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dow

志求解脫、出離輪迴,才是真正出家戒

20190121

時間:2019年1月21日晚上7:30-8:0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藏譯中:妙融法師

今天晚間印度時間7:30,目前在美國弘法的法王噶瑪巴,以錄影方式,對數千位僧眾暨來自各國的法友,作了一段半個多鐘頭的特別開示,其中特別談到清淨的戒律必須奠基於出離心,法王說:「我不斷努力,讓自心生起堅固的出離心,努力能有朝一日,盡量地生起出離心。當然要生起完美的出離心是很困難的,但是至少可以生起合乎標準的出離心。能夠如此的時候,就能領受完整的別解脫戒。最後,若能以這樣圓滿的出家戒的身份死去的話,我將感到很安心。我是這麼想。由於對自己有這樣一種比較嚴格的要求,所以至今還沒有受戒。」

以下是法王的錄影開示全文:

■感謝聖地涅香功德主團為法奉獻

第36屆噶舉大祈願法會的主法上師國師嘉察仁波切,以及以怙主明就多傑仁波切為主的法會大眾們,諸位堪布和善知識們,來自不同噶舉寺院的僧尼大眾,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具信大眾們,首先我在這裡向大家問候,願各位吉祥如意。

尤其,今年祈願法會的主要功德主,是來自涅香地區的僧俗二眾。大家都知道涅香這個地方,在密勒日巴大師的時候,曾有一段關於獵人金剛護的故事,其中主人公就是來自涅香。

由此,涅香與噶舉傳承便衍生出一段特殊的因緣。

另外,我曾看過第六世夏瑪仁波切寫的尼泊爾遊記。其中他在路經涅香到尼泊爾的部分中,對涅香人很是讚美,說涅香人非常虔誠、善良、十分優秀等等。

就我個人來說,1999年,我從西藏出來的時候,途徑涅香。那時有一座山叫透讓拉,是一座很高很陡峭的山,感覺怎麼爬都爬不到山頂,當時感到非常辛苦。因此對於涅香,我有著不尋常的回憶和情感。

這次你們不只是做了財富物質上的供養,也身體力行的做出許多貢獻。比如倒茶、搬運佈置、清潔會場等等,所有大小事情都不辭勞苦,做了各種奉獻,可以說是名符其實的功德主,真的非常好。因此我想,這是我們其他各地喜馬拉雅民族都應該學習的。

比如錫金有「拉德密德」的佛教社群,將來若你們也能成為祈願法會的功德主,做出如此貢獻的話,那將會很好。

同樣不丹,還有尼泊爾的多波、努日、尊巴等地很多山區的民族,將來如果有能力,能夠做出同樣的付出的話,我覺得會很好。因為大家世世代代跟傳承有著特殊的因緣,所以在祈願法會的時候,你們如果能找出機會,承擔並做出貢獻的話,會具有歷史性的意義。

■第二次無法參與祈願法會,深感遺憾

這次法會,我是以我本人的名義致函邀請大司徒仁波切前來參加主持。但是最終仁波切未能成行。因此我便致函懇請國師嘉察仁波切如同去年一樣,再次前來主持法會。仁波切不僅回覆應允,而且親自前來不辭勞苦地給予大家,先是前行的五尊紅觀音灌頂,而後又是正行的「修心七要」甚深教導。所以我在此僅代表整個教派,尤其是與會大眾,對仁波切表達無盡的感謝。

尤其這次祈願法會比較殊勝的一點,是大成就者桑傑年巴的轉世仁波切,在法會的前行部分,給予「恆河大手印」的教導。仁波切如我所託,圓滿完成開示,在此我對仁波切表示由衷地感謝。

祈願法會是噶舉傳承一年一度的重要活動。至今我已經兩次無法參與,所以深感遺憾。在此,藉這個機會向大家表示非常的抱歉。

其實去年十一月底的時候,在印度達蘭沙拉原本有教派會議,藏人行政中央邀請各大教派教主務必出席,我也非常願意參加。並且在之前十月份的時候,也就是在預計的加拿大行程之前,本來就希望能很快地回去印度一趟。

一方面是因為很久沒見到如意寶尊者,想要見上一面。另外要見一些印度的政府官員,討論一些事情。所以想要很快地回去一趟。

■請求印度政府,在新護照上給予簽證

但是大家都知道,由於我辦了一個新國家的護照,那麼原來的印度旅行證IC自動失效。所以我必須要把原來的旅行證件盡快地上交給就近的印度行政部門。當時我在紐約,就跟印度領事館提出了,要上交印度旅行證件的申請,並請求在新的護照上給予簽證。但是得到印度領事館的回覆是:他們不能決定,需要上報德里,因此來回反覆的耽擱,十月份便沒能回到印度。

然後我原計畫去加拿大,但是因為身體問題未能成行。之後本想無論如何十一月底的教派會議都要參加,但是會議由於寧瑪派教主噶陀格澤法王圓寂而延期了。所以我覺得既然證件上的問題還沒有弄清楚,那就稍微緩一緩,慢慢做,加上身體狀況也不好,需要休息一下,就順便做一些閉關,加之回去印度辦簽證的事情不想太倉促,而要慎重地處理,以至於至今無法前來。

但是我們一直都在跟印度政府進行溝通,因此希望能盡快地回到印度,跟大家見面。

■生起出離心,才算真正領受出家戒

今天是祈願法會的最後一天,習慣上我們會做一段特別的開示,雖然今天沒什麼特別想說的,但是在這裡想要對大家做一個提醒:

從2004年起,我便開始主辦祈願法會,至今已經有十多年了。這些年中,很多方面都有了變化,我相信好的、正面的變化是很多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由於希望能夠在僧尼的行為上有所改善,我們尤其在戒律的實踐以及法教的領會理解上,在這些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大家都知道,在西藏、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地,出家僧尼很多,但是其中很多人都不知道成為僧尼的含義是什麼。並且對於出家之後要守持什麼樣的戒律,懂的人很少。所以,想要名副其實的作一名出家人,首先需要了解出家的意義是什麼,那麼我們就必須要做出一些介紹,來教導大家。

對於律典中關於出家方面的戒律,很多人認為是許多一般人做的事情出家人都不能做,覺得是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有各種不能做的束縛。但是真正的出家戒,不只是可不可做的一種約束和規範,最重要的是希求解脫、出離輪迴的心。

真正的出離心,指的是一顆無造作的出離心。不是刻意所為,而是發自內心,自然生起的,這樣才叫做無造作。

若心中生起無造作的出離心的話,那麼戒律則能成為解脫的戒,成為一種清淨的戒律;若沒有生起的話,就不能成為解脫戒,也不能成為清淨的戒律。

因此,所謂出家戒,不只是外在的表象,和身語的各種行為,而它的真正精髓是在於生起一種希求解脫和出離輪迴的心。好像噶當派善知識波多瓦大師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他說:「我以前在和尚和教授師跟前受取沙彌比丘戒之後,依止熱振一位老居士,真正的出家戒是在這位老人處得到了。」這位「熱振老居士」是誰呢?就是指仲敦巴大師,他是在一位在家居士座前得到了出家戒。

波多瓦大師所說的真正的出家戒,是從這位老居士處獲得的意思是什麼呢?由於仲敦巴大師的恩德,生起了出離心。所以清淨的戒是從仲敦巴那裡得到的。波多瓦大師說:過去所得到的,只是儀軌形式,並沒有得到內在的精神。

所以這點很重要,除了外在的表象之外,所謂的戒律,真正的精神意涵是什麼,是我們要去了解的。

■從尊者座前領受敬事男戒

例如我自己來說,七歲起被認證為噶瑪巴。一開始在拉薩的大昭寺,由大司徒仁波切以及國師嘉察仁波切給予剃度,那算是一個皈依三寶的居士戒。那時年紀很小,只覺得頭昏腦漲,但什麼都不懂。

當時有很多人,就好奇地東張西望,不懂得仁波切們在做什麼。總之就是一個皈依戒。甚至連五戒都稱不上,只能說是皈依三寶的居士戒吧。

那時前世竹奔德千仁波切還在,他說:「你是噶瑪巴,是個特別人物,所以可以穿上僧服。」因此也穿上了僧服,不過那時還沒有得到任何出家戒。

之後到了印度,2002年的時候,怙主天噶仁波切跟我說,你至今沒有出家戒,應該要受戒。但是,受出家戒之前有一個叫作「近事男戒」。那是我是第一次聽到有「近事男戒」這個名詞。當時仁波切建議在觀音尊者跟前受近事男戒會很好。據說十六世法王是在十三世尊者跟前受此戒的。近事男戒在尊者前領受,那麼,沙彌比丘戒則在噶舉派自宗中領受,所以若能在大司徒仁波切、國師嘉察仁波切前領受會很好。

於是,我便請示兩位仁波切,兩位仁波切說這樣很好。於是那時便通過尊者辦公室祕書長洛桑金巴呈遞信函,請求尊者賜予近事男戒。至於沙彌比丘戒,因為要持守噶舉派自宗傳承,所以計劃在兩位仁波切處受戒。如是報告尊者之後,尊者也同意了。

所以2002年我十六歲時,在尊者座前領受了近事男戒。但那天尊者在傳授近事男戒時,同時傳授了沙彌戒。可能是尊者有特別的用意吧。當時本來自己以為除了近事男戒之外,沙彌比丘戒會之後在兩位仁波切前傳授。然而尊者傳授了兩個戒。

於是噶舉派教內中就有一些聲音傳出,覺得沙彌比丘戒應該在自己教派裡面領受,不應該在別處領受,種種不同的話就出來了。總之,說實在,當時我還沒有學習過律典。那麼這裏所提到的近事男戒並不是真正的出家戒,只是一個能穿上僧服,捨棄在家形象的半戒。我以為並非一個完全的戒法,之後我也疑惑是否需要再在噶舉傳承中受沙彌戒,還有比丘戒。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

■「若能以圓滿的出家戒身份而死去,我很心安……

隨後在祈願法會工作時,我有機會學習到戒法,增進了對戒律的理解。才知道自己原來對所受的戒法的理解,並不是很究竟。過去以為戒律清淨,好像現在需要重新來過。因為真正的戒律清淨,若沒有堅固的出離心,想要持守穩固的戒律是很困難的。我們現在的出家,都是根據傳統習俗去出家。而經過認真深刻地思考,才發心出家的是很少的。

內部很多人說:「他為什麼不受比丘戒?」,有這樣的聲音。但是我認為,最主要的是出離心,沒有出離心,雖然持守戒律是有利益,但是無法成為解脫的戒律,以及真正清淨的戒律。

尤其現在與過去時代不同。現在已經不是過去祖師的時代,而是一個進步繁榮的時代,外在物質快速發展,導致散亂的外緣很多。

以我而言,不只在佛法上,在政治上和文化上,與其他各族群都有著各種接觸。在這樣一個充滿紛擾和散亂的環境當中,如果沒有穩固的出離心,如果沒有志求解脫的心,想要有清淨的戒律是很困難的。我是這樣認為。

所以我自己也在不斷努力,讓自心生起堅固的出離心,努力能有朝一日,盡量地生起出離心。當然要生起完美的出離心是很困難的,但是至少可以生起合乎標準的出離心。能夠如此的時候,就能領受完整的別解脫戒。最後,若能以這樣圓滿的出家戒的身份死去的話,我將感到很安心。我是這麼想。由於對自己有這樣一種比較嚴格的要求,所以至今還沒有受戒。

總之,我要說的重點是,三事儀軌(長淨、安居、解制)是很重要的,在戒律中有很多部分,其中三事是非常重要的。自己曾經在如何能夠圓滿三事的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之後發現,現在的寺院中,要能有圓滿三事的條件是很困難的,除非是律學院,專門修持律學的寺院才能辦到。要圓滿清淨的三事儀軌,需要在時間等方面具備條件,並且有上百位下定決心的僧人才能做到。

因此現在的各寺院中,要能圓滿完成三事儀軌的,幾乎是沒有了。當我們真正回溯對比經典律典的時候,會發現都是不合規定的,幾乎沒有能符合規矩的。可以說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很大。理想上可以是各種各樣,但是現實上未必能符合理想。只能盡力而為,有時實現和理想相距甚遠的話,也會帶來很多困難。

總之,過去興辦律學院,是為了幫助未來的戒法律學能夠發展,以及為了讓三事儀軌能夠圓滿成辦,所以這樣的律學院必不可少。過去藏地有,現在的中國也有。

所以我想說,在戒律的行儀上,我們在祈願法會中花了不少心血。希望未來大家能繼續努力,不僅為了能夠更好的承辦祈願法會,重點還是為了僧伽們能夠在威儀律儀上不斷地有所進步。

■為法教、為眾生,我和泰耶多傑尊者見了面

第二點,去年比較特別的一件事情,是我和泰耶多傑尊者見面一事。當時我們做了一次聯合聲明,之後我自己也公開做過一次解釋。藉著今天這個機會,我想再次地說明:這樣的會面,純粹是為著教法與大眾而作出的努力。

人們會說,我是噶瑪巴、是佛、是菩薩。無論怎麼說,但是我認為,自己只是一介凡夫,是有煩惱、有過患的一個人,不像人們說的,功德圓滿過患盡除。

總之,無論如何,我對弘揚教法和利益眾生的心願和勇氣,是不會退失的。這樣的心願,不僅是此生此世,而是要生生世世不忘記。

雖然自己不敢有未來能往生淨土的把握,但是無論未來是獲得人天身,甚至是惡趣的牛馬身,無論投生為什麼,我都希望自己能夠時常憶念對三寶的信心,並且不忘失對如母眾生的慈悲心。

尤其由於自己過去善業功德,今生能成為侍奉噶舉的人,並且獲得佛陀噶瑪巴的傳承加持,我祈願生生世世都能夠不離噶舉祖師海的加持庇護,任何時候都能憶持佛陀噶瑪巴的名號。我本人祈願能夠如是承辦,因此也希望大家能夠如是祈願。

■我正在閉關,心中強烈生起無常想

現在我跟少數一些人在一起進行閉關,身心不如以往了,時常感到灰心傷感。尤其死亡無常的想法,時而在心中強烈的生起。從修行人的角度來說,生起死亡無常的想法是好的。然而也或許是因為自己身體不好,心理狀態也不好,因此而有這樣的想法。我也說不清。

最近一陣子沒有關於我的官方消息,外面便會流傳一些謠言,各種流言蜚語誣賴指責都很多。我想我們都一樣,尤其我一生中從小到大,經歷這樣的事層出不窮。在每個人生命中,這樣的時刻也是會有的,因此最重要的是,自己要誠實的對待自己,相信自己。我也會如上所說,為教法和眾生繼續努力。

最後,有了以國師嘉察仁波切為主、還有各位上師祖古、僧伽大海、大家的悲心大恩,才有了這次圓滿興盛的第36屆祈願法會,感謝大家。祈願未來第37屆祈願法會上,我能親臨現場,以身語意來服務各位。感謝大家。


預約善終,身心抓要點

20190117_Monlam Day 4

主講上師:國師嘉察仁波切
時間:2019年1月17日上午9:00-10:3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首先請大家生起菩提心,今天聽聞甚深的大乘教法《修心七要》,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成就佛果。

我們這次講解的《修心七要》,可以說是一切諸佛菩薩修持的要點。

■用五種力量,好好向生命告別

接下來要講第四要:一生修持精要,此處分為「生前」和「臨終」兩種修持,此處講解「臨終」修持:

[第四要.一生修持精要]

「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儀」

此處談死亡或臨終的修持,任何一人在出生之後,都要面對死亡,就連最尊貴的導師釋迦牟尼佛累世多劫行六度積聚廣大福德,也要面對死亡,何況我們並沒有行此廣大六度,當然也要面對死亡的情況。

此處要講「臨終」時的特殊修持方式,這裡談到有五種力量:

1、 善種子力:一種善習氣的種子力,當你知道即將死亡時,所要做的就是多積聚善行、多養成好習氣,將一切物質財富都供養出去,供養上師、僧眾等,一點都不剩的供養出去,百分之百地做到無貪,在供養出去之後,要有這樣發願:

2、 發願力:因為我們是大乘行者、尤其是修心教法行者,希望我們生生世世都不離菩提心,希望生生世世菩提心都能增長。這是第二種力量:發願力。

同時也要發願生生世世能親見、值遇到能教導我們,且具足一切功德、遠離一切過患的上師,也為一切眾生如此發願。之後念誦一段希望諸佛菩薩加持願望實現之咒語。

3、 消除我執力:就像我們之前談到,我們多生多世在輪迴中不斷受苦,就是因為我執,現在我即將死亡,我之所以會病痛或死亡,也都是因為我執造成。

此時你清楚知道原來我執並不真實存在,只是錯亂的一種執著、以為有我真實存在,就如同花繩誤以為是蛇一般,因此在臨終時,你要清楚知道,這就是錯亂,因此以為死亡也真實存在,但透過知道你自己不真實存在、消除我執,就也知道死亡也都只是錯亂顯相而已。

4、 發心牽引力:發起菩提心,祈願希望臨終、進入中陰、來生等一切時,我都不離菩提心。

5、 串習力:生前修持世俗菩提心的施受法,或勝義菩提心的安住自性光明等,此時繼續修持、串習,並專一安住於上。

此處講解的是臨終時要具備的五力,接著講解[臨終修持的]姿勢:

身體姿勢,最好是保持禪定坐姿,例如手持定印、背脊要直、盤腿而坐等,當然前提是在身體健康而能保持禪修姿勢的狀況下;若此時已無法坐直,也可以選擇如佛陀一般右脅而臥,可以請醫護人員協助,把握住這樣禪坐或吉祥臥的姿勢。

同時,你要把握住呼吸、繼續做施受法,呼氣時,觀想一切善美都給予眾生,吸氣時,觀想眾生痛苦都由我來領受,眾生痛苦都消除等。最好的情況,就是安住於自心的光明中而死去。

傳承中說,關於臨終、死亡的教言非常多,最著名就是就是我們現在學習的這五種力量。

雖然說死亡時,有殊勝的破瓦法等,但這些甚深的臨終教法如破瓦法等,根本也還是不離這五種力量,例如無貪、祈願等等。其實密乘中談到破瓦法,其中也強調行者在臨終時,要捨棄一切財物、徹底離貪,同時觀修對眾生的大悲心等等。

■修得好不好,就看「我執減少了沒?

[第五要.修心標準]

接下來講《修心七要》的第五要:修心標準:

「諸法攝一要」

這個「一要」就是我們修心教法最重要的要點:消除我執、利益他人,即使是修持瑪哈嘎拉,也不離修持斷我執及利他,依此動機而祈求護法守護我們能善加修持,或我們舉辦大法會、建立佛菩薩壇城、七日當中不停修持等,也都是幫助我們斷除我執、證悟無我。

透過這樣的修持,目的都是為消除我執、幫助我們證悟無我等等,因此透過修持佛法的徵兆,就是我執越來越少,若你發現越修、我執越來越大,就代表沒有成果了,因此我們說修行標準不論是顯乘密乘,根本都在於我執有沒有被降伏。

■自己的修行,自己是最好的證人

「二證取上首」

接著談到所謂「二證」,我們評判是否做到修持的標準有兩種,一種是依靠他人的評判,一種依靠的是自己,由自己來檢討和評斷自己。

自己要能評斷自己最重要。為什麼說自己是最好的評判者呢?因為整個修持重點在於修心,而此心只有自己可以知道,除佛之外,別人是不可能看得出來的,因此修行最好的裁判,就是自己。

此處重點在於隨時反省:修持一段時間後,我執是否減少了?如果仍然強烈就代表沒修好,往昔噶當派大師都是這樣做。

■因為你歡喜,所以我歡喜

「恆當依歡喜」

再一個標準,修心是否修得好,可以觀察自己平常是否很歡喜,不論遇到哪種情況,都能做到修心的話,都能思維「痛苦由我所領受、快樂時希望眾生得到快樂等,就是一個修心標準。

舉例來說,和某人相處不來,好像對方佔上風,這樣也可生起一念想說:「他歡喜了就好,我因為他的歡喜而歡喜,隨喜他的歡喜,這也做到「修心」了。

或你看到有人更有名、有地位、有錢,你也為他感到高興而隨喜,就做到「恆當依歡喜」。相對的,若遇到這樣的情況而生起嫉妒心,覺得我錢財、名氣、地位等不如他等,不僅自己不開心,因為嫉妒也造下罪業,使菩提心衰減、利他行持也無法真正做到。

「能散即圓滿」

剛開始修持,要努力觀修菩提心等,之後你不斷練習之後,就會養成習慣,會自然而然做到,甚至散亂、念頭生起時,也都修心、都是菩提心。初學眾生還無法安住菩提心的自性中,透過菩提心的慢慢練習,以上談到的修心徵兆,就會慢慢顯露出來。

■修心誓言:這些事,發誓不能做!

[第六要.修心誓言]

修心的第六要點,首先談到各種取捨的誓言,首先是:「恒學三總義」

第一,守護戒律:外在別解脫戒、內在菩薩戒、秘密密乘戒等,都要善加持守。

第二,身語不狂妄:有些人會為了想要讓別人知道「自己已經消除我執了,因此做出一些狂妄的舉動。我們不應該這麼做。

第三,不片面:當你在做修心教法時,要普遍對所有眾生而修,不要只對人做修心,對鬼類等就不做,這樣不行。這裡很重要是全面,不要對於不同民族、文化、信仰者就不做修心。

還有一種情況是,很多人快樂時、順境時會修心,遇到生氣、厭煩情況時,又不修心,這樣也不行。同時也不要生病時才想到要修心,健康快樂時卻任由煩惱生起,讓貪心、傲慢心生起等。

「轉欲自穩重」

無始以來我們不斷執著自我,現在透過修心要點轉化這樣的念頭,不再以我為主,而要珍視、重視他人。同時在修心時,要秘密地去修,而不是外在示現好像修行者一般。應該在完全看不出來的情況下,在內心好好修持。

「不應說缺陷,全莫思他過」

不論動物或人,當看到五根不具、殘缺者時,都不去說缺陷。

事實上,相對於去做各種嘲笑詆毀、宣說過患時,真正應該做的是,讚嘆感恩眾生的所有恩德,眾生都有如來藏,也是幫助我們成就菩提的助緣、生起慈悲的對境,對我們有很大恩德的。

莫思他過,舉例來說,僧眾或上師可能有不如法行為、破戒或違背誓言等,當遇到這種情形時,不要如此想,要想看到這一切不淨,都是因為自己煩惱所造成的,常常因為自己有煩惱,而會看到他人過錯,例如提婆達多會覺得佛陀有過患,就是因為他心中還有不淨、煩惱,連見到佛陀都有過患,我們亦復如此。

「先淨重煩惱」

舉例來說,有時我們貪心較重、有人嫉妒心比較重,你要先觀察一下「我是哪種煩惱比較重?」,然後努力去對治它,有時煩惱生起時,都是同一種煩惱重,有些是在特別情況下特別嫉妒、會特別貪心、嗔心等,要注意在此特別時刻,就要特別去對治。

「斷一切果求」

意思是說,我們常會有一種期待:以修心來期待來世健康、有錢、有名等等,有這樣的果報希求,這樣期待是不行的。

「捨棄有毒食」

毒是指「執著有我」的我執,和「萬法真實存在」的實執,若你帶著我執、實執而修,就如同服毒一般,很難對你產生好處,修法也很難對你產生利益,因此任何時刻,我們都應該安住於「無我」當中,同時要提醒自己在任何時刻,都要知道一切如夢如幻。

「莫學重義氣」

不要記仇,當有人害你時,不要總是記在心裡。

 「莫發粗惡語」

不要對他人說粗話惡語。

 「勿候險阻處」

不要處心積慮想要傷害某些人,或總是等待、期待某些可以害他的時刻等。

 「莫刺要害處」

每人都有要害處,做過不好的事、心上有哪些問題等等,有天被你知道,你不應該講說、去刺痛要害處。

 「犏載莫移牛」

不讓貴重者抬重物,卻讓貧賤者吃很多苦,犏是種比較貴重的牛。意思是不要推卸責任,把責任、工作、辛苦推給他人,珍愛保護自己而不做任何事情,這樣是不行的。

 「不好強爭先」

譬如看到有人比你更有名、更有地位,就想說我一定要比他更有名,或至少齊名等等,總是好強爭先,這樣是不行的,

 「斷除諸邪命」

不要濫用修心教法,有人認為修心是為去除病痛、希望更加順利等等,都是誤用了修心教法。

 「天莫淪為魔」

不要修很久教法後,生起傲慢之心,覺得我越來越了不起了,就像是本來是天人,然後淪為魔一樣。

 「為樂莫求苦」

不要為自己的樂而希求他人的苦,不要把快樂建立他人痛苦之上,例如有人和你條件本來相近,後來他變得沒錢,你反而高興,也不幫助他,這樣不行,以上是修心的第六個要點。

■修心方法:這些事,就要這麼做!

[第七要.修心學處]

 「諸瑜伽持一」

任何時候,不論行住坐臥,甚至如廁時,都不離菩提心。應該持守的唯一要點,就是菩提心。

 「遇違緣修一」

當我們遇到違緣時,會覺得:「怎麼越修心,生活怎麼反而越來越不順利、越來越痛苦?」,不要放棄,這其實是你修心有成的徵兆,換句話說,這可能是將未來地獄果報,在現在消除,因此遇到違緣時,要想這都是菩提心的修持,遇到違緣時,要想就是淨除罪障、修心的時刻,因此要感到更加歡喜。

 「初後行二事」

「初」是一天開始時,首先要想做的就是生起菩提心,希望一天當中都不離菩提心,「後」是一天快結束時,反省自己早上、中午、下午有沒有離開菩提心,如果沒有逸離菩提心,就歡喜迴向功德;如果退失了,就懺悔希望明天修持更好等等。

 「二境皆應忍」

生活中遇到苦境、樂境等任何境界,都要繼續修心,不要散亂。面對苦境時要作施受法的取捨修持,要發願「一切眾生苦,由我來領受
,遇到樂境時,要將一切功德迴向一切眾生等,不要快樂就散逸放假等,要繼續做修心修持。

 「捨命護二事」

不要捨棄一般的戒律,和修心的戒律。

 「當學三種難」

此處是指:
1、 知道煩惱很難:因此要努力學習認識自己的煩惱
2、 對治煩惱很難:因此應當學習精進對治煩惱
3、 根除煩惱很難:因此要精進修持根除煩惱

 「取三主要因」

修行上有三個重要的因要具備:
1. 依止善上師
2. 心意能調柔,心總是準備好可以如法去修持。
3. 順緣具足:修行上資糧具足,例如具有衣食、閉關處

若你發現三種因都具備,也要生起歡喜心,迴向眾生都具備此因緣;若自己不具備,是過去生惡業,因此希望眾生不要經歷如此因緣不具足情況,希望一切修行人修行的因緣都能具足。

「修三無失壞」

有三件事不應該失壞:
1. 對於上師虔敬心
2. 修心的修持
3. 各種戒律

「成就三無離」

身口意三者隨時都不應該離開善行。

 「於境修無偏,遍且深修習」

對於各種對境、傷害到你的對境,無論是人類或動物、鬼神等,都不偏私的對他們修持菩提心,甚至對於大自然造成的災害,如水災、火災、地震等,你也不生氣,你也不以嗔惡之心對待,無偏私的做修持。

 「於厲境恆修」

有時遇到某人或鬼神、動物一直想要害你,你更要對這樣特殊嚴厲的境修慈悲心。

「不依賴他緣」

修心或修持佛法,不因任何外在條件而動搖,不要因為遇到順境就修、遇到逆境就不修。

「今當修主要」

修主要是指「利他比利己更主要」、「來生比今生更重要」、「成佛比暫時利益更重要」
等,你要修的是主要者。

「不顛倒是非」

意思是,以為修行、持戒、學佛很困難而不去做,把真正造成痛苦的世間工作,做生意或家庭等等,當成容易而去忍耐,這就是顛倒是非。還有一種顛倒,是對修行沒有特別歡喜,但對得到衣食等世間利益卻歡喜,這也是一種顛倒是非。

「不時作時修」

也不要一下修行,一下又放假,有時修、有時不修,不能這樣。

「當堅定而修」

任何時間都堅定地做修持。

「以二觀察解」

意思是自己要隨時觀察自己,透過粗略和細微等等方式,觀察自己是如何生起煩惱,同時知道如何對治自己的煩惱等。

「不好大喜功」

要去炫耀說我修心修了多久、讀了多少經論等。

「不暴躁易怒,不喜怒無常」

在修心時,可能遇到有人對你粗言粗語,不要動怒,心要保持不亂且繼續修持善行。不要喜怒無常,一點點不如己意之事則馬上動怒。

「莫追求聲譽」

不要總是期待他人讚嘆你修行多好、修心做得多好,不要期待。

以上就是《修心七要》內容。

■好好修心,死而無憾!

[後記]

最後是[後記]:

「將此盛五濁,轉為菩提道,
竅訣甘露藏,乃傳自金洲,
由昔修業醒,自眾信為因,
能輕苦譏毀,請調我執教,
今死亦無憾!」

在此五濁惡世、傷害多、各種煩惱熾盛時,希望一切都能轉為菩提道法,這樣殊勝的修心竅訣如同甘露寶藏,是傳自於金洲大師,傳至阿底峽尊者,並傳至現在。

此處尤其提醒我們要修善行,過去因為修持大乘法教的種姓覺醒,而能值遇到此殊勝法,並生起信心,希望我能不在乎各種痛苦與詆毀,而請求到這種能降伏我執的教法,如果好好修持,最後都會死而無憾的。

接下來一起做五分鐘禪修,配合「施受法」
做世俗菩提心禪修;或讓心安住於自性光明中,做勝義菩提心的禪修。

(大眾禪修)

(大眾禪修後,結束連續四天的《修心七要》課程第四天開示,正行開示圓滿)

歡喜承擔,讓悲心與勇氣同行

20190115AM_Monlam Day 2

主講上師:國師嘉察仁波切
時間:2019年1月15日上午9:00-10:3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首先為了利益一切如母眾生獲證佛陀遍知的果位,請大家發起菩提心來聽聞這次教法。

修心口訣從佛陀傳給阿底峽尊者,再經過岡波巴大師及歷代大師傳到今天,修心教法有非常多種,最精要的結集,可謂就是《修心七要》。

七個要點之中,首先是「前行」,是昨天已經教授的內容,其次為正行部分,又分為勝義及世俗菩提心兩部分,勝義菩提心昨天講授過,今天講世俗菩提心,偈文包含「雜修二取捨,彼二乘風息」等等。

■世俗菩提心,從「知母念恩」開始

[2.世俗菩提心]
「雜修二取捨,彼二乘風息」

由於每位眾生都曾做過我們的孩子與母親,尤其是曾做過我們的母親,因此每位眾生都對我們有極大恩情。光是一個生命,就曾在無量世之中,做過我們無數次的母親。雖然說眾生都曾做過我們母親,但我們仍無法生起一種知母念恩的感恩心,為了幫助我們生起念恩之心,因此要修習修心口訣。

1.從今生母親開始:
首先,從觀想今生母親開始,來練習生起感恩之心,此時要觀想母親在前方,從今生母親開始,會較為容易:觀想從自己還在母胎中,想像我們身體之所以能長成,就是靠吸取母親的養分而得。

而之後我們陸續發展出各種眼耳鼻舌等感官、手腳等,這些五官四肢的長成,都是經由母親的養分而得到,母親也因為給予養分而失去力量,例如懷孕期母親常虛弱、臉色不好等,要如是思維。

接著到分娩時,母親也是要經歷極大痛苦,這是大家都熟知的。孩子生出來後母親要無微不至給予照顧,冷餓都要立刻照顧,甚至需要長達數年持續照顧,連照顧自己的時間都沒有了……透過以上觀想,慢慢生起感恩之情。

2.認識的人:
接著再擴大去從身邊周遭認識的人與動物去思維,就如同今生母親一樣,而漸次生起大悲心,這樣悲心是需要觀修而養成習慣的。

3.不認識的人:
慢慢擴大去想:不認識的眾生也做過我們母親,由此生起大悲、感恩之心。

4.一切生命:
再擴大範圍,擴展到世界上一切生命。

5.受過大苦的眾生:
接著我們對於受過劇烈大苦的眾生,生起如母感恩的悲心,如畜生、惡鬼、地獄道等眾生,地獄和惡鬼道我們見不到,動物中也有些我們見不到,但總之都對牠們生起很大的悲心。

事實上,大多數做過我們母親的生命,現在都在地獄中受著各種不能想像的痛苦。第四世嘉察仁波切寫過《菩提道燈論》的釋論,其中記載說,曾有人問阿難尊者說:「聽說很多人墮入地獄,但我沒有見過,我不信,可否讓我看看地獄的樣子?」阿難尊者有神通,因此朝大地一比劃,地裂開,發問者就看到地獄景象。

這人之後由於對地獄恐怖景象念念不忘,因此每每吃東西時,一回想起就怕到吐出來,或正在咀嚼時,因為想到地獄景象,而難以吞嚥。

第四世嘉察仁波切在其中描述,地獄之火劇烈,完全非人世所能想像,此火帶來的痛苦之劇烈,人道的任何苦痛相較起來,都相對是舒服的,當地獄之火碰觸到自己身體時,會發現人道的火,根本是讓人無感的。

甚至有個說法說,佛陀在佛經中並未描述地獄的細節,原因也就是若菩薩聽聞到地獄細節,會因此生起太大悲心,而吐血昏倒。此處是說,很多做過我們母親的眾生,都正在地獄受著劇烈痛苦。

6. 嗔恨的對象:
其次,要對於我們所不喜歡的、讓我們生起嗔心、煩惱的對象,也生起悲心,因為他們往昔也曾做過我們母親。要不斷觀修,要生起強烈的心,希望每一位受苦如母眾生都能離開痛苦、得到快樂,要持續觀修,直到生起真實、強烈的悲心為止

事實上,我們真的要多去想那些受大苦的惡道有情,有時候會想,一比較之下,身在人道真的要知足,例如人道最大的苦就是老死,或病重臥床躺在床上等等,即使生病也有藥,死亡也是在病床上,和地獄比起來,真的不算什麼,甚至算是舒適了。

現在看到電視、網路上看到許多野生動物故事,例如被捕獵、吞食等等,有人說感到很恐怖、甚至晚上睡不著。但從人道來想想,我們真的比較幸運,像是其他動物被獵殺時,沒有其他動物出面幫忙,或有所謂的制裁者出現,我們還有警察來保護規範等等。

■心生貪嗔癡,就落入「因上的惡道」

然而要看得更細微處是,苦的成因為何?也就是煩惱,這煩惱是我們心中一直具有的,由於心中一直具有煩惱之因,因此我們會持續感受到痛苦。

惡道有分為「果」上的惡道及「因」上的惡道,「果上惡道是地獄、惡鬼、畜生,是一種結果;「因上惡道是貪、瞋、癡三種煩惱,人類雖然不屬於果上惡道之中,但若我們心中具備三毒煩惱時,也等於是處於因上的惡道當中。

其實只要我們心中還有三毒煩惱時,我們就會可能隨時落入到結果的三惡道,例如嗔心生起而落入地獄道,愚癡生起而落入畜生道等等,因此在座都已經生起菩提心,也已承諾過要利益眾生、受菩薩戒等等,不能待著什麼都不做,真的要好好努力修持、培養我們的菩提心。

■施受法,訓練勇氣與大悲

談到練習菩提心,就是自他交換的實修法,將自己所修的善及各種快樂之因,都布施給他人,這就是偈文中談到的施受法、取捨法。

1.為什麼要修施受法:
俗話說,一旦養成習慣,任何事情都能達成。眾生根器、性格千差萬別,有些人事情想比較遠,有些人比較急躁,有些人比較愚癡、有些人比較聰明,這都是習慣養成,可能是多生多世的熏習而成。此時講到施受法,就是要配合呼吸,也就是此處的「彼二乘風息」來練習,也就是配合呼吸來練習。這樣一個取捨修持法,透過呼吸修持,也圓滿具備了六度:忍辱、布施、精進等等,都包含於此修法中。

透過此修持,能幫助我們達到的修持結果,就是成就佛果位,也就是斷證功德的生起,成佛之後,功德細微到每個舉手投足、走每一步都有意義,每個眼神、每個呼吸,都在利益眾生,佛陀沒有任何舉動是不利益於眾生,或無意義的。

經典記載,佛陀每一次呼吸都在利益眾生。我們現在透過自己呼吸,去做施受法練習,就是為成佛之果,而做的因上練習。

2.怎麼修施受法:
我們要如何透過呼吸去觀修?首先透過呼吸去觀想領受眾生的苦,將眾生痛苦和苦因,如同黑色光芒一樣,從鼻吸入並融入心間,觀想此時眾生的苦及苦因都因此消除;接著呼氣時,觀想善的功德,如念誦、布施等所有功德,如同白色清涼月光一般呼出去,讓眾生得到圓滿的善功德──而且並不是部分眾生得到部分功德,而是每一個眾生都圓滿得到善功德,也圓滿證得佛的果位。

在這樣觀修之後,我們也要感到非常歡喜,這樣透過呼吸的施受法,要在座上反覆修持。

3.結合持咒修施受法:
傳統上會結合六字大明咒來修持,也就是念一念咒就觀修施受法,相互配合來練習,這樣透過呼吸的施受法,幫助我們奠定修持的基礎,也幫助我們累積很好的福德功德,幫助我們在未來修持氣脈明點時,尤其噶舉派的「氣」的修持,能順利達成。

因此我們要在生活中、每一座法中都這樣練習,因為往昔迦葉佛等也是透過如此觀修而得證佛果。釋迦牟尼佛等往昔諸佛及將來成佛者,也都是如此具備了大悲心與勇氣,去承擔眾生痛苦,以及將一切善與福德給予眾生,而我們若無大悲心與勇氣給予基礎,任何其他佛法修持,也起不了作用,因此大悲心與勇氣是非常重要的。

配合呼吸的施受法,就是座中、座上的修持。

■三毒生起時,記得眾生苦

世俗菩提心的座間修持是「三境毒善根,諸威儀持頌」等。首先是:

「三境毒善根」

座間生活中修持時,會遇到三種毒,此時要轉為善根:

1, 首先碰到痛苦,痛苦情況有很多,受傷害或挨罵時,你會生起嗔心的毒。

二,第二種境就是遇到快樂對境,例如聽到好聽的聲音、看到好看的形色等,會讓你生起煩惱貪心的毒。

三,第三種對境就是不苦不樂的對境,例如看到石頭、木頭等,這是會生起愚癡心的毒,換句話說,我們很多時候都在愚癡狀態中,聽到聲音、看到色法時,從勝義諦上來說不知其本質為何,從世俗諦上來說,也不知道其因緣為何,這就是一種愚癡。

不僅對於外在事物,我們對於自己身體也認識不多,無論從世俗諦的「身體如何產生」,或勝義諦上「身體本質為何?」等,我們都不清楚,這都是一種愚癡。

針對此三種對境,所生起的三種煩惱、三種毒,在大乘法教中有特殊方式轉而為善,尤其在修心傳承中,有方式將其轉為善根,因此此處說「三境、毒、善根」。因此這並不是太困難,從文字上不難,但要真正在生活中落實去做。

1.貪心生起時:
遇到快樂對境時,要認知到自己生起了貪心煩惱,會導致你落入餓鬼道等,也認知到很多眾生因此落入餓鬼道中,由此認知到貪心不好,也對這些眾生因此生起悲心。

接著觀想眾生因為貪心而受苦,要觀想眾生的貪心及貪心的苦果,都融入到我的貪心當中,然後希望我的貪心也能消除,如此觀想眾生因此生起無貪善心。這是看到貪心對境可以生起的觀修,而將貪轉為善的修持。同時要想,眾生也因此得到布施和持戒的圓滿,因為我們說無貪和布施就是持戒的根本。

2.嗔心生起時:
接著第二情況:當你生氣時,你覺察到自己生起嗔恨之心,身體上有嗔恨反應、心中也有生氣的情緒時,接著要想眾生也會因緣而生嗔心,也因此受嗔心所影響,而投生到地獄道等,此時不再只關心自己,而是想一切如母有情眾生在受嗔心苦,希望他們從嗔心煩惱及嗔心之苦中解脫。

因此要如何消除眾生的嗔心?要想像眾生的嗔心都融入自己的嗔心中,眾生嗔心因此而消除,由此眾生具備無嗔之善心,他們也就圓滿忍辱波羅蜜。

3.愚癡生起時:
第三種毒是愚癡,愚癡是遍及一切煩惱的,可以說就是貪心、癡心的根本。此時當自己生愚癡時,要覺察到,這就是對於勝義和世俗諦都不瞭解,此時要想到一切眾生都受愚癡痛苦,希望這些都融入自己的愚癡中,眾生因此而遠離愚癡的煩惱。接著進一步觀想眾生都具備遠離愚癡的智慧,這種遠離愚癡的智慧,就是六度中智慧波羅蜜的基礎,也就是禪定,尤其是從禪定中生起「觀慧」的基礎。

這種善根修持可以幫助我們淨化很大的惡業。佛陀時代曾有人造下極大惡業,他不知該如何是好,跑去問佛陀說:「這世上還有如我一般惡業重大之人嗎?」佛陀說:「有的,還有更多有情,造下更重的罪業。」當時他生起一念不忍之心:「希望這些惡業有情的罪業,都能由我承擔,我入地獄沒關係,他們解脫就好,就此一念善心,讓他因此淨除所有罪業。

接下來透過呼吸方式,做五分鐘施受法的禪修練習。

(大眾禪修)

(禪修後,仁波切念誦〈大祈願文〉和〈冥陽迴向文〉後迴向,圓滿正行第二天第二座法的開示)


善願要說出來,利他不怕掛嘴上

20190116AM_Monlam Day 3

主講上師:國師嘉察仁波切
時間:2019年1月16日上午9:00-10:3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首先請生起菩提心而聽聞,也就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圓滿成就佛果,而來聽聞這樣一個甚深的正法。

我們這幾天講解的法教是《修心七要》,這個教法是從佛陀歷代傳承到阿底峽尊者,再傳到岡波巴大師,再傳承到現在的一個集合眾多修心教法的精要,也就是《修心七要》。

■我身如幻,眾生如幻,世界也如幻

之前課程中我們漏講了一句「座間修幻化」,今天要接著講這一段。

「座間修幻化」

之前我們講要在定中修勝義菩提心,起座之後在行住坐臥之中,要記得身形如幻化,我們不是實有的個體,是無實有的,因此對身體不起貪心,雖是無實有,還是可以用它做許多利他的事,起很多作用,這就是「座間修幻化」,也就是「日常生活中要修幻化」的意思。

對我們這個身體,在小乘南傳聲聞緣覺乘,會視為不淨,要看待這樣一個血肉之軀是不淨的,而斷除對身體的貪愛之心,主要是視為不淨而斷貪,並未有要用身體利益眾生的用意。但在大乘,認為身體如同幻化,沒有真實性,但可以變幻出各種利他的大利益;而如果視身體為實有,利他的利益就無法產生。

若知自己身體如幻,進一步知道眾生如幻,利他事業會更加廣大。同樣的,利益眾生時,不只了知自己的身體如幻,連外器世間也如幻,一樣不是實有,因此利他可以沒有疲累,各種快樂生起不會貪著,各種痛苦生起也不會恐懼,因此可以無苦、無貪、無恐懼、也無疲累,因此可以好好利益眾生。

知道如幻是很重要的,知道自身如幻,知道情器世間也都如幻,帶著這樣如幻的心,做任何修持,比如禮拜、供養,都有很大的善功德;如果不知一切如夢如幻,而如凡夫產生強烈貪執,那麼善力就無法開展。

如果有人在修心時,同時修密乘本尊觀修,更知道不僅要視身體、情器世間如夢如幻,還要生起淨觀,視自己是本尊,一切有情也是本尊,外器世間是本尊的壇城宮殿,帶著這樣的淨觀,在生活中做任何修持,功德會更殊勝。

■利他的語言,勇敢掛嘴邊

「諸威儀持誦」

接著我們繼續昨天所說的,「三境毒善根」講過了,今天要到進入「諸威儀持誦」,這是一個菩薩應有的行持,行住坐臥等行持時,口頭上都要做一種持誦,念誦什麼呢?要念誦利他的語言。舉例來說,噶當派的修行人常帶著這樣的念想:「要看待眾生為主人,而我是僕人
,同時口頭上要常說:「一切快樂、好處,都要給尊貴的眾生主人;一切痛苦、損失,都要由我這個僕人來領受。」

語言上要常持誦:「眾生的罪由我承擔,自己的善迴向給眾生」

要經常這樣持誦。任何生活行住坐臥時,比如飲食、喝茶的時候,要說要想的是:「願眾生以禪悅、以禪定力為食。」

的確有這樣的紀載,像密勒日巴尊者在雪山修行時,食物很少,以禪定力為食也能活下去。

在座各位有出家、也有在家眾,如果在座有醫生、護士在照顧病人給予醫藥的時候,可以心上這樣想、口上這樣說:「希望這位病人、也希望一切眾生,一切果上疾病都消除,一切因上的疾病也都消除。」

「果上」指各種疾病,「因上」造成果上疾病的原因,也就是三毒煩惱,都能消除。隨時要能這樣持誦。

早上穿衣時,出家眾穿三衣,在家眾穿白衣,要祈願:「希望眾生都穿上忍辱之服」。

當我們在旅行時,從一地到另一地,可能乘汽車或搭飛機而能很快到達,這時心上要祈願、口中要說:「希望眾生以大精進力,快速成就佛果。」

當我們在看電視、電影時,也要發願:「希望一切眾生都遠離覆障,而能迅速成佛。」

當我們和親友相聚時,也要祈願:「希望一切眾生都能恆常值遇善知識而成佛。」

諸威議,就是生活中一切行住坐臥的行持,都要發願為了眾生而做。

■自己未來的苦,是練習承擔的好起點

 「取次從自起」

我們在「施受法」練習領受眾生的苦,一下子要領受所有眾生苦,可能有人會害怕,這裡是一個善巧方便,觀想所要領取的眾生痛苦,可以從自己的開始,這個自己,是未來的自己。

當你承受痛苦,要想「我未來痛苦,也由我現在來領受,那未來的我就無苦了」,透過呼吸觀想,吸進來的苦,先從未來的自己的苦開始,那未來的自己就沒有痛苦了;隨呼出去的氣,觀想送出快樂給未來的自己,這就是「取次從自起。

這樣練習之後,習慣了,不怕了,再擴大一點,到上師善知識和父母、孩子等,他們的痛苦,透過吸氣,由我來領受,他們都得到快樂。再擴大的想我們認識的人和眾生,再想不認識的眾生,可能是地獄或餓鬼道的眾生,要想他們的痛苦由我來領受,我的快樂都迴向給他們,這樣擴大到六道一切眾生,次第的從自己開始,慢慢的擴大到一切有情。

以上是七要中「第二要」觀修兩種菩提心的部分。

■一切傷害,都是「我執」幹的!

[第三要.轉惡緣為道用]

接下來第三要「轉惡緣為菩提道」:

「罪滿情器時,惡緣成覺道。」

現在世間是五濁惡世,自己的痛苦煩惱很多,他人的痛苦煩惱也很多,這樣的時候我們要將惡緣轉化成菩提道,就是覺醒之道。其中又分成三部分:
1, 依世俗菩提心轉為覺道
2, 依勝義菩提心轉為覺道
3, 依特別行持

第一個是「依世俗菩提心轉為覺道」:「報應皆歸一」

這個「一」的是我執,我們之所以遭遇各種痛苦,都是因為我執;而他人之所以遭受各種痛苦,也因為他人各自的我執。這個我執很久以來都在傷害自己,他人也被他們的我執傷害了很久。事實上我執真的是我們最大最大的敵人,傷害我們最可怕的人,世俗敵人再壞頂多傷害我們一世,但我執卻傷害我們生生世世。

藏族傳說有種鬼叫「家工」,會連害七世,但七世之後就無法再加害你。而且這種鬼只能給你一種痛苦,就是病苦,就是讓你生各種疾病,但不能讓你投生到地獄;而我執可厲害了,不只給地獄的苦,其他五道的苦,餓鬼、畜生的苦,人道生老病死的苦,阿修羅鬥爭之苦,天人下墮之苦,我執都會給予。我執真的是最恐怖的仇敵。

■從昆蟲到鬼神,一切有情對我都有大恩

「修一切大恩」

要知道一切眾生對我們都是有恩的,佛陀能具有一切斷證功德而圓滿成佛,是因為佛陀多生多世以眾生為所緣而修持大悲心,甚至對狗、對貓,昆蟲、乃至對蛇都有這樣的大悲心。我們對任何生命,即使只是一隻蚊子,都要覺得「牠對我恩德是很大的」,要這樣生起悲心。像我就常對昆蟲、小動物念「聞即解脫咒」,這是出自《大寶伏藏》的一個咒語,有人請我加持動物時,我都會為牠們念這個咒。我也沒有其他方法,就念這個咒迴向給牠們。

如果被鬼神所侵擾,也要對他們生起悲心,要想:「你們對我恩德很大,如果沒有你們加害,我也沒有機會圓滿二資糧,所以我對你們施多瑪,希望你們得到快樂。」事實上鬼類也有很多痛苦,這樣對他們施多瑪並作祈願,我們自己的兩種資糧也會因此慢慢圓滿。

經典也記載說:「佛陀身放各種光明,威德莊嚴」,為什麼佛陀會有身放光明這種展現?天人也會身放光明,但當他們去跟佛陀聞法,和佛陀一比,他們的身形就顯得黯淡甚至醜陋,佛陀之所以有身放光明的功德,是因修持忍辱,對羅剎、鬼神和仇敵等各種傷害,都能安忍,以此功德而身放光明。

■空性,是最好的保護

剛才說《修心七要》第三要「轉惡緣為菩提道」可以分成三種,以上說的是第一種「依世俗菩提心轉為覺道」,接下來要說第二種「依勝義菩提心轉為覺道」:

「迷境觀四身,空護為最上。」

遇到迷惑的惡緣逆境時,要觀佛陀的四身,當我們遇到各種痛苦對境,就要這樣觀修:
1, 法身:它的本質為空,這是法身;
2, 化身:這一切所遭遇的境相、顯相,就是化身;
3, 報身:這樣的法身空性和化身明性,明空不二,就是報身;
4, 自性身:這樣的法報化三身,三者是無法分別的,是無二的,就是自性身。

具備這種明空不二的見解,就是一種最殊勝的鎧甲,所以空性是最好的守護。

■四種方便法,都能增益修行

接下來談到「三,特別行持」,偈頌是:

「四行勝方便。」

一, 累積資糧:
其中第一種特殊行持,就是累積資糧,來轉惡緣為菩提道,比如可以做各種供養,布施多瑪、禮拜、念經,但不要因此有得失心,要發願:如果我這樣做能因此解除惡緣而利益眾生,那麼願我解除;如果不能因此利益眾生,那就令我不能解除。無論苦樂的境都能利益眾生,這樣就不再有痛苦、害怕和希求。

二,淨除罪障:
當我們遭遇惡緣逆境時,要想這一切痛苦都是罪業的果報,要想自他一切惡業之果都清淨。清淨罪業最好的方式,就是要透過四力來作懺悔:
(1) 悔罪力:對之前做錯的事,生起一個「這樣不對」的後悔之心。
(2) 不再造罪力:發願不再犯同樣的錯,要依靠這樣一種誓言的力量。
(3) 依止力:在三寶面前做懺悔。
(4) 對治力:這有很多方式,如觀修空性;或念誦咒語,如念誦不動佛、金剛薩埵或觀音菩薩的咒語。

四種最殊勝的行持,第二種淨除罪障,還可以念《大般若經》或《大解脫經》等方式,淨除自己和他人的一切罪障。

三,布施鬼神:
四行勝方便,第三種是向害我們的鬼神施多瑪,這有兩種發心:

(一)消除我執:要想:「太好了,感謝你們傷害而幫助我消除我執,請你害我吧,讓我消除我執」,在施多瑪時要這樣觀想。
(二)保護修持:以上這是「消除我執」的發心,同時施多瑪時,可以有第二種「增益修持」的發願:「鬼神啊,希望你保護我讓我能修持,希望好的給你,眾生的痛苦由我來領受,希望你護持我修持施受法,幫助我修心的教法圓滿沒有障礙。」

四, 供養護法:
同時我們也可以向護法供養多瑪,祈願護法保護我們的修持,尤其是施受法,能夠圓滿沒有障礙。

■好壞所欲生起,不忘當下利他

「所欲修道用」

是指無論做任何修持善行,都要轉為道用,同時要想一切眾生也都得到這樣的善果,任何修持都要轉為道用,有任何夢境,這裡指修持徵兆,也要想希望眾生都有這樣的夢境徵兆。

這裡「所欲」,也包括不好的情況,比如生起了惡念,尤其是強烈惡念會導入惡道,這時要祈願:在我生起惡念之時,願眾生所有會引入惡道的惡念,都由我承擔,這就是「所欲修道用」。

以上是第三要「轉惡緣為菩提道」的修持。

■五種力量,帶我們證菩提

接下來是第四要「總論一生實修」,講的是一生中精要的修持方式:

[第四要.總論一生實修]
「總攝竅訣要,應修習五力。」

這是講五力修持的方式。有兩種五力,分成「今生修持的五力」和「臨終修持的五力」兩種:

一, 牽引力:一種因為強烈發心而牽引自己的力量,比如我們發願直到證得佛果之前都行持菩薩行,它有很強大的力量,直至成佛都會牽引你。以上是直至證菩提的牽引力,時間很長,直到未成佛前都會牽引你,行持菩薩行,直到成佛。

還有一種是特別的發誓:今生直至臨終,我都不離菩提心。還有一種時間短一點的牽引力,是一年或一個月的時間中,我要行持菩提心。還有一種更短一點發心的牽引力,是「今天直到明天醒來之前,我都要堅持菩提心,行持菩薩行。」

二,串習力:有了牽引力,確定發願時間多長之後,還要串習它,在生活裡要時時提醒自己熟悉菩提心,行住坐臥時,隨時問自己:「我的菩提心還在嗎?我還在行持菩薩行嗎?我散亂了嗎?」要不斷這樣串習,不斷這樣練習。

三,不厭足力:修持行善都能不厭足,不像世間大商人都在想大單,不是大生意就不做,但一個修行人不能這樣,不因善小而不為,餵小狗、小貓這種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做,還有比如念一次六字大明咒,或點一支香都要去做,於行善要能不厭足。

四,定除我執力:就是一種一定要消除我執的力量,我們會輪迴是因為我執,我執令我們無法成就佛道,要有很堅定的決心除我執,要很堅定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斬斷、消除我執!」

五, 祈願力:任何時候都要祈願和迴向,任何眾生都成就佛果,任何所做皆為利他,都不離菩提心,任何惡緣都能增長菩提心,都能成為菩提道上的順緣、助緣,而利益無量眾生,直至究竟成佛。就像我們常念的迴向文,是噶當派阿底峽尊者著作的迴向文,就是這麼祈願的:
以此功德願證佛自性,降伏煩惱怨敵之過患,
生老病死洶湧之波濤,願度眾生解脫輪迴海。

接下來是禪修時間,要觀修的是空性。今天我們就觀修剛才所講的「迷境觀四身,空護為最上」:

我們所經驗的一切顯相,
本質都是空性,這就是法身;
但它們卻能清晰的顯現,這就是化身;
本質空性同時又清晰顯現,是明空不二的,這就是報身;
這法報化三身是無二無別的,就是自性身。
觀修四身,就是我們最好的保護。

(大眾禪修)
(大眾禪修過後,國師嘉察仁波切戴金紅寶冠,獨誦〈大祈願文〉暨〈冥陽迴向文〉之後,圓滿《修心七要》第三天課程開示)

修心教法裡,有佛陀大悲加持力

20190114AM_Monlam Day 1

主講上師:國師嘉察仁波切
時間:2019年1月14日上午9:00-10:3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這是法王噶瑪巴「不在家」的第二個祈願法會,連正行開示都由國師嘉察仁波切代理,不像去年還有法王遠距開示,法王參與少了,只能接受的四眾弟子,似乎漸漸找出一種安靜祈願的方式。

金剛座祈願法會,本來就是喜瑪拉雅山區藏傳信眾的「主場」,昨天國師嘉察仁波切的紅觀音灌頂法會,可以看出,外國人少了,在地人多了,來自錫金、不丹、尼泊爾及印度等喜瑪拉雅地區在地法友,扶老攜幼的擠爆祈願會場,讓人見識到本土藏傳基本盤的實力,會場內外,少了親近法王的興奮激動,多了一種對法的純粹感動。

在維安大幅簡化的祈願會場,布置也走素雅簡潔風格,除了祈願法會傳統的六座精緻主題大多瑪,以及比起往年相對低調但優雅的鮮花布置,壇城簡潔安靜得更像只是為了聞思修,讓大家記得:佛法,本來就是這裡真正的主角。

■只要能利他,做什麼、去哪裡都行!

這是第36屆噶舉祈願法會正行第一天,上午9:00,第二座法,在大眾唱誦皈依發心、普賢行願品、獻曼達、菩薩戒傳承祈請文、請轉法輪之後,剛依傳統去正覺大塔向佛陀聖像供養法衣的國師嘉察仁波切,陞法座,開始連續四天的《修心七要》課程第一天的開示:

首先請大家生起菩提心來聽聞,也就是「為利眾生願成佛的發心,來聽聞這次課程。這一次噶舉祈願法會,由於法王噶瑪巴指示,我會簡略給予《修心七要》課程的講解。

當我們進入大乘法門,作為一個修持大乘法的行者,最主要的修持什麼呢?就是菩提心。由於這個修持是我們主要的核心,所以從出家眾受沙彌戒,或者是進一步領受比丘戒,也是以菩提心為主;如果不是出家眾,在家眾受持居士戒,也是以菩提心為主。到了密乘,我們接受灌頂,也都一定要以菩提心為基礎。尤其到了大灌頂,也就是完整具有四灌的大灌頂,不只要以菩提心為基礎,還要生起一種特殊、殊勝的菩提心,才能領受這樣的大灌頂。

過去佛陀住世時,或者是印度諸大成就者住世時,傳法要觀察弟子的根器才決定是否給予教法,譬如給予大乘或密乘灌頂,大乘的教法方面,如果弟子是法器,才會傳予菩提心法,如果不是法器,就不會授予菩提心法;同樣的,密續方面,也是觀察弟子是否具有根器,才會傳予灌頂,否則也不會傳灌頂。但現在弟子是不是法器很難分辨,而且善能分辨弟子根器的上師也很少了,所以現在弟子只要有虔敬心就傳予灌頂,但過去光是有虔敬心是不夠,還要看他是不是有根器。

現在修行者的狀況,是興趣很多,大乘喜歡、小乘也喜歡,密續來說,從事部、行部、瑜伽部到無上瑜伽部都很喜歡,興趣很廣泛。有廣泛興趣也是很好的,慢慢可以找到適合自己根器的法而深入修持。所以一切修持根本是生起菩提心,但生起之後要讓它不斷生起,讓它繼續穩固和增長,如果生起之後就不管是不行的。為了讓菩提心增長,需要任何時候都要有利他之心,剎那也不可以有自利之心生起。

以前有所謂「上士夫十念,一個發了菩提心的修行人要發願:如果我有名聲、財富,對眾生是有利益的,那就讓我有名有利!願我富有,願這些財富都能利益眾生,如果這些財富不能利益眾生,願我沒有這些財富。如果我投生地獄能利益眾生,那就令我投生地獄,受地獄之苦,乃至投生到最痛苦的無間地獄──只要對眾生有利益,一個菩薩會這樣歡喜去做。總之一切都為了眾生。《莊嚴經論》就這樣提到:

「雖恆處地獄,不障大菩提,若起自利心,是大菩提障。」

從修持上來說更是如此,修行要有成果,五道十地的功德要生起,一個修行人之所以要證悟,不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一切眾生,所以他要登見道位。各種神通變幻也是為了利益眾生,而不是為了炫耀,如果帶著私心而炫耀神通,就違離菩提心。同樣的,究竟遍知的佛果,也完全是為了利他而證得,其中剎那也沒有利已之心。事實上千佛之所以成佛,就是因為那一念利益眾生的心,而幫助他成佛。

諸佛也是為了能積極利益眾生而成佛,舉例來說,比如彌勒菩薩,他是未來佛,未成佛之前還是可以利益眾生,但還不能圓滿利益眾生,因為他有很強烈的心要利益眾生,所以他要成佛,在成佛當下,就能真正利益到眾生。所以我們知道發菩提心很重要,既然這麼重要,我們就要好好學習,次第去做,所以叫「修心」。

無始以來到現在,我們都是在利益自己,完全沒有利他之心,因此造作了無量惡業,多生多世以來養成了很深厚的只想利益自己的習慣。雖然我們多生多世以來都這麼在利益自己,想得到快樂,但最終會發現並沒有得到,為什麼?因為無明愚癡,想要快樂,但用的方法卻是自私自利的各種惡行,結果造成惡性循環,根本得不到快樂。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這樣提到:

「眾生欲除苦,奈何苦更增;愚人雖求樂,毀樂如滅仇。」

同樣的,不只「欲樂反趨苦,而且想離苦還造作導致更多痛苦的惡業,比如肚子餓,想吃個好吃的東西,為了口腹之慾而殺眾生食其肉,想消除肚子餓的苦但造作殺生的惡業,結果投生到地獄道去。或者想消除別人的欺負、傷害和批評,但用的方法卻是帶著煩惱,比如以嗔心或嫉妒去回應,反而造成更多痛苦。

想消除因愚癡之心造成的痛苦,就要生起菩提心,而生起菩提心最好的方式,就是修心的教法。這樣一個修心法門,是佛陀傳给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再傳給阿底峽尊者,尊者再傳到雪域藏地,這樣傳承了下來,這就是我們都在修持的殊勝修心法門。

■前行:修心一開始,祈請上師悲心加持

[第一要:前行]

「首先修前行」

首先是修持前行法。修心的前行法是什麼?是上師的加持,有了上師加持,才能開始好好修持,最終也才會有好結果,所以上師加持很重要。

佛陀在鹿野苑為五比丘傳法,當日五比丘聽聞之後就都證得了阿羅漢果位,佛陀的法音之中具足了大悲加持力,讓五比丘成就阿羅漢果位,所以佛陀教法中本就具足佛陀大悲的加持,這是很重要的。

一,觀想並祈請上師:

所以在最開始要作這樣觀想:行者端坐在座墊上,觀想自己上方有蓮花月墊,上有上師安住,微笑又不失威嚴的端坐著,他的大悲眷顧著所有眾生,要這樣觀想和祈請,向安住在頭頂上方的上師作祈請,要想此刻在頭頂上端坐著的上師,他就是歷代祖師暨諸佛菩薩的總集,接著我們要至誠的發心祈請,祈請上師加持我生起殊勝的菩提心,要多次的這樣念誦祈請。

這樣多次祈請之後,觀想自己心中有個光點、光團,接著觀想在頭頂的上師慢慢融入我們心中,與我們心中的光點融合在一起,保持著這個光團,代表上師加持隨時都在心續之中。

二,觀修四共加行:

接下來進入「四共加行」的修持,即暇滿難得、觀死無常等內容。思維暇滿難得,要得到能修持佛法的人身是很難得的,經典上說,要投生為能修持佛法的暇滿人身,要具有比投生為梵天、帝釋天更大的福德。再觀修死亡無常,要思維我們離死亡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三,觀眾生如母、如子女:

接著還要想眾生無一不曾當過我們的母親,也不曾有一個眾生未曾做過我們的孩子。

舉例來說,我們都有父母,他們未來都會往生,他們會投生哪裡?好的投生天道,不好的投生惡道,我們都不知道他們會去哪裡,最後都不知道哪些人做過我們父母親。今生父母往生之後,投生到哪我們都不知道,過去生父母去哪兒更不知道,這樣往前推想,無量生中的父母都投生在六道中的某一道,這樣來想,眾生真的可能都當過我們父母親,對我們有過很深的恩德。

同樣的,今生我們有孩子,從小養育,給予衣食和教育等無微不至的照顧,乃至找工作都為他們很焦慮,但有一天他們也會走,甚至也有比父母還早走的,他們往生之後會去哪裡呢,善道、惡道或者還是投生人道都不一定,甚至投生變成一隻狗或一隻鳥也說不定。就像今生的孩子往生之後,投生哪裡我們會知道,同樣的,過去世的孩子往生之後投生哪裡,我們也不會知道,還有無量過去世往前推,過去的孩子又去了哪裡呢?所以無量眾生真的可能做過我們的孩子。所以就像我們關愛孩子,對其他人、乃至動物或其他生命也要生起關愛之心,因為他們真的很可能當過我們的孩子。

■正行:修「勝義菩提心」,先「思諸法如夢」

《修心七要》首先要我們生起勝義菩提心,再來才是教授世俗菩提心。以上講解的是修前行,接下來是勝義菩提心的修持。

首先要端坐在坐墊上,身體要坐直,保持身體的要點,接著數息二十一次,自然數呼吸,這是要念頭思維更穩固,否則觀修思維沒辦法想得很清楚,透過數息二十一次讓自己安靜下來。

[第二要:正行 修兩種菩提心]

[1.勝義菩提心]
思諸法如夢,觀心性無生,
對治亦自解,道體住賴耶。

首先,「思諸法如夢」

一切色聲香味觸等等都如夢如幻,為什麼如夢如幻?因為一切都是緣起的,一切都是緣起性空,如夢如幻。

同樣的,也可以作另一種思維,觀修任何萬法,比如眼前的房子、柱子或一張紙,它們都不是恆常的,都是剎那剎那在變化中,比如這張紙就在剎那剎那變舊,所以一切也如夢如幻一般。如此觀修,可以了解:所謂萬法,從外相觀察,是不真實存在的。

「觀心性無生」

接著我們要問:那內心真實存在嗎?也不是的。如果真的去觀察自心,會發覺它也是空,找不到它從何出生,它剎那也無法駐留,最終它消失了,也不知消失去哪裡,找不到。

「對治亦自解」

「思諸法如夢」之後,會有「一切如夢」的認知,這即是對治,「觀心性無生」之後,會有「心無生住滅」的認知,這也是對治,這樣的對治的認知,也是無生、不真實存在的,「對治亦自解」就是這個意思。

接著,心要放在哪裡?歇息在哪裡?

 「道體住賴耶」

我們的心要安住在賴耶,這裡「賴耶」是指如來藏,《寶性論》中就介紹過,我們自心的實相就是如來藏,學習過懂得的人,知道什麼是如來藏,就安住在這裡;不知道的人,可以發願這樣想著,也安住在這裡。

今天課上到這裡,接下來做一段觀修:

觀想上師端坐在自己頭頂上,
安住在蓮花月輪之上,
祈請之後,融入我們心間的光團。

(在大眾唱頌〈菩提道次第祈請文〉之後,嘉察仁波切念誦〈大祈願文〉暨〈冥陽迴向文〉,大眾再誦〈如實成就真言〉、〈十方四世諸佛菩薩祈願文〉並迴向之後,圓滿正行首日開示)

註:本次課程《修心七要》中文版,為堪布索達吉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