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dow

第30屆噶舉大祈願法會.第八天記要

時間:2012年12月28日上午6:00-下午5:0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正覺大塔

    修《上師供奉儀軌》,憶念天噶仁波切

    法會圓滿這天,正好是藏傳佛教相信功德最增盛的藏曆十五日,這一日所做任何修持,功德都會倍增。而且依僧團傳統,十五日也是布薩日(僧團發露懺悔日),因此上午4:00,法王噶瑪巴特別在德噶寺,為僧眾授予〈大乘布薩律儀〉。

    6:00開始的第一座法,法王則在正覺大塔前,為大眾傳授〈大乘布薩律儀〉。接著由維那師帶領大眾念誦〈十六羅漢禮供文〉。

    隨後法王主法,在供奉了今年圓寂的天噶仁波切法照的壇城前,主持今天的主要修法:《供奉上師儀軌》(增訂本P133)。9:00開始的第二座法,仍是在法王主法下,大眾繼續修持《供奉上師儀軌》。

    憶念一代密續大師天噶仁波切

    在下午提前於1:00開始的第三座法中,法王開示:今天是第30屆噶舉大願法會圓滿的一天,早上我們念誦了〈十六羅漢禮供文〉,之後念誦《供奉上師儀軌》,主要憶念天噶仁波切的行儀。

    法王開示:天噶仁波切在第十六世法王時,就是隆德寺的金剛阿闍梨,也是噶瑪噶舉最殊勝的大師之一,對整體佛教或噶舉教法都有非常甚深的證解,對密乘儀軌也非常精擅,為傳承內外各大師所讚歎。憶念上師最好的方法,是證悟上師所教的教法,至少也應虔心祈願上師早日乘願再來,乃至以財物等供養,這是我們起碼的感恩方式。

    法王說:仁波切圓寂時,示現了很多不可思議的殊勝行持,讓很多弟子心中都生起信心,是我們噶瑪噶舉傳承令人懷念的典範。我們一起祈願大師早日乘願再來。接下來要念誦大師的祖寺邊倩寺祈請上師轉世的祈願文,其中一段是我寫的,我們一起虔心念誦。

    莫忘迴向暨祈願,功德才能永不枯竭

    第四座法提早於2:30開始,首先是獻曼達,由法會功德主列隊上前向法王獻曼達。

    法王隨後開示:接下來是「酬謝功德主」,一個法會的圓滿要感謝許多人,尤其是主要功德主們的護持與供養,由於他們的發心,和大家結下了殊勝的法緣。除了財物的供養,還有法的供養,能這樣互相結下法緣,這一定是過去的因緣所致,所以要迴向給他們,無論今生或來世,都長壽吉祥。

    法王提醒:我們行持善業,如果不迴向,善根可能就會毀壞,譬如中間生起嗔心或傲慢。譬如中國的梁武帝,護持興建許多寺院,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有一次他就問禪宗達摩祖師說:「您看我護持佛教、興建了這麼多寺院,應該累積了很多功德吧?」達摩祖師卻說:「沒有功德。」或許就是看見梁武帝的傲慢才這麼說吧。

    還有,如果行持了善業,後來卻生起嗔心,千劫累積的善根,也會剎那間毀壞。還有些人會炫耀自己的布施供養,這樣也會毀壞善業。記得一切善業都要迴向圓滿的菩提,就不會被嗔心、傲慢、炫耀等所毀壞──所以即時迴向是很重要的,大家記得要這樣思維。

    接著法王一一拿起功德主們獻曼達時供養的八吉祥,並念誦加持的〈八聖物吉祥文〉。

    懂得感恩,就能活得幸福

    念誦完吉祥文,法王首先針對「僧伽教育」,提出三點明確指示,包括「噶舉佛學院應復佛古佛,延長結夏安居時間為三個月」、「應注重女眾教育,噶舉尼眾2014年將舉辦辯經法會」及「為令教證平衡發展,噶舉寺院僧眾應學內明(佛學)」,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僧伽教教願景宣示。(另見專文報導)

    法王接著開示:我們這屆法會算是挺圓滿的,任何事都是很多因緣聚合才能成熟,這是我們應該感恩的。感恩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並不是經典中這麼說才重要,當一個人懂感恩,不需要什麼邏輯,就容易感到很舒服;相反的,如果不懂感恩,就算擁有一切也不容易快樂。所以學會感恩是重要的事。

    所以,對於祈願法會的工作人員和幫忙的法友們,不管你服務範圍的大小,我都很感恩,因為你身口意的付出,而圓滿了法會,所以謝謝你們!噶舉有四眾弟子聚集,所以叫「大祈願法會」,尤其是僧眾,為了佛教、為了眾生而虔敬祈願,我要特別感謝你們。

    還有傳承諸位大師,如尊貴的蔣貢康楚仁波切、國師嘉察仁波切、堪布東由仁波切等上師,本身的弘法利生事業都很繁忙,卻能撥空前來,非常感謝他們。

    看到祈願法會的會場中,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法友,令人想起五百年前,第七世法王確札嘉措在「嘎千」中就有這樣的祈願,今天真的實現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來這裡服務、供養、發願,在這個聖地,能同心協力,為了眾生、為了世界而祈願,這樣的因緣真的很難得,謝謝法友的參與。還有喜馬拉雅的居民也來了,做了許多供養,也一起祈願,這代表我們之間的信心和三昧耶是沒有過患的。謝謝你們。

    祈願法會能這樣舉辦,是因為有佛教存在,才會發生。我代表藏傳佛教的一個支派,非常感恩佛法還住世,傳承教法還住世,大師們無量的大悲心,還能利益到許多有緣人。光是「正法住世」這一點,就令人夠感恩了。

    法會今天圓滿,我們也積聚了一些善業,不要只想著自己要多累積財富,重要的是迴向究竟的快樂:證得佛的殊勝果位。要這樣好好作祈願:希望我們的身語意都是利益眾生的,希望我任何的思想和作為都是利益眾生的。

    真想修行,再忙都有時間

    藏民族做任何事都會想到佛法,一如《華嚴經》的〈淨行品〉所說,不管吃飯、走路、乃至如廁時,都會祈願眾生步向善道。但除了口中念念有詞,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在心上行持,譬如繞塔、禮佛、點燈,看起來都是善業,但重點是看我們的發心,如果起心動念是利益別人,就會累積善功德。

    此外,我們也要結合聞思修,藉由聽聞懂得如何修行後,還要真的去修,把聽到的法放在心上,想修,再忙都有時間,不是真的懂佛法,就會覺自己沒時間修行。

    最後,我們能在聖地舉辦法會,是怙主波卡仁波切和卡盧仁波切兩位大師的恩德,我們要迴向他們心意圓滿,尤其迴向波卡仁波切的轉世早日乘願再來。還有今年圓寂的天噶仁波切,也能早日乘願再來。雪域怙主達賴喇嘛尊者,還有各教派大師,如薩迦派大師、寧瑪派大師及覺囊派大師,願他們都能長壽住世,法輪常轉,盡虛空眾生都能得到眷顧。祈願十方僧團都能和合,這是很重要的。還有許多為藏族而捨棄生命的西藏人,我們也不要忘記他們,要為他們迴向。

    吉祥願文中,揮動哈達海

    最後,在〈密勒願文〉、〈雪域安樂願文〉等一連串的願文唱頌聲中,法會即將進入圓滿的高潮,法友開始紛紛拿出哈達準備。接著,當〈吉祥授位道歌〉、〈三寶吉祥文〉、《月藏經》、〈噶千吉祥文〉,在維那師帶領下一一上場,在場大眾依著願文,在有「吉祥」字句處,開始迫不及待地揮動哈達,法王噶瑪巴也依傳統揮動哈達,看到的法友更加歡欣鼓舞,一時之間,菩提樹下,和各古老的大小佛塔之間,揮動成一片白色的哈達海──這是四眾弟子最心愛的時刻之一,祈願的歌聲、揮動的哈達和四顧的笑顏,在大塔前組合成最經典的圓滿畫面。法會至5:10圓滿。


第30屆噶舉大祈願法會.焦點報導

時間:2012年12月21日至28日
地點:噶舉大祈願舞台

    十二大朵瑪,詮釋顯密四法源     

    每年噶舉大祈願法會能成功舉辦,眾多無名英雄的心力付出功不可沒,其中一群就是朵瑪雕塑的製作組。

    這些被稱為「朵瑪藝術家」的僧尼,都是遴選自各噶舉寺院的菁英,他們工作的地方不在德噶寺,而是遠離人潮的一個僻靜空間,每天從早到晚長時間工作,製作出最精緻華麗的朵瑪藝術品以及食子,為法會壇城增添無比莊嚴。

    法會前一個月就開工

    今年,由64位出家眾所組成的朵瑪製作小組,早在大祈願法會開始前一個月就抵達製作現場,開始幾乎不眠不休的工作。他們先將雕塑朵瑪與供養食子所需的工具準備妥當,前面幾天的主要工作是蠟油色盤的調製。蠟油是由石蠟、人造奶油、進口的鮮奶油、以及油漆混合調製而成。

    供養朵瑪的塑型材料是麵粉和人造奶油,光是將二者揉和均勻就必須花很長時間,揉勻後再徒手捏塑基座與形狀,之後用刀子切出線條,接著用湯匙將凸出的那一面磨平表面,讓表面看起來更柔滑,最後再漆上人造奶油。這些供養本尊的朵瑪,每座高約20英吋,立於圓形的基板上,周圍則飾以雕塑好的八吉祥物和七政寶等,完成後的每座朵瑪看起來都光燦無比。

    一般而言,法會的大朵瑪均由經驗豐富的出家眾負責,今年也不例外。而這些經驗豐富的資深製作者,速度一年比一年快,每人約可製作出二至三座大朵瑪。因為每尊大朵瑪由主尊與副尊以及各種供品組合在木板上而成,因此新進者或資淺者,便負責製作小尊的雕塑,朵瑪基座周圍與各區塊中間部分的華麗花飾,或者負責製作供養朵瑪的裝飾品與各色供養品。

    64位僧眾的朵瑪團隊

    今年的朵瑪製作工作,從11月16日起開始進行,64位僧尼是從全印度、尼泊爾、不丹和錫金的僧院和尼寺中平均各遴選出兩名,整個製作過程歷時約三個半星期。今年被選中的僧眾,多數已身經百戰,他們多半是過去曾經參與大祈願法會的朵瑪製作者;有些則是新人,必須在現場接受訓練。西藏朵瑪的傳統藝術,在法王噶瑪巴大力的振興下,已開展為一項微妙而精緻的藝術,也因此每年朵瑪的主題由法王指定,並親自審查朵瑪的製作過程,以確保朵瑪製作師無誤地依循指示來製作。

    6位資深朵瑪藝術家

    在這群製作小組中,有6位是資深製作師,他們每年都會重返團隊,擔負起過程指導以及訓練新進者的任務。他們分別是:

        喇嘛桑傑(Lama Sangye):他來自錫金的大吉祥寺(Ralang Monastery),曾在尼泊爾加德滿都的普拉哈里寺(Pullahari Monastery)完成三年三個月的噶舉傳統閉關修持,少年時期曾在不丹追隨兩位備受推崇的雕刻師學習佛像雕塑多年。

        喇嘛格列 (Lama Gelek) :也完成過三年三個月傳統閉關,在印度大吉嶺米律(Mirik) 的波卡寺(波卡仁波切的主寺)擔任香燈師,是一位受過專業訓練的唐卡和壁畫師。

        歐瑟寧波(Özer Nyingpo):法王的香燈師,是一位才華洋溢的雕刻師。

        噶瑪桑登(Karma Samten) :也是一位專業的雕刻師,以及唐卡畫家。

        札西策令(Tashi Tsering) :是一位才華洋溢的新銳雕刻師,每年都參與朵瑪的製作。

        噶瑪汪秋(Karma Wangchuk):則是一位天生的藝術家,他從小便展現過人天賦,不但自學繪畫,青年時期對雕塑的學習表現更是優異,每年除了負責佛像雕塑外,也為完成的朵瑪做最後妝點,譬如為佛像嘴唇上色,以及為佛像、噶舉傳承上師、各本尊塑像點睛,讓朵瑪人物變得更鮮活。

    大祈願舞台四大朵瑪

    與上一屆不同的是,此次有12尊大朵瑪,比上一屆多出4尊,另外還有32個供養朵瑪。其中四尊大朵瑪,莊嚴地安置在大祈願舞台的壇城中;另外八尊則是在12月24日起後三天的噶舉大祈願法會中,安置在菩提樹下的正覺塔前壇城中。

    位於大祈願法會舞台內的壇城,是在舞台的最上層,羅列在金色佛陀雕像兩側的供桌上,供養本尊的朵瑪和花飾分置兩側,下方的圓筒內則是韓式擺設的供養品。

    法王今年將每座大朵瑪預設為上中下三大區塊,在大祈願舞台的四座朵瑪標示的是佛教顯密的四個主要法源,在上方和中央的人物塑像以供養雲來連接,下方基座的人物雕塑則是佛教護法。由左至右分別介紹如下:

    第一座朵瑪:上方,為印度最偉大的大成就者之一薩惹哈(Saraha),中間區塊是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下方是噶舉傳承的護法長壽五姊妹(Tseringma)。噶瑪巴的傳承與薩惹哈有密切的關聯,因為第一世噶瑪巴被視為是薩惹哈的化現。

    第二座朵瑪:上方形塑的是釋迦牟尼佛,中間是佛陀十大弟子中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他領受了佛陀所有的教法;下方則是黃財神臧巴拉 。

    第三座朵瑪:上方是蓮花生大士(Padmasambhava),中央為西藏譯師毗盧遮那(Vairotsana),下方是頂髻佛母(Ngak Sum Ekajati)。毗盧遮那與蓮花生大士與有時代性的關聯,他與藏王赤松德贊、蓮花生大士以及寂護大師(Shantarakshita)都住世於西藏的同一個年代。當時印度大堪布寂護大師受藏王赤松德贊的邀請到西藏傳法,並成立藏傳佛教七人僧團,毗盧遮那便是西藏最早的七位比丘之一。後來藏王迎請蓮花生大士來到西藏,而毗盧遮那因為資質過人,在蓮師授意下到印度修學佛法,他除了是最偉大的西藏譯師之外,也是把大圓滿教法傳入西藏的三位主要上師之一。他諸多的化身皆是重要的伏藏師,而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泰耶便被認為是他的化身之一。

    第四座朵瑪:上方是被譽為印度佛教史上「六莊嚴」之一的龍樹菩薩,中央為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羅卓泰耶,而密乘的傳承護法則在下方。龍樹菩薩是中觀學說的創始者,也是顯密二乘的持有者,是顯密八宗之祖,被稱為「第二佛陀」。羅卓泰耶與龍樹菩薩極為相似,他編纂了著名的《五寶藏》(Five Treasuries),融合並保存了大量的重要教法。就他所編整的教法廣度與深度來看,其成就與貢獻堪比擬龍樹菩薩。2013年是第一世蔣貢仁波切的200歲誕辰,使得這尊朵瑪更具特殊的意義,而今年法會的重點之一,便是憶念歷代蔣貢仁波切與其傳承的恩德。

    正覺大塔八大朵瑪

    正覺大塔菩提樹下的壇城佈置則相當盛大華麗,羅列在菩提樹下前方整個區域。壇城上除了一般的朵瑪、供養朵瑪、香花燈燭、韓式風格的供養品如燭、果仁、水果乾、新鮮素果盤之外,中間的一座佛龕中,則供奉了怙主天噶仁波切 (Kyabje Tenga Rinpoche) 的法照,以憶念2012年初示現圓寂的仁波切。

    菩提樹下兩側的各有四座大朵瑪。面對正覺大塔的左側大朵瑪,標示的是佛陀的四項偉大行誼,右側朵瑪標示的是噶舉傳承上師以及藏傳佛教的四大傳承。

    左側四大朵瑪:分成上中下三區塊,上方為本尊,中央為佛陀的四大行誼之一,下方則塑有一位供養天女。

    由左至右起的第一座朵瑪,上方為釋迦牟尼佛,中央為表徵佛陀示現種種神變,下方為白色供養天女手持吉祥結,名為「持蓮天女」 (the One with the Lotus)。
    第二座朵瑪上方為四臂觀音,中間為表徵佛陀「成道」;下方為白色供養天女手捧金輪,名為「行懼天女」 (She Who Creates Fear)。

    第三座朵瑪上方為護法不動明王(Achala),身藍色,右手持劍;中間為表徵佛陀「轉法輪」;下方為藍色供養天女手持蓮花,名為「光明天女」 (The One of Light)。
    第四座朵瑪上方是除障的度母本尊,中間為佛陀行誼的「自兜率天降臨」,下方為藍色天女手持勝利幢,名為「勝利天女」 (the Victorious One)。

    右側四大朵瑪:上方代表的是藏傳佛教四大傳承;中間區塊為噶舉傳承的偉大上師;下方則是另外四個供養天女。

    其中第一座朵瑪上方為代表薩迦傳承的薩迦班智達(Sakya Pandita),中間為噶舉祖師大譯師馬爾巴,下方為紅色供養天女手持寶傘,名為「大光曜天女」(Dangchenma, the One of Radiance)。

    第二座朵瑪上方為代表寧瑪傳承的龍欽巴尊者(Longchenpa),中間為噶舉祖師密勒日巴,下方為淺紅色供養天女手持寶瓶,因為她身穿細薄的白裙,因此名為「白裙天女」(the One with the White Skirt)。

    第三座朵瑪上方為代表格魯派傳承的宗喀巴大師(Je Tsongkhapa),中間為噶舉祖師岡波巴,下方為綠色供養天女手持海螺,名為「無垢天女」(the Stainless One)。
    第四座朵瑪則相當特殊,上方本應製作的四大傳承之一的噶舉派,不過在此處放的卻是覺囊派傳承創始人的多波巴大師(Dolpo Sherab Gyaltsen)。覺囊派一般並不被列入藏傳佛教四大主要傳承內,噶瑪巴如此安排的理由是多波巴大師與第三世噶瑪巴讓炯多傑生於同一個年代,兩位大師有共同的法緣。據說在多波巴大師成名前,噶瑪巴讓炯多傑便預言:「你將具有非常特殊的見地。」預示了多波巴大師將發展出他空見(Shentong view)的觀點。

    另外這尊朵瑪的中間區域為帕莫竹巴尊者(Pakmo Drukpa),這是因為帕莫竹巴為岡波巴大師的弟子,而達波噶舉的四大八小中的八小源於帕莫竹巴;朵瑪下方為另一綠色供養天女手捧一對金色魚,其名為「悅意天女」(the Supremely Attractive One)
    雖然這四座朵瑪中,上方與中間區塊的人物並無特別的關聯,而此屆的大朵瑪將覺囊派多波巴以及帕莫竹巴包含在內,讓藏傳佛教所有的新舊傳承,得以完整地呈現在第30屆噶舉大祈願法會的朵瑪中。

第30屆噶舉大祈願法會.第七天記要

時間:2012年12月27日上午6:00-晚上8:0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正覺大塔、德噶寺

    不動佛修法與超薦     

    如果說「噶舉大祈願法會」有什麼最經典的修持,是法友參與最熱烈的──不動佛修法暨超薦,無疑是焦點之一。

    每一年,法友們早從來聖地前,就開始收集祈福、超薦名單,多數人都帶了長長一串名單,來到聖地菩提迦耶,等待「不動佛超薦」修法。而法王噶瑪巴更早在法會開始前近一個月,就開始帶領「不動佛」閉關。修法這日,法王除了白天帶領上萬大眾修持〈不動佛儀軌〉,晚上更帶領參與閉關的行者,一起進行〈不動佛超薦〉修法,並舉行火供。法友對這項修法都深具信心,相信這是冥陽兩利的修持,已成為備受期待的重點項目。

    ■不動佛日,一日三座相關修法

    今天正是這樣眾所期待的日子,堪稱是「不動佛」日。

    早上6:00開始的第一座法,天未亮之際,就由嘉察仁波切在正覺大塔前菩提樹下授予〈大乘布薩律儀〉;接著,從第二座法、第三座法到晚上的超薦修法,都是法王噶瑪巴親自主法,進行幾乎全日的不動佛相關修持:

    一,9:00起至9:30的第二座法(稍後舉行托缽行腳,所以本座修法時間稍有不同),法王主法,帶領大眾修持〈不動佛儀軌〉自生觀想(中文法本無)。

    二,下午1:30-3:00的第三座法,法王帶領大眾修持〈不動佛壇城儀軌〉(中文法本無),並念誦《大寶積經》的〈不動如來會〉(《增訂本》P 52,又稱《不動佛國經》)。

    三,傍晚5:00--晚上8:00,法王則帶領「不動佛閉關」行者,在德噶寺大殿前,修持〈不動佛超薦〉(另見圖文報導),並舉行火供,大眾帶來的長長超薦名單,都焚化在火供升起的高高煙焰中。在場隨喜的大眾,也一起祈願有緣無緣的往生者,都能依佛力加被,往生淨土。最後,在法王帶領大眾唱頌〈六字大明咒〉聲中,圓滿結束這座修法。

    ■依佛古制,行持「托缽行腳」暨「進用缽飯」

    今天的另一項重點活動,也是法友可以共同參與的「經典」項目:依佛古制,比丘、比丘尼行持「托缽行腳」暨「進用缽飯」(另見專文報導)。

    上午9:40,穿戴七衣、九衣並奉持缽具的比丘、比丘尼整隊完畢,在維那師帶領大眾唱頌〈普賢行願品〉聲中,由國師嘉察仁波切帶領,列隊轉往大塔正門,向佛陀聖像頂禮後出發,從正覺大塔正門、經一小段菩提迦耶街道,轉往鹿苑公園,接著在法王噶瑪巴指導下,依佛古制,行持「進用缽飯」行儀。

    途中,等待供養的在家弟子,早已備妥各種水果及乾料食品,恭候路旁,待行腳隊伍通過,迅速在僧眾缽中奉上供養。這項修持,重在訓練僧眾於內捨慢心及分別心,於有情則修慈悲心,讓大眾有「藉由供僧而增長福德善根」的機會,也可經由行腳威儀,令大眾生起歡喜信心;而隨喜參與的大眾,則可把握機會在聖地供養僧伽,迅速累積福德資糧,並深入串習供僧的善習氣。


第30屆噶舉大祈願法會.法王噶瑪巴對僧伽教育的開示

時間:2012年12月28日上午6:00-下午5:0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正覺大塔

噶舉尼眾,將辦「辯經法會」     

本屆祈願法會,有個對噶舉尼眾寺院的重大消息宣布:法王噶瑪巴諭示,2014年,女眾也要舉行辯經法會!

這項諭示,是法王噶瑪巴在「第30屆噶舉大祈願法會」圓滿日最後一座法的開示中,對上萬僧俗二眾所提出。法王對噶舉寺院、佛學院的僧伽教育,有明確的三點指示,除了佛學院結夏安居應依古制、延長為三個月;並就目前佛學院和寺院在「教」與「證」上各有偏重的現狀,提醒應該平衡發展;此外,最令人矚目的,就是法王宣示對尼眾教育的重視,甚至明確諭示2014年將舉辦尼眾「辯經法會」,主題是「攝類學」、「心類學」及「因類學」。

這對尼眾教育一向較少受到積極重視的藏傳佛教界,堪稱是一項具有震撼力的宣誓;但在女性意識及權益早就蓬勃發展的全球觀點來說,這無疑是個備受肯定的僧伽教育行動,也顯示年輕的噶瑪巴清新的願景,令人耳目一新。

以下是法王的開示:

• 佛學院結夏安居,統一為三個月:

今年祈願法會開始之前,我們舉辦了「噶舉辯經法會」,討論和辯論佛教的經典。當時有一段關於戒律方面的討論,其中討論佛陀的教法是否住世,取決於三個應該並行的基礎行持,有些寺院能夠依循佛經、律典記載這樣做,有些並沒有。那段討論非常好,但如果不去實踐,就白說了,非常可惜。只要符合律典的就該去做,如果知道卻不去做,佛陀教法只會毀壞。

三種僧團必須行持的傳統中,就「結夏安居」而言,目前有些寺院時間不同,應該統一時間,至少佛學院應該統一。現在各寺院結夏安居通常是一個半月,雖然號稱有兩三個月,但真正才只有一個半月,有的說是因為特殊狀況才改為一個半月,但這樣說太牽強。現在我們統一做法,佛學院統一就是三個月,這樣對佛學院上課也沒有影響。

三個月夏安居當中,也可以趁機好好訓練「祈願法會」要求的僧伽威儀與規矩,這也是佛陀制定的僧眾規矩,本來就應該學習的,這對以後這些佛學院僧眾回到各寺院,也是有幫助的。三個傳統中還有布薩等等,也要實行。

 • 加強女眾教育,舉行尼眾辯經:

第二點,和女眾的學習有關。佛陀有「四眾」弟子,就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男居士)、優婆夷(女居士),如房子的四柱,要建立佛教這棟房子,一定要有這四根柱子。以現今的狀況觀察,女眾的聞思修,要更加注重。以往由於傳統文化使然,對女眾的教育比較輕忽。但要知道釋迦牟尼佛也教導了女眾行者所有的修持法門;所以現在寺院的主持者,也應該給女眾這樣的學習機會。但傳統尼眾寺院會給「五堂功課」,如法器吹奏等,經論學習的機會卻不如男眾。

時至今日,全世界都注重女眾的教育,達賴喇嘛尊者曾特別提醒這一點,各教派大師也都朝這個方向努力,因此這也是我們一定要做的目標。

所以2014年,我們除了依傳統舉辦男眾參加的「噶舉辯經法會」,也要舉行女眾的辯經法會,主題是攝類學、因類學和心類學,希望藉由辯經法會的舉行,鼓勵尼眾多精進經論的學習。這件事是一定要做的,回去各尼眾寺院先討論一下,我會盡量提供幫助。

• 學習和實修應並進,寺院僧眾應學「內明」:

第三點也和教育有關。在印度那瀾陀佛學院時代,並沒有分佛學院和閉關中心,但當佛教漸漸衰敗時,就無法學修並進,實修和學習就分開了,佛學院和寺院也就分開各自發展。教證二法,都是佛陀的教法,學習和實修本來就該同時並進:佛學院學生也要重視實修,但他們通常不太喜歡共修;而寺院通常不太注重經論教育,如道次第、佛子行等的學習等等──這種現象應該加以調整、改變。

去年在隆德寺曾討論,應給各寺院「內明」(五明之一)、也就是佛學教育的機會,不能讓寺院僧眾只會吹奏法器,要讓他們了解,即使是吹奏法器,也是密續,也要結合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來觀修。但如何推行,還要討論細節,我自己會密切注意這件事,也希望各寺院住持能多費心。

 

第30屆噶舉大祈願法會.重點修持

時間:12月27日上午9:00至11:30
地點:正覺大塔及鹿苑公園

    托缽行腳,慈悲平等的行持    

    2500年前,佛陀為僧團訂定「托缽行腳、平等乞食」制,對僧伽而言,於內是為了破除我慢與分別心,於外則是基於慈悲,以此建立起與眾生的緣分,成為眾生供養的福田;對民眾而言,則可藉由供僧,而累積福德資糧。2500年後,在佛陀成道的菩提迦耶,以嘉察仁波切為首的500餘位僧眾,以莊嚴的威儀托缽行腳,追隨佛陀的足跡。

    托缽行腳,作眾生的福田

    27日早上9:00,正覺大塔菩提樹下揚起〈普賢行願品〉的唱頌聲,以嘉察仁波切、堪布東由仁波切、林谷祖古仁波切、德貢嘉謝仁波切為首的僧伽隊伍,身披正式的黃色法袍,在嘉察仁波切左持缽、右執杖的帶領下,從正覺大塔金剛座向鹿苑公園前進。大塔正門外,雀躍迎接的,是另一條層層疊疊的數百米人龍,那是等候供僧的法友,大家手捧各式餅乾、糖果罐,翹首盼望的臉上無不盈滿慶典般的燦爛微笑。

    以黃線相隔的人龍旁,是70位維持秩序的護法組藏族學生,及3人一組手持半身高尼龍袋的84位發心菩薩,他們歡欣的臉上還多帶一抹警覺,準備隨時接過仁波切們及僧眾缽內的信眾供養。

    包括5位顯教僧眾、9位西方比丘尼、9位漢傳比丘尼及7位越南尼眾的托缽隊伍,緩步踏出正覺大塔正門,僧眾的缽和法杖在晴空下閃爍發光,爾偶襯映在兩側法友歡喜踴躍的臉上。

    蔣貢辦公室的丹增多傑先以香水噴灑花瓣,再以花瓣撒道,供養在托缽隊伍將行經的道路上。當托缽隊伍一靠近,信眾的各式大小餅乾、糖果和水果,立刻如瀑布般傾洩入缽內,瞬間盈滿,再由發心菩薩們快速協助倒入尼龍袋內,剛一倒完,又立刻爆滿。

    而隊伍旁的千位供養信眾,此時也很有默契的各司其職:內層法友以雙手捧著各種食物,獻供給每一位途經的托缽行者:中層法友則伸出長長的手,盡力碰觸收供的缽;外層法友則或如運輸線般向內供給供養物資,或乾脆瀟灑地往後一退,舉起手機、墊起腳跟,拼命拍下每一個供僧片刻。僧眾一路慈悲無拒的承接潮水般的供養,或伸出持杖的手為信眾加持,因此短短300公尺的托缽路線,走了65分鐘才走完,嘉察仁波切的長銀法杖上,更纏滿了信眾禮敬的哈達。

    法王指導下,五百僧眾進用缽飯

    另一端的鹿苑公園內,90位行堂組發心菩薩們,從早上7點開始就準備的缽飯,早已烹調妥當,連同法王和仁波切用餐的帳棚、裝飾的鮮花、500人份的餐具、水壺及長百尺的鋪巾等,從9點起陸續自德噶寺餐廳運來;鹿苑公園的蔥翠大草坪上,則鋪上8條藍色長坐墊,及8條用來安置水杯、盤、木湯匙等食具的長紅巾,對坐的各4排座墊之間的草地上,是以菊花、玫瑰和茉莉花瓣等鋪成的噶舉大祈願法會標誌。

    10:30,嘉察仁波切帶領的托缽隊伍一踏上草坪,坐在帳棚內的法王和蔣貢康楚仁波切立刻起身迎接,之後法王示意請兩位法王子先行就座,自己則繼續站著迎接整列僧眾一一安坐。堪布東由仁波切入座時,法王步上前去歡迎,並接過法杖,俐落地插入土內。

    法王接著逐排視察僧眾的缽是否擺置妥當,直到整列隊伍都已坐定,且由8位沙彌逐一將缽飯雙手捧交給僧眾後,法王方才坐下。打板後,法王與500位僧眾齊誦〈免信施難消咒〉後,共進包括白蘿蔔、花椰菜、小白菜、素羊肉、炸印度餅、水果優格等6菜一飯的缽飯。

    餐畢,法王起身接過麥克風說:「這次第30屆祈願法會,有眾多比丘和比丘尼前來參加,我們也為此準備了特殊的齋飯,這些齋飯是由很多發心菩薩,從年紀很小的6歲,到70幾歲的發心菩薩們,特別為大家準備。我們在這裡接受供養的齋飯,也因此跟很多法友、眾生產生了聯繫。我們常說『人要飲水思源』,為了讓這些供養信眾可以圓滿資糧、長壽無病、一切善願能成就,而且來生仍能進入佛門,希望大家以這樣發心,為供養信眾迴向發願。」

    法王說:「就像之前跟僧眾說過,在三寶之中,供養僧眾資糧,指的是一種非常殊勝的供養處,因此在三寶中提及的『殊勝供養處』,主要是指僧眾。但是就像經典中所說,殊勝的供養處也要具足戒律,才能成為信眾真實的供養處,希望大家隨時為這些服務的法友祝福。」

    法王接著用中文再說一次:「這次第30屆祈願法會行堂和典座煮飯的所有人員,我再次感謝各位的付出和努力,祝福各位此生健康快樂、萬事如意,來世不離三寶上師的庇護,謝謝各位!」

    等結齋迴向,僧眾依序離席後,法王還親切召喚服務的法友一同合照,感謝大家在祈願法會這8天期間黎明即起的傾力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