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屆噶舉大祈願法會:施飯濟貧:分享飽足,感恩飲食

第29屆噶舉大祈願法會:施飯濟貧:分享飽足,感恩飲食

時間:2012年3月3日上午11:00-12:0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時輪公園

    要記住飢餓,記住有人沒飯吃。要感謝飲食,感謝這些讓我們記得飲食美好的人。

    你會想起這樣的觀點。如果你在時輪公園,在近午三十多度的酷熱天氣下,陽光直曬,塵土飛揚,但五百個沒有食物、沒有依怙的印度窮人,那樣歡喜的伸手抓起荷葉盤裡的大白飯、大口嚼著燉馬鈴薯、舔著手上的豆泥醬汁,老弱婦孺黝黑的臉上,都有著陽光一樣燦爛的笑容──你會忽然想起寂天菩薩《入菩薩行》裡說的:「願為寒者衣,願為飢者食,世間無依處,恆常為依怙」。

    這是今天正午,在時輪公園,祈願法會「施飯帳篷」前的一景。

    不是沒見過,但這樣的場景,再次見到還是很觸動。法王姊姊恩珠巴宗主辦「施飯濟貧」活動第五年了,姊姊說:今年大約有450人(後來應超過500人),往常都是在冬天舉行,乞丐天寒覓食不易,一聽說要施飯,菩提迦耶臨近鄉鎮的乞丐都趕來了, 可以高達千人以上;施飯內容也從本來的三菜一飯,漸漸改成以吃得飽為主的一道白飯、兩道下飯的菜。

    今天上午10:40不到,三排竹竿圍成的簡單走道旁,已經倚滿坐在泥地上等待施飯的印度婦孺。印度婦女的習慣,即使是在街頭流浪乞食,依然穿得一身撿拾或乞討來的首飾,鼻環、耳環、手環,身上能掛首飾的地方都掛上,穿著長長的豔色沙麗,乍看有時看不出是乞丐,但他們正是晚上呈半圓形、露天睡在正覺大塔牌樓前,或成排睡在格魯寺前走道上的無依無怙者。

    11:00,開始施飯,協助施飯的印度當地工人,首先抬出幾大桶白飯,一大枃、一大枃很豪爽的倒滿乞者們手上的荷葉盤(好看又環保,比紙盤或保麗龍盤好多了),有些人還自備白鐵缽或舊塑膠袋,大裝一袋,看起來可以吃上好幾天;接著,上菜,滿滿的豆泥濃湯,和咖哩馬鈴薯,一大瓢一大瓢的澆在白飯上,孩子們顧不得燙,伸手就抓來吃,婦女們則忙著多要點、存下來當下幾頓飯吃,東張西望,臉上有些焦慮的神色。還有些年老或殘疾的乞者遲到了,大夥兒已經吃得不亦樂乎的時候,才著急的趕到,只能慌慌張張的排到遠遠的隊伍末端,令人想到「施身法」中,特別虛弱、無依而來得慢的「餘供」眾生。

    11:20,法王噶瑪巴蒞臨,看了一下乞者用餐情形,和帳篷裡的姊姊談了一下話,並視察了兩個做食物的帳篷。帳篷裡炊飯、煮菜的煙霧瀰漫,一大筒、一大筒的飯菜繼續在臨時磚砌的落地大鍋上煮著,噗噗冒著熱氣,深鍋裡,一大塊、一大塊的馬鈴著在黃豔豔的咖哩翻滾著,豆泥濃湯上浮動著佐味的香料葉,如果換個場景,其實看起來很美味。法王在每年例行巡視、表示對這項活動的支持和關懷後,約11:30離開。

    施飯給貧者,這個祈願法會的傳統活動,和義診帳篷一樣,讓人覺得心裡有種未盡之意。一日施飯,當然只是種對貧者的微薄心意,重要的是對自己的提醒,貧者無數,能做、能布施的有限,一天飽食之後,一年還有其他364天,施飯過後,這些貧者仍會回到街頭乞食。聖地旅人能做的,就是記得法王噶瑪巴去年在「燈論」課程上所說的:「感同身受,就是大悲心」,記得飢餓、感恩飽足,把慈悲放進實修裡。

    (中文報導:黃靖雅/攝影:噶瑪多傑嘉晨、Palten Nyima)

歷年祈願法會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