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課程:宗門實修『噶舉祖師教言』(第二天)

法王課程:宗門實修『噶舉祖師教言』(第二天)

教授: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鄔金欽列多傑
時間:20081231─200912
地點:印度  菩提迦耶 德噶寺
翻譯:堪布丹傑

1/1

 

誰能帶你,出離生老病死苦?

法王中文開示:

今天是2009年第一天,希望在座每一位身體健康、天天開心;也希望世界和平、安樂,地球上的眾生都能和平、快樂,都得到平等的喜悅。新年快樂,新年好!(大眾熱烈鼓掌)

(法王接著以英語、韓語、藏語,向大眾道新年快樂,並作新年祈願)

■皈依,就是依靠和幫助

法王藏文開示:

今天主要是要給皈依戒及皈依的介紹。

首先要簡略介紹一下,為什麼我們要皈依?我們找尋一個皈依處的原因是什麼?

舉例來說,我們一出生,就要靠父母親的照顧,慢慢長成之後,在社會上、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也都需要互相的依靠和幫助。這樣一種依靠,就是「皈依」。我們 生活當中依靠了很多殊勝善緣,譬如透過父母、朋友的幫助,得到許多喜樂。所以,「皈依」真正的意義,我們生活當中都已經在做了。對父母跟朋友這些珍貴的依 靠處,我們應該要珍惜並且尊重。

■誰,能幫助我們真正出離輪迴苦?

法王藏文開示:

我們每一個人總是希望得到長遠、究竟的快樂,完全遠離痛苦;只是暫時離開一些痛苦,我們是不滿足的。

常有很多朋友來看我,跟我分享生活中的各種苦樂。有的朋友會說:我或我的朋友得了重病,現在非常痛苦,祈求法王的加持;有的會說:我在生意上、生活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也有一些朋友說:我之前的病好了,但現在又得到了嚴重的疾病,所以再次祈求法王的加持。

這代表什麼?我們每一個人,都想離開痛苦、得到快樂,然而暫時得到快樂是不夠的,我們大家都在追求究竟的快樂,都想完全遠離各種痛苦。從我接觸的很多朋友身上,我深刻地感受到這一點。

法王藏文開示:

所以我們可能會開始想一個問題:到底有沒有一種快樂,是究竟的、完全沒有痛苦的?在開始想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問:有沒有一個皈依對象、皈依處,能夠讓我們真正得到無苦之樂,到底有沒有?

舉例來說,就像生病的時候,我們會需要依靠醫生,但是這個醫生,他能完全治好這個病嗎?他真的能讓我們完全從生、老、病、死的痛苦中解脫嗎?是不行的。尤 其,對於一個相信輪迴、相信有生生世世的人來說,只消除今生短暫的病痛、得到短暫的快樂,這還不夠,因為我們還有生生世世,今生會病、會老、會死,未來世 老、病、死的情況還是不斷會出現。有一種醫生,能徹底解決我們今生乃至未來世的老病死嗎?

所以,我們要找尋一個皈依處,能告訴我們方法,幫助我們真正出離輪迴,超越生老病死的痛苦。如果有,他在哪裡?他是誰?

法王藏文開示:

再譬如說,在座很多人都病了,很幸運我現在還沒感冒。我雖然表面看起來好像沒感冒,還很健康,但事實上,這只是因為因緣還沒聚合,病毒還沒有來,當病毒、 感冒的因緣一聚合,我也隨時會感冒的。所以可能早上還很健康,但是晚上就「哈啾!」開始打噴嚏,然後會需要很多的衛生紙,開始擤鼻涕了。

如果疾病真正的因、病源不消除的話,任何時候只要病毒、生病的因緣一聚合,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生病;甚至如果是比較嚴重的疾病,我們還會死亡。所以,我們 不能就只是安心地說「啊!我的病現在康復了。」這樣還不夠,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找到:病源是什麼?痛苦跟病痛的根本是什麼?我們要找到它,然後將它消除!

■誰,是自身已出離輪迴的救護者?

法王藏文開示:

所以,我們需要的是,一位真正能救護我們出離生、老、病、死,出離輪迴陷阱、牢籠的救護者。這樣的一位救護者,首先,他需要自己已經從輪迴的生、老、病、 死當中出離出來,如果他也陷在這個輪迴當中受苦,怎麼可能幫得了別人呢?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第一步要找尋、要問問看:有沒有一個人,他已經真正出離 了生、老、病、死的輪迴苦?

■「我要出離生老病死苦,證得無苦的果位!」

法王藏文開示:

所以接下來我們就要談,誰是這位已經出離生、老、病、死的人。

這就需要提到兩千五百年前,一個王子的故事,也就是佛陀的故事。

當時,佛陀叫悉達多王子,他住在一個王宮中,生活非常優渥,有各種享受,財物、食物非常富足。當時他的父親淨飯王,不希望讓悉達多王子看到世間那麼多的苦 相,所以不准他到外面,就給他各種享受,讓他留在宮中。但是有一天,悉達多王子有機會走出王宮,出了王城的四個門,看到了人世間的生、老、病、死,看到了 原來每一個人、每一個眾生都有生、老、病、死,都具備著痛苦的本質,這時,他就生出一念很強烈的心說:「啊!我要出離這樣的生老病死苦,而且我要證得一個 沒有苦、出離生老病死的果位!」

當他發了這樣一個願之後,就放下王宮生活,出離皇宮,當時很不容易的是,他放下了一切最心愛的東西,譬如說他的妻子、孩子,還有宮中一切的享受,他都放下了。首先,到森林去做六年非常艱難的苦行;之後,再來到正覺塔這裡,圓滿成佛,證悟了萬法的實相。

當我們看到這樣一段故事,會想:佛陀,悉達多王子為什麼要捨棄王位?為什麼要做這樣的苦行?為什麼最後到菩提樹下禪修,然後證悟實相?他這麼做的原因是什 麼?是什麼促使他這麼做呢?這是因為他見到了「生、老、病、死」這些痛苦的顯相,這激勵了他,最後,他在菩提迦耶,成為了一位出離輪迴、遠離生老病死的殊 勝覺者,也就是佛陀。然後他將他的經驗,告訴我們世間的每一個人,譬如四諦法門,還有各種取捨的正法,都由佛陀所開示出來。

透過這樣一個故事,我們了解到之前我說的:我們要找尋,誰是真實的皈依處,是值得我們去依止、皈依的對象?就是這一位過去是悉達多太子的佛陀!從他的故事 中,他見到生、老、病、死,他發願要離開這樣的痛苦,他也經歷了苦行,最後來到了這裡,正覺塔這邊,他成就了佛道。這一段的故事,其實是在告訴我們:如何 出離生老病死、出離輪迴痛苦的口訣,這就是一個最殊勝的教授,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噢!原來佛陀是值得我們皈依的對象。」

■真正看見輪迴苦,就會生起出離心

法王藏文開示:

這裡可以總結的來說,當一個人真正看到了生、老、病、死的痛苦,並且看到原來自己也是在這生、老、病、死當中,也是正在輪迴中受苦的一個人,你會有一種恐 懼心生起;當一個人有這種畏懼輪迴、想要出離的心生起,很自然會生起一個心:就是「我要解脫」,「我要出離這個輪迴」!

這是第一步。接著,會生起想要找尋一個皈依處的心。

我們解脫輪迴的力量要如何生起呢?要依靠一位已經從輪迴中出離的人,依靠他,我們才能知道方法而真正解脫,其他一般在輪迴當中的世間人,是沒有辦法幫我們做到的。那麼這樣一位出離者是誰呢?他就是佛陀!

這就是我們剛剛提到的,皈依三寶當中第一個:皈依「佛寶」。
佛陀開示四諦還有各種取捨的法門,幫助我們出離輪迴苦,這就是「法寶」。
之後有許多佛陀的弟子,在修持這些四諦、取捨的法門,這一些修持者被稱為「僧伽」。這就是「佛」、「法」、「僧」三寶。

所以對於一個看到了生、老、病、死的痛苦,看到輪迴的景象,而想要出離的人來說,你一定會需要皈依「佛」、「法」、「僧」三寶。這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這裡說找尋皈依處這樣一個過程,主要有兩個部分:

一,當畏懼輪迴的恐懼心生起,我們會生起想出離的心;出離心生起之後,你就會找尋皈依處。

二,你要對三寶有信心,對為什麼「三寶」是值得皈依的,殊勝的地方在哪裡,有信心之後,你自然就會想要皈依它們。

■皈依的外因與內因

■皈依的外因

法王藏文開示:

皈依外在的因有三種,也就是剛剛談到的佛、法、僧三寶:

一,佛寶:佛陀出離了生、老、病、死等輪迴的痛苦,並且成就了圓滿的佛果,這就是外因當中第一個:佛寶。

二,法寶:佛陀並不是自己得到解脫、出離輪迴就好了,同時佛陀希望每一個人也知道這個方法而能夠出離輪迴,因此他開示出「法寶」。

三,僧寶:當時佛陀為周圍的弟子、群眾說法,他們也修持這些法教,那就是「僧寶」。

如此,我們說世間當中,皈依外在的因:三寶,都已經圓滿具備了,這就是由釋迦牟尼佛所開始、所帶領起來的,所以我們要生起一念感恩的心。

■皈依的內因

但另一方面來說,更重要的是皈依內在的因,這是指什麼呢?就是我們自己實際的修持。

一,確信「佛寶」:首先,對於佛寶,我們知道為什麼殊勝的原因之後,要生起信心,知道這是真實的皈依處,知道佛所說的教法都是正確無誤的。

二,實修「法寶」:當我們實際開始修持這些教法,這就是「法寶」。

三,依止「僧寶」:我們修持的時候需要依靠「僧寶」,「僧寶」本來的定義是指:證悟的聖僧,但是現在我們周圍可能很難找到這樣的聖僧,所以周圍的法友們,就是我們修持道上、修行旅程上的伴侶,就是「僧寶」。

當我們認知皈依外在的因:佛、法、僧三寶,並且把握機會實際發願修持,我們可以說,外、內的三寶,都同時具備了。這樣,我們就能真正出離輪迴。接下來就要授與皈依,這樣,我們就真正邁入修持旅程,修行的第一步,就從現在、當下開始。

 

■你可以發誓持守「皈依戒」嗎?

法王藏文開示:

皈依有兩個不同的情況,第一種就只是領受「皈依」,只是生起一念心:「啊!我要依止三寶,我想要依靠三寶…」第二種,是你真的發誓要守護這個學處而領受「皈依戒」。

法王藏文開示:

如果你心裡只是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是第一種皈依;但第二種,你會想:「 啊!我不只要皈依佛、法、僧,還要學習各種皈依的學處,並且發誓持守這些學處,持守皈依戒!」這兩種是不同的。

第一種皈依:如果各位僅是想:「我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樣也是很好的。每一個人的情況都不同,如果你還沒完全準備好,可以只做第一種皈依,不領受皈依戒。我們常說,做很多事情,最好一開始就準備好,才能完成,要不然有頭無尾不太好。

第二種皈依戒:如果在座有人想領受皈依戒,那你可以問問自己:「我準備好了沒?」、「我有這種大願心、大心力嗎?」、「我能發這麼大的誓持守皈依戒嗎?」如果答案是「是」,那麼,你就可以領受「皈依戒」。

法王中文開示:

不要以為自己很厲害啊!(大眾笑)

法王藏文開示:

無論如何,就算你沒辦法領受皈依戒,而僅是說「我想皈依三寶,皈依佛、法、僧」,這也是非常非常難得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今天是在菩提迦耶,佛陀成道的 聖地,他在這裡真正出離了生、老、病、死,出離了輪迴,而得到證悟;我們能夠在這裡皈依,即使僅只是有「我要皈依佛、法、僧」這樣的心,也是非常難得的!

所以要看各位自己的情況,來領受不同的皈依哦!

■念誦皈依文,生起歡喜心

接下來我會唸誦中文的皈依文,接著還有藏文和韓文的皈依文。因為中文跟韓文自己的語言當中已經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樣的偈文,我比較熟悉,所以 會唸中文跟韓文,但英文比較沒有大家都熟悉的標準皈依文,而且西方人士對藏人特別親近友善、特別喜歡藏人,所以我今天就把所有西方人當成藏人,你們就跟著 我唸藏文吧。

法王中文開示:

大家跟著我一起唸誦,不要我還沒唸你就唸了,這樣的話…就得不到戒的啊!(大眾笑)

我從今天起
皈依 佛
皈依 法
皈依 僧
(三遍)

 

法王藏文開示:

各位要想:「我已經得到皈依了」,要生起「得到了皈依」的心。

(接著,法王帶領大眾唸誦藏文及韓文皈依文,念畢,皆提醒大眾要思維已得戒)

法王藏文開示:

接下來,要談皈依的學處,尤其對剛剛發心領受皈依戒的人來說,特別要持守以下這些皈依的學處。這裡,分為三寶不共的學處和共同的學處兩者。共同的學處又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不能做的,第二部分是我們應該去做的。

一,共同的學處

1.應斷的學處

首先第一個叫不能做的學處,也就是應斷的學處,指的是:

自皈依佛,不皈依世間外道天神;
自皈依法,不傷害眾生;
自皈依僧,不結交惡友。

我想對第一個「皈依佛之後」這個學處,特別做一些解釋。

■自皈依佛,不皈依世間外道天神

法王藏文開示:

我們說「皈依佛之後,不皈依外道天神」,意思是什麼呢?佛陀在律典當中,曾經對在家眾弟子說:居士和在家眾,你們供奉或祭祀世間的天神是可以的,而且也是 有利益的。但是當時有六群比丘非常頑皮,出了很多狀況,他們聽到佛陀這樣講之後,就去供養世間天神,而且做得很過份,供養得很誇張,因此被批評了,有人就 報告給佛陀。這時,佛陀再次解釋說:「我之前說供奉或者祭祀天神也有利益,這是針對在家眾說,而不是針對出家眾說的。」

佛陀說完之後,這六群比丘聽到了,又開始找方法搞破壞,他們就故意去破壞很多大梵天、就是印度教天神的像,這麼做當然又受到了批評。這時候佛陀又說了:「我告訴出家眾不可以供奉、祭祀世間天神,但我沒有要你們去破壞其他宗教的神像。」

佛陀這樣說,被六群比丘聽到了,他們又故意搗蛋,只要哪裡有其他宗教的神像或者寺廟,譬如說梵天像,他們就故意繞繞繞繞…繞很大一圈,就是故意不走到那 裡,這時候佛陀又說:「我只是說出家眾不可以供養外道,沒有要你們不恭敬,或者故意繞遠路離開。」佛陀說:「如果你們經過外道的寺廟,或者見到神像的時 候,還是可以祈願,同時可以唸一些吉祥文。」

這是律典當中記載的一段故事哦!所以,如果在座各位是在家眾,有時為了祈福、求平安、祈求健康長壽等等而供養或祭祀世間天神,是可以的,而且也是有利益的,就像律典當中所說的。

但是這裡有一個重點就是:雖然供奉、祭祀世間天神,但是你不能捨棄真正的皈依處,就是「三寶」。意思是什麼?有人為了恢復健康而祭祀天神之後,就捨棄了皈 依三寶,這樣是不行的。如果生了病,為了求得健康,而供奉一些世間的天神,是可以的。對華人來說,像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二郎神、孫悟空、媽祖、關公這些 神明,各位想供養或者祭祀,也都是可以的。

 

法王中文開示:

但是,不可以失去根本的皈依處哦!如果一遇到狀況就說「那個不管用啊,太上老君比較管用!(大眾笑)這樣就完蛋啦!」(大眾笑)

法王藏文開示:

這就是第一個學處「皈依佛之後,不皈依世間天神。」為什麼要有這樣一個學處呢?其實這段話,闡述了佛教非常重要的一個觀念、要點,也就是:我們自己是自己 的救怙!這是什麼意思呢?如果你想要真正完全離開這個輪迴,出離痛苦,唯一的方法是什麼?也就是只有你自己如法的修持,才是最重要的,才能成為自己的救 怙。

以上是這個學處最主要的精神。如果自己不好好修持,完全把希望寄託在某一個外在的神明,譬如說一棵樹長得很漂亮,以為有樹神,就皈依這個樹神;或者一座山很特別,你就皈依這個山神,這樣是不行的。

每一個人,每一個眾生,其實都具備了能成為自己救怙的因,也就是我們都具備了成佛、完全離開痛苦、出離輪迴的這樣一種能力、種子和潛能,所以重點是我們要實際去開發這個能力,實際去修持,這是最重要的。

■自皈依法,不傷害眾生

我們要依靠佛法而開啟這樣的力量。那麼這裡就談到「法」──佛法的「法」。事實上佛法不見得就只是佛經當中的那些文字而已,譬如說死亡、無常等情況,當然 佛經中都說要「觀死無常」,但什麼才是死亡?什麼才是無常?事實上,真正的死亡、無常,不是經典中的那些文字,而是我們生活中活生生的死亡、無常的經驗。

同樣的,慈悲也一樣。很多人覺得「我是佛教徒」, 就認為佛教徒才是慈悲,如果看到一個其他宗教的人,人家明明是非常慈悲、非常好的一個人,但你會說:「啊!這個不是真正的慈悲,因為他不是佛教徒。」就輕視人家,這樣是不行的。我們要對佛法,對所謂的「法」,有一個真正的認識,不能隨便輕視其他的宗教。

法王中文開示:

我們要修的那個「法」,不只在佛經或者佛教當中,我們需要學習、修行的法,是遍滿全世界、遍滿各宗教的啊。我們要修行、學習一切「善法」,就不要隨便輕視或者批評人家。

法王藏文開示:

講到這裡,就想到一個故事,佛陀在圓寂前,剃度了最後一位比丘須陀跋陀羅(他原是一位印度教的婆羅門,聰慧多智,修習已證得五通,120歲才皈依佛陀,佛 陀為他開示「八正道」之後馬上證得阿羅漢)。當時這位比丘,就問佛陀說:「在印度有這麼多出名的創宗大師,是不是也有成就的?或者說已經出離輪迴,是佛教 所說的聖人?」當時佛陀沒有直接回答,先開示了「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等八種正道)之後說:「如果一個人心中具 備了『八正道』的修持,那他就是一位聖者;如果一個人不具備『八正道』,那他就不是一位聖者。」從這個故事裡佛陀的開示我們可以知道:我們不能因為那個人 信別的宗教,就說他不是聖者。

 

法王中文開示:

不要看人,要看功德,就像這樣。

不要看那個人是屬於哪一種宗教,要看他的功德。可能有些佛菩薩,就化現出外道相,如果我們罵他,就罵到佛陀、罵到菩薩了。

■自皈依法,不傷害眾生

法王藏文開示:

第二個學處是:「皈依法之後,我們就不能夠傷害眾生。」甚至連最小最小的昆蟲,你也不可以惡心刻意傷害。的確有的時候我們會無心或不小心犯這種錯,甚至連 我們一個呼吸都有可能會傷害眾生。舉例來說,現在二氧化碳造成了世界暖化的危機,呼吸的確是整個暖化的一部分;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說,這樣也是傷害,我們就 不呼吸了,這是不行的。

由於我們已經身為人,具備了「苦蘊」的人身,就無法避免會有苦跟傷害出現,但這裡強調的是:不可故意以惡心傷害眾生。這是第一個重點。

第二個重點呢,是指這裡談到的「不傷害眾生」,並不是被動的;而是你要主動的去做「不害眾生」的事,這裡「主動」的意思是指,你要知道傷害眾生的因,就是 我們自己的「貪、瞋、癡」三毒,所以當你還有「貪、瞋、癡」三毒,就會傷害眾生。因此你應該更積極地盡力消除自己的三毒煩惱。

■自皈依僧,不結交惡友

法王藏文開示:

第三個學處是:「皈依僧伽之後,就不結交惡友。」但所謂的「惡友」是指什麼呢?就是跟他在一起,就會不斷地、慢慢地把你帶往惡道或者各種不善的情況,這就是「惡友」。

因此皈依僧之後,我們應該多親近「僧伽」,按照經典,是指聖僧,但我們現在身邊可能沒有這種得道的聖僧,聖僧的代替者是誰呢?就是「凡夫的僧伽」,也就是 我們在座每一位的法友跟道友,我們可以成為彼此的善知識,互相幫助,而這種提攜、關懷跟經驗的分享,是非常重要的。

法王中文開示:

我的弟子很多,我也沒辦法長時間接觸或教導,有時候就連他們給我的信,都沒時間回,何況是直接教導。所以呢,我希望我的弟子們,要互相連絡,彼此在修行佛 法上互相幫助。這樣的話,雖然沒辦法長時間見到我,但是你們就代表我,所以要多做善事啊,多做修行佛法上有意義的事。

我有時候覺得,噶瑪巴是代表十方三世諸佛的事業者,你們也應該作一個「行十方諸佛菩薩的事業者」,不是說我一個人就可以做啊,你們也要有勇氣發心去做「諸佛菩薩的事業」,所以同一個上師的弟子之間,就需要很好的接觸,不然,作為上師的我會悶悶不樂啊!(大眾笑)

 

2.應做的學處

法王藏文開示:

接下來,是三個我們皈依之後要遵守或要去實行的三個學處。

■自皈依佛,連佛陀的畫像都要恭敬

第一個是皈依佛之後,我們對於和佛法有關的圖畫、佛陀的畫像,都要非常尊重。

■自皈依法,對有法的文字都要恭敬

第二個呢,皈依法之後,對任何記載佛法的文字,都要尊重,有恭敬心。

■自皈依僧,連僧服的一塊黃布都要恭敬

第三個是皈依僧之後,甚至是對一塊僧服的黃色小碎布,我們都要具備恭敬心。但這裡不是指所有的黃布喔!

這三個學處,重點是告訴我們要有恭敬心。透過一個故事,大家會比較容易了解,為什麼連一塊僧袍的小黃布,我們都要有恭敬心。過去尼伯爾有一個作家,因為一 些情況被捕入獄了,像這種聰明、有學問的名人,被捕很傷心,就會做出一些瘋狂、沒有理智的行為,他在獄中只要寫出什麼東西,馬上就燒掉。這時他一個牢裡的 朋友看到了,就把他要燒的東西都留下來,作家看到了就很生氣說:「這是我寫的東西,我有權利燒,你不要多管!」那個朋友就說:「你的文章在沒變成文字之 前,在你心中,是你的,你有權利保留,要做什麼都可以;但只要寫出來,變成文字之後,就是有價值的東西,就屬於我們這個民族、這個文化,你沒有權利把它燒 掉!」

就像這樣一個故事,一塊普通的黃布,本來可能沒什麼價值,但被殊勝的聖者或者僧伽、善人穿過之後,就賦予了價值,我們就要恭敬它所代表的意義。

 

二,不共的學處

法王藏文開示:

接下來,要談的是「不共的」、「特殊的」學處。

1.憶持並思維三寶恩德

首先,你要對三寶的每一個功德,都能夠清晰地認識、知道,而且不斷地思維。

2.念恩與供養

第二個,是你隨時要感念三寶的恩德,而向三寶做供養。所謂的「念恩」,就像之前所談到的,佛陀釋迦牟尼佛開示了佛法,還有僧伽修持佛法,最好的修持佛法的因緣,都已經準備好,熱呼呼的菜都放在那兒了,只是你要不要去吃而已。你要很感念佛陀為我們所做的這些。

因為要「念恩」跟做供養,所以我們常會唸供養文,但如果你沒有感恩、念恩的心,唸再多的供養文也沒有太大意義。甚至有的人只要吃一個小東西,馬上就唸供養 文,什麼都唸供養文,其實不一定需要這樣,三餐都帶著感恩的心念供養文當然很好;重點是我們的這一念感恩的心,只要一天當中都有感念三寶的心,你做任何事 情,都是在做供養。

3.為人講說皈依的學處與利益

法王藏文開示:

第三個學處是指:對於想要皈依的人,你可以為他講說、介紹皈依的各種學處跟利益。不過你不要刻意去傳教、佈教,不想皈依的人,你也故意告訴他:「你要皈依!你要皈依!」不需要這個樣子。

4.每日持誦皈依文

第四個,是每天要唸誦皈依文。

法王中文開示:

經典上是說:白天唸三次,晚上唸三次。但有些人晚上一累就睡著啦。如果憶念三寶功德而唸皈依文,才有意義啊!至少早上唸一次,中午唸一次,下午唸一次,主要要帶著一個「感恩的心」。第五(請堪布丹傑念)。

5.每日所行諸事,恆常不捨三寶

堪布丹傑:

第五,是指一天當中,無論做任何事情,你都不捨三寶,心都要在三寶身上。但是我們有時會覺得:啊,這個天神比較有用,三寶沒什麼用,就把它丟了,而去皈依這個天神。這樣不行!

 

法王中文開示:

有時候有些金剛乘弟子,會覺得想發財的話,觀世音菩薩可能不靈,好像請財寶天神比較有用,這樣的想法很危險哦!

法王藏文開示:

金剛乘弟子會修寂靜尊跟忿怒尊,有時候有些人會說:「啊,寂靜尊沒有用,可能忿怒尊比較有力量…」說這樣的話很奇怪,等於說觀音菩薩是寂靜尊比較沒用,而金剛手菩薩就比較厲害,會說這樣的話,是很有問題的。

6.不隨便以三寶為誓

接下來,不要隨便用三寶的名義來開玩笑。譬如說藏文裡面常會用三寶來隨便發誓,不要這樣!藏語常會隨口發一個誓說:「袞秋孫!(「三寶」的藏文)」,意思是「三寶作證啊!」隨便發誓,隨口拿三寶開玩笑,不可以這樣。

■法王新年禮:吽字福袋和白度母畫像

法王藏文開示:

今天是新年,我準備了一些禮物要送大家(大眾熱烈鼓掌),其中一個是個祈福的小福袋,也可以說是一個護身、守護平安的一個祈福袋,裡面有我寫的一個梵文吽 字。第二個要送給大家的是一幅度母畫像(大眾歡呼鼓掌),這是因為在祈願法會的時候,會給予白度母的灌頂加持。因為時間很趕,可能畫得不太好,不過這是我 要送給大家的心意。總之這個白度母,代表了我的一片心意,祝福各位在這新的一年當中,都能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同時也希望透過這樣一個因緣,讓全世界都能 圓滿跟吉祥──這是我的祝福跟祈願。(大眾熱烈鼓掌)



 

修行:修自己的心,用到行為上!

法王中文開示:

明天是新年,所以我今天要送大家祈福袋。

■如何在忙碌的工作、家庭生活中修持佛法?

法王藏文開示:

昨天有一位法友,他問了一個問題:一位佛弟子,尤其是一位在家人,如何在生活當中,在工作、在家庭當中,修持佛法。今天下午就以這個問題為基礎,談一些相關的內容。

法王中文開示:

昨天的問題呢,請丹傑來幫大家唸一下。

堪布丹傑:

昨天這位法友的問題是:「即使我們很想花時間為來世做準備,但是現今世界的工作也多到、繁重到、亂到耗盡了我們一天的體力、心力,而沒有力氣去修持。如果 若考慮到此生時,工作就必須完成一定品質,但這會讓自己沒有時間、體力去修持;如果降低工作品質,則可能會被指責或被裁員,我們實在很累,應該如何一步步 地走出來呢?」

法王中文開示:

這是我常聽到的一種問題。這也表示,這個弟子對修行或是上師所交代的功課很重視。但是所謂功課呢,大部分都是需要安排另外一個時間來修,比如說唸誦儀軌、 大禮拜、唸咒等等。但是,沒有和生活與工作結合的修持,常常會被留在佛堂裡面,佛堂的門一關,修行就沒啦!一出佛堂就忘了、沒辦法修了!因此僅僅是在佛堂 中的這種修持是不夠的,我們可能需要一些更好的修行方式,來平衡一下修行與工作之間的衝突。

( 法王自己翻譯成藏文)

法王中文開示:

我們為什麼要修行呢,我覺得可能有兩種原因。

法王藏文開示:

第一個因呢,我有一個名稱形容它,叫做「順緣造成的壓力」。

法王中文開示:

就是說我們每天都完成了一些事情,小事、大事都有。小事比如今天做了些飯菜,大事來說,可能今天賺了很多錢,收穫很多,但也感覺自己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

比如說,你很會做事情,上司就給你很多事情,所以就有很多壓力。尤其是如果同時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自己又給自己很多壓力,你就會沒日沒夜去做事情。 再來呢,家裡的人就會說:「哦!你只知道工作啊!懂不懂照顧家裡的人啊?」結果家裡的人也給你壓力,上司、自己、家庭這三種壓力,壓到你快不行啦!

(法王自己翻譯成藏文)

法王中文開示:

挫折會造成沮喪,有壓力的人一忙起來,尤其是遇到了挫折,很容易就是發起情緒來,慢慢的,自己與自己的生活越離越遠。自己越來越受不了這樣的生活,不會帶 給自己幸福,不喜歡這個生活,也不喜歡這個自己。所以呢,「卡!」(法王做了一個自殺的手勢)最後呢,就是想自殺,不要自己,不要這個不會帶來幸福的自 己。

第二個原因呢,叫做「逆緣造成的沮喪」。

這裡的「逆緣」也可以說是一種「挫折」,或者說「逆緣所造成的沮喪」。譬如說:你工作已經很忙了、很有壓力了,還突然跑來一個人罵你一句,說你什麼壞話, 這時你就特別容易被激怒,情緒就容易生起。壓力跟挫折就一直累積下去,你會發覺自己越來越不喜歡這個工作,越來越不喜歡這樣的生活,跟自己的生活變得越來 越遠。最後你實在受不了自己,跟自己這個生活,於是有的人會說:「噢!我要自殺了。」有人瘋了,有人得了憂鬱症。

( 法王自己翻譯成藏文)

法王藏文開示: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修持的兩個主要原因。我們應該努力地去想:「怎麼樣可以透過修持消除這兩個問題?」

■給心一個「家」,讓心「回家」休息

法王中文開示:

我們看到這社會上,很多有權力、有錢的人,他們也有很多痛苦,心裡藏有很多壓力。大家都在想「哦!什麼時候才能快樂、滿足、幸福?」有錢就不代表幸福,即使做了這個世界的主宰,也是很有壓力,還是不滿足!我們要想辦法來解決這種問題。

第一種「順緣所造成的壓力」,我們要用「修行」的方式去解決這種壓力。「修」、「行」這兩個字,就是「修自己的心」,然後用到「行為上」。

修行,不只修你自己的心,還要運用在行為上。「修心」,就是要轉變你自己的心,這就要讓心有一個「家」。我們的心需要一個家,這個家就不在外面。人都可以 回家,心也可以回家,在外面工作忙了一天,有一個溫暖的家可回,就會覺得:噢!可以回家,就可以休息休息,輕鬆輕鬆,喝點茶,真好。人可以回家,心也可以 回家!如果內心有一個安定的空間、有一個家,無論外在發生什麼事情,自然而然就會有一種滿足或者休息的感覺。

( 法王自己翻譯成藏文)

法王藏文開示:

我們的心老是向外跑,如果我們不適時把這個心叫回來的話,那麼有一天你會發覺:「你已經管不了它了!」這就好像一個孩子,你如果放他出去外面遊蕩,放肆太 久,就很難再管他了、約束他了。我們的心,如果你再不趕快把它叫回來,它會變得越來越頑強,越來越頑劣,就不聽你的話了。你的心就不再聽你的,不再聽自己 的約束。這是很奇怪的,卻是真的,所以,請各位管好自己的心。

■修行,是個「動詞」,要付諸行動!

法王藏文開示:

關於「修」跟「行」這個部分。「修」,指的是心中的一種覺受、一種經驗。譬如說:我們會在心中有一種慈悲、關愛或者智慧的感覺會生起。但是,你光是只有種 感覺、覺受生起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去「行持」它。也就是將內在的感受或感覺,展現成外在的身語行為,或是語言上的一種行持。所以,修行,不是一個名詞, 它是一個「動詞」。也就是:你要這麼去做,你要努力去做,而不是口頭上說說:「嗯,我有慈悲、有關愛的心。」這樣是不夠的。當你的心開始動了,譬如說慈悲 的力量開始動了之後,它就會帶動你身體的行為跟語言,也跟著改變。然後,你會發覺你周圍的環境也慢慢開始改變了。透過這樣一種帶動,慢慢你會發覺自己的家 庭,周圍的朋友,或者是整個社會,慢慢到整個國家,甚至是整個宇宙,它都可能會有改變。

所以當我們說發願或者祈願,如果只是心中發願、口頭說說,多半時候,很難真正有很大的影響;但如果你不僅是心中祈願,它還帶動了你身體跟語言的行為,這時真正的修行力量,就能展現出來。

法王中文開示:

我們要運用心的光明,解決逆緣所造成的沮喪。要讓心有一個溫暖的家,就是有一個光明平靜的一個心,就算是知道明天你會死,但是光明的心不會死去,因為有這樣的光明,所以即使是死,都不會看到死亡的黑暗。

但是,問題在於我們自心當中。自心如果沒有光明,外面看到的都是負面,好像都衝著你來,自己跟自己的心好像戰爭一樣,找不到光明跟溫暖。所以我們需要內心 的平靜跟光明,雖然我們死亡的時候會失去這個色身,失去所有今生的財物,但我們不會失去這個光明的心。這個心會永遠跟隨著自己。所以,我們就需要內心的清 淨跟光明。

(法王自己翻譯成藏文)

法王藏文開示:

心的本質是什麼呢?也就是清涼。

清涼,也就是「明」、「覺」。它是非常光明的一種覺照力量,是光明的、透徹的、清晰的,能夠看到一切、照見一切,這就是我們這一念心。它也是清涼的、喜樂的,有一種inner peace,內在的平靜,當你具備的時候,就算你知道自己明天會死,你知道這個光明的心,是不會死的。

人在死亡的時候,身心會分離,你會跟你所有珍愛的財物、家庭、親人分離,但是唯一不會跟你分開的是什麼呢?是你的善心。你跟你清涼的、光明的這一念心,是 永遠不會分離的。當你在逆緣造成的沮喪中,修行的方法就是:你要恢復到你心的光明,就像是讓你的心回到溫暖、清涼、光明的家。

法王中文開示:

如果我們需要內心的平靜,需要回復心的清涼與光明,要怎麼做呢?我們先談不如法的狀況,就是不恰當的修行方式,這可以分為三種:
不要把修行當作工作;
不要把修行當成功課;
不要把修行當成儀式。

(法王自己翻譯成藏文)

■不要把修行當作工作,所以沒有「下班」時間!

法王中文開示:

首先,「不要把修行當成工作」是什麼意思呢?工作有時間性,但修行不能有時間性。如果自己對修行沒有養成習慣,突然間到了佛堂,努力一點、勉強自己一下, 也許還可以修,但會覺得有點不舒服;進入佛堂前,什麼都沒有,到了佛堂,坐在墊子上面,感覺腦子空空的,然後好像要「迎請」那些善心,說「過來!過來!」 (大眾笑)「菩提心,你在哪裡?」(大眾大笑)「善心,你在哪裡?過來!過來啊!」(大眾大笑),這樣就是勉強。

所以,我們修行,一定要養成習慣!這不是說,要到佛堂裡面去養成習慣,而是要在每天的生活當中、工作當中,一步一步去運用這些修行的心得,慢慢、慢慢把它培養出來,把本來就在心裡的東西,展現、培養出來,這樣你到了佛堂裡面,就有感覺喔。

(法王自己翻譯成藏文)

法王中文開示:

這就像是我們運動或做瑜伽之前呢,要先暖身,不然就會不舒服,會傷身體。所以呢,修行不要傷自己的心,也要「暖身」,不要像對待犯人一樣,馬上去拷問他, 「碰」一下想暴力解決(大眾笑);修行要自然、要平靜,要不斷不斷地去習慣,不斷、不斷地去培養,這樣,我們才能真的生出一種修行的心。

所以,我們不要把修行變成是一種有時間性、階段性的工作,像上班、下班這樣來對待修行。我自己並不會這樣,一天二十四小時,每天、每時、每刻都在修行中。 如果我們沒有修持的習慣,突然進到佛堂,坐在墊子上,反而會覺得不太舒服,因為你平時沒有練習、沒有觀修任何的慈悲,一坐在蒲團上,看到前面有一尊佛像, 腦中卻一片空白,只好很刻意迎請慈心、呼喚悲心、勉強自己生起菩提心;但對於一個平時生活中都在思維慈悲的人來說,你看到了一個佛像,就會很自然生起慈悲 心。

■不暖身就修行,你會傷了自己的心

有的人會發覺:怎麼我一坐下來,說要觀修菩提心,偏偏腦中出現的都是一些跟菩提心相反的事?這就表示:你在生活當中太少思維佛法了,你並沒有去習慣、去思 維、去觀修慈悲心。這就好像不做暖身,就直接去做劇烈運動,很容易傷了筋骨或是抽筋;不先「暖身」就直接修行,其實你很容易傷到自己的心。我們可以從生活 當中,慢慢的,從小地方開始去練習、觀修這些佛法。如果用的是「斷除法」,就要從大的地方開始去斷除煩惱;如果用的是「對治法」呢,就要從小處入手,開始 很細微地去對治煩惱。總之,如果能在生活當中不斷去練習,就會發覺你很自然、不需要刻意勉強自己的,就能生起慈悲心或者菩提心。

(法王自己翻譯成藏文)

法王藏文開示:

修行,它是一種習慣,也就是你慢慢、慢慢不斷地去練習跟習慣的一個過程。它並不是一種,好像我馬上修,我就馬上得到一種什麼證悟。

法王中文開示:

我們就像是一個機器壞了,我們要慢慢看哪個地方出問題了,慢慢去修理,不能亂修,越修越糟就不叫修了,這樣就不用修理啦!

(法王自己翻譯成藏文)

法王藏文開示:

譬如說:我們常常要練習觀修慈悲,但是如果在工作中,遇到慈悲的對境,就是一個讓你生起慈悲的情況,你卻沒有去練習,你生活當中也不去思維的話,那你一坐 下來,就說:好!我現在開始要修法了,剛開始唸「願一切眾生都得到快樂跟快樂的因」,一唸出來你都會覺得有些不舒服跟不順口,因為你平時都沒有想眾生到底 是誰,當你一唸「願眾生…」的時候,可能忽然有點疑惑:「咦?這個眾生到底是誰?」然後腦中一片空白。

所以,修行是一個過程跟一種練習。譬如說「七重因果教授」的慈悲觀修法,它的口訣是有次第性的,你要從「知母」、「念恩」開始,從自己的母親開始慢慢的思 維,然後一步步擴及到眾生,如果我們沒有這樣去練習,突然一下就想「一切眾生」,你反而什麼都想不清楚。這是我們真的要去好好思維的一件事情。

■不要把修行當成功課,所以不要只增加次數!

法王中文開示:

第二:「不要把修行當成功課」,我們都修本尊儀軌,做四加行,你們說那叫「功課」,大家都說「上師給我功課」,很多人想要「功課」,領了功課就急著做,想 要馬上做完大禮拜,本來次數有很多,要拜十萬多拜,我把它減少一點(大眾大笑),剩一千,有人還是覺得很多(大眾大笑)覺得次數很重要,急得不得了!

但急著修沒什麼用啊!修行重點是信心的進步,不是次數上的進步。有些人做完四加行,回頭一看,有的是什麼呢?有的只是次數,只有數字增加,心裡卻沒有什麼 改變。(大眾笑)增加了幾個「零」,結果還是「零」!(大眾大笑鼓掌)然後,fired,被當掉了!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在信心上進步,這個考試就沒過!

有些人做功課,就像小學生交功課給老師,希望老師看了高興:「哦!我已經做完這四加行,看看啊!」好像做完大禮拜,你就已經畢業了,上師就會說:「哦,現 在你可以修某某本尊了」,或修什麼大儀軌了。不是這樣的。(大眾笑)我覺得這不是上師所要看到的,也不是給上師看的,是讓自己看的!要讓自己的心成為修 行,自己的威德、功德,要展現給自己、獻給自己、給自己看。修行不是次數,也就是說,要增益(增長進步)的,是自己的心,而不是次數!修行不是外在的東 西,修行就是:讓自己的心成為慈悲心,讓自己的心成為那個修行!

(法王自己翻譯成藏文)

法王藏文開示:

很多人都急著完成大禮拜,覺得次數很重要,而且急得不得了!很多人大禮拜還會刻意選那種比較滑、比較平順的木頭(大眾笑),就可以滑得特別快。還可以跟別 人比賽,「好!我可以比他快!」(大眾大笑)這個情況不太好,這樣急著修是沒有用的,因為修行的重點是心性,就是你自己的心性的進步,而不在次數上。這也 不是一個上師想看到的。所以真正的四加行修持,像大禮拜、獻曼達這些功課,都是自然的,都會變成你自己的東西,當修行變成你的一部份,跟你是一體的,它就 不會「用完就丟」。譬如說我觀修了慈悲,我觀修了這些法,並不會修完了就把它丟掉,而是自然成為你自己的東西,跟你是一體的。

■不要把修行當儀式,要看到背後的涵義

法王中文開示:

第三呢就是「不要把修行當成儀式」。很多人把本尊法當作一種儀軌,光是注意要打什麼手印、唸什麼咒,卻沒想過要改變自己的心。密乘裡面很多儀軌、手印、咒 語,但那些外在儀式不是修行,重點是那個內容啊,那個涵義才是修行。譬如說藏密有「四臂觀音」,好像觀世音菩薩突然之間多了兩隻手,(大眾笑)誰給的?是 不是釋迦牟尼佛給的啊?(大眾大笑)好像觀世音菩薩做得很好,釋迦牟尼佛就「欽此」多給了兩隻手?不是這樣的。(大眾大笑)也不是藏人裝上去的。(大眾大 笑)不是我們藏人做的!(大眾大笑)還有千手千眼…(大眾大笑)哎唷!這觀想倒是很難,有時候覺得那個千手、那個胳臂要長在哪裡啊?(大眾大笑)其實,這 些都是有含義的!「四臂觀音」,代表著「四無量心」,就是無量的「慈」,無量的「悲」、無量的「喜」、無量的「捨」。

以前傳承比較嚴格的時候,一般人不會看到這種密法的本尊,修行人經過密乘的灌頂、口訣教授,才准去看這些密乘的本尊。那些有修行口訣的人,一看到「四臂觀音」、看到那四隻手的時候,就會想起那個涵義,就會感覺到那個「四無量心」。

也就是說,密教的儀式、手印、咒語,重點都是在「涵義」。不要把那些珍貴的法,當成鄉村的祭祀一樣,把它做得很奇怪,不要這樣!

(法王自己翻譯成藏文)

■熱騰騰、香噴噴的法,就在生活中

法王中文開示:

我們上面談了三個「不要」,不要這樣、不要那樣,也許有些人會想:那到底「要」怎麼修呢?其實,到處都是修行的教導,譬如四季。冬天來的時候,一般人都知 道要穿暖一點,但是一個修行人,不要只看這些片面,要看到季節無常性的一面,四季這樣無常的變化著,卻有著顯相上的延續性,冬天走了春天會來,春天走了夏 天會來…我們要看這個。四季就像輪子轉動一樣,這樣無常的變化著。我們要看著,能夠這樣看,才能會看到那個熱騰騰、香噴噴的法,就在生活當中。有味道的那 個法,就在生活當中,不是在文字上面;在文字上的是乾巴巴的法,我們要的是那個有味道的、「四川口味」的(大眾大笑),就是說,熱騰騰的、麻辣辣的這種 (大眾大笑)口味啊!

有人聽了可能會想:「噢!你是個法王,看起來當然很容易啊,你的生活再忙,也不會比我們世間人忙啊!」「你生活再忙,但是回到的地方就是寺院,很寂靜、平 靜的地方,但是我們世間工作的人,在世俗的人呢,就上班哪!上班的時候很忙、很累、很煩惱,就回到家裡也是,也有一大堆問題,要照顧小孩啊,要奉養父母 啊…一大堆!」這,我也可以承認啦!(大眾笑)但是你們也知道哦,我也很想知道所謂「人世間的滋味兒」,(大眾大笑)欸,「出離輪迴」嘛,出離這個人世 間,也要先嚐嚐滋味兒啊!

熱騰騰的法,就在生活當中,也就是說在我們生活經驗中,所謂的佛法,不只是用耳朵去聽,還要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你就可以經驗到:真正熱騰騰、活生生的那個法,就在生活當中,人世間當中。所以,修行,就在你們的手中,用不用就看你們自己啊!(大眾笑)

法王藏文開示:

很多時候,我們體會或者了解佛法,並不只是用耳朵去聽聞而已,你直接的經驗,譬如說眼睛看到的,都在告訴你佛法。就好像釋迦牟尼佛,當時他走出了這個王 宮,在四個方向,他看到的生、老、病、死這些景象,並沒有人在旁邊解釋、分析說,這就是生老病死,而是他直接的經驗,你直接能夠體會的東西,就是佛法!

法王中文開示:

大家都要知道:生活上、工作上,都是可以修行的啊!譬如說你在一個公司裡面,你發明的產品,雖然是用來賣的,但是當你在設計或者販賣的時候,就可以有供養 人群、布施社會的心。就是說,品質讓它好一點,對社會有奉獻與幫助,這就是真正的菩薩行,真正的一個布施啊!布施的這種動機跟行為都有了,就像我剛剛說 的,「修行在你手裡」,就在你的工作裡,只是你用不用而已。

布施不一定要給一個東西,佛陀已經圓滿布施波羅蜜,但是世界上還有很多窮人啊,他怎麼就圓滿布施波羅蜜的?我覺得重點在「完全布施」的這種心,佛陀在學 道、修道的時候,已經完全布施了,他把未來完全布施給眾生,因為他的未來是無量的,世間眾生是無量的,所以他的布施也是無量的,他這無量的布施給無量的眾 生,剛剛好。(大眾笑、鼓掌)不管是要賣、還是要給,有沒有布施心,感覺就完全不同,沒有布施心,明明是給人,感覺也像是用賣的。

(法王自己翻譯成藏文)

■用發願,為一天揭開序幕

法王藏文開示:

所以,布施,發心是很重要。提到發心跟布施,我們每天的生活,最好也從發願開始。就是早上一起來,心中憶念著皈依三寶的心,發願自己一定要做利益他人的事情,不做傷害別人的事情!有了這樣的發心,這一整天,就會成為修行的一天,慈善、美好、熱呼呼的一天。

另外一個呢,是工作的發心,我們一進到工作的地方或者公司,開始做事情之前,要發願希望這份工作能帶給他人快樂或者幫助,有了這樣的發心與動機去工作,產品也會因此品質提升。

法王中文開示:

用好的發心與動機,把工作的品質提高,就跟自己將修行的品質提高一樣。

還有一個,是對家庭的發心,譬如說自己有了孩子,就要發心把這個孩子教育成能夠利益眾生,對世界沒有傷害,這樣的話,養孩子也是修行啊!

然後呢,就是感情的發心,對父母的感情也好,對伴侶的感情也好,要發心讓這份對他(她)的關愛、感情,能夠遍滿,要互相珍惜,然後擴大這種珍惜的心到所有 有情眾生身上。譬如太太很有慈悲心,她就會感動她的老公,那位老公到花園倒水澆花,也會覺得很溫馨啦!(大眾大笑)

讓每一天,都成為慈善、有意義的一天。就是這樣。


【懺悔文】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月藏經吉祥文】

《月藏經》所云,聖教廣弘之實語。
我昔行苦行,為諸眾生故,捨己自身樂,令法久熾然。
我昔捨身命,為諸病人故,亦為貧眾生,令法久熾然。
我昔為菩提,捨財及妻子,寶象馬車乘,令法久熾然。
我昔供諸佛,緣覺及聲聞,父母諸師長,令法久熾然。
為聞菩提故,無量阿僧祇,備受種種苦,令法久熾然。
我修戒律儀,長夜常勤行,十方佛為證,令法久熾然。
我昔常忍辱,忍諸惡眾生,為眾除煩惱,令法久熾然。
我昔勤精進,堅固常伏他,度脫諸眾生,令法久熾然。
我修禪解脫,無色三摩提,恆沙不可數,令法久熾然。
我昔為般若,住在於閑林,演說無量論,令法久熾然。
我昔常憐愍,捨己身血肉,及捨身支節,為增正法眼。
我愍惡眾生,以慈而成熟,安置於三乘,增長正法施。
我昔智方便,度脫諸惡見,安置於正慧,法雨令不絕。
我昔以四攝,救度諸眾生,滅惡煩惱火,令四眾久住。
我昔除外道,諸惡邪見網,安置於正路,四眾得供養。

【迴向】 (法王領眾三拜)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法王課程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