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課程: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教言(第二堂)

法王噶瑪巴第十七屆噶舉冬季辯經大法會開示

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教言
課程:《無死甘露妙樹》又稱《百段引導文》
教授:尊勝的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地點:德噶寺大殿

時間:2013年12月04日

藏譯中:倫多祖古

( 接續之前的口傳 )
在這一段引導文裡主要是說 , 當你只想著自己的痛苦或不順 , 或害怕自己會有不好的名聲 , 如果出現這種現象有這樣的心態 , 此時你可以這樣想 :

如果你只是對自己一切的不順有難以受忍之心的話 , 那麼 , 對於普天之下一切眾生而言 , 他們的痛苦要如何才能消除呢 ? 因此 , 從現在開始就要學習應如何清除自己的痛苦。有時我們口上總是說要利益一切眾生 , 這非常容易 , 但是在內心能否生起憐憫之心 , 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因此 , 有時候我們一定要去檢視自己內心的力量 , 要去結合自己的心力 , 去檢查自己的心力有多大 ? 然後以這種方式去觀修。

比如說我執、貪念、自我 , 這個心態一定要去對治與清淨 , 因為從無始以來直至現今 , 我們一直都習慣於這樣的狀態 , 因此 ,我們要邁向嶄新的一步, 要想著 : 為了一切眾生 , 要去邁開新的一步。

所謂步伐 , 是要一步接一步 , 才能稱為步伐 , 今天去修佛 、明天也要跟著繼續 , 要讓自己盡力的一天天的持續 , 讓修持沿續下去 , 否則 , 利益他人與關愛他人的心 , 是無法很容易生起的。

因此 , 我們在修法時 , 自己一定要作計畫 , 比方說:這段時間我一定要這樣子去修法 , 為自己訂下一個目標。如果不這麼做 , 總是讓自己跟著妄念隨風波動的話 , 那是不行的。在最初 , 我們為自己制定一個日程表 , 比方說 , 在今天早上 , 在今天一天之中 , 我要作這樣的善業、要存這樣的善心 , 一旦作了這樣的準備與計劃之後 , 到了夜晚入睡前 , 再自我檢查、計算一下 : 白天所發的善願, 自己有沒有履行與實踐 ? 就像在計算白天有沒有收入一樣。自己所發的善願 , 我們一定要盡心盡力去做 , 否則 , 總是在那裡發願是無法成就任何事的。

總之 , 自己的心念一定要心向佛法 , 心繫佛法 , 看自己的心是否符合佛法 ? 像這樣的檢查 , 有什麼定義呢 ? 意即是 : 去想著總體一切眾生 , 想著一切眾生的苦樂 , 把一切眾生的苦樂放在自己心上 , 並視為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要有這樣的心態。

比方說 , 當一切眾生都遭受著痛苦時 , 去思惟眾生所遭受的痛苦 , 每每想到眾生之苦 , 就如坐針氈 , 難以忍受。心心念念 , 每時每刻 , 都心繫眾生之痛 , 不僅僅是白晝 , 即使是夜晚入睡在夢境之中 , 也同樣要對眾生的痛苦有所感受 , 因此,時時刻刻都應該要有這樣的真實的感受。

比方說作夢 , 我們總說 [ 日有所思 , 夜有所夢 ] , 但是在晚上作夢時 , 卻很少做有關修法的夢 , 總是會出現很奇怪的一些夢 , 這就表明 : 我們平常在白天的修持 , 並沒有很注重於修持 。至於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事都會在夢境中出現 , 但卻永遠也沒有做在修法的夢 , 這是為什麼呢 ? 也就是說 , 夢境在給予我們警告 , 它在警告你 : 哦 , 你心中沒有佛法 , 你心中裝著其他的東西 , 所以就沒有修法的夢境。

總之 , 不論日夜都要想著一切眾生 , 而且要盡心盡力、想方設法去利益一切眾生 , 如果能生起這樣的心態的話 , 你的心念就慢慢趣入了佛法。

尤其是在大乘法中 , 要做到讓諸佛菩薩歡喜的行為 , 這對我們凡夫眾生來說的確有點困難 , 因為我們被煩惱所控制 , 因為薄地凡夫總是想著自己的事情 , 因此很難去成辦可以讓諸佛菩薩歡喜的行誼。但是 , 我們可以去修學諸佛菩薩給予我們指示的教言 , 如果能依教奉行他們的教言 , 這就會成為令諸佛菩薩歡喜的行為。

所謂的 [ 讓諸佛菩薩歡喜 ] , 很多人會去想 , 這並不是很重要的事情 , 但如果要讓自己的功德主或施主歡喜 , 那才是很重要的事情。因此 , 比方說有些地方官員權力非常大 , 如果可以讓他歡喜的話 , 那才是很重要的事 , 總是想著令他歡喜比讓佛菩薩歡喜更重要。或者是自己喜歡一個人 , 總是去想著要讓對方歡喜開心 , 就這樣去看著他 , 一直去做讓他快樂的事情 。在我們的心中 , 我們總是覺得讓諸佛菩薩歡喜並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 諸佛菩薩歡不歡喜沒什麼重要的 , 還不如讓其他功德主或官員歡喜更好 , 對自己有更直接、切身的利益 , 可能有的人從未朝這方面去想過 , 但是我們還要在心裡對他們打個問號呢 !

所謂的 [ 讓諸佛菩薩歡喜 ] , 並不是要去訶諛奉承他們 , 最主要是 : 為了一切眾生的福澤與安樂 ! 這才是令諸佛菩薩歡喜的方法。這是我們可以領會到的。

以下說煩惱的對治法 , 對治法能夠控制住煩惱 , 比方說瞋心的對治法 , 是慈心。應去了解生起瞋恨心的原因 , 讓心不受瞋恨所控制。反而 , 自己可以去控制瞋恨心、嫉妒心等 , 不讓事態更加蔓延。到最後 , 若能夠達到自己要很努力才能令瞋嫉心生起、否則瞋嫉心不會自然生起的程度 , 這就稱為有了對治法。

以這種方式去修持菩提心 , 即使是三戒中的支分 , 我們也要去守持 , 即使是言行中一個微小的情緒 , 也應該要斷除 , 否則很容易會誤入歧途,表面上帶著修法的名稱,但是對別人卻沒有任何利益的言行。

比方說 , 去捉弄別人、取笑別人 , 自己的行為並沒有很如理如法 , 而別人看了也覺得我們不如法 。我們一定杜絕這些放逸的行為,一定要做讓別人看了也可以生起信心的行為。自己所做的事若能利益幫助他人 , 自己的心願也就如願實現了 , 否則自己的所作所為 , 只是為了去取悅別人 , 只為了讓別人對自己有所回報 , 這就不如法了。

總之 , 要調伏自己的言行, 不要成為表面的佛教徒。噶當派祖師說 , 口裡聲稱自己不是表相上修行之人 , 他正是這種表相上的修行人。比方說 , 往昔有位上師 , 他從自己家鄉瞌長頭到拉薩三次 , 因此他就說 : 我不是個只注重表面的修行人,那時候我是如何如何瞌長頭到拉薩的 , 我一點都沒有浪費時間 。另外一個人就對他說 , 當你這樣說時 , 你就已經成為 [ 注重表面的修行人 ] , 因為你若不是 [ 表相的修行 ] , 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善業都講出來 , 都要在別人面前炫耀呢 ?

一般而言 , 我們不能去說其他眾生的過 , 比方說在達波噶舉的傳承中 , 在取捨善惡因時 , 最主要應守持的是 : 不去思惟他人的過失 , 而應想著自己的過失 , 這才是真正的因果取捨。總之 , 平常我們總是指著別人的過失錯, 而忽略了自己的過失 , 因此所有的取捨都已經顛倒了 , 對因果的取捨也就有錯誤的觀念。

因此,首先 ,我們應反省、省察自己的心 , 看自己的心從無始以來 , 總是伴隨著煩惱 , 要視煩惱為過患 , 為了讓煩惱可以斷除 , 就想方設法去尋找煩惱的對治法。

總之 , 不論自己有多大的功德 , 但不要被此功德所誤而生起驕傲 , 一定要恆持之前的謙虛 , 讓自心住在卑謙的低處 ! 否則一味地放任自己,目中無人的話,也會讓所得的功德退失。我們的傲慢心已經太滿了 , 不能讓它再滿了 , 再不能對這些功德生起驕傲之心 , 比方說 , 對於圓滿斷證功德的諸佛菩薩而言 , 祂們尚且將傲慢之心視為過失 , 更何況總是被煩惱所充斥的凡夫眾生的我們呢 ! 如果我們還要再生起傲慢的話 , 那真是很愚昧的作法 , 因此也不可能會生起功德 , 因為有了傲慢之心你就會想 : 現在這個狀態已經很好了 , 總是自我滿足 , 如此你永遠也不可能再進步。相反地 , 如果你一直有著謙虛之心 , 總是想著自己還不夠 , 還要去修還要去學 , 這樣你才會更進步。

所謂謙虛 , 並非就是要虐待自己 , 並非如此 。總之 , 無論置身何時何地 ,  都應該對佛法、善業不滿足 , 而且還要進一步地去追求 , 比現今的修法與成就功德更高更好的功德 , 而去做努力精進。這種 [ 對佛法沒有滿足之心 ] 是非常重要的 !

接下來是 [ 轉痛苦為道用 ] , 亦即是說 , 要認知快樂之因 , 以及將苦樂轉為修法的道用。

[ 將苦樂轉為修法的道用 ] 意即 , 雖然自己希求快樂 , 而此快樂並非沒有因、沒有緣就會產生的 , 也不是痛苦的因就會產生快樂 , 因此 , 一定要懂得所希求的快樂的原因是什麼 , 比方說 , 我們希求的果是快樂 , 我們希求的果不是痛苦 , 因為我們知道、也認識了 , 我們可以去作選擇 , 但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去選擇這個因 , 不知什麼才是快樂的因 , 也不知什麼是痛苦的因 。 有時候我們反而會顛倒的誤認為快樂的因是惡業 , 認為痛苦的因是善業 , 會有這種顛倒的想法 , 不懂得去選擇 , 將自己所希望的和自己所實踐的 , 變得顛倒錯亂了。總之 , 一定要確知快樂的因 , 痛苦的因。

引導文中還說 , 我們要去接受一切眾生的痛苦。當說到悲心之時 , 很多大德有不同的說法 , 有的會以所緣對境的廣大 , 而去區分悲心的大小 , 也就是以無量眾生作為所緣對境時 , 稱為無量的悲心 , 將一切無餘眾生視為對鏡時稱為大悲心 。但有的上師有另一種說法 , 並不只是如此 , 一定還要有至誠之心 , 亦即是—還要有令一切眾生從痛苦中解脫的勇氣。比如舍利弗尊者 , 尊者的菩提心曾經就有退失過 , 雖然眾生有遠離痛苦之心 , 但卻無遠離痛苦的至誠與承擔力及勇氣。

雖然大德們都有不同的觀點與說法 ,但他們最主要的是想表達什麼呢 ? 也就是要告訴大家,所謂的悲心 , 並不僅僅是停留在斷除輪迴及痛苦上 , 而是 [ 自己 ] 要肩負起此一定要讓眾生遠離痛苦的責任 , 要想 : 我一定要這樣去做 ! 並且發起誓願 , 自己要有這樣的勇氣 , 自己想要去做。

如果沒有這樣的勇氣 , 只是從早到夜晚 , 總是口裡念念有詞 : 一切眾生都要遠離痛苦……那也沒有任何的意義。總之 , 一定要有一個責任心 : 舍我其誰 ! 如果我不去做 , 那誰又會去負責呢 ? 比如說在一個一家十口的家庭中 , 其餘九個家人都中毒了 , 但是其中就有一個人沒有中毒 , 於是大家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此人身上 , 此時我們就要想 : 如果我是這個成員 , 我一定會承擔起這個家庭 , 一定要去找醫生盡快幫他們解毒。

同理 , 比方說現今一切眾生都遭受著痛苦 , 我要承擔起這個責任 , 為了令眾生可以遠離痛苦。比方說 , 如果有粗重的痛苦 , 如苦苦、壞苦、…… 有很多痛苦的分類 , 但我們現在不能只停留在這個粗重的痛苦上 , 一定要往下去微細區分 ,比方說 , 即使我們不能想到六道眾生的痛苦 , 也要先去看看自己人道的痛苦是什麼 ?看看自己的痛苦是什麼? 一切眾生都遭受著煩惱疾病所折磨 , 現今我還可以稍微的甦醒一下 , 暫時沒有中毒、暫時沒有被痛苦所折磨 , 就像那個家庭沒有中毒的家庭成員一樣 , 我一定要去擔負起這個責任 , 以這種方式、這種勇氣去承擔這些責任 , 這才是大乘的修持 , 才是大乘的承擔。這對大乘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對於我這個講法的人來說 , 我可能不具足這樣的勇氣 。但是對聽法的人來說 , 我就不知道了 , 因為可能在座之中也有很多是佛菩薩的化身 , 總之對於這樣的勇氣與責任心 , 我覺得是很少困難的。不管如何 , 一定要讓心中生起責任心 , 這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來說 , 要懂得需要悲心的理由。現今世界上有很多很奇怪的病 , 比方說在非洲 , 也有很多人因為飢餓與疾病 , 有十幾萬人去世 , 飢餓就如殺手一樣奪去了很多人的性命。所謂的殺手 , 並不僅僅是疾病 , 同理 , 沒有悲心、對他人沒有關愛之心 , 這也是地球的殺手之一!

如果我們每個人對彼此有關愛之心 , 互相去幫助他人的話 , 那麼就不會有很多人丟掉性命。但是正因為我們的關愛之心不足夠 , 因而世界上有很多無依無靠之人 , 而且因為無助而丟失了寶貴的性命 ! 有很多人需要水 , 但沒有人給他們水 ; 有的人需要錢 , 但沒有人給他們錢 ; 有的人需要食物 , 但沒有人給他們食物。因此 , 對這個世界來說 , [ 沒有悲心 ] 也是頭號殺手 !

沒有愛心 , 就像地獄的獄卒一樣 , 我們總會說自己有愛心有善心 , 但卻沒有去負起責任、不去實踐到自己的言行上 , 這樣會更可怕 , 為什麼呢 ? 因為如此一來 , 惡法就會更加猖狂 , 白善的法就會更式微 ! 因為很多善人沒有責任心去做事 , 所以惡人就會勝利 , 他們就會控制著地球。

比方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時 , 德國殺了很多猶太人 , 總共大約有4, 5百萬人 , 相當是把全藏族人殺光了一樣的數目。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最初參戰時 , 德國有位很有名的作家 , 他寫了一首詩說 , 當時政府軍會抓走各黨派的人 , 但當時我並沒有出聲音 , 因為我不是黨派人士 , 他們抓猶太人的時候,我沒有發聲,因為我不是猶太人,但後來他們就來抓我了, 儘管我沒犯法 , 但沒有人為我講話。詩的大意大概是如此。因為在抓別人時 , 我們都想 : 跟我無關 , 不是我。但事情真正落在自己的頭上時 , 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無依無靠與無助 ! 因此 , 眾生之中就會發生很多慘痛的歷史 , 無人幫助 ,關心 , 大家都想 : 你的事情 , 我管不了 ;你不是我的族人,所以我為什麼要關心你啊 。因此 , 真正落到自己頭上時 , 已經找不到救怙者了 , 就會變得非常的無助 !

科學家說 , 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就具足了愛心 , 這樣一說 , 我們佛教徒就覺得和佛法說的一樣 , 就覺得非常開心 ; 但是科學家又說 , 就像我們把電燈關掉一樣 , 你的愛心也關閉了 ! 現在你的愛心正處於關閉的狀態。 就如第二次世界大戰 , 原本士兵並沒有勇氣去殺人 , 他們在戰前事先培訓士兵殺人一樣 , 如此士兵一到戰場就會有勇氣去殺人了 , 而且變得理所當然 , 此時他的愛心也就被關閉掉了。

平常我們總認為 , 這個不關我的事 , 那個不關我的事 , 我們把愛心關閉了 , 讓愛心不能發揮它的力量。因此 , 心中具足愛心是非常重要的 , 我並不是在講一個宗教的觀點 , 即使有很多人認為 , 愛心是宗教人士及專業人士才需要有的 , 但事實並非如此 , 只要我們身為人 , 就一定要有關愛的心 , 和睦的心 , 關心彼此之心 , 這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現今世界上一個很重要的話題。

在2600年前 , 世尊早就說過了 , 人類的苦樂和人類的權益 , 以及所有一切眾生的權利與自由 , 佛陀在最初就開示了 ,。因此 , 佛陀從2600多年前一直傳下來的優良的傳統 , 像珍寶一樣的 : 菩提心 , 悲心 , 因果的決竅…… ; 這些對世界也會有幫助的 , 我們一定要去繼承、一定要去守護、一定要去弘揚 , 這非常重要。

接下來 , 講空性的部分。就引用第八世大寶法王米覺多傑所說的空性理論來講 , 他說闡述的空性的義理比較簡而易懂。比如說現在的電視 , 我們在電視中可以看到各種影像 , 但在電視機內是否真實存在著這些影像中的人和事物呢 ?但也不能據此就說事實上並沒有這些人事物啊 ! 電視機因為有各種零件配件的組合 , 才會有此幻象出現 , 這僅僅是以幻境的方式而現見 , 這些都是因緣和合而產生的 , 因此 , 所顯現的幻象是我們可以看到的 , 但是此幻象並不像我們平時看到的那些人事物的實體一樣是真實存在 , 並不是。因此 , 即使它根本就不存在, 但當你看到這些幻像之時 , 就像看魔術一樣 , 直至電力中斷為止 , 這些幻象都會一直在產生和存在 , 我們無法斷定說沒有這些幻象 , 我們都會一直看見這樣的幻境。其實在我們迷惑的心裡所顯現的這些外境幻相 , 它並非真實存在的 , 因為在我們這個迷惑的心上 , 它只是執實的一個心的顯現而已 , 因此 , 它也是一個幻象 , 因為我們的心是迷惑的 , 因此所見到的也是一個幻象 , 只是可以看見 , 但真實上它卻不存在的。但是我們並不能去否決它所現見的也是不存在的 , 因為我們畢竟看得到 , 這也是因緣和合所產生的 。因為因緣和合 , 所以它不得不產生 , 不得不顯現 , 所以我們也不得不看見 , 因此所見並不能說它永不存在。我覺得這些比較重要。


大家都出家了, 而且各有各的頭銜和職稱 , 在現在聞思修的階段 , 我們一定要令自己及自他一切眾生皆能從輪迴的痛苦中獲得解脫 , 不論在任何時候 , 即使你只念一遍觀音心咒 , 或是修學密法 , 或觀修本尊 , 任何時刻都一定都要心想自他一切眾生 , 在做自他一切眾生的事業時 , 心中一定要想著自他一切眾生 , 一定要具足這樣的心願與希求 。不要像我們修行法相學的人念度母一樣 , 法相學僧念度母時會念的很快,因為他們想著要盡快去辯經 , 他就會念很快 ; 有的人會藉口修法而造業,把喝酒視為薈供酒而喝得爛醉如泥, 總之,修法是不能心不在焉,草草了事,或者掛羊頭賣狗肉。

噶當派的善知識說 , 平時我們總是把降神者、卜卦者視為非常珍貴 , 反而忽視了佛菩薩 , 因為自己有什麼不順 , 很多人要去美國時都會來我這打卦 , 我不知他們是因為相信我才打卦 , 還是因為相信卦才打卦 ? 其實,世尊早就為我們打好卦了 ,他告訴我們:一切都是無常 。我們應該要對世尊所說的無常生起信心 , 而不是刻意地去打卦 , 繼續去相信一些以為邪門外術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 。

以我們這個人身 , 對所有的人來說是 [ 死亡無常 ] , 但我們總是會往負面去想 , 很多人不敢去想死亡無常 , 因為一想到死亡總是非常的恐懼害怕 , 覺得死亡是非常不吉利的事 , 別說要去想了 , 就算聽到了也是感覺非常的不舒服 。會這樣負面的去想死亡無常。

但是若從正面來想 [ 死亡無常 ] , 因為 [無常] , 我們才有很多機會 ! 比如說吹笛子、打鼓任何的樂器 , 正是因為有 [ 無常 ] , 所以才會有各種的音調與音樂 , 如果沒有無常 , 那麼只會停留在一個時間點上 , 也就只會有一個音調 ,不會有這樣高低起伏優美動聽的旋律 , 因為是 [ 無常 ] , 所以才有各種的美樂。

如果我們知道這個 [ 無常 ] 的觀念 , 比如說早上做錯事 , 正因為 [ 無常 ] , 它不會停留在這個過錯上 , 它可以有轉變的機會 , 我們可以去轉變 , 到了下午或晚上 , 我們可以有機會去改變 , 有機會去改善這個錯誤 ; 因為早上做錯事的那個人 , 到了下午 , 他已經有改變了 , 並不再同樣是早上做錯事的那個人了。因此我們還是可以轉變的 , 因為是無常 , 我們就可以改變 ,也有很多的機會 , 有改變的時間和機會 。[ 死亡無常 ] 就是在表達這個意思。

從另一方面來說 , 我們一定要將 [ 我們的一天 ] 當成 [ 一生 ] 來度過 , 早上起床要想著 : 現在我從母親腹中出生了 ; 到了夜晚入睡前 , 要想著 : 我正要步入死亡了。以這種方式去觀修 , 將一天當成是自己的一生去度過 , 會很好地去把握這一天。同理 , 我們也可以將[ 一小時 ] 視為 [ 一世 ] , 將 [ 每一分鐘 ] 視為[ 一世 ] 來過 , 如此一來 , 每一分、每一秒你都不會去浪費。

因此 , 這裡所講的 [ 死亡無常 ] 的意思 , 並不僅僅是說去想 [ 我會死 , 我會死 , 我該怎麼辦 ? ] 並不僅僅是說生起這樣的擔心與痛苦 ,所謂的 [ 死亡無常 ] , 最主要是讓自己去了解到 : 如何讓自己的人生具足真實意義。

直到現今我們所修的法 , 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 應該要這麼去思惟 : 如果是出家 , 好像是為了吃飯 ? 念經 ?  我們學習 , 是為了錢財 ? 我們念經 , 好像是為了消除暫時的違緣? 我們的修法 ,是為了今生的一切而去做的 ? 等等等等。因此 , 我們並不僅僅是要從外在的言行舉止 ,看上去像是在修法 , 我們一定要去想 : 內在 , 究竟是什麼樣的希求與思惟 ? 比方說 , 我們遇上了警察 , 他會一直盤問我們很多的問題 , 我們自己也應該這樣的去盤問自己,審查自己。

 

法王課程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