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dow

為息世間苦,別再殺生了!

主講上師:國師嘉察仁波切
時間:2020年2月2日上午9:00-10:3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中譯:堪布羅卓丹傑

20200202

之前有人請求給予皈依戒,當時忙而沒有給予,所以今天課程之前先給予。

■課程之前,先傳皈依戒

在座仁波切、僧眾、尼眾都有皈依戒了,所以等一下不需要跟隨念誦;在座很多居士也有皈依戒了,所以也不需要一起念誦這個皈依文。其他如果沒得過皈依戒的法友,等一下可以一起念誦〈皈依文〉。因為時間關係,今天無法傳給大家廣軌的皈依戒,只能給予短軌的。

第一是皈依佛,佛是能消除輪迴苦及苦因的救護者,你要皈依的是這樣一位救護者。
第二是皈依法,用什麼方法消除苦及苦因呢?要用佛所開示的正法,所以要皈依法。
第三是皈依僧,正法能長久住世的根本是僧團,所以我們要皈依僧。

以下請跟隨念誦:

祈請戒師攝受我,從今日起,直到證菩提,我願──
皈依佛,兩足尊;
皈依法,離欲尊;
皈依僧,眾中尊。(三次)

皈依之後會給各位一個新法名,之後再來領取。

(仁波切念祈願文,祝福新皈依戒子一切圓滿)

首先請大家生起菩提心,就是「為利益遍虛空一切如母有情,圓滿證得遍知的佛果,而來聽聞」,這樣發起菩提心。

《煉心七十二勸〉

我們這次要學習的課程,是喀惹貢穹大師所寫的《煉心七十二勸》。

在雪域西藏有這樣的說法,在禪定實修方面得到自在成就的修行人有兩位,一位是密勒日巴尊者,另一位就是這部論著的作者喀惹貢穹大師。

相傳這位大師最開始是跟貢巴蘇南嘉千學到很多甚深口訣,之後他跟隨貢巴瓦學到阿底峽尊者傳承下來的修心、亦即煉心口訣。他可說合一地攝集學習到證悟的口訣,接著刻苦實修,而得到證悟。

大師主要閉關的地方是一個叫喀惹雄千的山洞,他在這裡長時間的閉關和實修。他有許多弟子,也有很多後世弟子和跟他學習,他的實修口訣主要傳給波多瓦大師,這樣傳承下來。

他傳授下來的教授之中,其中一個是這次課程要教授的《煉心七十二勸》。這次在法王噶瑪巴指示之下,要我講授這部論著,我雖然也不太懂,也會盡力給予教學。

首先我們要知過,我們學習的這些過去祖師的教言,其實都是依據佛陀教言而來。當佛陀講說佛法時,不管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具有初善、中善和後善的特點,所以我們現在講說佛法,也必須具備初善、中善和後善而講說。

初善

這部論典「初善」,就是第一句:
禮敬上師眾!

首先,所有眾生第一個、也是最殊勝的上師是佛陀。

《莊嚴經論》說,佛不只是一切眾生的上師,就連眾生之中殊勝的行者,也就是二乘已證入寂靜涅槃邊的聲聞、緣覺行者,佛也對他們生起大悲,眷顧著他們,因為就連這麼殊勝的行者,也還沒完全解脫,他們還有許多覆障還沒斷除。

不僅如此,連已經證入十地,但尚未如佛一般證得圓滿斷證功德的大菩薩們,諸如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等,佛也是他們的上師。所以就如經中所說,就連這些聖者,二乘行者、阿羅漢和登地菩薩,都以佛陀為上師,更別說是還充滿煩惱和痛苦的我們,更要禮敬佛、依止佛為上師。

所以在「初善」,無論是講說者或聽講者,我們都要身口意合一地向佛陀作禮敬。

這裡的「上師」,不只是指佛陀,就噶舉傳承而言,還包括帝洛巴、那洛巴、馬爾巴、密勒日巴、岡波巴等如黃金念珠一般無有中斷的噶舉實修傳承所有上師,我們都要像禮敬佛陀一樣的禮敬他們,這也包含從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開始的每一世噶瑪巴,我們都要禮敬他們。也要禮敬噶當派的阿底峽尊者、仲敦巴大師,以及這部論的作者喀惹貢穹。

■請眷顧我,讓我有錯認錯、知慚知愧!

接著第一偈:
祈珍寶善友,本尊三寶眾,臨駕吾之首,敬成頂嚴時,觀吾慚愧心。
善友是指教導我們三學的老師、善知識,這包含了三部分:
戒學:首先指的是,傳授我們戒學,如傳給我們居士戒或出家戒的善知識。
慧學:再來是指幫助我們具備慧學、為我們講說正法的善知識,他們幫助我們生起了悟佛法義理的智慧。
定學:同時也是指教導我們定學,幫助我們懂得修持禪定的善知識。

這樣三學善知識如珍寶一般,所以這裡做了一個比喻:過去有一種如意寶,如果得到,心意皆可以得到圓滿成就,善友、善知識就像這樣。事實上,這樣的善友、上師、善知識,不只是如珍寶,甚至比珍寶更珍貴。這樣的善知識,不只能幫助行者在心中完整生起戒定慧三學,究竟上更可以幫助我們證得佛果,所以比如意寶還殊勝。這樣的善知識,帶給我們的,不只是世間暫時的快樂,更是究竟快樂的佛果。

接著偈言提到「本尊」,要禮敬的對象還有本尊,當你進入大乘佛法之門,只要得到灌頂,無論是阿彌陀佛、觀音菩薩或文殊菩薩,只要得到灌頂,都是你的本尊。在得到灌頂之後,依個人特別相應和上師指示,你依止之後,就成你主要修持的本尊。

接著提到「三寶眾」,對於一個想要解脫、想要成就遍知佛果的人,三寶是我們一直要依止的對象。

接著祈求這樣的善友、本尊、三寶眾,來我們的頂上,端坐在那裡成為我們的頂嚴。當聖眾成為我們的頂嚴,我們的身口意三門就一直得到他們的守護和眷顧。時常將上師、本尊、三寶觀想在頭頂,對我們今生、來生、生生世世都具有很大的福德和功德。觀想聖眾在頭頂,一般來說是給予我們救護,幫助我們遠離痛苦和痛苦的因;但就修心、煉心而言,還有一個特殊意義,這裡還特別祈求「眷顧我們的慚愧心」,因為我們心中充滿了不該有的負面情緒,比如我慢、嫉妒等煩惱,但卻常不自知,即使知道了也加以隱藏,這就是無慚無愧的情況,這裡是祈求聖眾加持我們隨時保有知慚知愧的心。

事實上我們內心各種問題,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最清楚自己的情況,這麼多煩惱和痛苦,如果想要斷除,方法首先是祈求諸佛菩薩、上師、善知識的眷顧。所以這裡提到「觀吾慚愧心」,就是祈請諸佛菩薩聖眾以智慧之眼,隨時觀看眷顧我們的慚愧心。

喀惹貢穹大師在這部論講說的方式,首先是指出自心有什麼問題,接著再說如何對治、斷除它。

■沒修裝有修?逆轉惡心吧!

無修偽行者,念邪心無愧,示汝逆心勸,益久恭聽吧!
接下來談到「無修偽行者」,這裡「無修」是指我們的心經常有違背佛法的情況,事實上我們不僅內心充滿過患,外在還道貌岸然假裝是一個修行人,所以稱為「偽行者」。

接著是「念邪心無愧」,我們的心念上總是具備各種煩惱,對佛法的愚癡,還有我慢和嫉妒,以及對事物的貪著和放不下,還沒有警覺,沒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以說無愧,沒有慚愧心。

接著「示汝逆心勸」,修心教法勸我們要以慈悲心、菩提心,讓那些不正確的邪念心逆轉過來。這些逆心的方法:慈悲心、菩提心,是對我們惡念和煩惱的勸告,提醒我們這是痛苦的因、這是違背佛法的。所以如果聽得進去,這些逆轉惡心的正確勸告,對我們會有很長久的助益,所以好好恭聽吧。每一偈最後都有一個「吧」,是勸告的意思。

■糾出病根才能醫,指出過患才有救

教而不究過,汝癡自不省,不聽諄諄教,愈墮愈低吧!
很多時候,我們內心的煩惱過患,不要說別人不知道,連自己都沒有察覺。這些過錯,如果沒有藉由教導而揭露,幫你指出來的話,第二句「汝癡自不省」,這兩句要一起看,如果沒有透過教導而被揭發、被指出過錯,因為我們的愚癡,自己是無法發現問題的。

接著「不聽諄諄教,越墮越低吧」,是指不聽帶著慈心、希望你得到快樂及快樂之因的教誨,放任煩惱造業,只會墮入到惡道,所以必須聽聞這樣出自慈心的諄諄教悔。「越墮越低吧」,是說如果不聽教誨,就會隨入地獄、餓鬼這樣惡道去。

以上是初善的部分。這一段是說一個行者首先要認識自己有過錯,這是很重要的,接著要去聽聞逆心的勸告,對自己才有幫助。這就是初善。

中善

接著進入中善。

1.汝今諸苦痛,昔日惡業償,己罪當堅忍,莫要怨他吧!
六道眾生在輪迴流轉時,有些造了善業,所以暫時投生人道或天道,享受名聞利養和莊嚴身形;然而內心又充滿我慢、嫉妒、嗔恨等煩惱,最終是內心煩惱將一切善毀掉。所以就像很多人有錢、有勢、有名聲,但無法處理內心問題,嫉妒之心、強烈輕視別人的我慢之心,甚至傷害別人、佔據別人利益、損壞別人名聲,本具之善被自己惡心惡行給摧毀了。佛陀傳記本生故事中有這些公案,可以去看。

《入菩薩行》說:「眾生雖欲樂,因癡反趨苦。」眾生雖然想要快樂,卻因愚癡,反而造作會導致痛苦的因。比如人道中,身為人類,有很多人因過去所造惡業而今生受苦,但他們卻不知是惡因所致苦果,反而以更多惡行惡因想要消除痛苦,反而得到更多痛苦,比如有人要解決飢餓的痛苦,就去偷、搶、殺生,這樣反而造成更多痛苦。

不只是人類,其他動物也一樣,首先因為惡業而投生為愚癡的動物受苦,接著又殺生、爭鬥,造下傷害的惡業,就造作了更多痛苦,就這樣在痛苦之中流轉。這些公案故事,在本生傳中都有記載。

總結來講,就像《入菩薩行》偈頌所說:「欲樂反趨苦」,眾生本來想追求快樂,結果反而得到各種痛苦。

所以偈頌說:「汝今諸苦痛,昔日惡業償」,這是你要償還的業債,不管今生的苦痛,是別人對你的辱罵、指責等,這些都是過去的業,你要償還的。

第三、四句說:「己罪當堅忍,莫要怨他吧!」這是你造的業,自己要承擔,「已罪當堅忍」。「莫要怨他」的他,是指其他生命,不要抱怨是別人的錯;也不要抱怨無生命的器世間、大自然,不要覺得都是大環境的錯,所以「莫要怨他」。

如果我們能做到這個偈言,可以好好思維這個偈言,你的痛苦就會變小,可以消除過去的苦因,不再造新的惡業。

今天就講到這裡。

■悲憫受苦眾,迴向一切人、非人、動物、昆蟲

現在世界各國都因高溫造成痛苦和問題,流傳許多疾病,還有四大不調的許多問題,所以在法王指導下,在祈願法會念誦願王〈普賢行願品〉等,希望迴世上疾病、問題都消除。

作為大乘行者,我們不只迴向給人類,也要迴向給動物,牠們只是說不出口,或者只是我們不知道,牠們也正在受著痛苦,承受著各種傳染病、疾病,所以我們要記得迴向給所有動物。

也要迴向非人,不要以為它們不會生病,其實也會的,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中,也提到這樣的公案,提到為鬼類消除病痛的方法,消除它們的痛苦。

同時要迴向澳洲的大火,不只人類受到災難,更多無以數計的動物和昆蟲都被火燒死,我們要迴向給牠們。

事實上現在很多疾病,很多地球上發生的災難,是來自人類的造惡,所以我們要發願好好斷除惡業。佛陀教言中曾說:「如果一個人為了自己生命而傷害其他生命,這就是疾病的開始」,生病原因就是「為了自己生命,而傷害其他生命」。為了世上痛苦疾病能消除,不要再有任何殺生行為,不要再殺雞、不要再殺魚、不要再殺豬了。

接下來請大家好好祈願,把今天聽法的善行,迴向給以上提到的對象。


禪修是良藥,增強心靈免疫力!

主講上師:詠給明就仁波切
時間:2020年2月1日下午2:00-2:3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德噶寺

20200201 MR 1

當武漢肺炎的病例,在全球各城市增加,擔憂的陰影籠罩,即使在聖地菩提迦耶祈願法會,連獻曼達隊伍也前所未見的人人戴口罩,可見謹慎。

為此,本屆噶舉大祈願法會前行課程主講上師詠給明就仁波切,特別在法會正行前一日下午,接受法會文宣組及直播組訪談,就此給予實用的特別開示。訪談中,也談及朝聖的功德利益暨如何在聖地修持,並針對現代人常有的情緒問題、感情困擾等,給予觀修上的建議。

以下是仁波切開示內容:

■疫病蔓延時,這些禪修讓心平安

一,最近武漢肺炎傳染在亞洲乃至全球蔓延,引起擔憂和恐慌,請問仁波切,這樣的特殊時刻,我們應該怎麼做?

我們要照顧好兩件事,身體的健康和心情的健康。關於身體健康,生活上我們要聽從醫生的建議,也要把覺知帶到自己身上,這也很重要。

在心情的照顧上,現在整個環境變化,由於肺炎疫情帶來了恐慌、憂鬱,很快的大家可能因此產生很多情緒問題,我認為此時試著禪修是很不錯的。覺得擔心時,可以做以下幾個簡單的禪修:

(一) 呼吸禪修:
大家可以看著自己的呼吸,覺知自己呼吸進、呼吸出。

我在此多解釋一下呼吸禪修。我們都有呼吸,就是這個吸進、呼出的呼吸,所謂「呼吸禪修」就是「我們的心知道我們正在呼吸」。禪修的精華是覺知,覺知就是「知道我們正在想什麼、感受什麼、做什麼」。

我問你們一個問題:「此時此刻,當你看著這個視頻,你有沒有呼吸?你是不是正在呼吸?」如果是,請舉手?當然,你正在呼吸!這一刻,你的心就和呼吸在一起了,這就是呼吸禪修。

你的心知道「你正在呼吸」,而且完全是正常自然的呼吸,不管你是從鼻孔呼吸、從嘴巴呼吸或同時從口鼻一起呼吸,都沒闗係,還有你的呼吸是快、是慢或均勻不均勻,都沒關係。

試著讓你的身體坐直,如果你背痛,可以像我現在一樣,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或者盤腿都可以,如果膝蓋不舒服,兩腿平放的坐在椅子上就可以了。

當你在走路、講話的時候,當然也同樣可以做呼吸禪修,甚至外出時都可以,不一定都要坐著。禪修有兩個方式,一種是正式的座上禪修,一種生活裡的座下禪修。

正式座上修的時候,要保持靜默、不使用手機幾分鐘,也許三到五分鐘,一開始從短時間練習開始。非正式的座下修,就不太要求身體姿勢,你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這樣做。也許我們一起練習一下,以短暫的幾分鐘,去覺知一下你的呼吸好嗎?

(安住)

好,覺得怎樣?很簡單,有人說,早上起來,即使只是做三次呼吸禪修,對整天都很有幫助。

這個禪修,對感覺到恐懼、擔心時,很有幫助。我小時候有恐慌症,我最初學習的禪修之一,就是呼吸禪修,這真的很有幫助。對恐懼、憂鬱、煩悶乃至生氣,有時候我們的心就是會因這些情緒而失控,這時候,做呼吸禪修就非常有幫助。

(二) 默念禪修:
最近也可以多念誦〈度母心咒〉:「嗡 達列 度達列 度列 梭哈」,或者任何一種祈願文,閉上嘴巴、雙唇不動,在心中默念,這對情緒的平衡很有幫助。

還有,大家也可以多念誦祈願文,比如法王 噶瑪巴最近特別為武漢肺炎所譯的、源自藏地的〈薩迦癒病:大成就者唐東傑波金剛語.祛病消災願文〉。如果你是有精神信仰的教徒,特別是如果你是一位佛弟子,就可以念誦〈度母心咒〉,或是〈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唄咩吽」,這是佛陀大悲心的咒語,特別是念誦〈薩迦癒病文〉,這也都是非常有利益的。

(三) 身體掃描禪修:
另外一種禪修方式,是以心覺知你身體的感受,讓你的身體放鬆,掃描你的身體,從頭到腳,從腳到頭,讓心和身體感受在一起,這對全身各方面的健康都有很好的影響。我想也很重要。

■朝聖時,如何觀修最有利益?

二,請問朝聖有什麼功德利益?菩提迦耶是佛陀成道的聖地,但不可諱言,這裡環境髒亂、人們貧苦,朝聖者應該怎麼看待這些現象,可以怎麼做?

的確,現今有些聖地到處是乞丐,環境髒亂,物質處境很艱困,我們該怎麼理解這些「聖地」?要知道,即使是聖地,也是無常的:當佛陀住世的時候,這裡是最好的城鎮之一;即使佛入滅數年後,這裡仍是印度最繁榮的聖地之一。

然後,佛法式微,這個土地上戰火頻仍,許多聖物被摧毀,聖地不再是聖地。而後大約在十七、十八世紀的近代,菩提迦耶再度復興,榮景漸漸復甦。你可以看到,聖地也是無常的,不斷變化、起起落落。

那朝聖的意義是什麼呢?一般而言,主要是從心、身和環境三方面得到利益:

以環境而言,特別是菩提迦耶,是佛陀當年成道的聖地,印度有四個和佛陀相關的聖地,菩提迦耶是最重要的一個。當我們來到菩提迦耶,可以憶持佛陀的法教,想起佛陀在這裡得到證悟,很多佛陀的學生、偉大的上師、成就者,也在這裡修持並得到證悟。如此,就可以得到聖地環境上的利益,建立緣起的連結。

了解這點之後,當然你也要有興趣,帶著信心、虔敬心、慈悲與智慧,身心合一地來到這裡頂禮、供養、繞塔,帶著覺知與信心,身語意虔敬地,前來學習佛陀教法的慈悲和智慧,這樣就可以累積資糧、淨除罪障,加上聖地環境的加持,就可以增益你的學習和修持。

如果你想到聖地做修持,有三件事很重要,因為這裡是聖地,會來的多數是佛弟子,所以我要談一下,一個佛弟子到聖地應該怎麼做:

(一)皈依發心:
皈依:
這個聖地是佛陀來過、修持過、達到證悟並做過教學,所以來到這裡,要特別憶念佛陀恩德,生起信心和虔敬心。

發菩提心:
你為什麼來聖地,目的是什麼?動機很重要,要這麼思維:「我來到這個聖地,不僅是為了利益我個人,更是為了利益世界上一切有情眾生,都能證得真實本性。」佛陀教導我們,真實的佛自性,就在我們心中。

事實上我們就是佛,但是我們不知道,無知就是無明,從無明就生起貪和嗔,然後我們就被卡在輪迴中,就像被困在蜘蛛網中,越是掙扎,綑縛得越緊。

所以你要做個特別的祈願,祈願幫助所有眾生從三毒的網中得到解脫。你可以為你的健康、生意、家庭、國家、全世界做個別祈願,這都可以,但還要加上一個特別的祈願:願所有眾生都完全證得真實本性!這就是最重要的動機。

以上就是皈依發心。

(二)主要修持:
當你在聖地,可以修止禪,也可以修觀禪修,可以繞塔,也可以在佛前供缽,供養時要以皈依發心來進行,所有善行都可以做,當在聖地行善時,任何作為都更有利益和力量。

(三)迴向:
無論你做了什麼修持,止禪、觀禪、繞塔、供缽,善根要迴向一切有情。當然你可以迴向給你的朋友、家人、國家乃至全世界,但請記得:為了一切有情完全證得真實本性,圓滿證悟,所以我要做這個迴向,就像佛陀的祈願一樣,我要跟隨佛陀的祈願。

當你的修持具有以上這三個部分,朝聖就非常有意義。

如果你不是佛弟子,來到聖地,可能會懷疑:幾千人聚集在這裡念經、祈願,真的有效嗎?

即使你不是佛教徒,聚在一起祈願念誦,當然也有利益!祈願不是宗教的專利,慈悲不專屬於任何宗教,愛不專屬於任何宗教,覺知和智慧不需要屬於宗教,即使你沒任何宗教信仰,一起來到聖地作祈願,一樣非常強而有利益。因為這些祈願來自慈悲,來自仁慈與關心,真的很有力量。

祈願之所以有意義,是要做有智慧的祈願。你平常做事,不管好壞事,自己做,和結合三、四個人一起做,力道大不相同,如果一起做,好事會更好,壞事會更壞。同理,不管你是不是佛弟子,你來到聖地,和幾千人一起祈願,不論做何種祈願,力量都會是很強大的。如果五千個人一起做善的祈願,每個人都可以得到五千人祈願總集的功德。這就是群聚的力量。

■為什麼要「觀想自己是佛」?

三,您說「事實上我們就是佛,只是沒認出來」,當我們觀修自己是佛,如果有人懷疑:「這和乞丐幻想自己是國王,有什麼兩樣?」該怎麼辦?

當你觀想自己是佛,這種觀想必須結合智慧、覺知、慈悲和愛,全部合一,這是這個觀修特別的技巧。觀想自己是佛,心中生起的這個影像可以成為止禪的所緣,這時你要有覺知。然後你想像自己顯現為佛來利益所有眾生,這就是愛和慈悲。然而這個影像,並不是真實存在,就像鏡中影像、空中彩虹、水中月,清晰顯現,但完全無法執取,這種觀想,就是止、觀、空性、智慧。

在想像的世界,你想什麼都可以,但其中不會有愛、慈悲與智慧;但當你觀想自己是佛陀,就可以生起覺知和智慧,感受到慈悲和愛。

舉例來說,當你想像草莓,嘴裡就開始分泌口水,即使並沒有真的草莓,這就是想像的力量。當想像發揮力量時,你的身體也會跟著改變,氣脈、明點都跟著發生作用;你想像自己是佛,愛、慈悲、智慧這些金剛乘特別的特質也會一起展現,即使一開始是假裝的。但也並不完全是假的,究竟而言,你就是佛,只是沒認出來。

所以我有時會開玩笑說,這是個「買一送四」的修持,觀想自己是佛,就同時有了覺知、智慧、慈悲和愛。

■怎麼知道「自己的心是不是病了」?有情緒困擾怎麼辦?

四,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很多人心理健康出狀況而不自知,我們如何知道「自己的心是不是病了?」

要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情緒問題?通常要去看自己是不是覺得痛苦,覺得不快樂,覺得很緊繃,這種感覺甚至影響睡眠、影響日常工作,如果這樣,應該就是有強烈情緒影響我們的心,這時真的要把你的覺知帶進來。你可以這麼做:

認出:首先要認出「自己正感到痛苦」。
解脫:只要你認出痛苦,就會知道如何從「痛苦的因」中解脫出來。
這兩個步驟是很重要的。

人們即使有了強烈的情緒困擾,有時自己看不出來,沒認出,這是一種問題。另一種情形是,即使認出來,明知道自己心理有狀況,但也不想承認,不想向外求助,他們有時會想:「那沒用啦,對我沒效!」這也是一部分問題所在。

要知道,每個人都有潛能、都有能力,我們都有內在的能量、力量,只要你願意尋求幫助,問題會解決的。

小時候,我父親祖古烏金仁波切告訴我:如果你走到了路的盡頭,撞牆了,該怎麼辦?那就拎起你的背包,往牆的另一頭丟過去,當你背包被丟到對面,你就必須要找方法翻過牆去了!也許直接翻牆你做不到,但可以找找還有沒有其他方式去到牆的另一邊。

很重要的是:別放棄!繼續轉化自己,繼續轉化、繼續成長,但別產生執取,這條走不通,沒關係!還有其他好多路可以走,只要不放棄,總可以找出不同的解決辦法來。

■熱戀沖昏頭、失戀傷透心,應該怎麼辦?

五,很多人有感情困擾,不管是熱戀沖昏頭、或是失戀傷透心,會覺得人生被卡住,甚至感覺喪失感受,這時該怎麼辦?

這個時代有很多人有人際關係上的問題,其中有不少是感情問題,有很多人跑來找我尋求協助,看有沒有什麼解決辦法。

佛陀說:當我們的心專注在什麼上面,有時候就會被吸進去,過度誇大那種感受。英文有一種表達方式:「我們在自造大山」,比如地上有個小小的土丘,你看的時候,貼得太近,就會看成一座大山,然後抓住這種感受。

我們的心有兩種狀況:愛和憎。就像車子有剎車和油門,沒有這兩者,車子麻煩就大了,你也開不了車上不了路。

油門和剎車,就像貪愛和憎恨,當貪愛的油門超速衝過頭,這時退一步、緩一下就很重要,這時可以覺知自己的呼吸。當我們的心太過涉入一個情況,漸漸、漸漸就會把它極端化。

比方談戀愛時,就會把對方當成白馬王子或白雪公主,當戀情忽然被踩了剎車,你突然會覺得「這是世界末日,我什麼事都做不了,我的人生沒意義了。」

事實上不是這樣呀,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白馬王子和白雪公主,把情人當成不錯的OK先生、OK小姐,不要抓太緊,你們關係可能好一點;如果你把對方當成白馬王子或白雪公主,你們的關係就會變緊繃,接著變糟,很難繼續相處,因為有太多期待,有太多的希望、太多的恐懼。

當有強烈情緒生起時,很重要的是,你可以先覺知自己的呼吸,然後觀無常。呼吸是觀察無常很好的方式,你可以看著自己的呼吸是如何改變的,呼吸在剎那、剎那改變著,覺知自己吸進、呼出;同時覺知著自己的心跳,同樣也是剎那、剎那在改變,你全身細胞也在改變。

不只這樣,這個房子,這個地球,一切都正在改變著,當你看著無常,心裡的愛恨就會變小,心就會變得越來越開放、自信,然後智慧自然就會生起。

當你看著無常,其實可以看到很多可能性、很多機會,不只一個,何必卡在對恆常的錯誤期待上呢?

守護實修傳承,修復金剛三昧耶

主講上師:國師嘉察仁波切
時間:2020年1月31日上午8:00-下午6:0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中譯:堪布羅卓丹傑

20200131

三天的噶舉大祈願法會前行教授甫圓滿,在正行活動正式開始之前,此次祈願法會主法上師:國師嘉察仁波切,及傳承祖古、仁波切、堪布及數千名僧俗二眾,聚集於祈願大法會會場,舉行祈願法會37屆以來,首度舉辦的「密明點金剛薩埵十萬薈供」法會。

此次薈供法本由藏文翻譯成英文和中文,在法會現場提供大眾請購,讓會眾共同念誦,儀軌全名為《密明點精髓之一印金剛薩埵修持儀軌》,這是19世紀偉大的伏藏師秋吉林巴所掘取的蓮師伏藏法寶。

■以豐盛薈供,祈願法王暨傳承無障難

大祈願法會會場壇城中央,端立著一個滿載供品、與人等身高的曼達盤,在面對壇城右方,是層層裝箱堆疊、以祈願法會緞帶絲袋包裝好的豐富薈供品,以及盛滿了幾十大盤、染為鮮紅色的薈供食子。

舞台上也疊起「水水花香燈塗果樂」等八供供品,而在舞台中央,是一個雪白的、象徵本尊金剛薩埵的白色多瑪,以及內供用的顱器和些金杯。不同於前行課程的素樸簡潔,在強調豐盛的薈供法會這天,會場內除了層層推疊的各式薈供品外,壇城周邊也多了各種鮮花擺飾。

早上8:00,在號角聲迎請下,主法上師嘉察仁波切及明就仁波切等傳承祖古仁波切來到會場,向壇城中央主尊釋迦牟尼佛跪拜後,隨即上座開始今日修持,到晚間6:00左右,除短暫午茶休息外,僧俗二眾都在反覆進行薈供及持咒的積累,希望以大眾共修之力,累積十萬次薈供,迴向法王噶瑪巴健康長壽及佛行事業順利。

■懺悔三昧耶違犯,願噶瑪噶舉吉祥

隆德寺噶瑪師利那爛陀高級佛學院總住持,也是噶舉大祈願法會總戒律師堪布格桑尼瑪,接受訪問時說明此次舉行薈供的意義。

他說:這次薈供的目的,主要在於懺悔三昧耶之違犯,現今很多人頻繁接受灌頂,但對於灌頂後所應有的修持和誓言,卻並未嚴格遵守,對傳法上師的淨觀也很脆弱,一有傳言就喪失信心、造作口業,因此累積諸般惡業。

堪布說明,由於藏傳佛教密法多由空行母守護,受法者違犯三眛耶後,空行母懲戒,因此而造作包括疾病、災禍等許多障礙。以噶瑪噶舉傳承而言,包括第十六世法王圓寂之後第十七世法王認證、蔣貢康楚仁波切及法王到印度、西方後的佛行事業等,都遭遇許多障礙,因此在執行長喇嘛確札規劃下,此次是祈願法會37屆以來,第一次舉辦金剛薩埵薈供。

堪布說明,金剛薩埵是「淨罪」最殊勝之本尊,此次首度舉辦淨罪薈供,希望匯聚祈願法會各寺院僧眾之力,修持此薈供,以淨化眾人三眛耶破損之惡業,而消除噶瑪噶舉傳承的諸般障礙,並迴向大寶法王健康及佛行事業順利。

由於此為密法,堪布提醒,在會場可隨眾念誦;但若要自修,應當先求得一印金剛薩埵的灌頂及教授,再自修才如法。

■集合僧眾之力,圓滿十萬薈供

堪布也強調此次薈供的殊勝性,薈供是寺院非常重要的事情,類似今天的十萬次盛大薈供,有時整個寺院舉行,都需要一週甚至一個月才能圓滿,此次祈願法會因為人數眾多,大會也有統計並要求每位念誦的咒數,因此才能達到總數十萬遍圓滿的目標。

程序上,今天早上先將所在地觀想為淨土,並自觀為金剛薩埵本尊、觀想對生金剛薩埵本尊,及寶瓶灌頂後,之後就反覆獻供養,同時祈求主尊金剛薩埵,透過懺悔自身所造身口意之罪業,及本尊的淨化加持,祈求修復破損之受戒誓言,並迴向傳承法教興盛無障礙,及法王長壽。儀式在傍晚五點多結束,與會大眾總共圓滿了1,155,000次薈供。

_____________
〈法門介紹〉
密明點金剛薩埵,無上懺罪法
根據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羅卓泰耶所編著的儀軌釋論,此法門源流節錄如下:

金剛薩埵佛尊乃是一切密法、所有續部與壇城的源頭,也是一切佛部的遍主。縱然有人先前曾犯下戒律衰損、破戒等罪過與墮罪,已經造下痛苦之因,但僅聞其名號,此人最終仍有機會根除惡趣,完全擺脫輪迴。

《攝一切如來真如性續》便提到:即便已造無間罪,或者欺誑一切如來、毀謗正法、無惡不作之輩,若能修持一切如來的最勝手印──金剛薩埵,憶念金剛薩埵,將逐漸成辦今生所求之悉地、正法悉地、金剛薩埵之悉地乃至如來悉地。

該尊成就法也分為:百尊修法、五部修法、獨勇修法等,包括多種性壇城、同一種性壇城與單尊本尊修法等。按照《祕密藏續》的意趣,修持此法等於修持一切勝者諸佛壇城法門,受此灌頂的意義也是同理可證。

此法門包括教言傳承、伏藏傳承、淨相傳承等許多傳統,其中傳承較近而加持威力未減、空行口氣未散的法門,便是由無有爭議、應時出現的深法化身伏藏師海會之轉輪王──鄔金秋吉林巴,於羊年後月初十日,在殊勝聖地德威果乍(波蜜地區南境,今屬印度北部)的東方──雜扎仁欽札(Tsadra Rinchen Drak)右側的蓮師密洞中所迎請的《深滴三部》之一、包括四級灌頂的《金剛薩埵一印》法門。 此即今年十萬薈供法門緣起簡介。

此薈供與岡倉噶舉淵源甚深,大伏藏師秋吉林巴在雜扎仁欽札掘藏後,由蔣貢康楚羅卓泰耶將其傳至西藏東部康巴地區的八蚌寺,接著由第十一世大司徒仁波切撰寫修持儀軌,第十五世法王噶瑪巴為此修持儀軌撰寫序言。


莫為口欲造殺業,世間災厄速平息

主講上師:國師嘉察仁波切
時間:2020年2月1日上午10:00-10:3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德噶寺度母殿
中譯:堪布羅卓丹傑

20200201 GR

第37屆祈願法會前一天,此次祈願法會主法上師:國師嘉察仁波切,在德噶寺度母殿,慈悲接受祈願法會文宣組的簡短採訪。仁波切針對武漢疫情、澳洲大火受災動物、以及現代人學法的通病、及參加祈願法會的重要性及應有心態等,一一給予詳細解釋,同時針對武漢疫情,給予了〈葉衣佛母心咒〉的口傳,相關影音近日將會播出。

以下是嘉察仁波切今早受訪開示內容:

1.關於武漢災情,請仁波切講一些勉勵祝福的話,及我們一般人應當如何應對:

現在在漢地開始流傳病毒,也已經傳到很多其他國家,情況非常嚴重,許多人感到人心惶惶、許多人也因此受苦,從佛教角度而言,尤其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這一切的病苦,主因都是因為惡因:造作十惡業所造成。

尤其十惡業中的殺生之業,會導致這類疾病。從最早期佛教歷史上來看,最初人世間是沒有疾病的,因為當時的人類並未有這麼多惡業,但隨人心變動,各種惡因形成,慢慢疾病也越來越多。

當然我們說每個人的因緣不同,果報也不同,但有些人很喜歡殺生、甚至販賣肉品等等,很多人喜歡食用肉和海鮮,為滿足口腹之欲,以往沒有的殺生方式也被發明出來。

這些新型態的殺生,包括大量的、運用現代科技等變得更多樣,造惡業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很重要是要斷除惡行,即使無法全數斷除,但起碼從自身做起,能夠止惡行善,這是很重要的。

為這次疾病,我們可以多唸誦的是〈度母咒〉、〈藥師佛心咒〉及〈葉衣佛母心咒〉等,除了自己唸誦外,也可以請寺院上師、寺院、僧團來修法、迴向,就如同《入行論》中提到:「願諸病有情,速脫疾病苦!亦願眾生疾,畢竟永不生!」我們要祈願世界一切疾病都消除。

2.現在有許多華人弟子學佛,有哪些通病及如何修正?

首先,漢傳佛教的歷史比藏傳佛教還久遠,在中國大乘佛教、密乘教法都有流傳,自古以來也有許多修行者成就殊勝果位。

現代而言,有一個所有人都會遇到的情況,就是外在物質、外在各種誘惑變得越來越強烈,讓人心很浮動、很容易變動,因此現在而言,很多人想法、行為都開始改變,甚至每天每天、每年每年,都有很大變動。

我們必須要知道的是,佛法教導我們的,就是要有穩固的心,佛法是不變的,佛法中強調的皈依發心、持守戒律,都在教導我們的心,要如何能不受外在事物所牽動,而穩定下來。

這是這個時代,無論你是中國佛教徒、漢傳佛教徒、藏傳佛教徒,甚至身為一個人,應當如何讓你的心穩定下來,能夠不要浮動、堅定下來。

3.請仁波切以唱頌方式口傳〈葉衣佛母心咒〉。

我先解釋一下咒語的意義,這裡面的意思就是「消除疾病」「消除熱惱」「消除傳染病」等,抱歉,我沒有唱頌調,就是單純唸誦。

(口傳〈葉衣佛母心咒〉)

4.請仁波切給來參加祈願法會的法友一些鼓勵:

噶舉大祈願法會可以說是歷代法王噶瑪巴很重視的佛行事業,在第七世法王噶瑪巴確札嘉措時,當時祈願法會是極度盛大;尤其是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到印度之後,祈願法會規模更為盛大。

祈願法會最主要目的為何呢?我們回到整體佛教來看,佛教被稱為向內的宗教,內就是內心,無論基礎乘、顯乘或密乘,雖然在教法上有許多支分不同,但共同目的都在談論「向內降伏自己的心」。

因此其實無論要做任何修持時,都要記得回到你的心,心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祈願與祝福,無論你皈依、持戒,或發起菩提心,都是一種祈願與祝福的力量,因此祈願很重要。

一切都離不開祈願:內心發願,即使到密乘灌頂也好,當你接受每一個灌頂時,譬如接受灌頂到寶瓶灌時,或接受心性實相指引時,都要發一個願。同時你在觀修任何本尊時,也是不斷發願的,因此「祈願」是非常重要的。

祈願可以有自利與利他兩個面向:你修持若為自利,也是為了好好祝福自己而發願;同時你的修持,也是為了利他及祝福而做祈願,因此祈願法會時,不僅對於自身的祝福與發願,也是同樣祝福及祈願佛教能興盛。

尤其是自宗教法興盛之外,藏傳佛教四大教派教法也能興盛,不僅如此,同時希望基礎乘、小乘、顯教都能興盛圓滿,這整個發願本身,也祈願直至證菩提它能都不斷地穩固、增長。

因此就像〈普賢行願品〉中的一句話:「一念一切悉皆圓,成就眾生清淨願。」祈願一切眾生心願都能成就、圓滿,同時我們這次祈願也應當共同發願:希望世界上各種疾病傳染病都能消除。

不僅站在人類角度,希望人類疾病能消除,事實上我們看到很多動物也在生病、也被疾病傳染,甚至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動物正在流傳著某種傳染病,因此我們也要迴向給動物。

同時我們也可以製作藏藥,有些可丟入海中、湖中,我們也可發願有機會去參與、去製作。當然最主要迴向給尊貴的法王噶瑪巴及歷代噶瑪巴,預言說有25世的噶瑪巴,祈願法會可以說是歷代法王噶瑪巴重要的佛行事業,我們也祈願迴向給法王噶瑪巴。

尤其大家也知道今年澳洲大火,造成很多生命損失、很多動物死亡,更早之前在其他國家也有這樣大火,我們這次祈願法會也要特別迴向給澳洲大火受災的動物們,以及其他地方四大不調的災情。

甚至很多地方有風災等,都希望迴向給他們。偶爾我們會特別為四大不調災情而修持的布施多瑪修法,個人修持可以比較簡單迴向,寺院和法會有時也會舉行盛大儀式,總之都要盡量修持和迴向。

觀心是空,拆解妄念組合的幻相

主講上師:明就仁波切
時間:2020年1月29日下午2:00-3:30
地點: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中譯:堪布羅卓丹傑

20200129-3

現在講到止和觀兩個次第。止的部分主要講到觀呼吸的方式,其中又分為數息和隨息兩個方法。觀的部分,依照三乘分為:聲聞乘的共同觀、大乘的不共觀和密乘的特殊觀。現在講到的是聲聞乘的共同觀,其中又分為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和法念住四個部分。前兩個已經講完了,今天早上講到了心念住,下午接著繼續講解。

早上的修持時,我們最後一起念誦了皈依和發心,因此現在就不用重複,直接進入正行,修持心念住。

心念住禪修

一,個別定義:明而覺

現在修持的是「心」的個別定義,就是「覺知對境」、「知道對境」,總之,心能夠覺知對境,也能覺知自己,就像油燈的例子一樣,這在之前說過了。然而一般來說,我們無法在一開始就認識到自心「覺知自己」的這個部分,因此,必須藉由一個對境,也就是透過觀察妄念,幫助我們了解何謂「覺知自己」。

你們還記得早上給的功課是什麼嗎?座間、生活中要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那麼剛剛中午吃飯的時候,記得觀看自心的請舉手。

很好,舉手的比之前多了。
想要修,但是忘記了的請舉手?
想要修,但是因為懶惰沒修的請舉手?

■直觀妄念,無整安住

剛剛問大家的時候,你可能心中生起一個念頭:「對耶,糟糕,我都忘記要修了。」其實這也是個妄念不是嗎?所以你現在就可以看著這個念頭。或者想到:「哎呀,我好懶惰。」這也是一個念頭,你也可以去看著這個念頭。[〈金剛總持祈請文〉說:]「任顯妄念體性皆鮮明,無整如是安住之行者」,心中生起什麼念頭,就讓這體性鮮明的妄念自然顯現,然後無散安住於其上,這就是心念住。

接下來,請各位直觀心中任顯的妄念,無論念頭是好是壞,看著就好。這個時候,主要就是以我們能知的心去觀。

看妄念會有兩種情況,還記得是哪兩種嗎?

第一種是妄念不見了,什麼都想不起來,不知道該怎麼看,妄念消失了等等。第二種經驗是可以看妄念,就跟觀呼吸一樣,觀呼吸的時候,可以觀察到呼吸的進出,同樣這時候可以觀察到一個妄念跟著一個出現。或者就像站在河邊觀看流水,流水沒有因為你的觀看而停止流動,你也沒有掉入水中被水沖走,同樣,觀看念頭的時候,就是看著念頭的流動生起,你沒有被念頭帶跑,但你也沒有阻斷、干擾念頭。

兩種情況都可以,你不需要去想:「我要停止念頭」,也不用想:「我一定要看到念頭」,都不用,事實上,不做任何選擇,這就是禪修。

大家身體坐直。
雙手放好,持定印。
眼睛閉起來,觀看自己心中任顯的念頭。
眼睛打開,繼續觀看念頭。

■無所緣:一看,妄念就不見了

看妄念的時候,妄念不見了,這樣的請舉手。

看妄念結果妄念不見了,這時你指不出任何所緣、對境、妄念,這代表你已回到自心的無所緣上安住,這被稱為「無相的止」。

能夠這樣安住很好,但是時間不會很長,因為很快又會有念頭生起。任何生起的妄念,在你觀看的時候馬上消逝不見,就像是你在公車站等車,好不容易有一班公車進站了,當你正要動身上車的時候,車就開走了,結果只剩你隻身一人站在車站一樣,同樣,雖然妄念消逝了,但你保有一種「妄念呢」的注意力,這是一種想要知道妄念在哪裡的正念。沒多久,妄念又會出現,然後一看又不見,那麼同樣這時你就安住在這樣的正念上。

■有所緣:看到妄念,像看電影

在座有的人可以看到妄念,就像看電影、看流水一樣。是這樣情況的請舉手。

這也很好。當你能夠看到妄念的時候,代表你不在散亂,妄念幫助你專注,就像觀呼吸的時候,呼吸變成是你專注的所緣一樣,妄念成為了你專注的所緣。這時你已經如實知道念頭是如何變動的,這種知道就是智慧。同時,你只是讓念頭自然的變動、生滅,你沒有去阻止,也沒有做修整,所以貪心和嗔心也會自然減少;因為自心智慧自性現起的時候,直觀任何念頭,例如貪心或瞋心,自然就能觀見到實相。以上句句都是修持的要點。

繼續這樣觀修一段時間之後,任何煩惱生起,都可以這樣去觀修。同樣也可以這樣去觀修痛苦的感受。總之,對於善、惡、無記的念頭,樂、苦、不苦不樂的感受,都可以這樣去直觀。

記得前幾堂課中,我們練習過觀呼吸,當時有提醒各位,不用在乎呼吸是緩是急,是混亂還是平靜,都沒有關係,念住法門的特點就是——任何情況發生,不要試著去改變、修整,只要直觀就好。所有的發生,都可以是念住的所緣,不僅如此,因為是直觀一切發生的本質,這樣的觀察就能幫助開啟心中本具的智慧。持續這樣的練習一段時間之後,你會對於妄念對境的本質是什麼,愈來愈明瞭,因此,各位請繼續觀修。

二,總的定義:空

接下來要講到心念住當中,對於心「總的定義」的念住。
首先,各位知道心「自己本身的定義」是什麼?
明而覺。
那心「總的定義」是什麼嗎?
空。

■聲聞空:非單一、非獨立、非恆常

教言中提到,比起其他的觀修方法,心念住的觀修,比較容易幫助我們領悟到空;身念住領悟無常,受念住領悟苦,心念住領悟空。這裡的空是聲聞乘的空,意思是非恆常、非單一、非獨立的空。至於心的無時分剎那,聲聞認為還是實存的。這部分我們之前討論過,也就是對於時間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段解析,在進入分析「現在」的時候,一直分析拆解下去,一剎那間有64分,其中的一分是實存的。這就是聲聞乘認為的「實有存在的心識之無時分剎那」。

講回到空,教言中強調,在自心上領悟非恆常、單一和獨立自主這樣的無我空性,是比較容易。

■無所緣:安住在「觀不到」的心上

心和妄念都是無形無色的,對於這樣的妄念繼續觀修下去,就像在座很多人也有提到,會經驗到的一種情況,就是找不到妄念,這時你只要安住在「觀不到」的心上就好。

■有所緣:看到妄念,要看穿它是混合執取

另外一種情況是找得到妄念,換句話說,如果能夠好好觀察到妄念,會發現妄念其實包含很多個部分。我想透過下面的一個練習來說明這是什麼意思。

■「妄念僅是分別心作用」觀修引導

各位請把手舉起來。
好,接著閉起眼睛,想像自己手中握有全世界最好吃的橘子。
天氣也愈來愈炎熱,嗯,這個橘子還冰涼的,吃起來一定很棒,
甜甜的,味道香極了。如果吃下去有多好。
接著,把這顆橘子拿起來聞一下。嗯,很香,很甜。
接著,要剝皮了。剝好皮之後,拿起一片橘子來吃,放到口中。

好,請睜開眼睛。
呵呵,什麼橘子都沒有。

各位剛剛有沒有流口水?有流口水的舉手。

剛剛那段「吃橘子」的經驗,都是我們的分別心在作用,分別心的作用,就是將「聲」、「義」混合執取。

首先我們以為自己手中有一顆橘子,這其實是橘子的「義」共相,就是一個橘子的概念形相,例如黃色的、圓圓的,外層有皮,裡面有一片片的橘子肉的一個概念形相。同時還有橘子的「聲」音共相,意思是很多和「橘子」相關的話語會出現,例如:「是是,我要吃『橘子』」、「嗯嗯,還是不要吃『橘子』吧」、「仁波切要我們這樣觀想真好笑,手中根本沒有『橘子』呀」、「真想偷看旁邊的人是在怎麼觀想剝『橘子』皮的,但在法會上,又不好意思身體轉過去看」⋯⋯等等,你的分別心喜歡不停的講話,這些碎碎唸就是聲共相。

再來,你心中想著「我吃到的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橘子」,所以生理上也會有反應,像是流口水。不僅如此,最後一個重點是你的「相信」,如果你以前吃過橘子,而且很喜歡吃橘子的話,你就會相信這個橘子的味道很甜,很香,而且可以止渴;當然不喜歡橘子的人,情況則會相反,可能覺得噁心不想吃,這也勉強不來,然而無論如何這都屬於貪心和嗔心。

■一個妄念,可以拆成四片

所以歸納來說,想著「橘子」的分別妄念,有四個部分,對吧?

  1. 義共相;
  2. 聲共相;
  3. 身理反應;
  4. 相信、執念。

所以如果仔細觀察妄念,會發現它們都是由不同部分組合而成的。就像「橘子」這樣的一個妄念,並不是一個單獨個體,其實可以被拆分成不同的部分。

恐懼、嗔心等等的妄念也是一樣,都包含了這四個部分。例如生氣的時候,心中會出現讓你生氣的人的樣子,有時也不一定是人,也可能是某個東西,例如有些人會對房子、桌子生氣,甚至會對自己生氣。再來,還有分別妄念的碎碎念,接著是生理的反應,可能是氣到胃痛、心痛、冒汗等等。最後是相信,也就是執念、顛倒見,例如堅持對方就是心懷不軌,就是故意要傷害自己等等。

當你能夠直觀到瞋心的不同部分,瞋心就不再像以前那樣有力,嗔心的力量來自於我們以為它是恆常、單一和獨立的執著,然而嗔心其實只是不同部分組合而成的聚合物,剎那、剎那的在變化著。任何煩惱、妄念的本質都一樣,都是非單一、恆常、獨立的空。

■妄念煩惱「空的本質」觀修引導

接下來我們的練習,就是觀察生起的煩惱妄念,發現它非恆常、非單一和非獨立的空的本質。

身體坐直。身心都放鬆。閉起眼睛。
接著,無論心中現起任何煩惱、妄念,就看著它。

例如想到橘子,就有橘子的「義共相」,
還有橘子的「聲共相」,就是各種和橘子有關的碎碎念。
同時,身體也有反應,喜歡橘子的人,
身體會感到舒服,不喜歡的人則相反。
同時,還有相信,認為吃了這個橘子,它的味道會是甜的,
對身體好,或者對身體不好等等的執念。

觀察這每一個部分,只要看到就好,不用做其他任何事情。
這樣觀看的時候,如果沒有任何妄念煩惱,
就安住在這上面,這就是空,是一種短暫的空的覺受。
如果有妄念煩惱生起,
你也能覺察到它的本質是無常、多數等等空的本質,
這時你就感受到聲聞乘所說的非恆常、非單一、非獨立的空是什麼。

眼睛打開,和閉眼的時候一樣,
觀察任何生起的妄念,剎那都在改變的無常性。
另外,也可從義共相、聲共相、感受、相信各部分,
去觀察妄念的非單一性,認識到妄念是由多數聚合而成。
好的,接下來,安住在心自然、本然的狀態。

這次觀修如何?觀察到妄念的非恆常或非單一性嗎?觀察到的請舉手。

有妄念生起,就這樣去觀看;沒有妄念生起,就安住在覺知到沒有妄念的心上。總之,無論任何情況,都保持自然,不要去做任何修整。持續這樣修下去,就能了悟聲聞乘的空。

以上就是「心念住」的觀修,透過觀察心的總與別的定義,而確立觀的修持。

法念住禪修

一,個別定義:在萬法自性上,不散亂安住

接著要講法念住。法的個別定義是「持有自性」,像是柱子、瓶子、房子、人、牛等等,總之無論是眼的對境——色法,耳的對境——聲音,鼻的對境——氣味,舌的對境——味道,身的對境——觸感等等,當這一切色聲香味觸的法在心中現起的時候,在其「自性」上,「知道」這個法(現象)就好——知道形色、知道聲音,知道味道等等,然後不散亂的安住在其上。

■法念住「安住聲音自性」觀修引導

接著這次我們要觀修的法,是聲音。

首先身體坐直。這次大家坐了這麼久,可能已經找到觀修受念住的很好的助緣了,我的意思是,從早坐到晚,大家有沒有背痛、腰痛或腳痛?有的請舉手。

很好,這些疼痛就是一種苦受,已經成為你觀修受念住的助緣。苦受是各種感受當中比較強烈的,很自然會引起我們的注意,幫助我們覺知它,念住其上。例如牙痛,無論你是在看電影,還是逛街買東西,只要牙齒一痛,注意力馬上就會跑到疼痛上面。這時如果你能念住其上,你會發現可以安住很久。如此念住在疼痛的練習,能夠幫助你禪修的進步。一般來說,在遇到困難、生病或任何痛苦的時候,如果能夠這樣做禪修,帶來的效益是很大的。

首先做「受念住」的禪修。閉起眼睛。
從頭頂開始覺察,一直到腳部,
有什麼感受就順著去注意、念住其上。

覺察的時候,不一定要依照從上而下的順序,
有時向上,有時向下覺察,沒有關係。
總之任何感受生起就要去注意。
教言提醒我們:不要專注在身體的單一部位太久,
適時的轉換注意、念住的焦點,從頭到腳,或從腳到頭觀察。

接著,專注聲音。
(仁波切每隔兩秒敲磬一次)
聽到聲音就好。
(仁波切繼續每隔兩秒敲磬一次。持續約一分半鐘後停止。)

接著我們專注在自然聽到的各種聲音上:
車聲,人講話的聲音,咳嗽聲等等。
你可以轉換,不用一直專注在某一個聲音之上。
無論聽到任何聲音,只要知道這個聲音就好。

請張開眼睛。然後專注在眼前看到的任何事物上。
例如我現在眼前的這朵花,我看到它,這樣就好。
各位不一定要看花,也可以是看到前面的人的頭,
不管是方的、圓的頭都可以。

大家觀修得如何?聽聲音容易專注,還是看東西比較容易專注?
覺得聽聲音比較容易專注的請舉手。(較多人舉手)
覺得看東西比較容易專注的請舉手。(舉手者較少)

每個人的情況各有不同,這很正常。

有些禪修的傳統,不會從身念住開始依次序修持,而是直接從法念住開始,例如專注在某個色法、聲音上做修持。因此,各位如果覺得四念住學到這裡有些糊塗了的話,你可以選擇比較容易上手的先開始觀修,直到有些覺受生起,再換下一個念住修持。就像剛剛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聽聲音比較容易專注,那就可以先從聲音禪修開始,然後再轉換到專注色法或氣味上頭。

講到氣味,晚上有一個功課給大家,就是晚餐的時候,要專注在氣味和味道和上面。明天要考試喔。

等一下下課之後,各位前往餐廳用晚餐的時候,首先會聞到菜飯的香味,這時吸氣時專注在味道上,呼氣時就放輕鬆,要記得這樣呼吸幾次,這就是法念住的修持。接著到了餐廳,打好菜,捧在手上聞一聞,如果你肚子很餓的話,那菜就變得更香了,這時候也要記得呼吸,把注意力放在菜飯的氣味上。接著吃了一口菜,吃的時候記得細嚼慢嚥,不要急,不要像狗見到肉一樣的狼吞虎嚥。能夠這樣慢慢的吃,不僅是修持,也對身體很好的。今天晚餐和明天早餐時的功課就是這個,別忘了。

前面講過了專注在色、聲、香、味上的修持,接著是觸,觸屬於受念住的範疇,所以也算是講過了。再來是心的對境——所知萬法,也就是這裡法念住在講的,所以也算是講過了。

一般來說,身、受、心三個念住是法念住的分支,但是為了更準確的次第破除常、樂、我、淨的執著,了悟無常、苦、空、無我的實相,所以特別安立了身、受、心三個念住的觀修。這三者的觀修穩固了,最後才會觀修法念住,藉此了悟無我。總之,法念住「自定義」的修持,就是「在萬法的自性上,不散亂的安住」,例如看到色法、聽到聲音、聞到香味等等。

二,總的定義:無我

接下來要講的是法念住「總的定義」,也就是無我。

五蘊和合的自身之上,找不到一個單一、恆常、獨立的自我存在,這就是無我的意思。無論單從色蘊上,或者單從受蘊、想蘊等等上去觀察,都找不到一個實有的我存在,同時,沒有一個蘊是恆常的,每一個蘊剎那都在變換著,同時,這每一蘊都不是單一個體,而是多數,是聚合物。這樣去觀修,就能逐漸領悟聲聞乘的無我。

我們無法透過「不要有一個我」,或者「從明天開始,絕對不可以想到有一個我存在」的想法領悟無我,事實上,這些想法沒有任何用處,這樣一直想下去,反倒可能加深我執,因為你太緊繃了。事實上,你只要了解到「『我』是自心造作出來的,本來就不真實存在」,這種領悟即是智慧,是消除我執的唯一辦法。

禪修是勉強不來的,就像昨天我們試過「不可想手機」的禪修一樣,結果反而是一直想到手機。很多人不知道這個要點,勉強自己禪修,結果修了半天,不但心靜不下來,反而變得更加緊繃,最後可能變得易怒和暴躁,那就不好了。

■智慧林那個不說「我」的老外

二十多年前,有個外國弟子到訪智慧林,拜見金剛持大司徒仁波切,請求仁波切傳法。仁波切傳授了一些禪修技巧,和無我、空性的觀修法門,最後並且囑咐他要好好修持。

但是那個外國人一心只想消滅我執,他之所以到印度求法,就是要消滅我執,所以他等不及回去慢慢修,當時就問仁波切一個問題:「請問仁波切,我可以在您跟前發誓嗎?我發誓從今天起,我絕對不再想『我』,也絕對不再說『我』這個字!」

仁波切聽完笑著說:「這種發誓不會有用的。「我」是沒辦法用這種方式消除的。事實上我不用消除,我本來就不真實存在,你只需要具備正念、智慧,消除我執,了悟無我才是重點。」

結果那個外國人沒有聽話,還是一意孤行。後來我有幾次在寺院遇到他,他見到我說:「仁波切,您好,『嗚』(閉嘴)可以和您一起去達倫色拉嗎?」還有一次,我正要到附近的商店買東西,他又跟我說:「仁波切,『嗚』可以和您一起去買東西嗎?」他真的就是不用「我」這個字,全都換成「嗚」來表達。總而言之,聽說兩年之後,他變得心智不太正常,瘋了。

■認識實相,是消除我執唯一的方法

我執要如何消除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認識到真實的情況,那就是:本來就沒有一個我實有存在。認識到這一點,我執自然消除。

就像陽光出現,黑暗自然消除一樣,無我的智慧,自然會讓我執平息;進而一切的煩惱、痛苦也會得以消除,內心的喜樂和平靜就會得到。外在的快樂都只是暫時的,會壞滅的,其實本質就是壞苦。因此,內心的喜樂才是最重要的,內心喜樂了,無論前往何處都會喜樂,相反到哪兒都不會快樂。

總之,我們這次講到的四念住,是屬於五道當中「小資糧道」的修持。四念住的修持穩定了,中資糧道的「四正斷」自然就會生起,持續修持下去,最終三十七菩提分的修持都能圓滿,而這一切都是從四念住開始。

希望各位能夠好好修持。最後,我們要將今天聽法和修持的功德,迴向世界和平,迴向眾生平息煩惱、痛苦,得證圓滿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