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dow

第29屆噶舉大祈願法會:法王噶瑪巴視察僧眾用缽飯行持

時間:2012年3月2日 上午11:00-11:35
地點:德噶寺大殿    

    行住坐臥,飲食動靜,皆是威儀,皆是修持,皆是僧伽攝眾的莊嚴。所以每年祈願法會期間,依佛古制,在大殿集合僧眾,修頌之後進用午膳缽飯,從〈皈依發心〉開始、以攝心專一於 飯食瑜伽為正行、最後〈迴向〉作結,讓一餐飯成為一座法──這已成傳統,也是法王噶瑪巴看重的一項修持。

    10:50,德噶寺大殿門口,「叫香」板聲響起。

    11:00僧眾排班依序入座。

    當「叫香」板聲響起時,代表行堂組義工供缽飯預備動作已就緒,當缽飯一蓋上上蓋,代表備餐完成,立刻擊「叫香」集眾,表示用缽飯時間到,請大眾入內進行「用缽飯」修持。

    行堂組組長慧量法師表示,今日大殿內共322位僧眾進用 缽飯。僧座入座前,面前都已安置好缽具,並由動作迅速寂靜的義工,敏捷地在缽中放好白飯、菜(一道什錦蔬菜炸物)、水果(今日是蘋果)。

    僧眾在維那師帶領下,念誦:〈皈依發心〉、〈四無量心〉、〈六字大明咒〉多次。

    僧眾隨即以手捏飯做施食,再開始進用缽飯。行堂組戴口罩的義工,開始躬身逐列一一奉上新菜,共有五道菜,今日菜色有炸物、冬瓜、茄子、青菜、咖哩,及尼、印地區僧眾每飯必備的豆片濃湯。

    僧眾寂靜、快速地用缽飯,才半個鐘頭,11:30,多數僧眾已放下飯匙,在糾察師「叫香」板聲中結齋。隨即維那師帶領僧眾念誦〈心經〉、迴向。

    11:30,法王結束寧瑪寺巡視用缽飯行程,回到德噶寺大殿,視查僧眾結齋、搭衣離場情形,並進用已準備好的缽飯。行堂組義工隨即迅速、安靜地收拾僧眾用膳後的缽具,數十位義工同時在做結齋後的行堂清理工作,但完全寂靜無聲,偌大的德噶寺大殿,近午時分,竟然安靜得像山洞、像空谷。

    (中文報導:黃靖雅/攝影:Palten Nyima)


第29屆噶舉大祈願法會:第二天日誌

時間:2012年3月2日上午5:30-下午5:30
地點:大祈願法會舞台

    淨土,順緣圓滿的「成佛精進班」 

    淨土最主要的利益,是障礙解脫的惡緣都會消除,順緣都會具足,能快速具備一切功德…

    ■第一座法:5:30-8:00

    主法上師蔣貢康楚仁波切仁波切蒞臨,陞座,傳授大眾〈大乘布薩律儀〉。
    維那師帶念大眾念誦「祈願二十支」

    ■第二座法:8:30-10:30

    8:40法王蒞臨,佛前行三個大禮拜,陞法座,大眾向法王三頂禮。

    〈皈依發心〉(三次)
    諸佛正法聖賢僧,直至菩提永皈依,
    以我所施諸功德,為利眾生願成佛。

    〈獻曼達〉
    大地塗香敷妙花,虛彌四洲日月嚴,
    觀為佛國作供獻,有情咸受清淨剎。

    〈請佛住世〉

    〈請轉法輪〉
    有情思想與心識,隨其差別而有之,
    大乘小乘與共乘,悉皆祈請轉法輪。

    〈供茶文〉
    〈八大菩薩供養文〉

    法王噶瑪巴開示:

    那麼昨天講到往生極樂淨土,要具備一定因和緣,首先要具備殊勝的人身,怎樣的所依和人身才能投生?總的來說就是任何一個眾生,只要能夠生起善心、動機,就能夠投生淨土,再來就是談到說積聚善因而投生淨土的目的,是什麼?它的殊勝利益是什麼呢?

    在《阿彌陀佛經》,還有許多經典當中都提到,投生淨土具備很圓滿的眾多利益功德,舉例來說,當我們還是一個沒有步上修持道路的凡夫,會有沒有空閒修持佛法的情況,但在淨土這種種過患都沒有,投生淨土後,就不再有任何痛苦,也不再有任何煩惱,還有就是你一個在極樂淨土聽聞、修持佛法一天的利益功德,比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學習佛法的功德加起來,都還要大和殊勝。極樂淨土,你具備的是暇滿人身,不會像在世間,暇滿時有時無──總之利益是非常多的。

    但是最主要一個利益,就是障礙我們解脫的惡緣都會消除,各種善緣都會具足,而且不會再投生到解脫比較慢的天道,能夠快速具備一切的功德。

    什麼叫「順緣具足、障礙消除」?

    障礙淨除:就像〈蓮師除障文〉所說:「加持消除內外密障礙」,如不會老、病、死,不會有匱乏和不足,居住地及眷屬都很圓滿,不需費神勞累照顧,各種粗重的人我執和對親友的強烈執著,和自他分別妄念的執著,不信因果的邪見、害他心、強烈的慾忘,由於不知有輪迴而產生的種種心的障礙,都能淨除。另外身心共有的禪定障礙,如昏沈、掉舉等五種障礙,身心沈重、不安定、煩躁等,在淨土都沒有。外的障礙,如火燒、水災、戰爭、野獸、強盜、惡友等災害也都沒有。

    順緣俱足:淨土中內外善緣也俱足,直到證得佛果,都不會有「不能自主」的狀況,而投生其他道,而且壽命很長,早上可以供養佛菩薩。所想要的衣服、飲食,在淨土一想就出現;而且可以領會禪定的法味,如三禪的禪悅。無常、苦、空、無我的領會,會在心中自然生起。所有眾生都是上士夫,具備相好。

    外在順緣上,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等 無量菩薩都住在淨土,如大地微塵一般眾多的聖眾都住在淨土,可以隨時聽聞說法。水流、河流都會出生正法的聲音。極樂淨土的樹木,都不會成為生起煩惱、散亂的因,都能幫我們憶念佛法,生起對廣大佛法的理解。有這麼多的順緣,極樂淨土的功德,真的超勝其他佛國土。

    經乘中也提到,極樂淨土無苦,故無苦因生。淨土中,沒有「缺乏」之苦,世間別說是求不得的部分、甚至擁有的都造成痛苦,而這種不足、貧困造成的痛苦,在淨土是沒有的。(接著法王念頌經中佛對阿難說,淨土各種美好的狀況)要積聚投生淨土的因,最主要是能親見阿彌陀佛、觀音菩薩等,能幫助修持圓滿。

    有人說,在淨土不應有凡夫,全部都是可以一生成佛的眾生。〈龍樹願文〉也提到,經典中提到,為何投生淨土的都是聖者?因為在《阿彌陀經》中提到,投生淨土的眾生,會有很長很長的生命,可以親見很多善知識,而且無量的法友,幫助修行,所以具足許多解脫的因和緣。

    因為壽命很長,所以有很多時間可以修持,都是可以一生成就,不會退轉的。這一段的形容,是解釋為什麼淨土裡都是凡夫。另外,在《阿彌陀經》中說,淨土中是有凡夫的,也有佛菩薩、天人,〈龍樹願文〉說投生淨土者,由於淨土自然的加持力,而具備五眼五神通等,而第六個漏盡通和三眼等功德,也可以靠後天而修得。

    有人說:淨土中會有貪著色身香味觸的五妙欲是不對的。但淨土經中記載,有天女共享妙樂;如果是世間天女,是會生起欲望的,但在極樂淨土卻不會。還有一種說法,淨土雖會生起欲望,但因淨土眾生都安住在輕安和禪定中,一如見佛,欲望和煩惱會自然消除。雖有天女、有各種色聲香味觸的妙樂,但都是阿彌陀佛的化現,因此不會生起像世間一般的欲望。

    淨土最重要的能具足修行的順緣、淨除逆緣,尤其最主要的是在極樂淨土當中,能夠直接見到佛陀、能夠聽聞到佛教法,而且還能依止菩薩們、能夠求法、聽法,可以說是一個幫助我們最快成佛的地方,其實最主要功德利益就是這個了。

    ■投生淨土,具足神通,自然精進

    就像前天下午我和僧眾講的環保知識。我並不精通科學,只是提供我的想法。

    科學家說,我們這個宇宙是非常非常大的,有無量像我們這樣的太陽系存在。我們所能知的只是宇宙中很小很小的部分而已。當我們說「世間」時,它真的很廣大,也許真的存在極樂淨土這樣的地方,不一定全是心所化現。有些宇宙是我們肉眼看不見、但卻可以推知的。

    還有「虛彌山」也有爭議,有人說地球上沒有這樣的地方,有人說佛經中的宇宙觀和實際上是不一樣的,所謂「虛彌山王」也是沒依據的。但就如這次舞台最上方的岡底斯山,在古代印度的文獻中就說,大自在的加持,是從岡底斯山上所降下,也許岡底斯山就是「虛彌山」。也有些曆算中說,從整個宇宙看地球,會看到北極是虛彌上半部,南極是虛彌下半部。

    還有我們會談到四大洲,這跟古代印度曆算經典、《俱舍論》裡的世界成立理論,以及時輪金剛世界形成的理論,都可以合併起來,一起來探討。不然我們若只是站在某個經典角度來講,是不夠圓滿的。尤其像是在《時輪續典》裡面,雖然沒有提到太陽會轉,但是提到說無論是地球繞著太陽或地球繞著太陽轉動,都有形容到這部分,裡面談到的,其實跟科學家所說的也非常相近,甚至完全吻合的。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古代的智慧是很不可思議的,不像現在有各種望遠鏡、有各種先進儀器,古代智者可以說是透過智慧、禪定,而能夠了知整個宇宙情況,不透過任何器材就可以知道,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有人說,想在淨土快樂的成就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因為無苦可以生厭離,如何能快速成就?有人說,在凡夫世間生起一點點安忍,都比淨土殊勝,淨土如何比世間更易修持?因為沒有業與煩惱,淨土如天道,成佛豈不是比較慢?針對這些問題,可以這樣理解:淨土眾生具足神通,可以自在前往其他淨土,聽聞諸佛說法,也能了知不淨國土各種眾生的痛苦,有很多時間研究各種痛苦。在淨土天生就不會懈怠,自然會精進,並對世間生起出離心。

    由於極樂淨土這種殊的功德,因此並不會如無色界因為無痛苦之相而生起出離心,同時在淨土裡,像是阿彌陀佛這些菩薩等,會不斷開示關於無常、苦等的教法,淨土中任何鳥樹河流都會幫助法益,所發之音都是「無常、苦、空」的聲音。有種說法,在五濁惡世,持守一條戒,比淨土還大,因為淨土順緣多,世間逆緣多,因此持守一律功德大;然而並不是說淨土持戒的本質有任何差別,並沒有的。並不是說淨土中守戒就比較普通或低下的,並不是的。

    ■禪修:祈請淨土三尊,懺罪加持

    接下來,禪修三分鐘。

    要觀修積聚資糧、淨除罪障。觀想前方有阿彌陀佛,右有觀世音,左有大勢至,在他們面前,我發露懺悔,我不再造作罪業。

    透過這樣的懺悔,接著你要想,西方三聖都微笑了,他們都很歡喜,也因此他們從他們身體放射出光芒、照射過來之後,融入到你身上,所以你的身口意也都得到了佛菩薩加持而清淨,並且具備一切佛菩薩的功德,自己也具備殊勝的力量。
    我們會先唸誦一段祈願文,培養我們的虔誠心、感受,然後再做三分鐘禪修。先念誦噶瑪洽美所著〈求生淨土祈願文〉:

    噯瑪火(E MA HO)。
    稀有難得無量光。右有大悲觀世音。
    左為大力大勢至。無量佛菩薩圍繞。
    但有無量之妙樂。此即清淨極樂國。
    願我命終隨即能。不為他生所阻斷。
    生彼親見阿彌陀。我今如是發願已。
    十方諸佛及菩薩。加持令無礙成就。
    德雅他 班雜 知雅 阿哇 波達 那耶 梭哈。

    (法王帶領禪修三分鐘)

    ■迴向與發願

    接著迴向和發願。

    在菩提迦耶有各種宗派團體來此舉辦祈願法會,我們也拿到許多為亡者超度的名單,所以我們要好好念誦。在這裡,我們收到許多來自各方的物品和金錢,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祝福迴向這些供養我們的人。我們要時時憶念佛陀,是飲水思源,最好的憶念佛陀恩德的方法,是思維佛一生都是一個示現,最好的示現是身教。佛是自利利他圓滿的人,是最好的示現。

    祈願法會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世界和平。很多人會說,世界怎麼可能和平呢?只是空發願、在幻想罷了,也有很多人說不要發願了,反正沒用。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發願、祝福,都要繼續唸誦這些祈願文,因為世界上各種災難真的太多了,已經到了我們一種刻不容緩、要發願、也要以實際行動去幫助世界的時候。

    雖然也有人說,你只是在這兒念一念、發發願,有什麼用呢?這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現在每一字、每一句,都是未來願景的計畫,也是未來的很好鋪路,這就是大乘佛法很重要的一部分。你說二乘行者他們最重要計畫就是涅槃,涅槃之後就沒什麼好說的,之後、人也不見了;但對於大乘菩薩來說,他們的心願和計畫是很大的。他們總是在想未來要利益非常多的人,未來在輪迴未空盡之前,我都要不斷幫助每個人、每個生命。

    所以我們常常說發願不只是眼前、短暫的利益,我馬上要什麼,並不是這樣。願是無盡的,我們的願望是無盡的,這也是你對自己的一種規劃、一種提醒,我未來的目標、未來的方向是什麼?不斷、不斷的熏習自己,這樣的發願迴向,就真的是如法的了。

    「迴向」和「發願」有什麼差別呢?舉例來說,就像是一滴水落入到大海中,只要大海不乾枯,這滴水也都不會消失,我們任何善行最後做「迴向」就像這樣。而發願,就像是一個舵手一樣,它可以幫你導引到正確方向,所以同樣就算是一棵樹的小種子,因緣聚合的時候,未來都可以長出枝葉繁茂的大樹。

    所以同樣我們現在只是念一段偈文或祈願文,或做點小小善行,但未來會長成枝葉繁盛的大樹的,所以我們這裡的目標、動機要很清楚,不要把這難得的發願機會浪費了。一件事情是否有意義,都在於開始的動機和心態是什麼,發願沒有任何限制,你要努力的、盡量的、敢於發大願,這是很重要的。

    最重要一點,你要沒有我執。我們平常都會覺得有一個很封閉的自我,好像有一個跟誰都沒有關係的、封閉的自我,其實這種我並不真實存在,其實我們是跟周圍每一個生命是息息相關的,這樣一個獨立存在的我,是不可能的。舉例來說,我們現在吃一口飯、喝一口茶,都是好多人好多事的因緣和合才產生的,其實就好像我們一出生是什麼都沒有的,譬如名聲、衣食,都不是一出生就陪著而來的,而是因緣和合產生的。

    看看我們的呼吸,每一口氣都是大自然提供的。同時也就好像昨天我提到的,比起自己一個人發願,功德更大的是一群人聚在一起發願,就好像許多稻草集合在一起的力量更大,這點要記在心理,好好發願。

    法王獨頌〈大祈願文〉(P242)、〈冥陽迴向文〉(P260)

    ■第三座法:下午2:00-3:30

    〈普賢行願品〉
    《入菩薩行論》〈迴向品〉

    ■第四座:下午4:00–5:30

    祈願儀軌二十支

    (藏譯中:堪布丹傑/中文報導:馮復華、黃靖雅/攝影:噶瑪善治、噶瑪多傑嘉晨、Filip Wolak、Palten Nyima)

法王噶瑪巴接見噶舉祈願法會義工

時間:2012年2月29日3:00-4:0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德噶寺大殿

    祈願義工:外在實踐利他行,內在心靈得休息  

    「到聖地做義工」,已經成了祈願法會的美好傳統。

    自己花錢買機票,食宿自理,還要起早歸晚的做體力勞動工作:洗缽、典座、司茶、環保、義賣、文宣、排拜殿…,有些組甚至因為工作時間關係,連大家最看重、絕不想錯過的法王開示,都必須割捨,無法到現場聆聽,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人讚嘆。

    今年,這樣的義工,有405位。最小的4歲,年紀最長的都超過70歲了。

    在祈願法會正式展開的前一日,接見這些天各一方的義工,也成為祈願法會的傳統,如果沒有這些無私發心的義工,祈願法會的美好傳統裡,將少了最珍貴的特質之一。

    3:20,法王蒞臨大殿。

    以下是法王開示:首先跟大家說抱歉,最近、包括現在都有點累,所以沒有特別準備說什麼,但今天來到這裡見到大家還是很高興,今年義工比往年多,有四百位,感謝你們以善心奉獻祈願法會。

    像大家這樣自發性的、有承擔的力量,就是菩薩行的根本,大家幫助祈願法會的進行,祈願法會也幫助大家實踐布施的行持,提供大家一個能圓滿菩薩行的機會,一個利他的平台。我們一生之中能完成一件利他的事都能很歡喜,如果你是第一次參加,第一次投入利他的行持,一定很開心;如果你已經擔任過很多次義工,相信一定對你的佛子行持有很大的助益。無論你參加過多少次,都希望這次擔任義工的經驗,是你生命中一次很美好、很珍貴的經驗。

    祈願法會是佛法修持、精神向內的一個組織,現在越辦規模越大,但也不可能因此花錢去雇用很多人,那就違離了向內修持的基本精神,所以你們就是祈願法會的莊嚴,因為在現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能聚集這麼多人,千里迢迢來到聖地,以付出奉獻的心,單純的做義工,真的非常不容易;但這段期間,也是大家很難得的「內心休息時間」,希望大家能藉此找到一種內在的滿足,讓自己的心得到一個喘息機會。

    這裡還是要再次謝謝你們,這個謝謝真的是發自內心。我最近常到各組去看看大家,發現每一組工作都非常不容易,祈願法會真的沒有你們不行。今天要送大家一幅不動佛唐卡的複製畫,是我畫的,我也為你們一一簽名,剛剛力氣都花在簽名上了,現在沒力氣多說什麼了,以往都是每位上來一位一位送,但今年要換一種方式,等一下依組的方式,一組一組送給大家,再到外面拍照。

    (最後法王用中文說)非常感謝華人義工,有人問我為什麼祈願法會有那麼多華人義工?因為你們對工作的投入和深入,真的比其他人更多,祈願法會還好有你們。

    (藏譯英:恩珠次仁,藏譯中:堪布丹傑/中文報導:黃靖雅/攝影:噶瑪多傑嘉晨)


第29屆噶舉大祈願法會:第一天日誌

時間:2012年3月1日上午5:30-下午5:30
地點:大祈願法會舞台

    這裡,就是淨土!          

    淨土在哪裡?就是你周圍這一切,這就是淨土! 

    ■第一座法:5:30-8:00

    清晨5:30,法王噶瑪巴蒞臨,禮佛三拜,陞法座。

    法王噶瑪巴開示:
    〈大乘布薩律儀〉也就是〈八關齋戒〉,雖然跟八關齋戒相似,但更加殊勝,首先具備很好的發心,這個戒律,不論是比丘、比丘尼 、沙彌、沙彌尼都可以修持的,經典裡面也說比起在淨土持守戒律,在不清淨的世界、像是我們現在在的娑婆世間,持守戒律還更加殊勝的呢,也就是說若在天界持戒,不如在人世間更加殊勝,如果你具備戒律的情況而做發願,這會是更加殊勝的,只要持守戒律,未來只要在佛前聽一句佛語,就能夠成就。

    我現在持誦〈大乘布薩律儀〉(《大祈願課誦本增訂本》P6),請大家跟著念:
    安住於十方之一切佛菩薩,祈請護念我,祈請上師護念我, 如同往昔如來、應供、正等覺,猶如聰慧馬及大象王,應作者作,所作已辦,捨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 具真實語,心善解脫,正智解脫者,彼等為一切有情,為饒益眾生,為解脫眾生,為除饑荒,為除疾疫,為圓滿三十七道品,為證得無上正等菩提,清淨奉持此大乘布薩律儀,我 某某(唱念自己名字),從此刻起,至明日太陽未升前,為一切有情,為饒益眾生,為解脫眾生,為除饑荒,為除疾疫,為圓滿三十七道品,為證得無上正等菩提,而清淨奉持此〈大乘布薩律儀〉。

    誦三遍,戒師云:踏迎挪(方便也),戒子云:磊梭(善哉)。

    從此我將不殺生,他人財物亦不取,
    不淨法行皆不作,謊言妄語亦不說,
    眾多過失之近因,酒精飲料全戒除,
    高廣大床不坐臥,非時食物亦不吃,
    香水華蔓諸莊嚴,歌舞伎樂等戒除,
    恆常猶如阿羅漢,不行殺生等惡業,
    我亦戒除殺生等,願速證得無上覺,
    於此紛擾苦世間,祈願度脫輪迴海。

    今天開始的第29屆祈願法會,大家遠道而來是很辛苦的,這八天,我們為什麼要在這裡相聚?祈願法會的目的是什麼呢?我們可以看到世界上苦難真的很多、而快樂總是稀少,人與人之間總是鬥爭、仇恨多,而友善、關愛少,社會上各種正面的、善的力量比較微弱,惡的力量相對熾烈。所以,這真的是我們共同祈願、發起大的悲心的時刻。

    這個世界未來會怎麼樣,掌握在這世界上每個人、每個生命自己手中。我們人類具備「分辨善惡」的取捨能力,我們知道的不只是暫時的利益,而有智慧能朝向更長遠、深遠的目標去努力。

    但我們似乎沒有好好善用這種長遠的智慧,而總是短視近利,只想著自己,只在乎一些自私自利的事,頂多放點心在自己親人身上而已,總是忘了還有更廣大的生命,跟我們共同生活在世界上、地球上。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只想自己,那世界上的各種紛爭、對立就會層出不窮。因此我們今天在這裡,一定要很認真的、很嚴肅的來面對這個問題,為了整個世界以及我們自己的未來,要好好發願。

    以下維那師帶領大眾念誦:
    隨念三寶經
    祈願二十支
    彌勒讚佛誦
    百緣攝頌禮
    佛行十二誼讚

    ■第二座法:8:30-10:30

    〈獻曼達〉
    〈請轉法輪〉

    法王噶瑪巴開示:

    今天起八天的祈願法會中,有四天時間,會講解〈東西方淨土祈願文〉相關內容,之後會給「不動佛灌頂」。

    首先,我們要思維,我們現在是在殊勝的聖地菩提迦耶,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轉變自己的心態,也就是自己的動機,說法者和聽法者都不應為世間八法、為了今生利益而說,應將「利衰苦樂稱譏毀譽」捨棄、放下,要以清淨動機而說,否則即是不如法。

    今天我們要說「東西淨土祈願文」,東方現喜淨土,和西方極樂淨土,就被稱為東西方淨土。我們在這樣的五濁惡世,總是順緣少、逆緣多,在二十一世紀真是不太容易修持,因為散亂的因太多,城市越來越大、人越來越多,要讓心靜下來修止是不容易的,但如果不修專一的止,勝觀就不容易修持。這樣修行是無法真正有進展的,不用說修道上,就連世間禪修,若連基礎的止都沒有,那就連世間禪定都沒辦法達到,所以說這個方便法:止的禪修,是很重要的。

    (維那師念誦〈供茶文〉)

    ■〈西方極樂淨土祈願文〉

    我們現在能夠得到善的人身,發「往生淨土」的願是很重要的,可以到淨土,並且得到不退轉果位。漢地有淨土宗,藏地各教派雖然沒有「淨土宗」,但也都修持淨土法門,印度許多註解、論典當中,大部分結行迴向都會唸〈求生淨土祈願文〉。
    投生淨土,要具備怎樣的因和緣?

    第一個要點,要具備殊勝的「所依」,也就是「身」。釋迦牟尼佛示現的國土中,不論人、天人、夜叉,只要具備善心,都是可以投生淨土的因,任何凡夫眾生,只要發願往生,都具備投生淨土的因。

    經典中說,除了造作五無間重罪、捨法罪等很重的罪,才不可能投生淨土。《阿彌陀經》中說,只要聽聞「阿彌陀佛」的名號,都可以種下投生淨土的因。西方三聖主尊是阿彌陀佛,心子是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即金剛手菩薩),只要對主尊和眷屬生起信心,都可以往生西方淨土。

    噶瑪洽美也說,噶瑪巴是觀音化身,又是阿彌陀佛心子,持誦「噶瑪巴千諾」也可以幫助更快速的投生淨土。在恰美仁波切典籍中也提到,修持觀音比較容易,就好像你要去見國王、皇帝,要先透過大臣才能進得去;大臣就好像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透過他們,能更親近阿彌陀佛。

    噶瑪恰美說,往生淨土要具備四種因。極樂淨土是清淨國土,能投生者皆非異熟身,不具備苦果;如果凡夫造作無間罪業,有煩惱,要投生淨土是不可能的。但因為阿彌陀佛的加持力不可思議,所以蘊身亦可往生。不過,佛不可思議,我們凡夫也真是不可思議阿!雖然佛力加持不可思議,眾生業相亦不可思議,忘了自己也要努力積集資糧,也是不行的。

    噶當派祖師說,佛具有剎那間讓眾生全部成佛的力量,但如果凡夫業沒有清淨、自己沒準備好,就算佛有不可思議的大加持力,也是沒有用的。

    阿彌陀佛有這樣的大願,所以我們要好好聽聞、記在心中,還要去實修。對於無量壽佛、對於淨土功德莊嚴,要常去聽聞、憶持、觀想,只要能夠具備這樣投生淨土的因,無論天人、龍族、人類,都能夠在往生之後,親見阿彌陀佛,往生極樂淨土。

    ■〈東方不動佛現喜淨土祈願文〉

    《大寶積經》〈不動如來會〉,提到要投生到「現喜淨土」,最開始不動比丘是怎麼樣發起菩提心,之後怎麼樣成就佛道,也提到不動佛現喜淨土是什麼樣的功德莊嚴。

    這幾年我很投入地學習、研究不動佛法門,祈願法會中也會舉辦超薦修法、不動佛閉關,找各中心代表及具信的法友一起閉關,每次不會超過21人。閉關期間,我也會盡量跟他們分享不動佛的意義和修持方法。不動佛法門實在是很難得,因為在21世紀的現在,各種科技發達,尤其物質過剩,身為人類,我們的行為有時會因為科技進步而具有更大力量,而產生比起其他眾生對地球更大的影響、更大的傷害,這些後果都歷歷在目。所以要消除這樣大的惡業力量,就是不動佛法門。不動佛法門就是要拔除各種罪障,有它特殊的功德利益。

    面對這麼大的惡業,佛菩薩也有了更深的悲心、更大的願力和更強的加持力。因此佛菩薩都說,在五濁惡世修持「不動佛法門」會非常好。

    「不動佛」為什麼又稱為「無嗔佛」?最主要就是提醒我們「不要被嗔恨心所擾動」。看看現在世界製造各種紛爭、戰亂的因,都是一念嗔恨心、傷害的心而造成的。一點嗔心沒有降伏,就會造成巨大的紛爭、戰爭。捕獵眾生,也是「傷害其他有情的心」所造成的。如果肆意的讓嗔恨心不斷生起,將來只會更嚴重。

    有大惡業就有大的對治力,要具備大的對治力,中間還需要有各種因和緣和合在一起,才能成辦。具有大悲心的上師,就是我們第一個重要的解脫之因,從釋迦牟尼佛,到噶舉上師,都是具備大悲心的,總是眷顧著我們,不捨棄我們,告訴我們各種淨除罪業的方式,總是牽引、帶引著我們、幫助協助我們,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除了有大悲上師們的引導和幫助,自己更要精進,對修行要有一種歡喜心,這是很重要的,修行是自己的事,如果勉強就不自然了。要記得修行一開始是一種歡喜和渴求,否則只是盲目的修著苦行,是沒有意義的。

    很多人修行都並沒有看重本來就具備的微細善心,一心只想做些特別殊勝的事情,一定要做像黃金珠寶那樣閃亮顯眼的事,反而忘了最平凡也最珍貴的本具善心,修行都會變得太造作、不自然,變得跟你非常遙遠。所以我們說修行要看到原因、瞭解意義、發自內心去做,不然只是一種表象、一種造作。當然修行一開始,心和言行都需要做出一點改變,似乎要刻意做點什麼,但也不要太過份,但很多人都忙東忙西,裝著做很多其他事情,卻忘了本具的善心。修行剛開始就是造作的虔誠心,之後才會有無造作的虔誠心。法說得再精采,如果沒有觸動你的心、利益到你的生命,也是沒有意義的。有位善知識說,即使說口訣的人有一切過患,只要所說的法是正確的,我們也要去領受。這就是「依法不依人」。所以即使小孩子也能說出「真實語」。說法的人也許沒什麼,但所說的內容卻是值得深思的,所以焦點不要專注在我身上,要專注在法的內容上。    

    ■禪修:觀想淨土

    接下來,我們要做一個禪修。

    極樂淨土在哪?有些上師說,「去此地的西方多遠多遠」。其實淨土在哪裡?就是你周圍這一切,這就是淨土!

    祖師們說如果這樣想,就能夠快速、容易的投生淨土。

    極樂淨土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化現而成的,是從佛本智中化現出來的,淨土中的石頭、山河、大地等,都沒有業力顯現相,裡面會長怎樣的花鳥魚樹,每個人可以依自己的創意去觀想出來。總之要試著觀想淨土的樣子。

    你要了解,菩提迦耶跟奧明淨土是無分無別的,雖然這裡放眼看去都是窮人,貧困、欠缺,但這裡卻是佛陀成道的金剛座、世間最重要的聖地,所以這裡就是淨土──就這樣去觀想五分鐘。

    (法王帶領大眾禪修五分鐘,以一聲「哦~呀」結束)

    ■祈願與迴向

    接下來要發願。第七世大寶法王提到的過去所發的願是無分種族、地方、語言都能領受法喜,這就是啟建祈願法會的用意。我們要將今天一切的法喜都迴向給苦難的眾生,尤其我們這次這麼多人在一起,善願一定會更快速實現。

    請大家一定要好好發願,總之要發大願,越大越好。心量越大,成果越大。就好像一根草要掃地不可能,很多很多根綁在一起就可以有力量清掃了。這裡有上千上萬人一起發願,這力量會更大的。

    什麼是真正的發願?不只是心中想想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實際去做。發願是一種「準備」,先發心、就有一種承擔,同時也實際這麼去做,這就是最甚深的祈願了。

    (法王獨誦〈大祈願文〉P242)
    (法王獨誦〈冥陽迴向文〉P263)

    10:30,法王離席。
     

    ■第三座法:下午2:00~3:30


    下午2:00,法王蒞臨,禮佛三拜,面佛而坐。

    法王噶瑪巴開示:

    下午主要是念誦〈普賢行願品〉。〈普賢行願品〉是一切願文之王,也是我們噶舉祈願法會當中最重要的一個願文。其實去年我很詳細講解過〈普賢行願品〉,主要是透過「七支供養」來積聚資糧,在正行祈願部分有圓滿、成熟、清淨三部分。

    我想先講一下「七支供養」:

    第一支.頂禮:「頂禮」有禮拜、恭敬的意思,不僅是身體做禮拜,語言上也唸誦頂禮文,還有心上也具備恭敬的來禮拜──就是「恰」,藏文的「恰」就是禮敬的意思,包含身語意三種頂禮──

        身的頂禮:從「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一直到「一一遍禮剎塵佛」總共有兩個偈文,是「身的頂禮」。

        意的頂禮:第三個偈文「於一塵中塵數佛」到「深信諸佛皆充滿」,是「意的頂禮」。

        語的頂禮:從「各以一切音聲海」之後的第四偈,是語的禮敬。

    我們要觀想十方三時的諸佛就在我們前面出現,雖然前面空間可能很小,但要觀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真的就出現在前面,也是讓我們自己的心量要開闊,這很重要。禮拜時觀想的所依,就是十方三世一切的諸佛菩薩。我就是發願、禮拜的這個人,我們甚至化身無量無量的自己,在無量的佛菩薩前,每一尊都禮拜,語言上也唸誦讚誦的文字、讚誦佛菩薩的功德。

    第二支.供養:就是課誦本195頁第二行「以諸最勝妙華鬘」起三個偈文,到「普遍供養諸如來」。供養的重點在於是不是用對方法做供養,而不是在於物質大小。如果心是吝嗇小氣、不肯分享,做再多供養也是沒有功德的;同時也不在於品質有多好、數量有多少,重點都要回到我們的心,也就是我們的心是不是真的對三寶生起信心、有沒有想供養的心。過去的故事告訴我們,有的佛子他們甚至只是供養一支香,就發起殊勝菩提心。

    第三支.懺悔:之後是195頁懺悔支「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這一偈。這和早上我們念的〈三十五佛懺悔文〉是一樣的,要具備四種力量來做懺悔,其中兩個最重要的是「發露懺悔」和「誓不再犯」,這兩個是重點,也就是你很清楚的知道你過去犯什麼罪業,同時也發誓未來不再犯同樣錯誤,要有這樣很強烈的誓言。重點是當下要有「誓不再犯」的決心。

    第四支.隨喜:「十方所有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這是指「隨喜功德」的部分。隨喜功德是很重要的,自他一切,做一點小小功德都要去讚嘆,就是具備對自身、對他人的一種尊重。舉例來說,我們現在參加祈願法會,你看到這麼多義工、工作人員在付出,會覺得:哇!他們這麼努力在做這樣有意義的事情,心裡自然會生起「隨喜義工功德」的心,這也是非常好的。

    第五支.請轉法輪:接著196頁第四行「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這是「請轉法輪」。

    之前在「時輪金剛」灌頂的時候,尊貴的達賴喇嘛尊者提到:我們總是在祈請轉法輪,然而祈請之後的內容,卻不去實修,這是不行的。這是尊者提醒我們的。

    如果我們不學習、也不實修,總是在求法,祈請給法、給大法,這是不行的;就像有人請了大藏經之後,就供在家裡,不念也不修──很多時候我們一提到「大藏經」,就感覺好像要好好珍藏起來、好好供在櫃子裡,希望不要變成這個樣子。當我們說「請轉法輪」時,其實心中要有一種強烈渴求的心,祈求傳法教,如果有渴求強烈的心,對所學習聽聞到的法,就會知道是很重要的,會真正去實修它。

    第六支.請佛住世:接著是「勸請長住世」:「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這是請求諸佛菩薩暨上師,為了眾生的利益而不要入涅槃,為我們不斷開示佛陀的法教。

    為什麼要請求祈求長久住世呢?因為要幫助眾生得到快樂;怎樣才能讓眾生得到利樂呢?在於我們有沒有具備清淨的動機和行持;而我們怎樣才能具備清淨的發心和行持?就在於有沒有人指導他們。這些指導者,就是我們祈請住世的對象。所以這些上師們住世是很重要的──你要有如此強烈的心意,就會對這偈文很有感受。

    第七支.迴向:「所有禮讚供養福,請佛住世轉法輪,隨喜懺悔諸善根,迴向眾生及佛道」,這一段是迴向,就像〈修心七要〉講到「初後修二事」,在修持最開始時,「初」的動機很重要,如果最開始錯了,那所有作為、行持就不再正確了,剛開始動機如果不清淨,那已經不如法了,不是清淨的修持。所以「初後修二事」的「初」,是首先要有清淨的動機;初後的「後」,是要迴向,也就是迴向了。

    你今天作了任何善行,都要迴向成就圓滿佛果,那麼在直到成佛前,這個善會都一直陪伴著你;不然就算造了很大善功德,卻只迴向很小的目標,這個大功德就浪費了。就好像把旃檀木拿來當柴燒一樣,旃檀木是非常貴的,卻當木柴燒了實在很可惜;就好像我們造了很清淨、很大的善功德,迴向的目標錯誤,就浪費了這樣的善功德。

    ■圓滿、成熟、清淨

    那麼接著到了正行部分,有「圓滿、成熟、清淨」三部分。

    我們常說要「隨順眾生」,這也是〈普賢行願品〉最主要的要點,就是隨順眾生,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大家都需要與人相處,在社會當中生存,我們也不再像以前,現在世界像地球村一樣,互相關係很緊密的,甚至會越來越緊密,溝通也更快速容易,所以人與人之間 的融合、和諧、互助的這種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佛法上的融合,也很重要。去年我也談過,有一個人說,他有一些朋友在喝酒吃肉,他也跟著喝酒吃肉,他另外一個朋友提醒不該這麼做,他就說,「我喝酒可是為了隨順眾生,如果不陪他們喝,就無法交朋友。」說法上似乎沒錯,但實際上卻完全違背佛法的修持,好像一群朋友在賭博,你也跟著去賭,還說是隨順他們。這裡的「隨順眾生」不是那個意思。

    在隨順別人時,有個重點,就是你自己有沒有把握住自己。你要先有自己的人生準則,再試著隨順眾生,才有可能真正利益到別人。所以在隨順眾生前,要想一想我的目標是什麼?不然只是口頭上說說隨順眾生,就只是一個表象,只是好聽,實際上是不如法的。

    我們常常說要幫助每個人、每個眾生得到快樂,所以最開始是先發起菩提心,發心之後要花很長時間行持菩薩行,要去積聚資糧、淨除罪障等等,我們看到過去佛菩薩都是這樣做的。同樣的,我們也應該仿效這樣的發心,行持菩薩行,讓我們帶著這樣的發心,來念〈普賢行願品〉。

    法王帶領念誦〈普賢行願品〉五次。
    P101,〈慈氏讚.梵天寶冠〉(又稱〈慈氏願文〉)
    3:37,念誦圓滿,法王離座。

    ■第四座法:4:00-5:30

    維那師帶領大眾念誦「祈願儀軌二十支」(《大祈願課誦本》)。
     

    (藏譯中:堪布丹傑/中文報導:馮復華、黃靖雅/攝影:噶瑪善治、噶瑪多傑嘉晨、Filip Wolak、Palten Nyima)

噶舉大祈願法會.前行活動:不動佛閉關

時間:2012年02月16日
地點: 印度 菩提迦耶 德噶寺

    不動嗔心,即是最勝淨障力

    今年,第二十九屆噶舉大祈願法會不動佛閉關,在法王噶瑪巴的監督與指導下,於2012年1月31日在印度菩提迦耶的德噶寺展開,至2月21日止圓滿。

    這項閉關,是為了年度的噶舉祈願法會圓滿日倒數第二天的不動佛超薦與火供所做的準備。閉關地點設在德噶寺頂樓,位於法王住所對面的佛殿內舉行。法友對閉關修行都有很高的興趣;然而,不動佛閉關的參與資格,是由法王噶瑪巴所親自指派的。

    今年參加不動佛閉關的行者共有二十位,主要是來自加拿大的噶舉佛學中心。傳統上,這種特別的閉關只限於已完成三年傳統閉關的具足戒僧眾參加,然而由於法王 噶瑪巴希望此閉關能更具兼容性,因此在2009年時,開始有在家居士加入「不動佛閉關」。今年參與不動佛閉關的行者,每一位都感到無比幸運與得受加持。

    不動佛(或阿閦佛)是五方佛之一,在西藏被稱為「米閦巴」(Mitrugpa),意指「不動」、不起瞋恚心者。據《大藏經》〈不動如來會〉(可參見《大祈願課誦本增訂本》)記載,不動比丘是一位虔敬實修的出家眾,他曾請示佛陀:「什麼才是達到證悟的首要條件?」佛陀開示:「不起瞋心,不因瞋心而動。」於是,他立誓「從今而後,直至菩提,誓不對眾生起瞋心」,因此名為「米閦巴」。經過精進地修持後,他從一個不起瞋心的「不動比丘」,證悟而成為「不動佛」。法王在2010年底講說阿底峽尊者所撰的《菩提道燈論》課程當中曾表示,不動佛的故事對他的影響很大,也幫助他改善急躁的脾氣。

    據佛經所言,當今世代是末法時代,輪迴中的一切眾生將因惡念與惡行而陷入痛苦與恐懼當中。不動佛法門具有極大的淨障力,因此,修持不動佛不但可以使修法者遠離墮入三惡道的恐懼,也可以使其他眾生免於同樣的痛苦。不動佛亦發下誓願,圓滿十萬次不動佛長咒以及造不動佛像的功德,可迴向給冥陽眾生,令其從下三道中解脫而投生至善趣。法王噶瑪巴並開示,在負面能量日益增強的這個時代,不動佛法門是一項極為適切的法門。

    參加不動佛閉關者均感到法喜充滿,其中一位來自加拿大溫哥華創古寺(Thrangu Monastery)的住持喇嘛貝瑪次旺(Lama Pema Tsewang)表示:「我這一生從未獲得過此種殊勝的教法和口傳,這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機會。」

    另一位來自加拿大多倫多噶瑪索南達傑林(Karma Sonam Dargye Ling)中心的會長喇嘛丹增札巴(Lama Tenzin Dakpa)則說:「我真的感到無上的喜悅,我可以見到自己每天不僅在智識上有所增長,個人的體悟也在日增。我所體驗到的每樣事物都是不可思議且驚人的,遠遠超出我的預期。」

    不動佛閉關於21日晚間的火供後圓滿結束,所有參加不動佛閉關的行者也將會出席祈願法會的不動佛超薦法會。


    (英文報導:策令.南嘉/英譯中:劉馨曼/中文編輯:黃靖雅/攝影:噶瑪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