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dow

時間:2017年2月10日上午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噶舉大祈願會場

20170210

上師相應法,重點在信心與淨觀

法王早上8:00邁入會場,在維那師帶領下大眾齊誦〈金剛總持祈請文〉、〈普賢行願品〉後,僧俗四眾代表敬獻請法曼達,開始第34屆祈願法會的《了義炬》〈上師相應法〉第三堂課程:

法王開示:
我們繼續講解《了義炬》〈上師相應法〉內容:

就算沒有從如同噶瑪巴和他的心子這樣眾所週知的上師口中聽聞到佛法,將其他有覺證的上師奉為根本上師,也能獲得加持。這位上師實際上是凡夫也好,是佛陀、菩薩的化身也好,如果我們自己能觀想對方就是佛陀,並且向他祈請的話,諸佛、菩薩、本尊聖眾就會進入這位金剛阿闍黎的身、語、意中來利益眾生。

《廣布吉祥口授》中說:「任何眾生若是藐視未來的金剛持,就等於是藐視我,我將捨棄他們。」又說:「住在上師體內的是我,從其他行者那兒接受供養的是我,他們取悅我,因此清淨了自心的業障。」

若能讓自己的上師歡喜,就是讓一切諸佛歡喜,若對上師作惡,就和對一切諸佛作惡沒有差別。若供養上師,就獲得供養一切諸佛的福德,而且滅除自己的覆障。所有的經典和論典都說,殊勝成就的獲得只取決於上師。

因此,對上師虔敬和供養等行為的利益是無量的。

密續中說:「若人觀修十萬尊,較之專想上師身,其利百千分不及。若人誦咒千億數,較勤祈上師三遍,其力萬分不及一。若劫修圓滿次第,較之心中僅現師,其威萬分不及一。」

《明燈》說:「善男子,盡所有十方佛世尊,所有十方諸佛世尊金剛身、語、意所生之福德蘊聚,阿闍黎一毛孔之福德更勝於彼,何以故?善男子,菩提心乃如來智藏故。」

教導大、小乘經論的上師,與教導密乘的續典、口傳、口訣的上師,這兩者除了在影響力上有一些差異之外,在一般的 情況下,一點差別也沒有。

以密乘第一條根本戒的對象來說,所謂是否毀犯了三昧耶誓戒,取決於我們自己,並非取決於對方是否為根本上師。在領受了密咒灌頂之後,所有和自己建立起法緣的上師,即是要持守勿犯根本戒第一條的對象了。所以不論接受了多少顯乘或密乘的法,一旦受法了,就要重視不能積造罪惡。然而,沒有法上聯結的傳承上師們,雖然不是毀犯根本戒的對象,卻也絕不可以對他們做出詆毀等行為。

整體而言,不要觀察眾生的過錯,要修持知母、念恩、慈悲, 特別是不要觀察進入佛門之人的過失,要知道他們就像是在 同一條船上的人一樣,只有想著對方的功德,並且去隨喜和尊敬。尤其不能觀察上師的過錯。

在《信力入印法門經》中說:「辱罵一位菩薩的罪過,大於 搶奪三千世界一切有情之財物,摧毀一切佛塔。不論任何緣由輕視苛罵菩薩,將轉生嚎叫地獄,身長五百由旬,頭、嘴、舌各有五百,有五百支犁挖割每一根舌頭。」

總之,辱罵一位聖者的罪過是無量的,何況是辱罵菩薩,更危險的是辱罵密乘瑜伽士。再者,我們不知道誰是聖者,誰住於內在的瑜伽,因此說除了圓滿的佛陀之外,一介凡夫無法度知另一個凡夫,若是隨便道人長短以及毀謗他人,則會掃掉自己的功德。觀察別人的過失,自然一定也會毀滅自己。所以,只偵查警惕自己的過錯,這才是最重要的。

那些對上師沒有信心,對修行人沒有淨觀的人,我們現在都看得到、聽得到,這樣的人會遭遇到不希望發生的事情,別 人都把他們視為敵人,遇到不安樂的死亡因素,死亡的徵兆不祥,成為人們毀謗的對象;那些對上師虔敬並且對他人較有淨觀的人,自然就會福樂且有名望,人人都會讚歎、尊重、愛戴他,也會遇到好的死亡因素,有好的死亡徵兆等。

噶舉祖師曾說:「視上師為佛,就能獲得佛的加持;視上師為菩薩,就能獲得菩薩的加持;視上師為成就者,就能獲得成就者的加持;看上師只是一位好的凡夫善知識,就獲得相等身分的加持。沒有虔敬,永遠不會得到加持。」

[修持上師瑜伽應有的信念]

一, 並非在根本上師之外另有他佛,上師是十方三世一切諸 佛總集的體性。三寶的功德沒有邊際,而那一切功德都是根本上師的化現。不只如此,現今在各方利益著眾生的聖者們,包括太陽、月亮、滋補良藥、舟船、橋樑,這些都是上師的化現。給予我們灌頂、口傳、教授,以及教導我們書寫、念讀、學習的人,要觀想他們都是上師尊身的體現。總之, 要堅定確信上師是佛。

二、要想:「佛陀、本尊、噶舉傳承祖師們雖然殊勝,但是我們卻不得見其面,不得聞其聲,就算見到了,他們也不會 做出更勝於上師佛行的事情。過去有無數佛世尊,現今也有住於十方的無量諸佛、菩薩、上師、本尊,但是我連在夢中見到一位的福氣也沒有。可是這位根本上師卻將即身成佛的方法,完全而且沒有錯誤地展示給這樣的我。如此大恩,就算身體性命化為灰燼也無以為報。」

三、我們不應該當上師關懷我們,賜予我們教法和物質時便想起上師,但時間一久便忘記上師。當疾病惡緣發生時,會想起上師,當享受快樂的時候,就不會憶念上師。而是應該 不論在行、住、坐、臥、快樂或痛苦等任何情況發生的時候,一遍遍地心裡只有想著上師。

四、不應該偶爾想起上師,只是嘴上說著:「皈依啊!」然後少少地念誦幾種祈請文就覺得算數了。而是要以全身汗毛 顫動、淚流滿面的渴望,頓時拋開意識,滅卻凡俗的感知,生起無可指認的強烈虔敬覺受。

若能具備以上四點,則是有了能讓加持入心,且能夠豁然生起證悟的標準虔敬。修習上師即是佛,是迅速獲得加持的關鍵。

此外,若修持大手印,應觀想上師就是赤裸裸的法身;要延長壽命,應觀想上師就是無量壽佛以及白度母;若要消除疾病,應觀想上師就是藥師佛。若要消除非人的侵擾,就要觀想上師就是那個對治的本尊。

要視上師與任何續部壇城之主尊沒有差別,所以[稱上師為 ]「壇城怙主」,也就是這個意思。同理,這也就是為什麼會出現上師瑜伽的各種事業法門。

不憶念上師的恩德,是不重視教法的表現,因此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的,自心也不會生起功德。但也因為如此,膽大的人會產生認為上師不可能有功德的邪見,膽小的人會產生認為其他的修行者不可能有功德的邪見,於是會毀犯根本墮罪,導致過去所積聚的一切福德被掃除殆盡。

若憶念上師恩德,自然就會生起對上師和法的恭敬,於是一切功德會無須努力地任運而成。經典中說:「若難以生起純正的虔敬,可以透過供養三寶,承侍僧伽,身語做善行等等, 盡量去行善積德,祈願:『透過自己所積聚的福德,能夠生起對上師的特殊虔敬。』透過這樣的發願和修持將能立刻生起虔敬。」

祈願:『透過自己所積聚的福德,能夠生上等的虔敬能有上等的善行,中等的虔敬會有中等的善行,普通的虔敬,善行也會是普通的。那洛巴、梅紀巴、密勒日巴、甲域瓦等人,為了上師而修苦行,僅僅如此便獲得了成就,我們做不到像他們一樣,也難以生起無造作的虔敬,因 此要用祈請來引導,漸進地修學

■自入灌頂:觀想上師放光加持,淨化三昧耶違犯

如同昨天所教授的觀想法,行者可以藉由領受四灌,恢復密乘戒的違犯,「四灌」也有一個名稱為「自入灌頂」,所謂「領受四灌」時,要依序觀想:

一,上師額間放射出象徵「身」的白光,讓弟子得到瓶灌;
二,上師喉間放出象徵「語」的紅光,讓弟子得到秘密灌頂;
三,上師心間放出象徵「意」的藍光,讓弟子獲得智慧灌頂;
四,上師額喉心同時放出白紅藍光,讓弟子得到第四灌頂。
接著觀想上師化光融入你,與你無二無別。

這四灌也等同於灌頂儀軌中的自入儀軌。

《四座上師相應法》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要在四個時間修持「上師相應法」:在早上和下午各兩次,另有「六座上師相應法」,就是一天中有六次。對於初學者而言,在修持上師相應法時,最好時間不要太長而次數要多,是較為容易的,因此有四座或六座上師相應法。

一般在家眾可能很難在一天中修六座或四座,但每日修持一座是必要的。

為何要注重一座法的修持呢?如果毀犯了所領受得菩薩戒或密乘戒時,懺悔期限是在一座法之間,若時間超過一座法後,就很難恢復、還淨,因此在一座法內修持,就能還淨恢復你的戒律。

■觀想上師與釋迦牟尼佛、岡波巴大師、金剛總持、噶瑪巴無二無別

同樣的,《了義炬》〈上師相應法〉觀修的重點,也是你觀想的上師不是單獨個體,而要觀想為「一切諸佛總集,一切壇城聖眾三根本總集」,這是很重要的:

一, 上師與釋迦牟尼佛無二無別:我們觀想上師於頭頂對面虛空中出現時,要觀想其本質與釋迦牟尼佛無二無別,因為世尊是整個佛教的創始者。

二, 上師與岡波巴大師無二無別:其次要觀想根本上師與岡波巴大師無二無別,尤其在做四加行的前行修持時,更要如是觀想,因為岡波巴大師是達波噶舉教主,達波仁波切是佛陀授記的大師,因此要觀想與根本上師無二無別。

三, 上師與金剛總持無二無別:再來重點是要觀想上師與金剛總持無二無別,本質是上師、外顯為金剛總持,本質也與佛陀無二無別,藉此方式,等於也是和密乘結下法緣。

四, 上師與杜松虔巴無二無別:最後重點是要觀想根本上師和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無二無別,因為杜松虔巴是岡倉噶舉的創立者,之後才有歷代噶瑪巴的轉世。此處觀想的噶瑪巴,可以是你特別有信心的那一位,你觀想上師與噶瑪巴無二無別即可。

說這麼多,觀想上師即是釋迦牟尼佛、諸佛總集等等,這一切上師相應法,觀修用意就是透過各種方式、用盡各種力量,去幫助你生起虔敬之心,這就是上師相應法的重點。

■對你恩德最大、你最感念的上師,就是根本上師

剛剛我們也一直提到「根本上師」,很多人不知道何謂「根本上師」,跑來問我說:「可不可以告訴我,我的根本上師是誰?」請我告訴他們。

針對很多法友的這個問題,我也很難一下回答,他的上師姓名是誰、地址在哪裡等等。但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先瞭解何為「根本上師」,若你是一個有信心做佛法思維的行者,你會發現你會有很多指導你佛法、結下了法緣的老師,不一定只有一個,但當中,你會發現特別有證悟、有修持者,這位可能就是你的根本上師。

另一種說法是,在這麼多上師中,你覺得他對你恩德最大、你最感恩他、特別帶領照顧你、和你連結很深者,也可以說是你的根本上師。

因此很多時候,當談到根本上師時,並非是從外相上去取決何為根本上師,而要從心上去看。若感覺「特別有親切感」者,可以說就是根本上師。以過去祖師為例,岡波巴大師最早在噶當派出家學習,當時依止過非常多噶當派善知識,之後最主要依止、跟隨者,為密勒日巴大師。

在當時,相較於噶當派大寺院中、學習大經大論、討論哲學的出家僧眾們,密勒日巴大師是一位瑜伽士,白話就是一位在家居士,是一位非常普通樸素的善知識,大師他非常自在,每天快樂地唱著道歌,白話來說,就是成天到晚都在唱歌,遇到有弟子來,就說唱道歌吧,他並不會為弟子講授中觀道理而是唱道歌。

但當岡波巴大師一聽到密勒日巴名號時,就生起信心,之後跟隨密勒日巴大師四、五個月,密勒日巴大師成為岡波巴大師最重要的一位上師,也成為岡波巴大師的究竟皈依處。

■先自問:「以我現在對佛法的信心,找得到上師嗎?」

但是我們現在的人是如何尋找上師呢?多半是看外相,我們會先觀察,這位上師寺院大嗎?弟子多嗎?長得如何?對於上師的修為、證悟、學問,我們都不關心,其實換句話說,在找尋根本上師時,都不是非常有道理,因為我們並未從自己的信心著手,而是像購物一樣,從「好看不好看」來尋找上師,這是錯誤的。

根本上師不是向外去找,重點在於自己有沒有信心,我們應當先自問:「以現在自己對佛法的信心程度,我找得到上師嗎?」這是首先要觀察的,但一般人都並未從此著手。

因此有點類似「你想買東西卻不帶錢」,這是買不到的;同理,若你找尋上師時並未具備虔誠,那也根本找不到根本上師。

我看到很多法友都很擔心找不到根本上師,從某方面來論,「師資缺乏、找不到好指導者」確實是個會遇到的困難;而從另一角度而言,自己的信心要先建立,若你真的對佛法有真實的虔誠信心,並不需要擔心會找不到根本上師,因為佛菩薩都日夜恆時、迫不及待地想要利益眾生,但若我們不給他們機會,那連諸佛菩薩也沒辦法利益到我們。

■佛菩薩在門外,你卻不開門?

所謂的「機會」,就是「生起信心」。

「信心」如同打開「城門」一般,打開時所有人都可以進來;若將門緊閉,外面的人再怎麼敲門,都是進不來的。沒有信心時等於拒佛菩薩於門外,諸佛菩薩只能在外乾等。反之若有信心,菩薩們是會搶著進門的。因此「上師相應法」很重要的就是「信心」和「淨觀」。

同樣的,如果你無法找到根本上師,也不用擔心,因為《了義炬》中提到在獲得歷代祖師傳承的口傳後,若對哪一位上師信心較大而觀想為根本上師,同樣能獲得加持,因此,可以將你特別有信心的往昔祖師,視為根本上師,同樣會獲得加持。

■尋找根本上師,要感性與理性兼具

剛剛講的,都在強調尋找根本上師時,你要對他有感覺、有強烈信心,這是一個關鍵。但同時也不能失去理智,僅有感性面是不行的,「理性面」就是對上師能做判斷、觀察,不僅是感覺良好或「覺得」很有信心而已。

因此續典中說「觀察上師要12年」,但何為「觀察上師」?不是去看「過錯」,而是看「功德」,換句話說,不是看負面部分,而是正面觀察。不然觀察上師會變成越觀察越負面,這是毫無意義的。

今天下午會完成《了義炬》〈上師相應法〉的教授,明天是《四座上師相應法》課程。

9:30法王結束〈上師相應法〉第三堂課教授,下法座。10:00,維那師帶領大眾共修《四座上師相應法》多次。

20170210AM_Torch of True Meaning Session3 Guru Yoga


時間:2017年2月9日下午2:00-3:3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噶舉大祈願大會場

20170209-1

生起虔敬+安住心性=虔敬大印合一修

〈金剛總持祈請文〉
〈獻曼達〉
〈請轉法輪〉

法王開示:

首先接著早上的〈上師相應法〉內容,繼續作口傳(《了義炬》P179):

[ 以上師加持為道]
在這裡應有的理解是:修持密咒金剛乘,尤其是修持任何圓
滿次第的口訣時,都必須要以上師的加持為道路。在尚未得
加持之前,心中無法生起純正的法道。經典中說:「一個能
持守誓戒的弟子,若能對一位具德的金剛阿闍黎生起由衷的
堅定信心,就算沒有別的法門,也能獲得共通與殊勝的成
就。」若對上師沒有虔敬,就算在本尊四部密續的念修上達
到了標準,也根本不能獲得殊勝成就。在共通的成就上,必
須要仰賴長壽、財富、權勢等,卻有些部分仍然無法成就,
就算成就了一些,也是要歷經過巨大的艱難才能成就。這就
是[ 所謂] 的「非深道」。

若能毫不顛倒地在心中生起虔敬,便能消除法道上的障礙,
發揮修持效力,能夠不需要倚賴其他的方法,就能達成一切
共通與殊勝的成就,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稱為「甚深道上師瑜
伽」的原因。

無論是阿闍黎和弟子,都需要斷除的嚴重過患是:沒有慈悲
心,容易發怒,惡意怨恨深重,我慢驕傲,貪戀錢財和親屬,
不約束身語行為,自我吹噓等。

尤其是在世俗人中,講說氣脈、手印、咒語、事業、甚深
圓滿次第的要點,並且揚言這是別人所沒有的教導,將秘密
的甚深見地和行持在市集群眾中傳播。行為放蕩,口說高
見,貪求三寶財物,諂取狡詐,講授沒有傳承的灌頂和口訣,
耽於酒色,這種不知教示無顛倒的法道,卻講說著自己編造
的不如法道理,對這種受到邪魔加持的阿闍黎,任何時候都
要捨棄。

弟子沒有信心,不守三昧耶誓戒,喜新厭舊,阿諛逢迎,三
心二意等等,對於這樣的弟子,除非能夠漸進地調伏其心
性,不然在一開始時就不要有密切的關係。

關於上師的定義,在經典和續典中都有廣泛的說明。一位上
師要有不壞的信心與誓戒,能完成修念而且懂得應用,不會
過度貪著世間八法,對於要向別人說的法,自己多少都要修
持過。身為一個弟子,起碼要有堅固的信心、能夠持守誓戒,
以及不結交惡友。

以上所說的師徒特質,是指在求法、求灌頂之前要去觀察
的。一旦結上了法和灌頂的關係,就算上師完全毀犯了四根
本戒,你仍然只能把他當做虔敬的對象,不可以做出退失信
心,辱罵斥責,審視觀察等行為。[正如] 偈言所說:「僅
聞一句偈,若不敬上師,百世轉生狗,再生為賤民。」

[想找] 完全沒有過患、具足所有功德的上師,以時節因緣
來說是找不到的,假設可能偶爾會遇到一、兩位這樣的上
師,但是如果自己的感知不清淨,反而會將對方的功德看作
是過患,就像有很多如同提婆達多看佛陀世尊有過患一樣的
例子。

近來的人,大多數都是具有造作惡業的共同緣分,因此會將
過患看成功德,將功德看成過患,就算一點也沒有如法的功
德而且表裡不一,也會把他看成是聖者等等,要真正知道如
何觀察都很困難。尤其是在開示大手印法道這方面,就像是
有什麼圖紋的模具,就能做出什麼樣的擦擦一樣,若沒有一
位證悟的上師,弟子心中也無法生起究竟的證悟。

因此,若已經從岡波巴、杜松虔巴、祥采巴、戈倉巴等大師
處獲得傳承的口傳,就看你對哪一位大師信心較大,將其奉
為根本上師而祈請,這樣做的話,就能獲得加持,這是大師
們許下的承諾。

特別是無比達波拉傑[岡波巴大師],佛陀曾經授記他將弘
揚大手印。因此,嚮往修學大手印的人,重要的關鍵就在於
要信任岡波巴大師,並且必須觀想自己的根本上師和岡波巴
大師無二無別。比如在噶瑪巴和他的心子尊前獲得加持的傳
承,並且將他們視為根本上師的話,僅是這樣,就已經很足
夠,也不再需要去觀察其德性了。

噶舉之所以不需要依賴其他傳承,是因為過去出現的一切祖
師,都是被授記的大士聖者,能將證悟[大手印] 的真實本
智從一位傳授至另一位,他們都是有能力加持他人心續的聖
者。

法王開示:
首先要講解一下,要做十萬遍的「四不共加行」的「上師相應法」,和《四座上師相應法》有什麼不同?

從兩者相同的部分來看,它們都是「上師相應法」。在我們噶瑪岡倉傳承,有很多「上師相應法」,有廣軌、有簡軌,但最重要的就是《四座上師相應法》。至於它為什麼最重要,會在之後講解《四座上師相應法》的兩堂課中講解。

■《四座上師相應法》,總攝一切本尊法

至於我早上說,得到勝樂金剛灌頂之後可以修的是《四座上師相應法》。但如果你是其他教派弟子,想修持各自教派的「上師相應法」也是可以的。無論你選擇哪一個版本,不管是長軌或短軌,總之都要選一個「上師相應法」,並且不間斷地修持。就像我在「勝樂金剛」灌頂說過的:僅僅是得到灌頂是不行的,就像種下一個種子,不加以灌溉是會壞死的;得到灌頂之後,重要的是要去修持。

我們現在講解的是《了義炬》,是岡倉噶舉傳承講解「四加行」的一個法本,我們講到其中第四個部分〈上師相應法〉。

■ 觀想上師:本質是上師,外相是金剛總持

(P.171)接著講到「觀想上師」的部分,要觀想在我們頭頂或前方虛空中,出現一個八隻獅子抬著的寶座,上面有蓮花日輪,呈現金剛總相的上師,就像法本談到的,本質是上師,相貌是金剛總持,是佛的相貌,這樣觀想,最主要是幫助我們憶念「上師即是佛」。

■ 如果遇見佛陀,你認得出來嗎?

一聽到「上師即佛」,我們接著的問題可能是:「那佛是什麼呢?」

今天我們可以見到的最早期的佛像,是西元一世紀左右留下的,但佛陀釋迦牟尼佛是西元前五世紀的人,其間相距有五、六百年,所以很難看到一尊佛像就說那是佛。其實就算我們是佛陀那個時代的人,即使遇到佛陀,可能也很難認得出佛陀是誰。

歷史上,佛陀來到菩提迦耶之前,是在尼連禪河畔修了六年苦行,身體乾枯得像一根木柴,後來牧羊女蘇迦塔向佛陀供養了乳糜,但當時紀載的是「牧羊女供養了樹神」,可見當時牧羊女是把骨瘦如柴的佛陀看作是樹神,並沒有把他當成佛。

經典記載,佛陀是在黎明時分,大約是凌晨三四點的時候成佛。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那時應該什麼人都沒有,在一棵稱為菩提樹的樹下,一個人在那邊禪修,這是很平常、自然、寂靜的一幅景象。這幅景象我們現在都可以看見不是嗎?在印度,到處都可以看到有一個人在一棵樹下坐著,所以我想如果我們當時見到佛陀,應該也認不出來。

■ 佛不是神話,上師更不是

我們有時會把佛陀神格化,將佛陀的故事當成不可思議的神話一般看待,這樣說多了,反而會讓自己對於佛陀沒有什麼親切感了。因此觀想上師如佛,並不是把上師神格化,事實上,那樣一位神話般的上師可能根本不存在,而且,以我們自己的福德因緣來看,佛陀大概就是一位具德上師的樣子了。因此,透過這樣的想法建立起佛陀和上師的關聯性,不要把他們當成不同的兩者,這樣能夠幫助我們拉近和佛的距離,同時也拉近和具德上師的距離。

所以觀想根本上師示現金剛總持的樣子,他的周圍有傳承祖師排列呈柱形,周圍有直貢、竹巴、達龍噶舉等各傳承法脈傳承上師環繞著,同時還有大圓滿、六法、道果、息解、修心、噶當等傳承上師如雲聚一般圍繞在周圍。圍繞還有本尊、空行、護法等。如果你想不了那麼多,也可以只觀想「本質為上師、外形為金剛總持」的上師一尊,這樣也是可以。這裡很重要的是,要觀想上師是「一切聖眾的總集」。

■上師與本尊、諸佛菩薩,本質無二無別

過去竹巴昆列大師說:「近來有些人胡亂引用《密集金剛續》裡『盡捨諸供養,行供養上師』這句話而胡作非為。」字面上來看,意思好像是在說你不用供養其他任何本尊,只要供養上師就可以。很多人僅看字面的意思,不懂得真正的含義,誤以為不必供養本尊,也就是那些有很多手、很多臉,住在例如尸陀林裡的本尊,像是勝樂金剛、喜金剛、大幻化網等,他們都不是上師,所以不必供養;或者身穿黃色法衣、頭上有頂髻的釋迦牟尼佛也不是上師,也不用供養;還有菩薩們如觀音菩薩、文殊菩薩等,也不是上師,所以也不用作供養。這些本尊、佛、菩薩都排除了之後,那還剩下誰呢?就只剩下上師,接下來如果自己的上師是出家眾,在頭頂上觀想的,就可能是一位身穿黃色法衣、圓圓胖胖的人;如果上師是在家的咒師,就觀想是一位頭髮盤得高高的、樣子醉醺醺的人。這樣的觀想都不是真正觀想上師,都只是妄念的造作。然後怎麼供養呢?就是殺害眾生,拿其血肉作獻祭,還用會讓所有人發瘋的酒作供養。」

接著,竹巴昆列大師解釋說:「那句話的真正意思是:當你供養勝樂金剛時,要觀想他與上師無二無別;供養喜金剛時,也要觀想與上師無二無別──這樣就等於在對上師作供養。」所以觀想上師,重點是要觀想「與諸佛菩薩本質無二無別的上師」,沒有和上師相異的另外的佛菩薩、本尊。要知道他們的本質沒有不同,只是所現的相貌不同而已。所以修持「上師相應法」的時候,不是觀想一個和其他諸佛菩薩一點關聯都沒有的某個獨立的上師,要了解「上師即是一切佛菩薩和壇城本尊聖眾的總集」。

帶著這樣的理解作觀想之後,接著就是以虔誠的信心祈請。

我們觀想上師在面前虛空中出現,這一段不必觀想迎請智慧尊融入誓言尊,只要想上師真的在前方出現就可以,然後念誦〈七支供養文〉累積資糧,接著念誦大手印傳承祖師的祈請文,長短都可以,長版的祈請文在傳統的四加行儀軌中有,但也可以念誦短版的〈金剛總持祈請文〉,這個祈請文早期被稱為「多帝瑪」,是取第一個句子「金剛總持帝洛那洛巴」當中的「金」[藏文發音為多]和「帝」兩字而得名。

接著是計數的部分,早期的傳統是念誦〈四身祈請文〉來計數,之後有另一個傳統,就是念誦杜松虔巴所說的「六句金剛語」來計次,兩者都可以。然而在我所編撰的四加行短軌《四不共加行合集課誦略儀》中,計次的部分是要念誦〈四身祈請文〉。

■真正的「祈請」

談到祈請的時候,我覺得不提一下竹巴昆列大師的說法也不行,但是在說之前,我先解釋一下。平時我們都有念誦〈遙呼上師虔請文〉的習慣不是嗎?這是蔣貢康楚羅卓泰耶所著的祈請文,那是一部非常好的祈請文。然而許多人在念誦的時候,會先看看身旁有沒有人,有人就小聲念,為什麼這樣呢?因為當中的句子都像是在講弟子自己的問題和過患,所以會很不好意思。總之,裡面大多是許多自我批判的痛苦用語,例如「像我如此惡業深重的人」等等。

一方面來說,知道承認自己的錯誤,能夠這樣反省是好的。然而竹巴昆列大師說:「現在很多人喜歡說自己在祈請上師,卻總是在批評自己,這些人也不見得真的對上師有信心,而是以為愈批評自己,就算是愈用心向上師祈請。」這些人所說的自我批評是什麼呢?竹巴昆列大師接著說:「那些人總是喜歡說:『上師,請加持我呀!我面朝哪裡,那裡就不吉祥,我坐在哪裡,那裡的草就長不出來啊!真是諸事不順呀!』」所以他們的自我批評,其實是這樣不停地抱怨。

大師解釋說:「其實這樣並不能夠算是祈請,什麼是祈請呢?祈請是要觀想一切的眾生,並帶著具恩上師即是諸佛菩薩總集的認知,然後發自內心地祈請,這樣的祈請,會引發虔敬心,接著就在這樣虔敬之心的本質,也就是遠離一切戲論的空性當中安住。如此結合虔敬和大手印的修持,才是修持的精要。因此自我批評不是重點。」

■觀修領受灌頂,還淨破戒墮罪

接下來,是「領受灌頂」,由於密乘的戒律很容易違犯,因此要透過「自入」,也就是進入本尊壇城領受灌頂而還淨、恢復戒律是很重要的。但「自入」是比較複雜的儀軌觀修的次第,平時並不容易修持,所以這裡透過「上師相應法」的領受灌頂,就比較方便修持,作用也等同於「自入」,可以藉此恢復違背的密乘戒律。

尤其恢復的時間是有限制的,所以為什麼要一日四座修持都要修《四座上師相應法》,也就是早上、下午各兩座,因為戒律恢復還淨的期限,是不能超過一座法的時間,超過時間的話,戒律就無法恢復了。

3:30,法王下法座,由維那師帶領大眾念誦〈二十一度母禮讚文〉(P.307)

4:05,《四座上師相應法》共修開始,維那師帶領大眾修持三次。
接著念誦〈了義大手印祈願文〉、〈雪域安樂願文〉、〈吉祥文〉

20170209PM_Torch of True Meaning Session2Guru Yoga

時間:2017年2月9日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噶舉大祈願會場

20170209

本尊與我,佛性如來藏無二無別

法王早上8:00邁入會場,在維那師帶領下大眾齊誦〈金剛總持祈請文〉、普賢七支供養等祈請文後,法王辦公室代表僧俗四眾敬獻請法曼達,開始第34屆祈願法會的前行課程:邁入第四年的《了義炬》課程教授,繼「四共加行(人身難得、觀死無常、因果業力、輪迴過患)」,和「四不共加行」的〈皈依大禮拜〉、〈金剛薩埵〉、〈獻曼達〉後,今年的教授主題是第四加行:〈上師相應法〉。

法王開示:

今天是第34屆祈願法會前行活動,也就是《了義炬》的課程。

如同之前提及,今年將教授《了義炬》中的〈上師相應法〉,今年應該可以圓滿整個《了義炬》四加行的課程。這次課程總共三天,前兩天是〈上師相應法〉教學,第三天是《四座上師相應法》教學。每天我們也會共修《四座上師相應法》。

■「正法電子書」網站,可下載《四座上師相應法》

這次《四座上師相應法》主頌儀軌已翻譯為十多國語言,主頌的釋論也已翻譯出版,並已做成電子書,很快可以在「正法電子書」網站下載(http://dharmaebooks.org)。這兩天就會和大家公布網站資訊。

這個網站名稱是「正法電子書」,免費提供以西藏大藏經、藏傳佛教經論以及實修經論為主的電子書下載,不僅是藏文,也有中文及英文和其他國家語言,希望幫助法友更方便地聞思佛法。

■噶瑪岡倉弟子得灌後,每天應修一遍《四座上師相應法》

這次灌頂之前我們在官網上公布:得到勝樂金剛灌頂者至少每天需要修持《四座上師相應法》一遍,很多法友都在詢問細節,擔心自己做不到,有這樣疑問或擔心是非常好的,代表你對灌頂及法教的重視。

一般而言當我們得到本尊大灌頂之後,都需要持續地修持這個受灌的本尊法,如觀修本尊、念誦咒語等;但現在很多人接受過很多灌頂,之後可能沒有辦法或時間去完成。還好藏傳佛教各教派都有「上師是一切本尊、護法總集」的說法,因此,當你修持「上師相應法」時,也就等於圓滿修持一切本尊及護法。加上勝樂金剛的修持並不容易,一般人不太可能每天修持勝樂金剛法門,因此你要承諾每天修持《四座上師相應法》。

講到「上師相應法」,噶瑪岡倉傳承中有許多不同版本,但其中最主要、最根本者,就是第八世法王噶瑪巴米覺多傑所著的《四座上師相應法》。

之前我也提到過,此次參加勝樂金剛灌頂者不限於噶瑪噶舉派,其他傳承弟子在回去後,也可修持各自教派的上師相應法;而若你是噶瑪岡倉弟子,在得到勝樂金剛灌頂後,從此就要不間斷地修持《四座上師相應法》。

僅僅得到灌頂是不夠的,灌頂僅僅是一種授權,讓你可以修持密乘法門,因此得到了授權,就要持續地善加修持,而不是說得到灌頂後就圓滿、就結束了。希望大家得到勝樂金剛灌頂後,一定要花時間、每天持續不間斷地修持《四座上師相應法》。

■修持要義在於觀想,而非文字多寡或速度

另外法友還會問一個問題,也就是「《四座上師相應法》有多長?每天要花多久時間去修?」尤其很多國外的在家居士,有工作要做、還有日課,如果加上《四座上師相應法》,會有壓力。

我們在這三天課程之中,會每天上、下午各共修一次,當然現在共修念誦會較慢,你回去後的念誦速度或快或慢,由自己決定,重點是在觀想。我想念誦一遍並非難事,大家應該都做得到。當然也有短軌,但我想若教導短軌,則無人會修持長軌,因此不教為佳。

總而言之,若各位已經修持很多本尊,可總攝為僅修持《四座上師相應法》,但當然若有些本尊,是上師囑咐一定要每天修持的話,或者是與你特別相應者,你就應繼續修持,不然,只要總攝修持《四座上師相應法》也是可以的。

我要說的是,若你懂得修持要義,重點不在文字多寡或法本長短,這些都可以調整,並非硬性說全數要修,但若懂得修持重點,就可以知道如何作取捨。

(以下法王口傳《了義炬》〈上師相應法〉)

[ 觀修方法]
念誦觀空咒「嗡梭巴瓦修達薩爾瓦達爾瑪梭巴瓦修埵杭」, 將一切淨化成空。觀想在空性中,自己化現成為一般通認形象的金剛亥母,站在蓮花日輪之上,腳踏一具屍體。

若觀想自身是凡夫之身的話,會因為我們還未淨化覆障而無法得到加持,若以觀修本尊來修持上師瑜伽,則是讓我們快速且容易獲得加持的緣起。所以可以按照自己相應的任何本尊來作觀修。

但是金剛亥母是諸佛之母,她的本質是大手印,外相展現為 俱生母,因為屬於瑜伽女的族類,對 [ 修法者 ]特別親近而且加持迅速。她是馬爾巴、密勒日巴、岡波巴這三位祖師的秘密本尊,因為這樣子的緣起,所以在這裡,有以金剛亥母作為本尊來實行觀修的傳統。

這段主要在說,當我們在做四不共加行的第四個〈上師相應法〉時,不要觀想自己為凡夫相,而應觀想為本尊金剛亥母的形象。

■自觀本尊,可迅速得到加持

為什麼要刻意自觀為本尊呢?這可以詮釋為是刻意阻斷凡夫的執著,而轉變為淨觀。「淨觀」的好處在於:能夠迅速得到加持。

我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若你一直覺得自己為凡夫,或只是保持平常的想法,很難會有「我要精進修持」這樣的動力生起。因此「自觀為本尊」的用意,是在於提醒自己:「你不再是一般人了、不再是凡夫,你就是本尊、你就是觀音菩薩」。

因此若自己是觀音菩薩時,是要有點不同,不是嗎?我的作為、言行舉止,都應該和觀音菩薩一樣了。平常遭人批評或者責罵時,就會生氣或回罵,但現在自己是觀音菩薩了,如果也是一樣的反應,生氣罵回去的話,那就慘了。

換句話說,你自觀為本尊,保持淨觀時,代表轉變了你的念頭、你的反應,在面對任何逆緣、不好境界時,就會與日常生活的反應不同,會以「如果我是觀音菩薩,會怎麼做」的觀點來面對。

■提醒自己,我有和與本尊一樣的如來藏

如同你特別喜歡戲劇中某個角色,你會覺得生活中言行舉止就和這個角色相近。因此同理而言,本尊就是你最喜歡的角色,你希望變成和他一樣。從「模仿」角度而言,「模仿本尊」和「模仿明星」是相似的,但另一方面兩者又大有不同。

原因為何?觀想本尊時,我們並非將自己觀想為「本來不是」的樣子,去裝模作樣的想像自己為本尊。我們每個人都有成佛的潛能、都具備如來藏,因此這樣的佛性、如來藏,若在中觀應成派是解釋為「空性」,若以他空派、如來藏教法或大手印教法來說,此如來藏則並非僅是「空性無遮」部分,還有包括光明的自性,也就是「本智」。

中觀派、應成派論師提出「法性、如來藏的本質」時,僅僅提出「本質不實際存在」,但並未明確指出那為何,而在如來藏教法,他空見或大手印教法中,則有直指出那法性,就是「本智」或「自性光明的本智」。

這樣的本智、如來藏本性,不論是我們目前所有或觀音菩薩所具備的,都是一樣的,在本質上來說,我們的本智本質,與觀音菩薩是無二無別的。雖然暫時表相上有被垢染遮蔽的差別,但我們與佛菩薩的本性都相同、都是清淨的。

舉例來說,當黃金被挖掘出時,可能被塵土埋蓋而顯得很污雜,在洗淨之後,就會顯露出無垢的黃金本質,但無論是剛挖掘時或洗淨後,黃金的本質都是相同的,瞭解這點觀念後,就知道我們每人都具備成就觀音果位的潛能,成就法身果位的種子:如來藏,是我們都具備的。

因此本尊的淨觀,並非一般模仿或裝模作樣,以上是針對「為何要自觀為本尊」的簡略解釋。

■金剛亥母是「大印俱生母」,也是馬、密、達三祖師的本尊

第二個問題,「我要自觀為何種本尊呢?」首先本尊有很多,例如我們上方有許多唐卡(大祈願會場上方懸掛26幅噶舉傳承本尊),今天已經標上名稱,是第八世大司徒仁波切司徒炯內所親繪,原件收藏在博物館中,我們得到允許後翻拍而製成唐卡。

我以前挺有自信的、覺得自己什麼本尊都知道,後來看到一本圖冊,覺得頭都昏了,例如光是金剛亥母,就有二十多種形象。因此當有上千本尊時,我們應當修持哪一尊呢?雖然本尊眾多,但你可以依照以下這個準則來決定:就是找「你最有信心、最喜歡的本尊」,當然先決條件是你先得到這個本尊的灌頂,得到修持這個本尊的授權。

此處按照噶瑪岡倉傳統,要自觀為金剛亥母,因為金剛亥母是馬爾巴大師、密勒日巴大師、達波仁波切(岡波巴大師)的秘密本尊,由於他們是噶舉派三位祖師,因此作為噶舉傳承的弟子、追隨者,我們也應如是效法修持。

另外一個說法是,尤其是修持大手印的行者,更要觀修金剛亥母,因為金剛亥母是「大印俱生母」,可說是修大手印的行者最主要的本尊。

以噶瑪岡倉傳統而言,岡波巴大師傳至第一世大寶法王杜松虔巴教法時,教導他生起和圓滿次第法門,生起次第部分是金剛亥母的觀修,圓滿次第則是「心氣不二」的修持,由此角度,也可知金剛亥母的重要性。

要觀修金剛亥母前,需先求受金剛亥母的灌頂,但金剛亥母灌頂程序非常嚴謹,不是任意求受就可輕易得到,因此我們此次給予父尊勝樂金剛灌頂,因為有一種說法是,若你獲得父尊灌頂時,即也可修持雙運的母尊本尊。

總而言之,若你是在做四加行的行者,能觀想金剛亥母是很好的,而若沒有做四加行修持,則任何本尊都是可以的。

(以下法王繼續口傳)

觀想在自己的頭頂上或是前方的虛空中,有八隻獅子抬著的 寶座,上面披蓋著天人的絹綢,寶座上有蓮花和月墊,其上 坐著本質是三世諸佛總集的根本上師,上師外相裝束展現為 金剛總持,就和皈依境的觀想一樣。從根本上師直到金剛總持的中間,有噶舉傳承祖師排坐成柱形,周圍海會雲集地圍 繞著直貢噶舉、竹巴噶舉、采巴噶舉、達隆噶舉等實修傳承 的成就者。此外,大圓滿、那洛六法、道果、息解斷境法、 修心等法脈傳承的上師們,有如雲一般密佈著。上師們的四 周圍繞著本尊、諸佛、菩薩、勇父、空行、護法等聖眾,要 想像這一切聖眾本來就是圓滿的無二誓言尊與智慧尊,要生 起並非只是口頭上的虔敬。

從內心深處帶著誠摯的勁勢以及殷切的呼求,清晰觀想:
「遍主一切事法自性者……」,再以「緣自奧明法界之宮殿
……」等等來作七支供養與祈願。並且念誦〈大手印傳承祈 請文〉等,不論長版的或短版的祈請文都可以。還有,要念 誦〈四身祈請文〉,尤其是要一心不亂地念誦第一世大寶法 王杜松虔巴的金剛語〈六句祈請文〉,並且累積次數。

最後念誦「具德正善上師諸尊眾……」祈請賜予灌頂,然後 觀想四周圍繞的聖眾化為光芒,融入傳承的上師眾。傳承上 師眾依次一位融入至另一位,然後化為光芒融入根本上師。 由此,從本質為三寶總集的根本上師的前額,放射出白色的 光芒,融射到我們自身的雙眉之間,淨化殺生等身體上造作 的業障,由此獲得瓶灌頂,被授權能夠在修道的過程中觀修 生起次第,具有福緣成就化身果位。

依此類推,觀想上師喉間放射出紅色的光芒,融射到我們自 身的喉間,淨化妄語等言語上造作的業障,由此獲得秘密灌 頂,被授權能夠做氣脈的觀修,具有福緣成就報身果位。

觀想上師心間放射出藍色的光芒,融射到我們自身的心間,淨化邪見等心意上造作的業障,由此獲得般若本智灌頂,被 授權能夠觀修雙運道,具有福緣成就法身果位。

觀想上師的額間、喉間、心間三處一起放射出白色、紅色、藍色的光芒,光芒融射至我們自身額間、喉間和心間,淨化 包含著煩惱障、所知障、禪定障的身、口、意三門共同皆有 的罪障,由此獲得第四灌,被授權能夠修持覺空不二大手 印,具有福緣成就法界體性身果位。

再來,由於生起強烈虔敬的因緣,上師露出歡喜的光燦微 笑,化成光團從我們頭頂融入我們的心間,想像上師的心意 和我們的自心合一無別,在不受分別妄念中斷干擾的狀態 下,在自心本然無造作、無雜染當中盡可能地安住。

[下座的修持]

在出定之時,要想像任何生起的色相都是上師身體的各種形相,任何發出的聲音都是聲空「那達」的本然之聲,生起 或產生任何心意的馳動與思想,都是金剛智的本自能量。最後迴向功德。

在每座修法下座的期間,當走路的時候,要觀想自己繞行著在右方天空蓮花月墊上安坐的上師。飲食的時候,要觀想自己喉嚨處,有上師安坐在紅蓮花之中,所吃、所喝都成為甘露而做供養,一切言詮皆是祈請,一切行止作為都是對上師的承侍。睡覺的時候,要觀想一吋大小的上師安住於心間,放射出光芒照亮我們全身和整個房間,在這一片光芒中安眠。醒來時,馬上想像上師坐在自己頭頂而生起信敬和祈請。坐下來的時候,也要這樣去觀想。當有了新房子和新衣服等等時候,不論是實質的供養或是心意的供養,第一步就要先供養給上師。

在病痛的地方,想像有一吋大小的上師流露出甘露,想像那個能夠淨除罪障的病痛,是因為上師的加持而來。當魔障出現時,要觀想這是上師事業的化現,是上師敦促自己向善的佛行。

下午會教授觀想部分。

20170209_第34屆噶舉大祈願法會.前行活動《了義炬》課程〈上師相應法〉系列四之一


時間:2017年2月9日下午2:00-3:3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噶舉大祈願大會場

20170209-1

生起虔敬+安住心性=虔敬大印合一修

〈金剛總持祈請文〉
〈獻曼達〉
〈請轉法輪〉

法王開示:

首先接著早上的〈上師相應法〉內容,繼續作口傳(《了義炬》P179):

[ 以上師加持為道]
在這裡應有的理解是:修持密咒金剛乘,尤其是修持任何圓
滿次第的口訣時,都必須要以上師的加持為道路。在尚未得
加持之前,心中無法生起純正的法道。經典中說:「一個能
持守誓戒的弟子,若能對一位具德的金剛阿闍黎生起由衷的
堅定信心,就算沒有別的法門,也能獲得共通與殊勝的成
就。」若對上師沒有虔敬,就算在本尊四部密續的念修上達
到了標準,也根本不能獲得殊勝成就。在共通的成就上,必
須要仰賴長壽、財富、權勢等,卻有些部分仍然無法成就,
就算成就了一些,也是要歷經過巨大的艱難才能成就。這就
是[ 所謂] 的「非深道」。

若能毫不顛倒地在心中生起虔敬,便能消除法道上的障礙,
發揮修持效力,能夠不需要倚賴其他的方法,就能達成一切
共通與殊勝的成就,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稱為「甚深道上師瑜
伽」的原因。

無論是阿闍黎和弟子,都需要斷除的嚴重過患是:沒有慈悲
心,容易發怒,惡意怨恨深重,我慢驕傲,貪戀錢財和親屬,
不約束身語行為,自我吹噓等。

尤其是在世俗人中,講說氣脈、手印、咒語、事業、甚深
圓滿次第的要點,並且揚言這是別人所沒有的教導,將秘密
的甚深見地和行持在市集群眾中傳播。行為放蕩,口說高
見,貪求三寶財物,諂取狡詐,講授沒有傳承的灌頂和口訣,
耽於酒色,這種不知教示無顛倒的法道,卻講說著自己編造
的不如法道理,對這種受到邪魔加持的阿闍黎,任何時候都
要捨棄。

弟子沒有信心,不守三昧耶誓戒,喜新厭舊,阿諛逢迎,三
心二意等等,對於這樣的弟子,除非能夠漸進地調伏其心
性,不然在一開始時就不要有密切的關係。

關於上師的定義,在經典和續典中都有廣泛的說明。一位上
師要有不壞的信心與誓戒,能完成修念而且懂得應用,不會
過度貪著世間八法,對於要向別人說的法,自己多少都要修
持過。身為一個弟子,起碼要有堅固的信心、能夠持守誓戒,
以及不結交惡友。

以上所說的師徒特質,是指在求法、求灌頂之前要去觀察
的。一旦結上了法和灌頂的關係,就算上師完全毀犯了四根
本戒,你仍然只能把他當做虔敬的對象,不可以做出退失信
心,辱罵斥責,審視觀察等行為。[正如] 偈言所說:「僅
聞一句偈,若不敬上師,百世轉生狗,再生為賤民。」

[想找] 完全沒有過患、具足所有功德的上師,以時節因緣
來說是找不到的,假設可能偶爾會遇到一、兩位這樣的上
師,但是如果自己的感知不清淨,反而會將對方的功德看作
是過患,就像有很多如同提婆達多看佛陀世尊有過患一樣的
例子。

近來的人,大多數都是具有造作惡業的共同緣分,因此會將
過患看成功德,將功德看成過患,就算一點也沒有如法的功
德而且表裡不一,也會把他看成是聖者等等,要真正知道如
何觀察都很困難。尤其是在開示大手印法道這方面,就像是
有什麼圖紋的模具,就能做出什麼樣的擦擦一樣,若沒有一
位證悟的上師,弟子心中也無法生起究竟的證悟。

因此,若已經從岡波巴、杜松虔巴、祥采巴、戈倉巴等大師
處獲得傳承的口傳,就看你對哪一位大師信心較大,將其奉
為根本上師而祈請,這樣做的話,就能獲得加持,這是大師
們許下的承諾。

特別是無比達波拉傑[岡波巴大師],佛陀曾經授記他將弘
揚大手印。因此,嚮往修學大手印的人,重要的關鍵就在於
要信任岡波巴大師,並且必須觀想自己的根本上師和岡波巴
大師無二無別。比如在噶瑪巴和他的心子尊前獲得加持的傳
承,並且將他們視為根本上師的話,僅是這樣,就已經很足
夠,也不再需要去觀察其德性了。

噶舉之所以不需要依賴其他傳承,是因為過去出現的一切祖
師,都是被授記的大士聖者,能將證悟[大手印] 的真實本
智從一位傳授至另一位,他們都是有能力加持他人心續的聖
者。

法王開示:
首先要講解一下,要做十萬遍的「四不共加行」的「上師相應法」,和《四座上師相應法》有什麼不同?

從兩者相同的部分來看,它們都是「上師相應法」。在我們噶瑪岡倉傳承,有很多「上師相應法」,有廣軌、有簡軌,但最重要的就是《四座上師相應法》。至於它為什麼最重要,會在之後講解《四座上師相應法》的兩堂課中講解。

■《四座上師相應法》,總攝一切本尊法

至於我早上說,得到勝樂金剛灌頂之後可以修的是《四座上師相應法》。但如果你是其他教派弟子,想修持各自教派的「上師相應法」也是可以的。無論你選擇哪一個版本,不管是長軌或短軌,總之都要選一個「上師相應法」,並且不間斷地修持。就像我在「勝樂金剛」灌頂說過的:僅僅是得到灌頂是不行的,就像種下一個種子,不加以灌溉是會壞死的;得到灌頂之後,重要的是要去修持。

我們現在講解的是《了義炬》,是岡倉噶舉傳承講解「四加行」的一個法本,我們講到其中第四個部分〈上師相應法〉。

■ 觀想上師:本質是上師,外相是金剛總持

(P.171)接著講到「觀想上師」的部分,要觀想在我們頭頂或前方虛空中,出現一個八隻獅子抬著的寶座,上面有蓮花日輪,呈現金剛總相的上師,就像法本談到的,本質是上師,相貌是金剛總持,是佛的相貌,這樣觀想,最主要是幫助我們憶念「上師即是佛」。

■ 如果遇見佛陀,你認得出來嗎?

一聽到「上師即佛」,我們接著的問題可能是:「那佛是什麼呢?」

今天我們可以見到的最早期的佛像,是西元一世紀左右留下的,但佛陀釋迦牟尼佛是西元前五世紀的人,其間相距有五、六百年,所以很難看到一尊佛像就說那是佛。其實就算我們是佛陀那個時代的人,即使遇到佛陀,可能也很難認得出佛陀是誰。

歷史上,佛陀來到菩提迦耶之前,是在尼連禪河畔修了六年苦行,身體乾枯得像一根木柴,後來牧羊女蘇迦塔向佛陀供養了乳糜,但當時紀載的是「牧羊女供養了樹神」,可見當時牧羊女是把骨瘦如柴的佛陀看作是樹神,並沒有把他當成佛。

經典記載,佛陀是在黎明時分,大約是凌晨三四點的時候成佛。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那時應該什麼人都沒有,在一棵稱為菩提樹的樹下,一個人在那邊禪修,這是很平常、自然、寂靜的一幅景象。這幅景象我們現在都可以看見不是嗎?在印度,到處都可以看到有一個人在一棵樹下坐著,所以我想如果我們當時見到佛陀,應該也認不出來。

■ 佛不是神話,上師更不是

我們有時會把佛陀神格化,將佛陀的故事當成不可思議的神話一般看待,這樣說多了,反而會讓自己對於佛陀沒有什麼親切感了。因此觀想上師如佛,並不是把上師神格化,事實上,那樣一位神話般的上師可能根本不存在,而且,以我們自己的福德因緣來看,佛陀大概就是一位具德上師的樣子了。因此,透過這樣的想法建立起佛陀和上師的關聯性,不要把他們當成不同的兩者,這樣能夠幫助我們拉近和佛的距離,同時也拉近和具德上師的距離。

所以觀想根本上師示現金剛總持的樣子,他的周圍有傳承祖師排列呈柱形,周圍有直貢、竹巴、達龍噶舉等各傳承法脈傳承上師環繞著,同時還有大圓滿、六法、道果、息解、修心、噶當等傳承上師如雲聚一般圍繞在周圍。圍繞還有本尊、空行、護法等。如果你想不了那麼多,也可以只觀想「本質為上師、外形為金剛總持」的上師一尊,這樣也是可以。這裡很重要的是,要觀想上師是「一切聖眾的總集」。

■上師與本尊、諸佛菩薩,本質無二無別

過去竹巴昆列大師說:「近來有些人胡亂引用《密集金剛續》裡『盡捨諸供養,行供養上師』這句話而胡作非為。」字面上來看,意思好像是在說你不用供養其他任何本尊,只要供養上師就可以。很多人僅看字面的意思,不懂得真正的含義,誤以為不必供養本尊,也就是那些有很多手、很多臉,住在例如尸陀林裡的本尊,像是勝樂金剛、喜金剛、大幻化網等,他們都不是上師,所以不必供養;或者身穿黃色法衣、頭上有頂髻的釋迦牟尼佛也不是上師,也不用供養;還有菩薩們如觀音菩薩、文殊菩薩等,也不是上師,所以也不用作供養。這些本尊、佛、菩薩都排除了之後,那還剩下誰呢?就只剩下上師,接下來如果自己的上師是出家眾,在頭頂上觀想的,就可能是一位身穿黃色法衣、圓圓胖胖的人;如果上師是在家的咒師,就觀想是一位頭髮盤得高高的、樣子醉醺醺的人。這樣的觀想都不是真正觀想上師,都只是妄念的造作。然後怎麼供養呢?就是殺害眾生,拿其血肉作獻祭,還用會讓所有人發瘋的酒作供養。」

接著,竹巴昆列大師解釋說:「那句話的真正意思是:當你供養勝樂金剛時,要觀想他與上師無二無別;供養喜金剛時,也要觀想與上師無二無別──這樣就等於在對上師作供養。」所以觀想上師,重點是要觀想「與諸佛菩薩本質無二無別的上師」,沒有和上師相異的另外的佛菩薩、本尊。要知道他們的本質沒有不同,只是所現的相貌不同而已。所以修持「上師相應法」的時候,不是觀想一個和其他諸佛菩薩一點關聯都沒有的某個獨立的上師,要了解「上師即是一切佛菩薩和壇城本尊聖眾的總集」。

帶著這樣的理解作觀想之後,接著就是以虔誠的信心祈請。

我們觀想上師在面前虛空中出現,這一段不必觀想迎請智慧尊融入誓言尊,只要想上師真的在前方出現就可以,然後念誦〈七支供養文〉累積資糧,接著念誦大手印傳承祖師的祈請文,長短都可以,長版的祈請文在傳統的四加行儀軌中有,但也可以念誦短版的〈金剛總持祈請文〉,這個祈請文早期被稱為「多帝瑪」,是取第一個句子「金剛總持帝洛那洛巴」當中的「金」[藏文發音為多]和「帝」兩字而得名。

接著是計數的部分,早期的傳統是念誦〈四身祈請文〉來計數,之後有另一個傳統,就是念誦杜松虔巴所說的「六句金剛語」來計次,兩者都可以。然而在我所編撰的四加行短軌《四不共加行合集課誦略儀》中,計次的部分是要念誦〈四身祈請文〉。

■真正的「祈請」

談到祈請的時候,我覺得不提一下竹巴昆列大師的說法也不行,但是在說之前,我先解釋一下。平時我們都有念誦〈遙呼上師虔請文〉的習慣不是嗎?這是蔣貢康楚羅卓泰耶所著的祈請文,那是一部非常好的祈請文。然而許多人在念誦的時候,會先看看身旁有沒有人,有人就小聲念,為什麼這樣呢?因為當中的句子都像是在講弟子自己的問題和過患,所以會很不好意思。總之,裡面大多是許多自我批判的痛苦用語,例如「像我如此惡業深重的人」等等。

一方面來說,知道承認自己的錯誤,能夠這樣反省是好的。然而竹巴昆列大師說:「現在很多人喜歡說自己在祈請上師,卻總是在批評自己,這些人也不見得真的對上師有信心,而是以為愈批評自己,就算是愈用心向上師祈請。」這些人所說的自我批評是什麼呢?竹巴昆列大師接著說:「那些人總是喜歡說:『上師,請加持我呀!我面朝哪裡,那裡就不吉祥,我坐在哪裡,那裡的草就長不出來啊!真是諸事不順呀!』」所以他們的自我批評,其實是這樣不停地抱怨。

大師解釋說:「其實這樣並不能夠算是祈請,什麼是祈請呢?祈請是要觀想一切的眾生,並帶著具恩上師即是諸佛菩薩總集的認知,然後發自內心地祈請,這樣的祈請,會引發虔敬心,接著就在這樣虔敬之心的本質,也就是遠離一切戲論的空性當中安住。如此結合虔敬和大手印的修持,才是修持的精要。因此自我批評不是重點。」

■觀修領受灌頂,還淨破戒墮罪

接下來,是「領受灌頂」,由於密乘的戒律很容易違犯,因此要透過「自入」,也就是進入本尊壇城領受灌頂而還淨、恢復戒律是很重要的。但「自入」是比較複雜的儀軌觀修的次第,平時並不容易修持,所以這裡透過「上師相應法」的領受灌頂,就比較方便修持,作用也等同於「自入」,可以藉此恢復違背的密乘戒律。

尤其恢復的時間是有限制的,所以為什麼要一日四座修持都要修《四座上師相應法》,也就是早上、下午各兩座,因為戒律恢復還淨的期限,是不能超過一座法的時間,超過時間的話,戒律就無法恢復了。

3:30,法王下法座,由維那師帶領大眾念誦〈二十一度母禮讚文〉(P.307)

4:05,《四座上師相應法》共修開始,維那師帶領大眾修持三次。
接著念誦〈了義大手印祈願文〉、〈雪域安樂願文〉、〈吉祥文〉

20170209PM_Torch of True Meaning Session2Guru Yoga

時間:2017年2月9日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噶舉大祈願會場

20170209

本尊與我,佛性如來藏無二無別

法王早上8:00邁入會場,在維那師帶領下大眾齊誦〈金剛總持祈請文〉、普賢七支供養等祈請文後,法王辦公室代表僧俗四眾敬獻請法曼達,開始第34屆祈願法會的前行課程:邁入第四年的《了義炬》課程教授,繼「四共加行(人身難得、觀死無常、因果業力、輪迴過患)」,和「四不共加行」的〈皈依大禮拜〉、〈金剛薩埵〉、〈獻曼達〉後,今年的教授主題是第四加行:〈上師相應法〉。

法王開示:

今天是第34屆祈願法會前行活動,也就是《了義炬》的課程。

如同之前提及,今年將教授《了義炬》中的〈上師相應法〉,今年應該可以圓滿整個《了義炬》四加行的課程。這次課程總共三天,前兩天是〈上師相應法〉教學,第三天是《四座上師相應法》教學。每天我們也會共修《四座上師相應法》。

■「正法電子書」網站,可下載《四座上師相應法》

這次《四座上師相應法》主頌儀軌已翻譯為十多國語言,主頌的釋論也已翻譯出版,並已做成電子書,很快可以在「正法電子書」網站下載(http://dharmaebooks.org)。這兩天就會和大家公布網站資訊。

這個網站名稱是「正法電子書」,免費提供以西藏大藏經、藏傳佛教經論以及實修經論為主的電子書下載,不僅是藏文,也有中文及英文和其他國家語言,希望幫助法友更方便地聞思佛法。

■噶瑪岡倉弟子得灌後,每天應修一遍《四座上師相應法》

這次灌頂之前我們在官網上公布:得到勝樂金剛灌頂者至少每天需要修持《四座上師相應法》一遍,很多法友都在詢問細節,擔心自己做不到,有這樣疑問或擔心是非常好的,代表你對灌頂及法教的重視。

一般而言當我們得到本尊大灌頂之後,都需要持續地修持這個受灌的本尊法,如觀修本尊、念誦咒語等;但現在很多人接受過很多灌頂,之後可能沒有辦法或時間去完成。還好藏傳佛教各教派都有「上師是一切本尊、護法總集」的說法,因此,當你修持「上師相應法」時,也就等於圓滿修持一切本尊及護法。加上勝樂金剛的修持並不容易,一般人不太可能每天修持勝樂金剛法門,因此你要承諾每天修持《四座上師相應法》。

講到「上師相應法」,噶瑪岡倉傳承中有許多不同版本,但其中最主要、最根本者,就是第八世法王噶瑪巴米覺多傑所著的《四座上師相應法》。

之前我也提到過,此次參加勝樂金剛灌頂者不限於噶瑪噶舉派,其他傳承弟子在回去後,也可修持各自教派的上師相應法;而若你是噶瑪岡倉弟子,在得到勝樂金剛灌頂後,從此就要不間斷地修持《四座上師相應法》。

僅僅得到灌頂是不夠的,灌頂僅僅是一種授權,讓你可以修持密乘法門,因此得到了授權,就要持續地善加修持,而不是說得到灌頂後就圓滿、就結束了。希望大家得到勝樂金剛灌頂後,一定要花時間、每天持續不間斷地修持《四座上師相應法》。

■修持要義在於觀想,而非文字多寡或速度

另外法友還會問一個問題,也就是「《四座上師相應法》有多長?每天要花多久時間去修?」尤其很多國外的在家居士,有工作要做、還有日課,如果加上《四座上師相應法》,會有壓力。

我們在這三天課程之中,會每天上、下午各共修一次,當然現在共修念誦會較慢,你回去後的念誦速度或快或慢,由自己決定,重點是在觀想。我想念誦一遍並非難事,大家應該都做得到。當然也有短軌,但我想若教導短軌,則無人會修持長軌,因此不教為佳。

總而言之,若各位已經修持很多本尊,可總攝為僅修持《四座上師相應法》,但當然若有些本尊,是上師囑咐一定要每天修持的話,或者是與你特別相應者,你就應繼續修持,不然,只要總攝修持《四座上師相應法》也是可以的。

我要說的是,若你懂得修持要義,重點不在文字多寡或法本長短,這些都可以調整,並非硬性說全數要修,但若懂得修持重點,就可以知道如何作取捨。

(以下法王口傳《了義炬》〈上師相應法〉)

[ 觀修方法]
念誦觀空咒「嗡梭巴瓦修達薩爾瓦達爾瑪梭巴瓦修埵杭」, 將一切淨化成空。觀想在空性中,自己化現成為一般通認形象的金剛亥母,站在蓮花日輪之上,腳踏一具屍體。

若觀想自身是凡夫之身的話,會因為我們還未淨化覆障而無法得到加持,若以觀修本尊來修持上師瑜伽,則是讓我們快速且容易獲得加持的緣起。所以可以按照自己相應的任何本尊來作觀修。

但是金剛亥母是諸佛之母,她的本質是大手印,外相展現為 俱生母,因為屬於瑜伽女的族類,對 [ 修法者 ]特別親近而且加持迅速。她是馬爾巴、密勒日巴、岡波巴這三位祖師的秘密本尊,因為這樣子的緣起,所以在這裡,有以金剛亥母作為本尊來實行觀修的傳統。

這段主要在說,當我們在做四不共加行的第四個〈上師相應法〉時,不要觀想自己為凡夫相,而應觀想為本尊金剛亥母的形象。

■自觀本尊,可迅速得到加持

為什麼要刻意自觀為本尊呢?這可以詮釋為是刻意阻斷凡夫的執著,而轉變為淨觀。「淨觀」的好處在於:能夠迅速得到加持。

我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若你一直覺得自己為凡夫,或只是保持平常的想法,很難會有「我要精進修持」這樣的動力生起。因此「自觀為本尊」的用意,是在於提醒自己:「你不再是一般人了、不再是凡夫,你就是本尊、你就是觀音菩薩」。

因此若自己是觀音菩薩時,是要有點不同,不是嗎?我的作為、言行舉止,都應該和觀音菩薩一樣了。平常遭人批評或者責罵時,就會生氣或回罵,但現在自己是觀音菩薩了,如果也是一樣的反應,生氣罵回去的話,那就慘了。

換句話說,你自觀為本尊,保持淨觀時,代表轉變了你的念頭、你的反應,在面對任何逆緣、不好境界時,就會與日常生活的反應不同,會以「如果我是觀音菩薩,會怎麼做」的觀點來面對。

■提醒自己,我有和與本尊一樣的如來藏

如同你特別喜歡戲劇中某個角色,你會覺得生活中言行舉止就和這個角色相近。因此同理而言,本尊就是你最喜歡的角色,你希望變成和他一樣。從「模仿」角度而言,「模仿本尊」和「模仿明星」是相似的,但另一方面兩者又大有不同。

原因為何?觀想本尊時,我們並非將自己觀想為「本來不是」的樣子,去裝模作樣的想像自己為本尊。我們每個人都有成佛的潛能、都具備如來藏,因此這樣的佛性、如來藏,若在中觀應成派是解釋為「空性」,若以他空派、如來藏教法或大手印教法來說,此如來藏則並非僅是「空性無遮」部分,還有包括光明的自性,也就是「本智」。

中觀派、應成派論師提出「法性、如來藏的本質」時,僅僅提出「本質不實際存在」,但並未明確指出那為何,而在如來藏教法,他空見或大手印教法中,則有直指出那法性,就是「本智」或「自性光明的本智」。

這樣的本智、如來藏本性,不論是我們目前所有或觀音菩薩所具備的,都是一樣的,在本質上來說,我們的本智本質,與觀音菩薩是無二無別的。雖然暫時表相上有被垢染遮蔽的差別,但我們與佛菩薩的本性都相同、都是清淨的。

舉例來說,當黃金被挖掘出時,可能被塵土埋蓋而顯得很污雜,在洗淨之後,就會顯露出無垢的黃金本質,但無論是剛挖掘時或洗淨後,黃金的本質都是相同的,瞭解這點觀念後,就知道我們每人都具備成就觀音果位的潛能,成就法身果位的種子:如來藏,是我們都具備的。

因此本尊的淨觀,並非一般模仿或裝模作樣,以上是針對「為何要自觀為本尊」的簡略解釋。

■金剛亥母是「大印俱生母」,也是馬、密、達三祖師的本尊

第二個問題,「我要自觀為何種本尊呢?」首先本尊有很多,例如我們上方有許多唐卡(大祈願會場上方懸掛26幅噶舉傳承本尊),今天已經標上名稱,是第八世大司徒仁波切司徒炯內所親繪,原件收藏在博物館中,我們得到允許後翻拍而製成唐卡。

我以前挺有自信的、覺得自己什麼本尊都知道,後來看到一本圖冊,覺得頭都昏了,例如光是金剛亥母,就有二十多種形象。因此當有上千本尊時,我們應當修持哪一尊呢?雖然本尊眾多,但你可以依照以下這個準則來決定:就是找「你最有信心、最喜歡的本尊」,當然先決條件是你先得到這個本尊的灌頂,得到修持這個本尊的授權。

此處按照噶瑪岡倉傳統,要自觀為金剛亥母,因為金剛亥母是馬爾巴大師、密勒日巴大師、達波仁波切(岡波巴大師)的秘密本尊,由於他們是噶舉派三位祖師,因此作為噶舉傳承的弟子、追隨者,我們也應如是效法修持。

另外一個說法是,尤其是修持大手印的行者,更要觀修金剛亥母,因為金剛亥母是「大印俱生母」,可說是修大手印的行者最主要的本尊。

以噶瑪岡倉傳統而言,岡波巴大師傳至第一世大寶法王杜松虔巴教法時,教導他生起和圓滿次第法門,生起次第部分是金剛亥母的觀修,圓滿次第則是「心氣不二」的修持,由此角度,也可知金剛亥母的重要性。

要觀修金剛亥母前,需先求受金剛亥母的灌頂,但金剛亥母灌頂程序非常嚴謹,不是任意求受就可輕易得到,因此我們此次給予父尊勝樂金剛灌頂,因為有一種說法是,若你獲得父尊灌頂時,即也可修持雙運的母尊本尊。

總而言之,若你是在做四加行的行者,能觀想金剛亥母是很好的,而若沒有做四加行修持,則任何本尊都是可以的。

(以下法王繼續口傳)

觀想在自己的頭頂上或是前方的虛空中,有八隻獅子抬著的 寶座,上面披蓋著天人的絹綢,寶座上有蓮花和月墊,其上 坐著本質是三世諸佛總集的根本上師,上師外相裝束展現為 金剛總持,就和皈依境的觀想一樣。從根本上師直到金剛總持的中間,有噶舉傳承祖師排坐成柱形,周圍海會雲集地圍 繞著直貢噶舉、竹巴噶舉、采巴噶舉、達隆噶舉等實修傳承 的成就者。此外,大圓滿、那洛六法、道果、息解斷境法、 修心等法脈傳承的上師們,有如雲一般密佈著。上師們的四 周圍繞著本尊、諸佛、菩薩、勇父、空行、護法等聖眾,要 想像這一切聖眾本來就是圓滿的無二誓言尊與智慧尊,要生 起並非只是口頭上的虔敬。

從內心深處帶著誠摯的勁勢以及殷切的呼求,清晰觀想:
「遍主一切事法自性者……」,再以「緣自奧明法界之宮殿
……」等等來作七支供養與祈願。並且念誦〈大手印傳承祈 請文〉等,不論長版的或短版的祈請文都可以。還有,要念 誦〈四身祈請文〉,尤其是要一心不亂地念誦第一世大寶法 王杜松虔巴的金剛語〈六句祈請文〉,並且累積次數。

最後念誦「具德正善上師諸尊眾……」祈請賜予灌頂,然後 觀想四周圍繞的聖眾化為光芒,融入傳承的上師眾。傳承上 師眾依次一位融入至另一位,然後化為光芒融入根本上師。 由此,從本質為三寶總集的根本上師的前額,放射出白色的 光芒,融射到我們自身的雙眉之間,淨化殺生等身體上造作 的業障,由此獲得瓶灌頂,被授權能夠在修道的過程中觀修 生起次第,具有福緣成就化身果位。

依此類推,觀想上師喉間放射出紅色的光芒,融射到我們自 身的喉間,淨化妄語等言語上造作的業障,由此獲得秘密灌 頂,被授權能夠做氣脈的觀修,具有福緣成就報身果位。

觀想上師心間放射出藍色的光芒,融射到我們自身的心間,淨化邪見等心意上造作的業障,由此獲得般若本智灌頂,被 授權能夠觀修雙運道,具有福緣成就法身果位。

觀想上師的額間、喉間、心間三處一起放射出白色、紅色、藍色的光芒,光芒融射至我們自身額間、喉間和心間,淨化 包含著煩惱障、所知障、禪定障的身、口、意三門共同皆有 的罪障,由此獲得第四灌,被授權能夠修持覺空不二大手 印,具有福緣成就法界體性身果位。

再來,由於生起強烈虔敬的因緣,上師露出歡喜的光燦微 笑,化成光團從我們頭頂融入我們的心間,想像上師的心意 和我們的自心合一無別,在不受分別妄念中斷干擾的狀態 下,在自心本然無造作、無雜染當中盡可能地安住。

[下座的修持]

在出定之時,要想像任何生起的色相都是上師身體的各種形相,任何發出的聲音都是聲空「那達」的本然之聲,生起 或產生任何心意的馳動與思想,都是金剛智的本自能量。最後迴向功德。

在每座修法下座的期間,當走路的時候,要觀想自己繞行著在右方天空蓮花月墊上安坐的上師。飲食的時候,要觀想自己喉嚨處,有上師安坐在紅蓮花之中,所吃、所喝都成為甘露而做供養,一切言詮皆是祈請,一切行止作為都是對上師的承侍。睡覺的時候,要觀想一吋大小的上師安住於心間,放射出光芒照亮我們全身和整個房間,在這一片光芒中安眠。醒來時,馬上想像上師坐在自己頭頂而生起信敬和祈請。坐下來的時候,也要這樣去觀想。當有了新房子和新衣服等等時候,不論是實質的供養或是心意的供養,第一步就要先供養給上師。

在病痛的地方,想像有一吋大小的上師流露出甘露,想像那個能夠淨除罪障的病痛,是因為上師的加持而來。當魔障出現時,要觀想這是上師事業的化現,是上師敦促自己向善的佛行。

下午會教授觀想部分。

20170209_第34屆噶舉大祈願法會.前行活動《了義炬》課程〈上師相應法〉系列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