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課程:《三主要道》釋論開示之四

法王噶瑪巴《三主要道》釋論開示之四

時間:2012年12月24日上午9:00-10:3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舞台

    菩提心,成就佛果第一因

    沒有菩提心,就算具足神通、現證空性,都不會是證得遍知佛果的因。          

    法王開示:

    今天主要講解《三主要道》第二部分「菩提心」,依據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在《三主要道》釋論《善緣解脫道》的解釋,可以分為「需要生起菩提心的原因」和「生起菩提心的方法」兩點。

    (接著,法王口傳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三主要道》釋論中第二部分〈菩提心〉,釋論綱目暨宗喀巴大師根本頌如下:)

    二,菩提心

    (一)需要生起菩提心的原因
    倘若於此出離心,未以菩提心攝持,
    不成菩提樂因故,智者當發菩提心。

    (二)生起菩提心的方法

    思為猛烈四瀑衝,難擋業索緊束縛,
    困於我執鐵網內,無明黑暗所籠罩,
    輾轉投生三有中,不斷感受三大苦,
    成此慘狀諸慈母,是故當發殊勝心。

    法王口傳完開示:

    沒有菩提心,現證空性也不成佛

    菩提心,是成就圓滿佛果最殊勝的因,想成就佛果,不僅要有出離心,還需要菩提心。如果沒有菩提心,即使行持布施、持戒等六度善行,或修持四聖諦,也無成圓滿的佛果,可見生起菩提心真的很重要。

    修行首先要有出離心,但光是有強烈的出離心,也不能成為遍知佛果的因。因為聲聞、緣覺二乘行人也有出離心,二乘行人如果沒有菩提心,就算有神通、空慧,也不能成佛,因為他不是大乘行者。二乘行者或阿羅漢也能現證空性、或現證法性,但證得的並不是圓滿的佛果──因為他沒有菩提心。

    《入菩薩行論》說:菩提心具有「淨除罪障、轉變名稱」等等功德,如果具備菩提心,即使只是布施給鳥一點吃的東西,也具備成佛的因,可見菩提心有多重要、利益有多重大。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個大乘行者,想要一生成就佛道,一定要問問自己:「我有沒有菩提心」。

    思維眾生恩德,自然生起菩提心

    生起菩提心的方法是什麼呢?首先我們要思維:我在無盡的輪迴中,每一世都有無數親朋好友,可以說沒有一個眾生沒有當過我的父母、親友。這樣的如母眾生在輪迴中顛倒輪轉,誤把苦因當成樂因,發心和行為完全顛倒。仔細想想,他們為什麼他們要造這麼多惡業,受盡痛苦呢?其實都是為了孩子──也就是我們,才造作了無量的惡業,所以首先我們要思維眾生的恩德而發起菩提心。

    為利眾生,我願成就佛果位

    接著講到發菩提心的利益。經典上說,發菩提心的利益和功德如果有形象,連虛空都容納不下,《入菩薩行論》中也提到很多菩提心的功德。

    菩提心包含了兩個面向,一是緣眾生的悲心,一是緣佛果的智慧。也就是為了利益無量的如母眾生,我願意好好修持而成就佛果,這就是菩提心,這包含了自利和利他兩部分。

    心量大,就修「自他交換法」

    至於生起菩提心的方法,心量較大的行者,可以修持「自他交換法」;心力較小的眾生,則可以透過「修心」的方式來生起菩提心。

    生起菩提心也是有次第的,還可以分成三種不同的發心:
    第一種是「如牧羊人般」的發心:眾生先成佛、我再成佛;
    第二種是「如船夫般」的發心:我和眾生同登彼岸、一起成佛;
    第三種是「如國王般」的發心:我先成佛、再來度眾生。

    生起菩提心之後,還分成「願菩提心」的學處和「行菩提心」的學處,我們都應去學習和修持。

    〈法王在本日課程後,以講授「菩提心」的緣起,為大眾傳授「菩薩戒」,最後在維那師帶念唱頌宗喀巴所著〈菩提道次道祈願文〉大祈願課誦本P389,圓滿《三主要道》第四天講授「菩提心」的課程〉

法王課程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