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屆噶舉大祈願法會.法王課程《修心絮語》.4-1
- 分類:噶舉祈願
- 點擊數:3973
隨時會死,所以當下就要精進
授課上師: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課程主題:波多瓦大師《修心絮語》
時間:2016年2月16日上午9:00-10:3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祈願法會會場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上午9:00,法王陞法座,在維那師帶領大眾唱頌〈金剛總持祈請文〉、〈菩薩戒傳承祈請文〉、〈獻曼達〉、〈請轉法輪〉之後,開始本次祈願法會「波多瓦大師《修心絮語》」四天課程第一天的教授。
以下是法王開示:
今天是「第33屆噶舉大祈願法會」正行第一天,首先我歡迎兩位怙主仁波切:蔣貢仁波切、嘉察仁波切為主的祖古、善知識、堪布、僧俗大眾等,歡迎大家!
這一次祈願法會期間要給予的課程,是噶當派三位、三昆仲(「兄弟」之意)之一的波多瓦大師所寫的《修心絮語》。
首先,當我們在講說或聽聞佛法時,講說者要捨棄對此生的貪著,聽聞者也必須有如法動機,並應斷除如同「三種容器」般的過失,前來聽聞佛法。
■聽法時,別做三種「壞容器」
一,覆器:心思散亂,什麼都聽不到
首先第一種過失,是指「覆器」之過,有如「把容器倒扣般」的過失。不論容器是金、銀等何種珍貴材質所做,若倒過來擺的話,就無法倒入任何物品或水;同樣的,若人在會場,但心思散亂,是無法「將法倒入心中」的。因此首先,要避免「覆器」的過失。
二,漏器:聽了不記,聽什麼都忘記
第二種過失,是指如同「破洞」、底部有破洞的過失,就算容器是正放的、能倒入各種水,但若底部有洞,就無法善加保存住任何水。此是說若人在現場、也專注聽,但並未嘗試記憶的話,可能會誤解法教內容,因此應者不僅需專心聽,還要記憶下來,並正確理解這些內容。
三,毒器:心有邪見,聽什麼都有毒
第三種,如同「有毒」容器,若容器中摻毒的話,不論放入任何珍饈,都無法入口。同理,若聽聞佛法時,心的動機不正確、具備不好動機,則聽到的法教,就會如同吃入有毒食物一般。
而此處所謂「毒」,又分為兩種解釋:
(一) 煩惱之毒:
第一種,是眾生普遍都有的貪、嗔、癡三毒煩惱:
1. 貪:所謂「貪毒」煩惱是說,若聽法卻為了衣食名聲,為了變得更富有,或白話來說,以希望生意更好、變得更有錢等動機來聽聞佛法,這就是在聽法時,具備貪心之毒。
2. 嗔:第二種毒是指「嗔心」,若帶一種對於某人的嗔恨來聽聞佛法,也是一種有毒動機。
3. 癡: 第三種,帶著「愚癡」煩惱來聽聞,也就是對於「法」無任何認識,也不知道所謂「佛法」者,是指能夠真正帶領我們,不僅得到暫時安樂,也能得到究竟成佛安樂的正確取捨之法,因此又不瞭解且隨意聽聞的狀況,就代表帶著愚癡之毒。
因此,我們首先要對於自己的貪嗔癡煩惱狀態,有正確認識,為何要聽聞修持佛法?就是為斷除貪嗔癡三毒,如果在一開始就清楚知道「我要斷除的是三毒煩惱聞思修」就會較好,若不知為何要聞思修,不論聽再多佛法,也很難真正脫離輪迴。以上就是第一種「煩惱之毒」。
(二) 宗派分別之毒:
第二種毒更為危險,是一種宗派分別,也就是「宗派執著之毒」。
我們為何要出家、要學佛?就是為了要斷除貪瞋癡三毒,例如一開始在噶舉上師座前皈依、進一步跟隨出家,就想著「我從今天起就是噶舉派弟子」,之後宗派之見越來越強,見到其他宗派上師時,就會強烈地去區分「這不是我教派」,因此不但不禮敬頂禮,還會詆毀,有宗派之見。
我們當初踏入佛門時,是為消除煩惱之火,結果不僅沒有消除煩惱之火,還添薪加柴、火上加油,讓煩惱變得更多的話,無論再有學問、持戒再好,都是無有用處的。
因此用「容器」來比喻極為恰當,就如同我們在做飯菜前,要確認鍋碗瓢盆是否乾淨一樣,一個老師在講說佛法前,或是一個弟子在聽聞、思維、修持佛法前,首要需確認動機是否夾雜著貪、瞋、癡或執著分別等煩惱,若沒有的話,可以放心學習,若有的話,則需先淨除煩惱。否則,若不先將這些餐具清洗乾淨,都有毒時就入口,隔日可就不堪設想。
■噶當派大師,耿直的教言
這部波多瓦的《修心絮語》很難尋得,去年當我決定要講說此典籍時,在很好因緣下,逐漸拿到不同的四種版本,因此我覺得這是很好的緣起。約此同時,我也得到過第八世法王寫的《百段引導文》中,對此《修心絮語》所寫的解釋,也得到此百段教言的口傳,因此等於得到《修心絮語》的口傳
這部噶當派教言中,有很多方言,其實有些文字不易理解,但我也盡量給予一些解釋。
(法王口傳:)
禮敬三時之上師。
之所以在三界輪迴的大苦海中,無始地流轉,就是因為沒有了悟自心。沒有了悟心性,是因為被覆障遮蔽住了。之所以被障蔽,是因為不知如何積聚資糧。不知如何積聚資糧,是因為沒有信心。之所以沒有信心,是因為沒有憶念死亡。
現在,由於恐懼輪迴的痛苦,開始尋求解脫和遍知,這就需要了悟自心。為了了悟心性,就需要清淨煩惱,清淨覆障。為了清淨心的覆障,就需要積聚資糧。為了積聚資糧,就需要信心,而真實的信心,不靠憶念死亡是無法生起的。
真正憶念死亡,就會知道[死亡的時候]除了佛法,其他一切都沒有用處。只要有了這樣的想法,對於世間的一切榮華富貴將不再心動,同時也完全不會再有對於物質和日用物品的貪著,徹底捨棄對於親朋好友的眷戀,這樣也就不再需要看人情面了。
(堪布羅卓丹傑/藏譯中初譯)
■ 絮語,是波多瓦對自己的訓勉
這位波多瓦大師本名仁千賽,和噶當派的金厄瓦、普瓊瓦,合稱「噶當三昆仲」,是十六羅漢當中的因竭陀尊者的化身;也有另一種說法,說是噶瑪巴杜松虔巴的前世。格魯派一位著名大師曾說,歷代噶瑪巴的第一世是波多瓦,第二世是杜松虔巴,有此說法。
接著所謂「絮語」就是「自言自語」,我覺得此處來講,「絮語」包含幾種意涵:
第一種:反正這些口訣教法無人願意聽,因此自己說給自己聽。
第二種:比較積極的,是自己對自己的鼓勵、反省、提醒,希望「我還可以更好!」一般來講,「說」多是向外、對別人說,但其實對自己的提醒也是很重要的,僅是說的漂亮,是無用的,自己要先有修持,竹巴昆列大師曾經提醒說:「法座上的上師,很多是沒有修持的。」為避免這樣情況,對內的提醒、反省,是很重要的。
總之,此處「自言自語」有以上兩種意思。
■ 說法,是要引導弟子證佛果
由於沒有「覺得可以活到很老」的想法,所以不為老年做準備,毫不在乎老時生活是否舒適,是否受人尊敬,衣食是否充裕,[他人]是否恭維自己等等,無論什麼樣的情況,生命的境遇是好是壞,都要能夠隨遇而安。此生該如何就如何,萬般皆是福(一切都是命)。
一般教學分為灌頂、口傳、教授三種,第三種教授部分有不同解釋,我在第八世法王米覺多傑教言集中,看到一段很有趣的解釋,他說:「很多人說我不大會說法,不如前幾世法王。」
第八世法王繼續說到:「我覺得這也說的沒錯,因為所謂教學,其實是一種引導,引導弟子至成佛的果位,但問題在於,根本沒有人想要成就佛果,因此,無論如何引導或拉拔,都是無用的。因此,其他人說我不會教授,也確實沒說錯。」
就像以上第八世法王所說的一樣,如果你不想去某地,為師者也沒有什麼好引導的;同樣的,若不想成佛,「教授」即失去意義。對於一個想要成佛的人來說,得到教授之後,就應當朝此方向去走,這才是真正「接受教授」的意思。尤其當我們在聽聞「修心」的教法時,這樣的觀念是至為重要的。
■ 真正「觀死無常」,就會急著馬上精進
這位波多瓦大師有一個特點:一生專注修持「無常」法門,心中常常在一種著急狀態,覺得我時間不夠、可能隨時會死、我要現在開始修持、時間不夠等等,能如此精進,就是因為不斷思維「無常」之理。
一,有生必有死:
講到「死亡無常」第一點,人生在世能夠確定事情沒幾樣,少數能確定者,就是我們都會死亡,在初生那一刻就已經確定:有生就有死,每人都會死亡。
二,死時難自知:
第二是,「何時會死亡」是無法知曉的,若人能預知何時死亡,就能放心且周全的規劃死亡、人生各階段的計畫,但就是因為無人知道何時會死亡,因此無法真正規劃人生。
三,死因何其多:
第三,導致死亡的因緣,是非常多的,因此也難以先避免預防,任何一件小事情都可能造成死亡,吃一口糝粑粉也可能死亡,例如有時候在我家鄉,大家吃糝粑時不會另加酥油茶或奶油,因此一不小心時,真的可能會噎死,也就是任何一點小事情都可能造成死亡,這一刻存活的因緣,可能下一刻變成死亡因緣。
因此我們針對這段「死亡無常」的道理:「有生必有死」、「死亡不知何時至」、及「致死因緣很多」等,來善加思維,並禪修五分鐘。
(大眾禪修5分鐘,擊磬兩聲結束禪修)
僧俗四眾共念〈菩提道次第引導文〉後,法王戴上黑色事業法帽,為生、亡二者念誦〈冥陽迴向文〉,法王說,這也是祈願法會很重要部分,因為祈願法會所有供養,都來自生亡二者之祈福超渡,希望大家一起好好迴向。
歷年祈願法會
- ► 2024 (3)
- ► 2020 (17)
- ► 2019 (7)
- ► 2018 (22)
- ► 2017 (20)
- ► 2016 (44)
- ► 2015 (12)
- ► 2014 (54)
- ► 2013 (1)
- ► 2012 (36)
- ► 2010 (15)
- ► 2009 (24)
- ► 2008 (2)
- ► 2007 (17)
- ► 2006 (2)
- ► 2004 (4)
- ► 2003 (1)
- ► 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