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屆噶舉大祈願法會.《了義大手印祈願文》複講暨禪修引導第五堂(六之五)

只是放鬆,品味有大手印味道的止

20180224PM_Aspiration of Mahamudra Review&Meditation3-3

複講暨禪修引導上師:詠給.明就仁波切
時間:2018年2月24日下午2:00-3:3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藏譯中:妙融法師

金剛總持祈請文

三十七供獻曼達

請轉法輪

課程一開始,首先要發起菩提心,就像我們昨天課程所說,我們今天在這裡能聞法、禪俢,都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等空一切如母有情眾生。一切如母有情從一開始本來都就具有佛性如來藏,對這個一切眾生都具有的如來藏,不需要去做增減、取捨、破立,它是赤裸、鮮明、如如的存在我們心性中,人人都有,不只是人,連小狗、小鳥、小蟲等等所有三界輪迴的一切六道眾生都有,現成都有著這個珍貴的心性如來藏。

然而,一切眾生對自己本具這如來藏並不知道,這個「不知道」就是「無明」,因為無明而生起煩惱,因為煩惱而造作業力,業力就造成業果,業果成熟就產生了三界輪迴而流轉三界輪迴。雖然三界輪迴的痛苦是如夢一般,但六道眾生因為無明,不知本來沒有痛苦存在,反而造作出痛苦,於是在三界之中遭受各種痛苦,這是多麼可憐啊!

於是我們要發願,我要讓等虛空的一切有情眾生,了悟自心如來藏,成就佛道,從這種如幻的痛苦中解脫,為了這樣的目的,所以我要來這裡聞法修持。這就是所謂發起菩提心。

■菩提心禪修

所以,我們接下來要花一兩分鐘來思維、禪修菩提心:

大家請以七支坐法坐好。

現在我們心中要這麼想想著:

今天我在這裡聽聞佛法修持,就是要讓等虛空的六道如母有情,

都能認證心中本自具有的如來藏,

由於眾生不知道自己具有佛性如來藏,而流轉在輪迴當中,

因此今日我要讓一切眾生都登至佛果,

為了這個目的,所以我今天要在這裡聞佛法、修持禪修,

首先在心中這麼想著。

現在請閉上眼睛,我們一起來做止的禪修。

首先做呼吸的禪修,把心放在出入息上。

接下來慢慢的我們一起來修持「身念住」和「受念住」。

首先把心帶到頭頂,放鬆頭頂所有肌肉,看著頭頂上任何的感受。

只要知道有什麼感受就可以了,不用抑制也不用製造,什麼都不用做。

現在把心從頭頂帶到臉上,讓臉放鬆,並且看著臉部的各種感受,

現在把心帶到後腦杓及背部。

再讓心到上背及下背,整片的覺察感受。

現在把心帶到胸口,看著胸口的感受。

現在把心帶到胃部及肚子。

現在把心帶到左手臂、右手臂,兩隻手,還有每隻手指頭。

再來把心帶到左腿、右腿,到雙腳腳底。

現在把心帶到全身,如果覺得熱,就看著那個熱的感受,

覺得累的話,就看著累的感受。

覺得想要睡著了,就看著那想睡的感受。

又或者看著心中的情緒、煩惱,

比如有點不高興、不舒服、擔心或者有點苦悶的感受。

只要你去看,就不會被它掌控

就像昨天說的,你能看見河水時,就不在河水當中。

現在慢慢張開眼睛,讓你的心自然的這麼坐一會兒,安住一會兒。

好,今天禪修做得怎麼樣?覺得昨天禪修好,還是今天好?看起來好像每天越來越進步了,好像這樣修一個星期下來大家都會成就的。

■三種大手印

法王指示,今天要特別針對大手印作一些解說。

基本上大手印有三種:

一,經乘大手印,

二,密咒大手印,

三,心髓大手印。

大手印,字面的意思,昨天國師嘉察仁波切說到:手印,就像是一種印章或印璽,總歸來說,就是一切萬法都不出大手印,大手印包含一切萬法,一切世間、出世間,輪迴、涅槃的萬法,都包含在大手印當中。

一, 經乘大手印:就是佛語的大手印,主要出自《三摩地王經》,這是大手印佛語經典上的依據;另外還有《寶性論》,是大手印在論典上的依據。

二, 密咒大手印:主要依據密咒中各種方便道,比如說各種本尊修持的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尤其在這裡主要是指圓滿次第,以氣脈、明點的修持,而轉化凡夫身為金剛之身;藉此以生起大樂般若本智,且了知大樂本智其本質即是自性空性。對於由方便而生起大樂來說,比如透過灌頂裡的四灌意義灌,而生起俱生的智慧,這就是密咒大手印。「那洛六法」主要做的,也就是一種密咒大手印的修持。

三, 心髓大手印:指的是上師口訣的引導,將我們本然的平常心、本來的平常識,直接指引出來。在這裡,不必像經乘大手印那樣,需要許多思維分析;也不需要像密咒大手印,依靠灌頂或氣脈明點等各種方法上的修持,才能認識到大手印。在這裡需要的是對上師的虔敬心,還要發起菩提心,主要透過上師的指引,而直接認證出心的本質。這樣的修持就稱為心髓大手印。

大手印總體來說,主要表達的是什麼呢?就像國師嘉察仁波切今早所說的,我們都具有如來藏,認出自心本具如來藏的方法,就是大手印的口訣。簡略來說,就是認不認識的差別,只要認出自心本性,就是解脫,就是佛果,就是遍知的果位;不認識就是無明,由於無明而輪迴。

只有認識出與認不出的差別之外,我們無需去造作什麼、修整什麼、成就什麼,捨棄什麼、阻止什麼,什麼都不用做。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如來藏,是我們從來就任運本有的。就像《寶性論》中所說:「此無任何所遮遣,亦無纖毫所安立,真實正觀真實性,真實見已即解脫。」這是本自任運的,是本來離垢的,是此刻當下就有的。

就像我們現在在思考,即便在思考的時後,也是在如來藏中思考著。比如說「好熱呀」、「這天氣是越來越熱了呀」這些想法,也是在如來藏之中這麼想著。同樣的,不論生起什麼樣的各種貪嗔癡慢嫉的煩惱,也是在如來藏之中生起的煩惱,而信心、虔敬也來自於如來藏。因此,輪迴的基礎是如來藏,涅槃的基礎也是如

來藏。但是如來藏的本質,卻不會因為在輪迴而變得糟糕,也不會因為成佛而變得更美好。

就像《了義大手印祈願文》所講到的:

「不了此義輪轉輪迴海,了達此義佛陀無他矣,一切此是此非皆無有,法性含藏之義願了知。」

所謂「此是」這個「此」是什麼呢,就是我們這個心能夠知道、能明白、能感受的一種本質。一種能想起、能思考、能覺得歡喜、能覺得痛苦,這樣一種平常之心,它的本質是什麼呢?就是如來藏。

若能認識出這個心的本質如來藏,這就是佛。若認不出這心的本質如來藏,就只能遊蕩在輪迴。

■三種方法,幫你認出如來藏

那要用什麼方法認出如來藏呢?嘉察仁波切說有三個方法:

一,止的禪修;

二,觀的禪修;

三,止觀雙運的禪修。

一,止:所謂止的禪修,是「由修而得到見地」;先由練習禪定開始,心性漸漸得到展現、得到開顯,這是由修得到見地,由禪修而入見地。

二,觀:是透過找心的口訣,上師讓我們去找心,透過各種分析找尋的訣竅方法,慢慢的由見地上認識了心性,然後無散亂地保持安住在對心性的認識中,這是由見地而得到禪修,由見而入修。

三,止觀雙運:是修一些止、也修持觀,讓止和觀結合在一起,兩者並行去做。

■帶著大手印味道的止禪

前兩天我們做了一些禪修的練習,你們覺得以上這三種,第一種是由修而入見,第二種是由見而入修,或第三種見修是一體的──你們覺得自己是哪一種?要舉手。

各位覺得前兩天所說的,是由修而入見呢,還是由見而入修呢?看起來多數人舉手認為是「由修而入見」。答對了。

前幾天我們一開始先做了禪修,並沒有介紹說明見地,這樣的教導方式,危險比較小,即便在教導大眾上也是可行的。但是心性指引的主要修持,是不能在大眾前宣講的,這是很嚴格的過程,學生需要先完成四加行的修持,練習止修等等準備,不然是不能對其宣講大手印心性的指引教導。所以今天是不能說的,一般來說,也沒有「在大眾面前講說心性引導」的傳統,除非各位已經先有次第的去做修持。

然而為什麼不能直接就對大眾指引心性呢?因為即便這樣做也是沒有好處的,大手印是需要配合著體驗來進行教導,所以並非是一般認知上能學到的知識,也不是突然的就被某種神力所能指引到的。我們必須透過自身的次第修持體驗,待時機成熟之時,就如早上嘉察仁波切所說的「成熟」,也就是內心的時機到了,並配合上適當的指引引導,於是就能認證出心性。

前兩天給的禪修教導是止的禪修,是任何人都可以修的,是不分大乘小乘的,也是屬於大手印裡一種普遍共通的禪修,雖然是止的禪修,但已經是帶著大手印的味道和大手印的部分在其中。

■修止,也要「無散,無修,無造作」

為什麼說「止的禪修,有帶著大手印的味道和內涵」呢?

因為我們昨天提到「無散,無修,無造作」這三個要點,在這三個要點之上做止的禪修,不需要做任何成阻或破立,怎麼說呢,任何念頭生起,不論它是善的、惡的、無記的(中性的),或者好的、壞的、猛烈的,或是昏暗不明、清朗朗亦或是樂陶陶,無論發生什麼,這一切都不出覺知,這一切的發生,也不會改變覺知,一旦知道了就是覺知;不知道時,知道這個「不知道」也是覺知;覺得頭大了,知道這個「頭大了」也是覺知──因此不論生起什麼,都是從心中生起的,而這個心,又是遍滿著覺知,於是這完全符合《寶性論》中說的「此無任何所遮遣,亦無纖毫所安立,真實正觀真實性,真實見已即解脫。」

當我們這麼一再一再地去修持之後,慢慢地就能認識到心性,也就是說自然的認證出心性。但是在這裡有個很重要的口訣,這個口訣就是「住動覺」,如果能把握著「住動覺」來修持的話,就能自然認證出心性。

這麼修持時,在方便法上,更要帶著大悲心與對上師的虔敬,最後一定要迴向,

最基本的這樣去修持的話,就能認出心性。

能這麼完整地去修,就必定能夠成就。一旦能認識自心本性,解脫就會從內心深處生起。於是不論發生什麼都可以,即便病也好、死也好,無論到哪裡都安然,不論在做什麼也都安適;否則,無論你這一生在世俗上多麼努力,就像早上嘉察仁波切所說,不管你多麼努力追求財富、名聲與權勢,你心裡仍然會有種不滿足、不如意、不安全等等的不對勁、不舒服的感受。

■住動覺,乍見心性的三扇窗

接下來又要讓你們有個選擇,我們的課一直都有好多選擇哦。你們想先了解認不認識的差別嗎?就是《了義大手印祈願文》裡說的「未悟此理流轉輪迴海,了達此義佛陀無他矣」;還是想先聽「住動覺」這三個狀態的介紹?大家舉手,看來是「住動覺」獲勝了。

一, 住:所謂「住」就是安住,就是自然安放著心,心是什麼樣就怎樣的自然放著。

二,動:所謂「動」就是心中有各式各樣的想法,想到吃、想到住、想到過去、想到未來,各種繽紛的妄念想法。我們的心平常就有這兩種狀態,一種就是沒什麼念頭,有點呆呆鈍鈍的,一種就是有著各式各樣的想法和感受。

三,覺:第三種狀態叫「覺」,這個覺或覺知是什麼,從體驗上來說,就是「知道」,知道心在安住的狀態,安住就成了禪修;若知道心是在各種動的狀態,於是動也成為禪修。因此,只要有「覺」,於是「住」時能成為禪修,「動」時也能成為禪修。

一,讓「住」成禪修

現在說說如何讓「住」成為禪修,平常說這是體性的禪修,或說是無所緣、無相的禪修。這也分成兩部分:

(一) 只是放鬆:

只是讓心放輕鬆而已,不用做什麼禪修,各位都懂得怎麼放鬆嗎?這很容易,我們每天都在放鬆著,尤其這幾天下課五點半的時候就是這個狀態,一下課回到竂房,把法衣往床上一扔,人往床上一躺,大喘一口氣,那就是放鬆呀。這很容易吧。尤其是祈願法會最後一天,那真是無比的放鬆,雖然我們都很期待祈願法會,但祈願法會還真是滿累人的。

又或者做大禮拜,做一百拜就很累了,要休息一下,喝口水,整個人癱坐在墊子

上,那時也很放鬆。又或者很餓的時候,開飯時盛到飯吃到菜,一整天都沒怎麼吃,覺得有點慌,心想什麼時候才能吃到飯,終於到了開飯時間,你看到愛吃的菜,盛了一大碗,吃完洗完碗筷,整個人非常滿足放鬆。像這種時刻很多,比如考試考完,跑步跑完坐下來,還有工作一直做不完做不完,終於做完了,也會覺得非常舒適放鬆。

還有,深呼吸之後,也會覺得比較放鬆。有些人心情不好心裡不舒服時,也會深呼吸讓自己放鬆。所以現在我們一起深呼吸,一二三呼出去,怎麼樣,有沒有比較放鬆?

這是第一步驟,只是讓心這麼放輕鬆,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做禪修,第一步就只需要這麼放輕鬆,或者你知道怎麼禪修,這個時候也不要做禪修,只需要放輕鬆。我們一起來練習「只是放鬆」,不是在做禪修哦,你們先看我怎麼做:

先深深吸一口氣,閉氣十秒,再呼出去(仁波切示範「哈」吐出去!) ,

慢慢讓氣在外面待一會兒,然後再吸進去,

接著再自然呼吸。

這麼重複做幾次。

你們不用像我一樣捏著鼻子,我捏著鼻子,只是讓你們知道我在憋氣。吸進去的時候,憋十秒,呼出去時讓身體放鬆,心也放鬆,接著自然的吸氣。接著自然呼吸,再深吸深呼,這樣做三次。

首先身體坐直。

吸氣,憋住。

呼出去!

放鬆坐一會兒,正常呼吸,像平常一樣。

身體放鬆,心也放鬆,不需要做禪修,

因為沒有在做禪修,

所以妄念來了也可以,去了也可以。

再來一次。吸氣,憋住。

呼出去!

正常呼吸。

放鬆的坐一會兒。

一起做最後一次,

一二三,一起吸氣,憋住。

呼出去!

放鬆,現在正常呼吸。

繼續放鬆的坐一會兒。

好,各位覺得怎麼樣?這樣做三次練習,覺得確實有放鬆嗎?(多數人舉手)覺得沒辦法放鬆的請舉手,沒關係,知道自己沒辦法放鬆,這樣也就可以了。第一個步驟講完了,大家也生起了一些體會。

(二)無所緣禪修:

第二個步驟叫無所緣禪修,或無相禪修,或叫體性的禪修,這是很重要的。它很重要,可說是止的禪修裡最關鍵的,我不確定今天該不該說,認為該說的請舉手?大家都要我說哦,因為太重要了,我本來感到小氣不想說,但看到大家抱了這麼大希望……(大眾鼓掌),我都還沒說呢。

第二個方法,無相禪修到底是什麼?其實這個禪修的練習,我們已經做完了,我們剛剛不是一起放鬆的坐了一會兒嗎?其實那就是無相禪修,就是無所緣體性禪修,我剛剛跟大家說,只要心輕輕鬆鬆放著,不要做禪修,這只是第一個步驟只

是放鬆,其實剛才那樣做已經做完了。

因為對於大手印來說,是沒什麼可修的,所以:「無修,就是最殊勝的修」,也就是什麼都不用做,只是讓心自然放著,「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的放著。但這麼放一會兒之後你就會散亂了,突然回過神,想到「我本來在禪修怎麼忘了」。

我們說不禪修,只是自然的放著,但也要不散亂。我們要做的,只是不散亂的這麼輕鬆放著。心它有一個特質,就是它本來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它可以聽到、可以看到、可以感受到,你不用阻止抑制這一切,你沒有昏倒失去意識,同時你也沒有「我要做這種修持、那種修持」的想法,不散亂同時也不刻意做什麼修持,剛剛放鬆時,是不是就是這樣呢?我們再做一次練習:

現在只是讓心自然放著,不用再做深呼吸了,

把身體坐直,

讓心「是什麼樣,就什麼樣」的鬆鬆放著。

■不用禪修,只要不散亂

好,如何呢?覺得這個做得比較好的舉手?覺得之前「只是放鬆」做得好的舉手?

多數人覺得前次比較好,是因為那時心中沒有太多希懼的心,那時我說「只是放鬆,不用禪修」,你會覺得「放鬆我也會呀」,沒有什麼太多期待和恐懼的念頭,以為只是放鬆,不是禪修。

但後面這次我講了這是「無所緣禪修」、「無相的禪修」,講了要「不散亂,但也要無修」等等,你會開始想我有沒有做錯,我怎麼知道這就是無相禪修、無所緣禪修?我怎麼確定?或者覺得只是這樣坐著,也沒什麼特別,這樣無相禪修、無所緣禪修也太平常了吧?不是應該要有喜悅、空空的、清明的感受嗎?心裡有了很多想法。

其實本來就不需要什麼特別的,重要是只要不散亂就可以了。所謂散亂是什麼意思?可能你坐在噶舉祈願法會會場,你身體坐在這兒,但你的心可能跑到餐廳去,甚至還點好了餃子,餃子都上來了,你正打算吃下去……,這就是散亂掉了。只要你保持意願坐著,只要你還試著放鬆,仍然試著努力去做,那就表示你沒有散亂掉。

接下來休息一會兒,休息時也可以做禪修,

放鬆,安住一會兒。等一下回來我要考試。

歷年祈願法會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