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屆噶舉大祈願法會.「離四貪執修心法」開示 4-3

只想自己解脫,就不是菩薩

〈佛讚觀音頌〉說:「若人具一法,即具一切法,此法即大悲。」能隨時自然、不造作地具足慈心及悲心,就是生起菩提心。

授課上師:蔣貢康楚仁波切
中譯:堪布羅卓丹傑
時間:2014年12月31日,上午9:00-10:3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獻曼達)
(大眾唱頌〈菩薩傳承祈請文〉)

蔣貢康楚仁波切開示:

首先請大家生起菩提心,就是帶著一念「為了利益遍虛空的一切如母眾生,而想要證得佛果」的這個發心,來聽聞《離四貪執修心法》的教授。今天要講的是第三個偈頌「若求自利非菩薩」。
■第三句偈頌「若求自利非菩薩」釋論
離執證涅槃,證涅得安樂,離執覺受曲,
自解脫無益,有情皆父母,棄之於苦中,求自樂可憫。
諸苦由我受,眾福歸有情,願此福德力,普皆證佛果。

至此已間接指示慈悲的觀修(它是菩提心的生起之因),同時也直接道出菩提心的果──「自他交換」。

一,因為大悲心,不忍有情苦,而行持六度四攝法

「離執證涅槃,證涅得安樂,離執覺受曲」,當我們可以離開執著,就可以證得涅槃,證得涅槃可以得到究竟的安樂,《離四貪執修心法》就是一種「離執覺受」的曲子。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若只是追求自己的解脫安樂,自己得到寂靜,就只是二乘行者;現在我們是大乘行者,要追尋的是大乘的道路,大乘的方法。

什麼是大乘之道呢?《菩提道燈論》提到:「若以自身苦,比他一切苦,欲求永盡者,彼是上士夫。」以及蔣貢康楚羅卓泰耶曾說:「大乘行者,即是懷有希望除滅眾生痛苦的大悲心,而行持六度、四攝法的行者。」我們要成為大乘行者或上士夫是很重要的。二乘行人也會證涅槃,但是因為他們只想到自己的解脫,是落入一邊的涅槃;但大乘想到的是一切眾生的解脫,因此得到的可說是真正的涅槃。

二,拋棄如母有情,只追求自己解脫,真是可悲!

「自解脫無益,有情皆父母,棄之於苦中,求自樂可憫。」佛弟子知道,三界一切有情,都曾做過我們的父母,我們要思維所有眾生都曾是我們父母,接著要想就像今生父母照顧我們,他們也都因此曾經歷了很多辛苦,這在《般若八千頌》中都有清楚宣說。每一個眾生都曾是我們的父母,保護我們,幫助我們克服了無數困難,對我們的恩德是這麼大。就像偈文所說,如果把對我們有大恩的父母棄置一旁不顧,而只追求自己的解脫,這種情況真是可悲憫呀。就像一個世間人,如果無慚無愧地把父母棄諸不顧,自顧追求自己的快樂,最終他不會真的得到快樂,只會遭致痛苦。

就像虛空無邊無際,眾生也是無量無數,而這無量的眾生,都曾無數次的當過我們的父母,只是轉世投胎之後,有些成了敵人、有些成了親人,但無論如何他們都當過我們父母,但都曾對我們有大恩,因此「自解脫」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我們只追求自己的安樂解脫,而把他們棄之不顧,真是一件可悲憫的事情!

三,實踐行菩提心,就是修持「自他交換法」

因此要怎麼做呢?「諸苦由我受,眾福歸有情,願此福德力,普皆證佛果。」希望一切痛苦都由我領受,所有福德都要歸於一切有情,分享給一切有情,希望以此福德力,讓一切生都能證佛果。以上這些偈頌,間接教導了慈悲的方法,也就是菩提心的因,也帶出了菩提心的果,就是「自他交換法」。

「慈心」就是希望眾生得到快樂的心。在《寶鬘集》中提到很多慈心的功德,包括受到天人保護、受到眾人尊敬、無需努力即能得到成就、能夠投生梵天果位等等。

「悲心」就是想著眾生能遠離一切痛苦,這就是悲心。一個人具備悲心,就具備了無量功德。就像〈佛讚觀音頌〉說:「若人具一法,即具一切法,此法即大悲。」如果我們能提醒自己隨時自然、不造作地具足慈心及悲心,可以說就是具足了菩提心。菩提心又分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而行菩提心的具體實踐,就是「自他交換法」。

「菩提心」是什麼意思呢?《現觀莊嚴論》中提到菩提心即是「發心為利他,欲正等菩提。」菩提心可以分為三種角度來討論:

(一) 比喻:《現觀莊嚴論中》提到菩提心的二十二種比喻,如大地、黃金、上弦月、火、珍寶等等。

(二) 分際:有四種:
1. 意樂的發心,
2. 熱誠的發心,
3. 異熟的發心,
4. 除覆障的發心。

(三) 定義:
 1. 勝義菩提心:它是悲心和空性的結合,清晰不動,遠離戲論邊,這就是勝義菩提心。經典中形容這種菩提心說,它是出世間、離戲、清晰、無垢、不動,如無風的明燈。
 2. 世俗菩提心:就是前面所提的「為利眾生願成佛」這樣一種符合大乘的發心。世俗菩提心主要有兩種,就是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兩種,這在《入菩薩行論》都曾提到。

這兩種菩提心的差別有很多種說法,主要有兩種傳承:一個是文殊菩薩傳給龍樹菩薩,再傳給寂天菩薩;另一個傳承是彌勒菩薩傳給無著菩薩,再傳給金洲大師。

寂天菩薩的傳承:願菩提心是為利眾生願成佛這樣一個發心,就如同「想要去某個地方」的發心,而行菩提心指為了達成這樣的目的而作的行持與實踐,就像「實際啟程」一樣。

由慈氏(彌勒菩薩)傳下的傳承:願菩提心是「為利眾生願成佛」的發心,這是指對於結果的承諾;而行菩提心是為了利益眾生成佛而做的六度等一切菩薩行持,這是因上的承諾。

以上是大略講說菩提心。總的來說,我們要盡力生起菩提心,因為盡虛空一切有情都當過我們父母,如果我們把他們棄之不顧,是很糟糕的行為。就像有句話說:「外道與佛教的差別,就在於皈依;小乘與大乘的差別,就在於菩提心。」

菩提心既然這麼重要,就非生起不可。但要怎麼生起呢?經論上說有四種因可以生起菩提心,《菩薩地經》說:「一是種姓圓滿,二是得上師善知識攝受,三是對眾生具有大悲心,四是為利眾生而受苦無間亦不懼。」我們應該盡力的生起這四種因。

接下來我們要先念誦〈修心祈願文〉,再來作禪修。

(大眾唱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所著作的〈修心祈願文〉:)

在大眾唱頌完〈修心祈願文〉後,仁波切帶領禪修。仁波切開示:

接下來這段禪修,主要是觀修菩提心,我們要如上面唱頌這首〈修心祈願文〉般觀修,觀想盡虛空下的每一個眾生都曾當我們的父母,對我都具有極大恩德,如果把大恩父母般棄之不顧,只追求自己解脫與安樂,是多麼令人悲憫呀,要盡力在生活中在各方面盡力幫助所有眾生。

接下來先放鬆,兩手放膝蓋上,安住。

(大眾做短座安住修)

接著做菩提心的觀修,心無散亂,身體盡量保持七支坐法。

(大眾作菩提心觀察修)

(蔣貢康楚仁波切戴主法上師帽,誦念〈大祈願文〉〈冥陽迴向文〉)

仁波切在念誦〈冥陽迴向文〉前,特別提醒:幾天前有一輛飛機墜毀了,大家要在心中發起菩提心,盡量迴向給他們。

(大眾念誦〈十方四世諸佛菩薩祈願文〉作為迴向,P641)

歷年祈願法會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