「不妄」等十種算法。(法王開玩笑說,對你們來講,可能很容易,只要心裡想「我不殺噶瑪巴」、「我不偷噶瑪巴的東西」,就是居士了,這樣不是很簡單嗎?)要成為居士,有很多持戒的選擇,並不很困難。

此外,也不可喝酒、吃迷幻藥、毒品等讓我們喪失心性、放逸、迷惑的東西,都算是「酒」。

清淨命,就是正確的生活方式。不過五邪命的生活,如賣毒品、武器、肉、生命等等,或不是販賣而是依靠這個而生活,都是「不淨命」。

明天會講解「六度」的內容。以前大家都學過, 今晚回去要先好好想一想。

 ■問答

問:有一段時間沒見上師,就會痛哭流涕,這是瘋了嗎?這是一種煩惱嗎?

答:瘋?怎麼算瘋,有正念是不會瘋的。信心的力量是很大的善念,思維上師而掉下的眼淚是很大的功德。(法王開玩笑說,如果你有很多這種信心的善功德,請分一點給我。)

■問:什麼是「世間八法」?

答:世間八法(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有白、黑和花三種。黑,是完全只想到自己,不想別人,只想此生,具有這種強烈動機,就是黑世間八法;至於「白世間八法」和「花世間八法」指的是喜歡別人的讚嘆,不喜歡別人的毀謗,但即使在道上的人也難免。主要是要斷除「黑世間八法」。

法王帶領大眾唱梵文〈觀音修持儀軌〉。

 

年度新聞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