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dow

「這是我今生最後一次穿在家衣服。」

時間:2020年2月7日上午5:00-7:3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正覺大塔

20200207

「這是我今生最後一次穿在家衣服。」
2月7日這天清晨4:30出門前,波卡轉世仁波切這麼說。

這天稍早,凌晨兩點,菩提迦耶的夜色還深,祈願法會期間暫住在嘠千舍(Garchen House)的13歲波卡轉世仁波切,已經起床準備。

前一世仁波切的侍者,一如服侍前一世仁波切般,熟練的為這一世年輕的仁波切剃髮,髮絲落盡,只剩頂門一撮頭髮。

■法王安排下,「供養十六羅漢」吉祥日舉行典禮

侍者俐落修剪著,有種熟悉感,宛如昔日無數次為老仁波切剃髮,不同的是,老仁波切剃髮是出家眾定期修剪;但這次年輕仁波切剃髮,是要「剃下娘生髮」,為早上的典禮預做準備,因為今天是他出家的大日子。

13歲波卡轉世仁波切等這一天,等很久了。他早就為了這一天,準備了一套法衣,偶爾會拿出來看看,問侍者:「如果再不接受半出家儀式,法衣會不會太小了穿不上?」

小仁波切這樣的心意,四年前認證他的上師:法王噶瑪巴,當然了解,而且早有安排。法王這幾年雖在西方,但對波卡轉世仁波切的出家大事,早已深思熟慮,並作書信正式指示:就在今年第37屆祈願法會「供養十六羅漢」這天,祈請具德上師 國師嘉察仁波切,為波卡轉世仁波切舉行「半出家」儀式。之後因緣成熟,再接受沙彌戒和比丘戒等正式的出家戒。

從8歲那年認證到今天,四年多以來,小波卡轉世仁波切長得很快,個頭飛快拔高,儀式這天,已是一位神采清俊的少年。

清晨剃完髮,穿上泥金色的藏族傳統斜襟長衫禮服,紮上帶繐的腰帶,像個挺拔的藏地小貴族,和堪布羅卓東由仁波切等人,一起搭上往正覺大塔的車,準備領受由國師嘉察仁波切所傳的半出家儀式,剃髮、著衣、得名,現出家相。

出門前,仁波切說:「這會是我今生最後一次穿在家衣服。」

堪布羅卓東由仁波切在翌日接受訪談時,轉述了波卡轉世仁波切出門前說的這句話。相關內容請點選:《訪問堪布東由仁波切談「波卡轉世仁波切半出家儀式」》

■吉祥緣起:先頂禮、供養在金剛座成道的佛陀

清晨4:30,佛陀成道地的菩提迦耶正覺大塔安檢門前,已經擠了上百人,有穿僧服的喇嘛,也有穿著白衣的在家眾,大家分成男女眾、一個挨一個緊緊排成數列隊伍,在肺炎感染疑雲漫天的這段日子,已經很少看見這種人擠人的畫面了。手拿蓮花和佛衣的印度小孩,則穿梭其間,使勁叫賣。

清晨的寂靜中,有一種興奮在流動,很多人都是在前一日得到消息,今天特別起個大早來隨喜觀禮。

眼尖的人朝隊伍後方一看,看見已經剃了髮、頂門剩一小撮髮的波卡轉世仁波切,正站在正覺大塔轉角處,耐心等候著大塔開門。他身旁緊緊相隨的,是堪布羅卓東由仁波切。

5:00,安檢門燈亮起,大家快動作接受安檢,迅速進入正覺大塔。5:10,波卡轉世仁波切暨國師嘉察仁波切、蘇曼噶旺仁波切、詠給明就仁波切、堪布羅卓東由仁波切,及大吉祥寺閉關導師圖滇天津久美等五位具戒比丘,一起進入人潮擠得水洩不通的正殿,供缽、供花、供佛衣。在儀式正式開始之前,先向佛陀聖像禮敬暨作廣大獻供,代表向佛法僧三寶的源頭致敬,並為圓滿儀式創造吉祥緣起。

■古老菩提樹下,現出家相

5:20 左右,眾人結束供佛,在繞行大塔內繞塔道一圈之後,在著名的菩提樹金剛座前,走出內層圍牆,樹蔭廣大的菩提樹下,早就安置好法座和擺滿豐盛供品暨吉祥象徵物的壇城,眾人就座。

儀典主法上師是國師嘉察仁波切,主法上師右側法座,前方是明就仁波切,後方是大吉祥寺閉關導師圖滇天津久美;左側緊隨嘉察仁波切法座之側,是堪布羅卓東由仁波切,接著是蘇曼噶旺仁波切,五位具足比丘戒的大德,安坐在正前及左右兩側。波卡轉世仁波切則在祈願法會總維那師隨侍下,靜立在國師嘉察仁波切法座正前方。

國師嘉察仁波切先念誦吉祥願文,接著很快進行儀式。接近尾聲時,波卡轉世仁波切在嘉察仁波切法座右側的菩提樹下,褪去在家外衣,換上剛領受的僧袍。待返回法座前,小仁波切已現出家相,向仁波切三拜。接著國師嘉察仁波切鄭重戴上紅色法帽,為小仁波切獻上身語意功德事業五種曼達,並贈與一尊釋迦牟尼佛像,也代表法王 噶瑪巴,贈與一條哈達與度母像。

典禮圓滿時,天色正好亮起,金剛座和菩提樹,籠罩在一片旭日的金色光芒中。

■道歌聲中,旭日東昇,步步高升

禮成之後,7:30,小仁波切在堪布東由仁波切、蘇曼噶旺仁波切、明就仁波切等人陪伴下,循著大塔正前方階梯拾級而上,準備從正門離開。走著走著,年長的仁波切們,忽然唱起道歌,一人唱,其他人隨即唱和,噶舉的道歌傳統,忽然在正覺大塔的階梯上鮮活了起來:

師喚賦歸當賦歸!步高階上而賦歸,棄離惡道而賦歸,歡喜慶悅今賦歸!

這首道歌,是包括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在內的「康巴三士」,應上師岡波巴大師召喚,而步步登上高階歸去時所唱,藏人登高時,常自然唱起這首道歌,有種「向上向上再向上」的激勵意味。

就在仁波切們邊唱道歌,邊往上走到大塔正門口的時候,一輪又大又美的紅色旭日,正好從正門右側東方昇起。相信緣起的藏傳法友無不驚嘆:「緣起真好啊!」

■以供養十六羅漢,象徵吉祥圓滿

仁波切返回大祈願會場後,供養「十六羅漢」法會隨即開始。波卡轉世仁波切先向法王法照獻供,並供養國師嘉察仁波切、蘇曼噶旺仁波切、明就仁波切。波卡辦公室也依傳統習俗,向大眾供茶與吉祥飯。

待十六羅漢暨眷屬隊伍,由德噶寺遊行進入大祈願會場之後,波卡米麗寺僧眾像辦喜事般,肩荷幾十籃豐盛供品,由剛現出家相的波卡轉世仁波切代表大眾,首先供養每位阿羅漢,以向「守護佛教久住世的十六羅漢」獻供,為今天的大典,畫上吉祥圓滿的句點。


非常時刻非常發心,謝謝您為法服務!

開示上師:國師嘉察仁波切
時間:2020年2月5日下午3:00-3:30
地點:德噶寺大殿前草坪
中譯:堪布羅卓丹傑

20200205

為預防疫情及保護大家的健康安全,在連日各發心菩薩組組長密集討論後,接見發心菩薩的集會場地首度變更,由往年傳統的德噶寺大殿內,改為寬敞通風的大殿外草坪,各組別的發心菩薩組組長們,也提前通知發心菩薩們,要帶妥證件及口罩,才可以來領參與此集會。

每年為感謝而致贈的紀念品,也改為會後由各組長派發,以避免會眾聚集過久及密集接觸等情況,發心菩薩組也發出通知,會擔心疫情的發心菩薩們,也可以不用來集會。

下午2:30,在陽光普照的德噶寺大殿前,發心菩薩們陸續集會,大會也安排將原先放置德噶寺寺大殿內的軟墊、擴音設備等,移至戶外,並在德噶寺大門口,就地鋪上紅色鑲金地毯,安排仁波切的法座,因時制宜仍慎重其事。

大眾提前集合就坐後,在等待的空檔,大會播放法王前天新錄製的〈薩迦癒病祈願文〉,會眾也自發性的唱起〈噶瑪巴千諾〉心咒,仁波切3:00準時來到德噶寺大殿前,隨即對會眾開示:

我們這次第37噶舉大祈願法會,到目前為止,一切進行得非常圓滿、順利,沒有任何障礙,即使目前各處都有傳染病流行,但目前為止這裡都沒有任何傳染病,可以說非常好。

祈願法會能夠如此圓滿,也真的是因為在座各位的護持與發心。祈願法會不僅是為弘揚噶瑪噶舉派的教法,也是為整體噶舉、噶舉傳承四大八小教法的弘揚,更是整體佛教的弘揚。

我們祈願法會不僅是在弘揚目前第四佛: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圓滿他的心意,更是圓滿未來第五尊佛到千佛的心意。同時我們是在侍奉及圓滿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心意,相傳會有25位噶瑪巴,祈願法會也可以說是在侍奉、圓滿未來每一位噶瑪巴的心意。

佛教最重要就是心,我們在此帶著一個好的發心,來護持噶舉祈願法會,就等於在守護、弘揚千佛心意,也是在守護、弘揚歷代噶瑪巴心意。

祈願法會上,大眾每天不停念誦祈願文,願文中一再強調要不斷發心、利益眾生,也由於各位的發心、護持,因此得到了所有祈願的功德。

相信各位這幾天下來,都已經累積了非常大功德、福德,也希望大家不要浪費這些功德、福德,記得,你每天都要發心、迴向,這也是佛法不斷教導我們的,一定要將功德迴向給全部眾生,這樣的迴向,可以幫助你的今生、來世有很大利益。

因此每一位發心菩薩們,在這幾天用心奉獻心力或力量,無論是在環保、義賣、餐飲或搬運的哪一組發心菩薩,你的每個動作、付出都是有功德的,相信這幾天大家的功德很大。

我也相信,噶瑪巴都在看著我們。我們每天的活動報導,不論從臉書或祈願法會官網等不同社交媒體,都有刊登,相信法王噶瑪巴都有看到,也都很歡喜。

包括我自己在內的許多噶舉長老、仁波切們,也都不斷祈請,希望法王噶瑪巴盡快回到祈願法會來主持法會;我也發心祈願,祝福大家長壽無病,過著有意義、又歡喜的一生,在佛法修持上順利無障礙,相信這也是法王噶瑪巴對大家的祝福,最後謝謝大家!吉祥如意!

由於今年疫情肆虐,以華人為主的發心菩薩人數較少,大家在工作上都相對更為辛勞,聽完嘉察仁波切的暖心鼓勵,不少人的眼淚已奪眶而出,一滴一滴落在口罩上。仁波切開示圓滿後,大眾致以熱烈掌聲,並依照繞塔的方式,快速解散,以防止病毒有近身人際傳播的機會。

之後,執行長喇嘛確札代表致贈噶舉之友禮品,希望大家回去後,能多支持、鼓勵周邊朋友一起報名,遠距也可以,只要有4千位會員,贊助經費就足以支持整個法會,這樣的功德就如同一滴水融入功德海一般,他再次謝謝大家的支持。

在會後,發心菩薩各組組長代表大會,致贈所有發心菩薩禮物:有兩顆法王加持甘露丸的精緻嘎烏盒(gawu)、法王法照,及法王加持的紅繩。

明天修、明年修?再拖只好來生修!

主講上師:國師嘉察仁波切
時間:2020年2月4日上午9:00-10:3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中譯:堪布羅卓丹傑

20200204

首先請大家生起菩提心而來聽聞,就是「我今天聽聞這個教法,是為了幫助一切如母有情證得無上遍知的佛果」這樣的發心。

現在講是由喀惹貢穹大師所寫的《煉心七十二勸》,這部論有初善、中善和後善三部分,我們已經講完了初善,現在繼續講中善:

■別裝了,五欲深處有個你!

13.於諸妙欲境,尚未徹心厭,卻偽德高相,莫騙世人吧!

這裡提到「妙欲境」,我們都是欲界眾生,對於五種妙欲,也就是對色聲香味觸等都會心生貪著。

就像昨天說到的「今生名與福,來世臨終法」,這兩者是不可能都要的,你必須在「今生名與福」和「來世臨終法」之間,抉擇一個,我們應該選擇「臨終法」,也就是為了來世的正法學習是最重要的,一旦確認「來世正法的學習最重要」,則對今生欲界中的各種妙欲,是無常、是苦、是沒有真實義的,要生起正確認識,因此而生起厭離之心。

然而我們常沈溺於五妙欲,沈淪於色聲香味觸之中,心不察覺,又沒用對治法對治,對五妙欲完全沒生起想出離的心,像個俗人一樣。這樣一個對輪迴如此貪著、對妙欲完全沈溺的眾生,卻偽裝出德高望重、戒律清淨的樣子,就是第三句說的「卻偽德高相」。接著說「莫騙世人吧」,這裡的「世人」,是指對佛法沒依止、對修持沒經驗、沒依止老師、也沒持律戒(包括居士戒或出家戒)的一般人,叫世人。不要以這樣的偽行、就是偽裝出來的樣子欺騙世人吧。

■請小心,別用我慢讀佛經!

14.佛所宣經密,尚未生定解,卻執名言句,莫增我慢吧!

佛陀所說顯經密續,我們可能讀也讀過,思維也思維過,但卻沒有真的生起定解、確信。可能只懂字面意思,但對內容意義沒有真正認識,對於佛經含義沒有生起定解,「卻執名言句」,卻以為我懂了、我了解文句上在說什麼,「莫增我慢吧」,不要生起這種執著名言字句的我慢,這種我慢會障礙對佛法的信心和恭敬心。

對治的方法是什麼呢?這時可以多去讀佛的本生傳記。如果覺得自己很懂字句,有著名言的我慢,這時也可以多觀無常觀,有助於真正精進於實際的修持。

對治我慢的方式,除了以上「讀本生傳」和「觀無常」二種,也要多思維我慢的過患,也就是要多責備自己的我慢之心,繼續這樣傲慢,只會墮入惡道,甚至成為惡道中的小蟲。

這裡在說,首先要認識、發現內心的問題,斷除它,再將內心的功德開顯出來。

15.無始顛倒念,無法一瞬除,莫要早早盼,漸進心益吧!

很多人才學幾個月的佛法,就以為自己不同了、很厲害了,大概快成就了吧。不要太早有這種奢求,「莫要早早盼」。因為無始以來無明煩惱顛倒累積非常深重,不可能一修持馬上就消除。無始以來顛倒妄念非常多,佛經中佛陀說,眾生執著有我、執著恆常等,這只是先簡略提出主要的顛倒念,比如說我執,或執著無常為恆常等,這當中又有很多細微的顛倒念,甚至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顛倒念。所以要漸進的修持,煩惱覆障才會漸次消除,覺受證悟才會逐漸增長。

這裡「漸進心益」,是指功德證悟會逐漸開展,煩惱會漸次消除。同樣的,要成智者,不是翻幾頁經論,就覺得自己是個智者,而是去要消化它、思考它、實修它,和教導你的堪布、上師討論它,這樣漸次深入,才能真正了解經論。

■強出頭?別為競爭而學佛!

16.學習是為競,為師是為名,闊論為顯才,量否如法吧!

「學習是為競」,很多人學佛的真正動機,其實是為了和別人競爭,要比別人有學問。應該是要為了利益眾生、弘揚佛教而學習,這才是正確動機,而不是為了競爭而學。

「為師是為名」,還有很多人都想成老師,無論是教學或灌頂,但動機是為了出名,這也是不對的。

接著第三句「闊論為顯才」,很多人喜歡高談闊論,這只是我慢,只是想炫學,賣弄自己的學問和才華,這是不對的。這個殊勝的佛法,如果我們只把它當成炫耀學問才華的手段,拿來和別人競爭,這樣是很不如法的。這就是「量否如法吧」。

17.自心未體悟,道他也無益,而應心懷愧,莫謀法財吧!

止和觀的修持法門,首先要自己修持過,有了經驗、體驗,再傳授給他人,這樣即使能用的字詞不多,也不會甚深的術語,但因為有實修經驗,就能真正利益到弟子;相對的,如果只是說得好聽,字詞用得高深巧妙,但缺乏實修經驗,這樣對弟子是沒用的。因此自心沒有體悟,對別人是沒有好處的,「而應心懷愧」,終有一天會發現,這樣教學真是件慚愧的事!所以「莫謀法財啊」,別把佛法當成求名求利的工具啊。

18.出離心未生,念念圖八法,卻佯出離貌,莫要哀號吧!

有些表裡不一的行者,夸夸其談、滿口宣說:「快出離輪迴啊,不要貪圖世間欲樂!」,但自己出離心未生,念念都想著世間八法。這些裝模作樣的行者這麼說,只是為了得到世間名聞利養。不要這樣假裝、哀嚎吧!自己沒有出離心,卻勸告別人要有出離心。

■別拖了,要修就在當下心上修!

19.言多實信少,碌碌漸終老,學切成就緩,慚愧自省吧!

第一句「言多實信少」,是指有時有些人嘴上說得很有信心,說自己相信佛法,但內心深處並不真的相信。

接著:「碌碌漸終老」,是說嘴裡說要修持,但總是寄望著明天或明年,「也許明天再修吧」,「或者明年再修吧」,這樣庸庸碌碌的就老了,老得沒有氣力修持。不要等未來,未來是靠不住的,能依靠的唯有現在自己這顆心,當下就在心上修吧!總是期盼著未來的某一天再修,等著等著就老了,這就是「碌碌漸終老」。

接著「學切成就緩」,很多人在學習時因為求好心切,或者太心急了,也未觀察自己程度,一開始就學高深的教法,但無法消化,這樣成就反而是緩慢的。接著又不如法的好好學習,學了又做不到,成就就變得很緩慢。如果有以上所說「言多實信少,碌碌漸終老,學切成就緩」這樣三種問題,要慚愧自省。

20.如火本是熱,眾生自有過,莫思他人錯,斷省己過吧!

有時我們總是想要找他人的錯,總覺得是別人的問題,覺得他嗔心那麼重、那麼自我,不要這樣總是想別人的錯,而是要斷省已過。

事實上,我們對眾生的過錯不應該不高興,眾生本來就會有過錯;就像火的本質是熱與能燒,不用抱怨,火的本質就是這樣;也不用抱怨水怎麼這麼濕,水的本質即是如此。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被嗔心所驅使,自然就會傷害他人,因為嗔心的本質就是傷害。

同樣的,貪心、我慢的本質就是只為自己的自私,因為這二者本質即是如此。同時這種煩惱也只是暫時的,就像火熱且能燒的本質,都是暫時因緣和合而出現,水的本質也是這樣。同樣的,眾生貪嗔癡三毒煩惱,也是暫時出現的情況,從眾生本質來看,都是善的、好的,當煩惱的因緣不具足時,他又會回到本來的平靜和善。所以不要總是想著他人過錯,只是徒增自己煩惱,造作惡業而已,「莫思他人錯,斷省已過吧」。

21.開顯大乘師,縱有不雅行,然其意難測,莫念師過吧!

接著談上師的行為。大乘的善知識,或密乘的成就者,為了利益眾生,有時外在會示現不雅的行為,有時菩薩也會作這樣的示現,對於成就者心意,我們有時很難知道的;然而,我們的心意諸佛菩薩都是知道的,所以「莫念師過吧」。

■想什麼?諸佛菩薩都知道!

22.汝種種所想,佛心無礙顯,莫生諸惡心,蒙羞本尊吧!

我們各種心念、惡心在佛前都清晰顯現,佛心是知曉一切萬法的,如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不動佛,都可以清晰知曉我們的心念,諸佛菩薩知道我們在想什麼,所以隨時要對自己的心念有所警惕。

這也是為什麼一個修行人每天都要念〈三十五佛懺悔文〉和金剛薩埵作懺悔。如果生起惡心,也會令本尊蒙羞,讓他們不開心,不管你修的是文殊菩薩或阿彌陀佛,都會讓本尊蒙羞。這也是為什麼所有本尊觀修儀軌都有懺悔支,理由在此。「莫生諸惡心」,一發覺自己生起惡心,當下就要作懺悔,並發誓不再犯。

接著講到自己行為要謹慎,不管在人前或獨處時,都要謹慎。

23.如盲前有目,佛菩薩慧眼,恆無礙明察,莫竊行惡吧!

就像一個盲人造作許多惡行,說許多惡語,卻以為沒人看到;事實上要知道面前一直有明眼人看著你。這「明眼人」指的是本尊或佛菩薩,一直以智慧之眼看著我們,所以不要偷偷行惡行、做壞事。

24.凡夫難滿足,熟識便掩瑜,有錯更加斥,獨自修行吧!

凡夫很難取悅、很難令他感到滿足,總是有粗重的煩惱,所以看不見他人的好,看不到別人在行持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等六度,也看不見別人的修持,感受不到他人的覺受和證悟,看不到他人的慈悲。凡夫甚至會把別人的好看成惡,比如別人明明在行持六度,卻將之視為不好,這都是煩惱、顛倒見所造成。

凡夫熟識之後就看不見你的好,「熟識便掩瑜」,甚至把好的看作不好,不好的更嚴重,「有錯更加斥」,所以不如捨棄他們,獨自修行去吧,如同密勒日巴和本論作者喀惹貢穹大師一樣。

■別當真,再親也是生命過客!

25.今生父母嗣,遠近親如賓,聚散一處寢,實非親故吧!

這一段在說,對親人朋友不要生起太大貪著,你們只是暫時共處一堂的賓客,不管是父母親友,近親遠戚,密友知交或普通朋友,都只是今生暫時相聚一堂的賓客,不用太貪著。今生一切關係只是暫時的,主僕親友等都是暫時的。

以現代比喻來說,我們搭飛機之前,同機旅客多數互相都沒見過,上機之後,長則幾十小時,短則數十分鐘,會相處在一起,也許左右還會打打招呼、說說話,但下機之後可能不再見面。就像這樣,今生很親的親人朋友,來生可能不再見面,所以今生「聚散一處寢」的親友,其實是非親非故的,沒有真實恆常的親友存在,所以不要有這樣的錯誤顛倒念!

26.赤身空拳死,貧亦樣樣留,莫積枉業財,誠心安貧吧!

這是說你以為今生擁有很多,有房子、有土地、有錢財,其實「擁有」是一種顛倒見,事實上沒有什麼可被你擁有。所以要誠心安貧,要接受貧窮的情況。「赤身空拳死」,不管生前多有錢、多有權,死後一塊錢、一張紙鈔都帶不走。

第二句「貧亦樣樣留」,不只富人什麼都帶不走,窮人也一樣,死後什麼都要留下,所以「莫積枉業財」,不要為了積聚財富而造業,誠心安貧吧。

27.余造之樓舍,不得享久住,莫建無謂設,遊臨蘭若吧!

這段在說有人富有就蓋大房子,再怎樣就住那幾年,最後還是會死而留下來,今天世界上有許多供人參觀的地方,不就是過去他所努力聚積營造的華屋嗎?

所以「莫建無謂設,遊臨蘭若吧」,沒意義的華屋就別蓋了,蘭若是指寺院,本意是指到無人的山間清靜地去修行,就像過去祖師、成就者,如密勒日巴、岡波巴沒有建寺,就是在山洞中一塊大石頭上修行。現代人這樣可能會生病,所以現在來理解這段,可以解讀成:不用蓋豪華修行地,簡單樸素的地方就可以了。

事實上過去疾病也比較少,如密勒日巴和岡波巴的時代,沒什麼傳染病,也比較少大自然災害,就連蚊子都比較少。

28.單身卻成家,無須卻得子,奈何去乞討,莫妄娶妻吧!

本來單身卻成了家,又沒什麼意義的生了孩子,結果無可奈何的,為了養家活口,讓自己像個乞丐一樣,所以「莫妄娶妻吧」!

娶妻是站在男性行者角度來說,就女性修行者而言,就是不要老是想要嫁給誰,最後只會帶來本來不必要的痛苦。

29.離欲之聖者,無需秉業印,若染貪欲會,反致惡道吧!

過去成就者為了利生會有娶妻的情況,「秉業印」是指娶妻。從修行人的離欲角度來說,也是不需要事業印的,如果帶著貪欲和業印相遇,反而會因貪慾而落入惡道。

30.非法行之因,不良範不看,應以悲憫待,隨循覺者吧!

周圍有很多人沈溺在不如法行為,沈溺在五妙欲色聲香味觸之中,對這樣的情況,我們不用起嗔心,也不要起貪心,而應起悲憫之心,應該效法的是覺者,像密勒日巴、岡波巴、杜松虔巴等成就者。

31.惡友設法捨,於諸德才備,厭世善知識,盡去依止吧!

剛剛談到沈溺五妙欲的惡友,要很善巧、很有方法的捨棄、遠離他們,而不是帶著嗔心去責罵。應依止的是具足出離心的德才兼備之士,對於厭離世間的善知識,要盡力去依止。

■要靠誰?真實救怙三寶三根本!

32.本尊上師寶,猶如摩尼珠,敬心得加持,深生虔敬吧!

這裡說,對上師、本尊有要虔敬心,才能得到加持。

33.引汝正道之,導師善知識,所授之口訣,立修之本吧!

上師善知識傳授的口訣,是引領我們進入正道的根本,要好好實修它。

34.佛所宣經藏,為遠無知惑,善煉研習慧,年少而學吧!

佛所宣說經律論三藏,是為了幫助我們遠離無知的迷惑,所以要趁年輕好好學習這樣的智慧吧。

35.師若不攝受,猶如破底瓶,有漏心健忘,勤念所聞吧!

這裡提到,依止上師聽聞法教,但因為自己煩惱,而容易忘失所聽聞的教法,「猶如破底瓶」,就像一支瓶子底破掉了,裡面不管裝什麼都容易漏掉,「有漏心健忘」,聽過學過,總是記不起來,就是因為煩惱。所以不只聽聞,還要「勤念所聞」,要常常憶念所學的內容,好好加以思維。


人生像電池,沒意義的事別浪費電力

主講上師:國師嘉察仁波切
時間:2020年2月5日上午9:00-10:3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中譯:堪布羅卓丹傑

2020-02-05-GR-teaching

「為了幫助一切如母有情都能成就解脫遍知的佛果,所以我要聽聞佛法」,請帶著這樣的菩提心來聽聞。

這次講解的是喀惹貢穹大師所講的《煉心七十二勸》,有初、中、後善三部分,我們已講過初善,接著繼續講中善的部分,中善大部分的內容都講過了。

■斷捨離,傷害修行的事別做了吧!

35.珍寶戒學乃,暇滿人身因,盡己之所能,無垢淨守吧!

要投生到人天善道,最好的方法是布施;然而要得到暇滿人身,就要透過持戒,無論是持守居士戒,或者沙彌戒、比丘戒都可以。

36.擾心及傷身,智德者所諱,一切過患根,酒婦皆捨吧!

一切輪迴過患的根源,第一個是酒,第二個是婦女,但這是對男性修行人來說,婦女是障礙修持的過患根本之一;但對女性而言,則是男人,男人會成為女性修行人的障礙和過患。

37.於諸女徒眾,善意若過盛,貪心佯作悲,礙習正法吧!

「對異性的貪著」和「對異性的悲心」很容易搞混,所以這裡說「於諸女徒眾,善意若過盛,貪心佯作悲」,不管是男性對女性,或女性對男性,善意過頭就容易變成貪心,貪心假裝成悲心的樣貌,這樣會障礙佛法的修持。

■坦坦然,降伏自心就擺平一切苦

38.消滅諸煩惱,致苦大敵時,莫惶惶不安,自信坦坦吧!

輪迴充滿了各種痛苦,一切苦的原因都是煩惱,當你要降伏煩惱時,記得「莫惶惶不安」,不要害怕,就算現在沒有能力,也要有自信,坦然的去面對它。

消滅敵人和消滅自心煩惱兩者之間,消滅自心煩惱是更容易的,原因是:煩惱只是內心的顛倒妄念,就像是「錯把繩子看作蛇」一樣。當你學習佛法,透過佛法的聞思修而開啟智慧,很自然的,這種顛倒妄念就會消失。

另一方面,消除世間敵人都只是暫時的,過不多久他又會回來報仇;或者就算敵人被消滅了,但是他的朋友或相關的人又會來尋仇。如果你說:「我不怕,我力量很大可以消滅所有敵人」,但殺害、消滅的果報,只會讓你墮入地獄,終究是受苦。

透過聞思修三學,尤其透過實修,既可以消除煩惱,不會有苦果,也不會有別人再來尋仇,是更有利益的;調伏自心的煩惱,比對付外在的敵人容易多了。

39.如血灸療內,為除惡道苦,唯修大苦行,無畏堅忍吧!

要治療身體的疾病,可以透過血灸等方式,過程也是要忍耐一些疼痛的;連治病都要忍耐暫時的痛苦,何況要消除三惡道這麼嚴重的苦,更要修持大苦行,要有無畏的堅忍,所以更要安忍暫時的痛苦。

40.於諸眼前苦,汝尚無力受,得承三惡苦,實乃癡望吧!

如果眼前這些冷熱、飢渴等的痛苦,都沒有能力承受,還說要去忍耐三惡道苦,這實在是癡人說夢!

41.以汝之德行,人身已難得,卻思成佛果,自視過高吧!

自己現在的行為,既沒有持戒、也沒有修持,連想再投生為人都很困難了,何況想成就佛果,把自己當成一個修行人在看,這實在是自視過高了。

42.暇滿人身寶,實難卻已得,莫令虛度故,得償宏願吧!

和之前內容相同,只是文字不同。

43.他人所行善,時時常隨喜,欲行不當時,守住身口吧!

之前大致說到,這裡就不多說。

44.消自他障獲,共不共成就,本尊之念修,莫慮精進吧!

本尊的念修,可以消除障礙和增進修持,所以不要猶豫,精進修持吧!

45.牽汝醉象心,離諸惡境時,煩惱風旋故,束緊正念吧!

佛教認為,內外各種事物中,最有力量的是內在的心,如果讓自心落入罪惡境界中,會領受很長時間、很大的痛苦。

46.聞教如陋倉,惱軍實難擋,勤勤思修砌,定解高樓吧!

當我們從事聞思修三學時,如果只有聽聞,力量不夠,也不夠清晰。這裡「陋倉」是指很簡單、大概只有一層樓那種簡陋倉庫,當煩惱大軍來襲,很容易就會被摧壞。所以只有聽聞是不夠的,必須要「勤勤思和修」,要不斷思維所聽聞到的內容,讓所聽到的內容進入到心中,得到確信;而且光是思維還不夠,還要實修,真正體會、領悟到所思維的涵義,所得到的確信才能穩固。這樣思維、修持之後,就是建立起「定解的高樓」了,所有的煩惱大軍都無法入侵和破壞。

47.依靠人身舟,方渡巨苦川,此舟復難尋,莫怠勿逸吧!

■別忙了,再會算計也只是夢中旅人

48.興覆富終散,眷親終棄遣,孤身不知途,旅人少謀吧!

任何東西會興起,就會覆滅,再多財富、積聚,最後也會失去,親眷最後也都會離散,我們就只是一個夢中旅人罷了,少做計畫和謀略,好好修持吧。

49.不死無有處,不久必然至,無能為力故,常念無暇吧!

沒有一個地方是「到了那裡,就不會死」的無死之地,沒有這樣的地方;而且死亡也是不久一定會來的──對死亡這件事,我們無能為力,所能做的就是「常念無暇」,意思是不要放逸,時時刻刻多修持禪定,而不要浪費時間到處閒逛,要不斷努力於善行。

■快抉擇,止惡行善要趁還能自主時

50.久久善道樂,或三惡道苦,汝今尚可選,三思而行吧!

你現在還有機會選擇,是不是要透過修行而解脫。當你還可以選擇時,就要好好三思而行:你到底要不要修行?是要享受暫時的快樂,終究嘗受三惡道的苦,或是選擇修行而享受長久的善道快樂?自己要好好抉擇,三思而行,這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51.狡詐欺誑偽,偷盜及諸惡,咸為惡苦因,斷惡消業吧!

為了獲取利益,透過各種方式欺騙他人,做出各種狂妄、虛偽的行為,包括偷盜及各種惡行,這些都是導致惡趣苦的因,所以要消除它。

52.此生樂瞬息,若欲樂永久,尚可自主時,修檀諸善吧!

今生各種快樂都是短暫的。「若欲樂永久,尚可自主時」,這兩句是說,如果你想要永久的快樂,當你還有自主能力可以選擇時,就要多修持布施(檀)等善行。這兩偈主要講到聲聞二乘的修持,就是「止惡行善」的內容。

■如火宅,當下出離輪迴苦!

接下來的幾個偈言,指自己要尋求從輪迴中解脫。

53.皆為譸張幻,唯有汝三寶,可信永無欺,恆時皈依吧!

世間的一切都是「譸張幻」,都是欺人的幻影;而真實無欺、值得信賴的只有三寶。

54.輪迴無有樂,如人患癰瘡,三苦八苦纏,思維過患吧!

我們身處的輪迴中,一丁點快樂都沒有,受三苦、八苦所纏繞著。三界如同火宅,如人得瘡,無時不苦。

接著花一分鐘,思維輪迴之苦。
思維輪迴本質是苦,無論是吃東西、穿衣服,
或者是旅行,不管搭乘飛機或坐車,
都有各種不同的苦,要思維這樣的苦。
 (安住)

55.五取蘊苦因,乃業煩惱集,斷以無我道,觀涅槃樂吧!

必須透過觀修無我空性的道理,而斷除業煩惱的集,也就是五取蘊的苦因。要根除痛苦,就是要修持無我空性的道理,這在後面會提到。

56.嗔怒毀自利,亦令親友悲,莫射惡語箭,斷除嗔習吧!

嗔心不只摧毀自利,也讓親友傷心,所以斷除嗔心的惡習吧。

■為自他,斷除害心平等修慈悲

不只自己出離輪迴,還要幫助自他都出離輪迴,下面這個偈文是大乘的思想。

57.離苦得樂想,眾生與己同,推己及人修,自他平等吧!

自己、他人及眾生,都想離苦得樂,所以要推已及人的觀修,要了解:自己要離開痛苦,他人也要離開痛苦;自己想要追求快樂,他人也要得到快樂──所以好好修持自他平等吧。

58.於往昔父母,吾恩三界眾,斷諸傷害心,觀修慈悲吧!

三界一切眾生都對我們有恩,過去世都做過我們父母,所以要斷除傷害眾生的心,觀修慈悲。

59.傷害眾生如,加害獨生子,諸佛慈父母,再難歡喜吧!

傷害眾生,就像加害父母的獨生子,父母是會難過的;眾生的父母就是諸佛菩薩,如果傷害眾生,諸佛菩薩很難再感受到歡喜。

■觀無我,身心內外找不到一個我

接著講說修行的定中和後得,以下偈子是定中的修持:

60.輪迴一切苦,皆由業煩惱,以及我執生,觀無我義吧!

輪迴痛苦皆由業所生,而業由煩惱所生,煩惱則是由我執而生。這種我執,本質是種錯誤的認知,根本沒有我,卻認為有一個我。真的去觀察分析,在身體內外都找不到一個「我」;同樣的,當你觀察自心,無論從過去、現在或未來,也都找不到一個「我」。

 接下來,我們就觀察身體的無我。
 (安住)

 接著觀察我們的心,這個心是無我,
 找不到一個心,在過去、現在、未來,都找不到。
 (安住)

■證自心,加持的傳承從未間斷

61.遠離能所取,自心本無生,超越思維故,斷除執念吧!

「所取」是指外在事物,「能取」指能執的心,自心是遠離能所二執,是無生、超越思維的,所以「斷除執念吧」。

自心實相從勝義諦來看,是無生的,所以是無滅的;雖然從世俗諦上來看,現象有念起念落,但本質上是無生無滅的。自心這樣一個無生本質,是超越思維、不可思議,無法用語言形容它。

通常我們會認為:要不就是「有」,要不就是「無」,「無」就是什麼都沒有、空空的、黑漆漆一片,很難想像「既不是有,也不是無」是什麼狀況。「超越思維」就是超越一般世間人「有無」、「是非」的對立思維。世間人能所二元的思維如何斷除?要認清心的本質是「不是有,不是無,不是兩者皆是,不是兩者皆非」。佛陀教法也說,這種心的本質是離戲、光明,不是馬上能了解,要花很長時間學習修持才能了悟。

這樣自心的光明本質,無法透過語言文字能了知,唯有透過密嚴淨土的金剛持所傳承下來、具有加持力的語言,和佛陀釋迦牟尼佛所傳承下來、具有加持力的金剛語,才具有幫助我們見到自心的力量。這樣加持的傳承從未間斷,至今還是有很多修行人見到自心光明。

■持正念,守護初學者微弱的慧命

62.初學者之證,清晰而不定,莫隨妄念風,索守正念吧!

對於自心,初學者可能有剎那的了悟,這樣的了悟,清晰是清晰,但卻不穩定,隨時有妄念生起,就跟隨妄念而散亂了,所以要隨時持守正念。我們的心有時像無雲晴空,有時卻像被雲霧籠罩而遮住陽光,所以要以正念持守自心。

初學者的覺受、了悟都是很微弱的,很容易被散亂、妄念、煩惱的風帶走,所以隨時要把握正念,不分早晚的保持覺知。

過去噶當派和噶舉派的修行者,知道不要在群眾中待太久,要獨處自修,話也不要太多,大眾中待久了會影響修持,話講多了妄念的風就開始吹拂,就可能中斷自己的修持。過去噶舉行者跟隨上師,都會花很長時間跟隨,等真正生起覺受、證悟之後,會在上師座前承諾住山精進閉關,發誓不閒談、不說無意義的話。這些祖師傳記中所寫的,就和這個偈頌所講的一樣:「莫隨妄念風,索守正念吧!」

現在我們三五好友見面,常會約吃飯,餐桌上就開始東講西講,煩惱、妄念就生起了,禪定也都不知跑哪裡去了,過去祖師不會這樣的。有時餐廳裡大家一談就兩三小時,人生就像電池,不要在沒意義的事上耗盡電力,不要在沒意義的事上浪費人生,離死亡越來越近。

如果你已經開始做禪修、修持大手印,不要多和人交談,盡量獨處禁語,禪修教言和典籍都這麼提醒:話多障礙禪修。

■放下吧,所執境、能執心都是一場夢

63.本性無所有,明明離四邊,以無所住心,覺而無執吧!

任何事物本性都是無所有、不真實存在的,遠離了「有、無、兩者皆是、兩者皆非」等四邊,以這樣無所住的心,明覺而無執的安住吧。

64.諸法如夢幻,並無真實物,於諸無而顯,莫太執著吧!

現在經驗到的一切,無論是城市、房子或飛機等,都是因緣和合暫時的顯現,就像夢中事物,本質是不存在的。

接下來,我們短暫禪修一下,
試著體會一下:我們現在「所經驗的一切」,
都是因緣和合,就像一場夢,本身並不真實存在。
(安住)

很多時候就算知道如夢如幻,仍然很執著;
要看到這個執著,把它放下。
這個執著,也是因緣和合的,不是真實存在,
要觀看這「能執的心」。
(安住)

■莫作惡,夢中因果仍真實不虛!

65.實乃全無存,如夢中因果,幻業終不虛,止惡行善吧!

就算一切本質是空性,一切如夢如幻,但夢中的因果仍是真實不虛的,所以還是要盡力止惡行善。

66.懺悔昔作惡,誓死再不造,常皈依發心,行善對治吧!

「懺悔昔作惡」,是指我們懺悔不只限於今生,包括過去所做罪業都要懺悔,發誓「即使是死,也不會再做」,所有行者都要這樣每天懺悔。接著「常皈依發心」,是提醒我們要一直做皈依和發心,行善和皈依發心,是對治惡行殊勝的方式。

68.縱是微小善,亦結無盡果,迴向三時善,發心為首吧!

任何時候都要記得迴向是很重要的,可使任何微小的善成就無盡果。

到這裡「中善」結束,接著是「後善」,最後兩個偈言就是後善。

後善

69.若志同上述,能離惡道苦,暫得增上生,人天喜樂吧!

如果你心智和行持能如同上面這個偈頌所說一般,就能離惡道苦,得到「增上生」的人天善果。

70究竟二障除,三身四智圓,證不住輪涅,無上菩提吧!

如果你能做到上面的修持,就能究竟淨除二障,同時幫助你證得法報化三身,開顯四種智慧,而證得「不住輪迴,也不住涅槃」的無上菩提。

《煉心七十二勸》至此圓滿,後藏喀惹貢穹,恭書於喀惹扎寺。

最後我們要迴向這次講說和聽聞課程的善。大家一起好好迴向。

讓生命的苦,在修行裡回甘

主講上師:國師嘉察仁波切
時間:2020年2月3日上午9:00-10:3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中譯:堪布羅卓丹傑

20200203

首先請大家發起菩提心,也就是為利益一切眾生圓滿佛果,因此我們來聽聞這次課程。

這次我們學習的是喀惹貢穹大師所寫的《煉心七十二勸》,這部論典分為初善、中善及後善三部分,昨天已經講完初善部分,進入中善。今天我們繼續講解中善的偈頌:

■苦樂,都用來修持和利他

2.今日諸苦樂,皆憑過去業,
   汝別無他選,全化助緣吧!

我們今生投生為人,回想起來,在小時候經歷各種苦痛,今日也會有各種痛苦,生活中有時經驗一些快樂,但多數時間是受苦,這就是輪迴苦的體性,任何時候都離不開苦。

從我們生活當中就可以得知這一點。我們平時都離不開吃穿等,就連吃東西這件事情,事實上也有小小的苦,譬如一開始找尋食物、購物、煮菜,煮菜過程也有很多辛苦,吃完還要清理碗盤、廚具等等,這其中都有各種細微痛苦存在,雖然吃東西會給予我們養分、力氣,但吃多了可能也會不舒服,造成負擔。

世間當中,快樂原因很多,但過度了又是痛苦,而生活中各種痛苦之因,雖然比較少,但痛苦不會因為增加或減少,而變成快樂。

還有生活中會經歷各種大大小小的病痛或挫折,總之生活中有各種痛苦圍繞著我們。今生經驗到的各種苦與樂,都是因為過去生的業所造成,過去生可能造一些善業,在造善業的過程中,因為煩惱無明,而同時也造作惡業,因為這些苦因、樂因混合,造作今日結果。

因此「皆憑過去業」就是這意思,我們所經驗的大小苦樂,可以說都是因為過去業所造成的。這裡提到「過去的業」,業是一種真實不虛的緣起顯現,有這樣的因,自然有這樣結果,無法改變。換句話說,只要業力使然,就會身不由己。

因此你是沒有自主能力去選擇的,你不可能說「我不要痛苦,只要這快樂」,沒有可選擇的空間,甚至你也不可能透過祈願,去祈求能不再有任何痛苦,這也不可能,因為你過去已經造這樣的業。

因此生活上,你不可能自行選擇要不要快樂,向神佛祈求也沒用;唯一的方法,就是修持正法,去尋求解脫的究竟快樂。這所謂「修持佛法的方法」,就是生活中經驗到快樂時,要用於修持、用於佛法、用於利益眾生之上。

同樣當你生活上經驗到各種痛苦,或將造作痛苦之因:罪行時,要記得將這一切清淨,就如同修心教法及密乘教法所提到的許多方法,將這些痛苦及痛苦之因:罪業,全數透過發願,清淨一切眾生的痛苦。

就如同偈頌最後一句:將生活中一切樂與苦,都化成修持佛法及利益他人的助緣吧。

■享樂?要享解脫大樂!

3.此生樂瞬息,若欲樂永久,
 纖纖此生苦,汝便誠受吧!

首先此生樂都是短暫且瞬息變化的,今生快樂可能是今生很有權勢、很有名,或很有錢,但這都是短暫的,瞬間就會消失的。

第二句「若欲樂永久」,就是你若希望求得長久快樂,此處的長久快樂就是指遍知佛果位,是透過正法而能得到的結果。比起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的痛苦來說,今生經歷的痛苦根本微不足道,為了修持正法,應當好好忍受下來而做修持。

因此,為了得到長久快樂或解脫的佛果位,你今生修持佛法所經歷的任何痛苦,都是有意義的,因為是為證得長久的佛果位,且這種佛果位的快樂是不會毀滅的,應當要去承受今生修持所經歷的痛苦。

■受苦,快速消業的癥兆

4.今日纖纖苦,能消昔作苦,
   又得日後樂,觀苦為樂吧!

這兩句意思就是,我們今生經驗到的各種痛苦,比起畜生、餓鬼、地獄等三惡道痛苦,是微不足道的,若能透過煉心轉為道用,就可以幫助你消除過去三惡道的惡業產生的痛苦,如此,往昔惡行所導致的痛苦都會消除。

過去成就者們有一種說法:當你在做修持時,會經驗到更多障礙,會發生更多各種大大小小的痛苦,這是因為過去生中,我們曾造作非常多三惡道的痛苦惡因,因此透過修持,它會讓過去惡因導致的惡果快速展現,因為你持續在修持,因此惡果也不斷快速被清淨。因此,若你修持中遇到許多障礙痛苦,這是惡業快速得到清淨的徵兆。

相對來說,現在我們可能可以看到,不少今生很壞、造大惡業的人,反而生活順利、無病、富有,什麼都很好。其實從佛法角度而言,這是因為過去生他不斷在地獄中受很多苦,樂果都沒有機會展現;今生投生為人,他的快樂就不斷不斷地快速用光,因為他仍不斷在造惡。

因此,從修行角度來說,現在經驗到的任何痛苦,都在幫助消除你過去之苦,並將得到往後之樂,因此要歡喜、觀苦為樂。

■苦難,化作修行磨刀石

5.逆緣乃善友,障乃善行勉,
   苦乃消業帚,莫以為禍吧!

之前也提到「善友、善知識」,意思就是,總是提醒我們要止惡行善的善知識,這裡比喻生活中經驗到的各種逆緣考驗,就如同善知識一般。就如同佛陀當年身為悉達多太子時,也經歷到逆緣,因痛苦而走出皇宮求道;密勒日巴尊者也是經驗到各種逆緣、痛苦,而捨棄世間、投入實修,而在一生中得到成就。因此生活中的各種逆緣,都是幫助我們進入佛門的因。

從過去佛陀故事中可以看到,很多出家修持而成就阿羅漢果位的弟子,最早可能也是有家室的,但是因為經驗到各種苦,而選擇出家,最終證得阿羅漢果位。

從噶舉派而言,岡波巴大師、第一世法王噶瑪巴,也是經歷輪迴中的逆緣,而生起厭離心,投入修持而得到成就。不僅是噶舉派,在其他佛教故事的祖師傳記中,也都會看到共同點:因為經歷到生活中的逆緣、痛苦,因此而生起出離心,開始修持佛法。

接著第二句「障乃善行勉」,各種障礙是鼓勵、勸勉你要去行善,這裡障礙是指世間障礙,不是佛法障礙,例如可能本來非常富有、經商失敗或其他原因,變成一貧如洗,或本來很有地位、權勢,後來喪失,或本來受人愛戴,後來備受輕視等,當你經歷到這些世間障礙時,要知道這些障礙都在勸勉你「好好行善,放棄世間行為,好好修持吧!

接著「苦乃消業帚」,當你各種痛苦發生時,記得這就是消除罪業的掃帚,如同密勒日巴大師,透過經驗各種苦行,幫助自己清淨罪業。

接著「莫以為禍吧」,或也就是生活中經驗到障礙時,不要當成災禍,或去抱怨,而要帶慈悲之心、安忍下來、祝福對方等等。就如同《入菩薩行論》中,講到安忍的重要性時說:「當你痛苦而能安忍時,這就是清淨罪業最好的方式!」

經典中記載佛陀具備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身體放光等等,有著相好莊嚴、十二相成道等等殊勝示現,這一切都是因為修持安忍的功德,能夠忍受苦的結果。

剛剛說佛陀化身、報身的各種功德,是因為修持安忍的功德,只要輪迴不空,報身都不會示現涅槃,這也是修持安忍的功德、結果。

這個偈頌其實在說,輪迴總是欺騙我們,把我們騙得團團轉,所謂輪迴是幻象、騙術,就像是我們所喜歡的年輕軀體,外在是如此美好、漂亮、莊嚴,但觀察這身體是各種不淨穢物組合而成的。

例如照X光,發看到裡面都是白骨,上面有各種骯髒恐怖的血肉;外面一層皮,看起來是悅意的外皮,但這身體若不每天清洗,還會散發臭味。因此我們覺得美好的身體,其實如此骯髒不淨,只是一種幻象,在欺騙著我們。

從佛法名詞上而言,說得很清楚,《俱舎論》中提到,世尊教法會形容人是五蘊和合,包括色、受、想、行、識,人由這五種成分組合而成,迦葉佛時代會說「這是五種欺騙」。

同樣的,各種生活周圍的漂亮公園、筆直乾淨道路,如果本質是美好的,就不需要每天維護,就是因為本質是骯髒混亂,因此需要每天去維護、整修,如果不是這樣的維護,很快就會變成原來雜草叢生、亂七八糟的模樣。

因此透過以上思維,對於你身體不會再貪著,對於外在事物,透過觀察修持,也能幫助我們放下貪著。

接下我們來做一個簡短禪修,去修觀察身體,是這樣一個四大和合、由不淨白骨所組成的血肉之軀,以此來斷除對身體假象的貪著。

(安住五分鐘)

接著我們也花一分鐘,觀察外在事物:道路、公園等等這一切,也要看出假象:本質是容易壞滅的,只要不維持就會不淨等等。

(安住一分鐘)

■魔鬼,藏在順境裡

6.名乃魔諂媚,奉侍乃捆縛,
   福乃善行障,毒莫當藥吧!

這裡原意的「魔」是西藏的一個比喻,相傳西藏的魔會用糝粑誘惑人,引導到錯誤危險的道路等等,所以就如同魔隨地引誘人們進入到錯誤道路;這是比喻世間各種名聲財富等等就像魔,當我們貪著這些名聲財富,而生起無量煩惱、造作無量惡業,最後就會引領我們到惡道中。

接著「奉侍乃綑縛」,可能周圍總是簇擁、奉承著你,你總是可以有很多錢、生活很好等,但這只會增加你的傲慢、嫉妒,都是如同捆縛一般,讓你無法出離輪迴。

接著「福乃善行障」,這是說你可能很有錢、有地位、名聲等,因為你貪著這麼多事物,因此身不由己的、必須花精力去維持,而放棄你的行善、修持,因此說「福乃善行障」。

接著「毒莫當藥吧」,這裡是說你的財富、名聲、福德,都會像毒一樣障礙你的解脫,讓你裹足不前、修持中斷,所以不要將其視為是珍貴的,而要當成是毒一般。

■斷惑,要靠聞思修

7.若迷妄不斷,所作皆不安,
   斷惑智者會,化逆為順吧!

如果我們不去斷除世間的顛倒思維,所作皆不安,卻認為有「我」,這些都是迷妄。迷妄就是我們總以為一切是恆常的,我們的身體和心,是剎那改變的,但我們仍認為一模一樣,其實世間任何事都是剎那改變的,都是無常。

如何斷除迷惑呢?要聽聞、學習佛經和祖師所寫論典,來斷除疑惑。不然若我們帶著迷妄顛倒的思維,以為在做快樂之事,但一切所作都會是不安的,永遠不會有快樂可言。

就算修持佛法,若沒有智慧,你的修持也不會幫助你斷除各種迷妄,譬如將無常當作恆常、將無我當作有我的話,你的修持也是無用的。這樣的修持,也不會給你帶來快樂,所作仍是不安。

因此,此處的斷惑智者,是指經過聽聞、修持的修行人,他們就能斷除這種顛倒迷惑。這些智者怎麼斷惑呢?先聽聞佛經或祖師論典,來斷除迷惑。

我們可以多看佛陀本生故事及歷代祖師傳記,從傳記中,可以看到成就者如何斷除錯誤顛倒的迷惑。當上師、善知識教導我們「諸行無常,輪迴是苦,諸法無我」等義理,都在幫助我們去斷除迷妄。

因此我們同時要去觀察生活中,你現在經驗到的各種快樂痛苦,真實情況為何?透過佛教經論道理的真實思維,而去瞭解實相,幫助你去斷除各種執著、迷妄。

同時,當你觀察生活中各種苦樂經驗時,要帶著緣起、離一多等正見,幫除你消除對各事物的迷惑與顛倒見。因此,具有正念、正見的智者,也就是一位善巧能消除迷惑的智者,不僅能經驗到修持的善緣,甚至能化逆為順,將各種逆緣轉為順緣。我們不應該藏過,不應該將過錯隱藏起來,

■安忍,問心無愧就好

8.但問心無愧,人譏便為幻,
 莫聽他人言,自心為證吧!

「但問心無愧」,是說自己要有反省能力,如果有問心無愧的反省能力,自然別人怎麼說就不重要了。

因此這裡說「莫聽他人言」,必須要安忍別人的批評等等,過去很多祖師都是修持這些安忍的。甚至連菩薩都會被批評「連自己都照顧不好,還要去勉強照顧別人」等等,因此祖師們說,但求問心無愧。過去甚至在一些上師傳記中會看到說,被批評「不要亂布施,自己都沒錢了,這樣不行」,在過去祖師傳記中會看到類似故事,因此說「莫聽他人言」。

我們看到佛陀多生多劫修持,重點是總能問心無愧;密勒日巴大師也同樣問心無愧,全心投入修持,而在一生得到成就。

接下來偈文說,要想比較長遠,不要短視近利,因此要放下對今生的貪著:

9.非法佯如法,切莫侍法行,
 誑為今生貴,捨棄此生吧!

不要自己沒有修持,卻佯裝出一副道貌岸然的如法樣子,同時也不要假裝在修持佛法,但實際是欺騙他人,欺騙什麼呢?首先隱藏過錯,所作所為都是為今生富貴,而在做修持。總而言之,這一段意思是,不要把佛法用於世間目的,因此你要放下對此生的貪著。

■兼顧?究竟利益只能選邊站!

10.今生名與福,來世臨終法,
     非為兩皆可,精修臨終吧!

有人修持的目標,或一生努力的目的,就是為名與福,為了今生的名聲福德而修持;而正確修持目的應該是為來世,為利益來世而修臨終正法。第三句意思是說,這不是可以兩者並行的,不應將今生目的與來生混為一談,這是不可以的。因此說,「非為兩皆可」。

因此,「非為兩皆可」,就是說你不可能偶爾覺得來生很重要、偶爾又覺得今生很重要,這是不行的,要下定決心斷除名聲。也許你會想:「先說說法、給給灌頂,有點收入,來世那就再說吧」,先求今生能過好等等。這樣是不行的,不能偶爾想今生的行為,偶爾又想到,總不能一直在人群中打混、又不能總是接受供養,因此又開始想要去修持臨終法等等。

所以說「非為兩皆可」,你不能夠繼續模稜兩可,將今生與來世混為一談,這並不是可以同時並進的,這是不行的。你一定要下定決心選擇其一,是要來世究竟成就而專注其上?或想要拿供養,施主來就想「還是接待一下、拿些供養」,「趁人多,做點什麼吧」?這樣是不行的,不能兩全,只能做一個,就是「精修臨終法」。

11.隨徒信至微,官宦乃至惡,
    莫擺官家勢,卑恭下氣吧!

這是指說,一些、不是說全部啦,長久跟隨某些上師身邊的侍者,他們的信心反而是更微小、更不恭敬的。

第二句「官宦乃至惡」,有許多官是好官,但有些得勢時心也變換了、行為也變壞了。因此這兩句說,不要收這麼多徒眾,也不要想要當官、當有權有勢者,不要這樣想。不要想著要成為有權有勢者,而要隨時保持像是乞丐、下人一般的卑躬屈膝。

接下來:
12.汝乃人中卑,有過卻無愧,
  而對有福者,妄陷爭妒吧!

密勒日巴大師就是如此,過去看到他在深山山洞中閉關,有人知道此處有成就者,就來拜師供養,他想:「這樣不行,會造成修持障礙」,就搬家,換到大家不知道之處,久而久之又被人知道,又來拜師供養,他因此又搬家,不斷搬家遠離人群,就做到此處所說「汝乃人中卑」。

「人中卑」是指人當中最糟糕者,因為你的煩惱這樣多,人又傲慢,不具備善功德,又沒有出離心,慈悲心也微弱,自身有過卻不知道,也沒有慚愧之心或反省能力,不僅如此,對有福者,你又嫉妒、想比較,這就是你的愚癡狀況。

早上課程講到這裡,請將聽聞佛法的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