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39屆噶舉大祈願法會:法王第四天開示
2025年第39屆噶舉大祈願法會:法王第四天開示 「未獲神通前,莫多做弘法利生!」 主題:《阿底峽尊者傳》主講: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日期:2025年2月8...

Read more

2025年第39屆噶舉大祈願法會:法王第三天開示
2025年第39屆噶舉大祈願法會:法王第三天開示 「就算折壽,我也要去利益藏地!」 主題:《阿底峽尊者傳》主講: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日期:2025年2月7...

Read more

2025年第39屆噶舉大祈願法會:法王第二天開示
2025年第39屆噶舉大祈願法會:法王第二天開示 那洛巴:「你是當今教法之主!」 主題:《阿底峽尊者傳》主講: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日期:2025年2月6日...

Read more

2025年第39屆噶舉大祈願法會:法王第一天開示
2025年第39屆噶舉大祈願法會:法王第一天開示 未斷我執前,最細惡業亦莫作 主題:《阿底峽尊者傳》主講: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日期:2025年2月5日(三...

Read more

shadow

〈噶瑪巴九百年〉德里活動:第二天

法王噶瑪巴開示「古老的智慧,現代的世界」

(2011.12.24 德里)在「噶瑪巴九百年」德里活動的第二天中,生動地呈現了將「古老的智慧」運用在「現代的世界」的範例。今天安排的整日活動是由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講授的佛法課程。

九百年來,歷代的噶瑪巴透過由第一世噶瑪巴創立的認證轉世制度,令他們持有的所有源自於印度的佛法傳承的智慧保持清新而且生氣蓬勃。今天,所有與會大眾都目睹了由噶瑪巴傳承所傳續的智慧,以完全適合我們時代的新形態展現出來,使得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的輝煌成就更顯而易見。二十一世紀的噶瑪巴──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承擔著以完全契合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方式來宣揚佛法的任務。

在上午的課程中,法王談到了噶瑪巴傳承的歷史,和大家分享了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的生平中鮮少被提及的事件。他也率直地談到他自己擁有尊勝的噶瑪巴稱號的體驗(見下方摘要)。法王勸勉大家要充分把握機會,在日常生活中轉化自心。「佛法修持在做的就是讓我們的心有進一步的改變。」法王噶瑪巴說:「我們必須要給我們的心一些新的事情做,而不是讓它依循著它舊有的習性模式。」下午的課程中,法王則開示了如何去實行的實際指引。

同時,本著現代全球化的精神,今天的課程也進行網路直播,提供十種不同語言的翻譯:英文、印度文、中文、西班牙文、德文、法文、波蘭文、俄文、韓文和越南文。超過上千位的法友在世界各地觀看網直播。

在上、下午課程間的休息時間裡,與會大眾享用主辦單位提供的午餐,法王也在草坪上和大一家一起用餐。

前來參加課程的法王弟子談到他們的感想,他們覺得法王在「噶瑪巴九百年」的德里課程有一種特殊的直率和親切感,使得法王的話深深地打動他們的心。

法王噶瑪巴在「噶瑪巴九百年」德里活動中第二天課程的摘要:

「從我被認證為噶瑪巴的個人經驗來說,我面臨了許多困難和挑戰。事實上,在二十一世紀有關自由的討論中,有人說祖古(轉世上師)並沒有獲得他們身而為人的完整人權,因為他們被迫成為某個特定的人,而且被迫去扮演這個特定的角色,並因而無法去追求自己的個人夢想。甚至有些年輕的祖古也說,他們覺得自己沒有充分獲得他們身而為人應有的個人自由。」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我覺得自己真的經歷了許多困境,或許比其他祖古或轉世上師要多……但是我把我現在擁有的機會,視為是一個能夠為許多人服務的正面而珍貴的機會。藉由我現在的處境,我有機會將愛、關懷和利益傳達給許多眾生,去幫助他們……我把我的處境看作是一個機會,讓我將他人的快樂和幸福視為是我的首要考慮重點。以此方式,我能夠真正看重他人的快樂,並關心其他人和眾生所經歷的痛苦。未來,我希望能持續運用這個機會,發揮其最大的可能性來利益眾生。」

「當然,有時候在這當中也會有挫折。我想了許多方法來利益眾生,而我的希望並不會總是如我所打算的那樣達成。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發現有時候,最善巧的方法就是降低我的期待。你可以降低你的期待,而且抱持能夠讓你滿意的較簡單的利他目標。如此,與其提出一些龐大的計畫來利益極大量的眾生,有時候我會讓我的願望比較單純:我要關心他人。我要給予他人我的關愛,這樣世界上的其他眾生至少能夠這麼想:『世界上有一個人關心著我。』」

「如此,就算我不能達成了不起和重要的事情,我至少能繼續給他人我的愛,建立起一種良善的有意義的連結,並且關心他人。」

「這就是我看待我擁有的機會的方式,我認為各位也都有類似的機會……各位的機會並不和我的機會有完全相同的樣貌和名稱,僅管如此,我還是認為各位幫助這個世界和其他眾生的機會是相當類似的。我們都有人身的寶貴支援,以及能夠辨別何者有害、何者有益,知道該如何取捨的珍貴能力。因此,由於我們有這個人身和這個辨別力,我們都有能力以非常非常寬廣的方式來利益許許多多的眾生……如果我們能夠真的將這個機會付諸行動的話。如果我們這麼做,我們都會有美好而有義意的人生。」

「被認證為噶瑪巴是一個為他人服務的機會。所以,如果我們把名稱放一邊,我們就會知道從這個角度來看,事實上,各位也是噶瑪巴。你們所有人都是!成為噶瑪巴,讓世界更美好,去利益他人,並不只是我個人的責任,這是我們所有人的責任。」


〈噶瑪巴九百年〉德里活動:法王致辭

印度是佛教的版權擁有者
 
(2011.12.23德里)在噶瑪巴九百年德里活動第一天下午的活動中,法王噶瑪巴向現場來自世界44個國家和幾乎印度每一個邦的代表和弟子們致辭歡迎。

 MG 0356 600
 
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

首先,要歡迎所有的貴賓前來參加於德里舉行的噶瑪巴傳承九百周年紀念。同時,我也要歡迎共聚在此的所有法友們。歡迎大家,吉祥如意。

當我們想到噶瑪巴傳承的九百周年紀念,以及我們在此舉行的活動,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這是為我噶瑪巴而舉辦的慶典。但是我想要澄清,我並沒有抱持這樣的態度。在我心中,我今天是以噶瑪巴傳承的追隨者或弟子的身分來到這裡的。我從未認為這是我自己的慶典。

我認為我們先退一步,來思考「紀念」這個概念的含義是什麼,這是很重要的。在佛教中,我們會提到諸佛以及諸佛的男女子嗣菩薩們,我們會談到一再一再去憶念和憶持他們身、語、意的崇高善賢功德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將這樣的憶念做為基石,進一步來鼓舞我們自己在身、語、意上去效法他們,如此,我們就能為自己和他人帶來更大的利益。我認為這才是真正實踐紀念和憶念的核心要點。

在這個特別的時刻,我們憶念的是一個已經持續九百年的傳承和體系,這個傳承歸屬於一個我們稱之為藏傳佛教的廣大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有一個稱為噶瑪噶舉傳承的派別,而我們今天要讚頌的上師,就是這傳承的創立者──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這個時刻讓我們有機會去憶念、紀念或憶持杜松虔巴身、語、意的崇高善賢功德,並且努力將此做為我們生命中的基石。如此,在當前和未來,我們就越來越能利益自己和世界。我們可以將此視為是重新提振這樣的啟發和責任感的機會。

 MG 0358 600

眾所周知,藏傳佛教的體系和教法在非常偏遠而與世隔絕的環境下,在西藏存活並發展了數百年。事實上,在開始為更廣闊的世界所關注之前,它們已經如此發展了將近一千年。雖然西藏在很多方面缺乏物質上的發展,但是它精神層面的發展和心靈的教法卻能夠在這段期間得以繁榮昌盛。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西藏的修行者能夠專注在佛教的教法上,並且將這些教法深入地帶到他們自身的體驗中。現在,我們已經到達讓這個過程的豐富性成為可與全世界分享的一份贈禮的時刻,這不再是只有西藏人獨享的果實。
 
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我們要清楚表達,而且要表明:杜松虔巴只是許多證得高度成就的上師中的一位。他是能夠通達佛教的教法和修持的許多人當中的一位。當我們在舉行杜松虔巴的九百周年誕辰和他的傳承的九百周年紀念慶典時,重點並不是要去主張他是唯一達到這種成就境界的人。很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有許許多多的大師都達到了類似的成就境界。因此,與其將這個活動視為只是慶祝一個個人的成就,我們可以將這整個紀念活動,當做是慶祝藏傳佛教中許多尊勝、證悟、有影響力的大師們的成就。

 一般來說,身為一個佛弟子,我們進入教法之門,接觸到善知識或上師,然後我們為了自他二利而盡己所能地努力達成上師給我們的教導和指引。然而,我認為最真實和最有力的一種心靈指引,就是上師本身的生命實例。當然,我們從上師那裡領受到許多珍貴的教導,但是從某個角度來說,相較於上師的行誼及經歷的實際範例,上師告訴我們的話語是相對上比較沒那麼有力量的。上師本身的生命實例是我們可以用自己的眼睛來直接見證的,而且可以在我們的體驗中直接去感受它們的衝擊。這些範例是我們契入上師身、語、意的證悟功德的門徑。由於這個原因,當我們研究成就上師的歷史或傳記時,我們並非只是在作歷史功課。我們不是只在回顧過去發生的事情。我們是試圖去喚醒我們心中的一股精神,努力去效法他們的典範,並且真的自己去證得這些身、語、意的證悟功德。如此,藉由以過去偉大上師的生命實例來重新認識自己,我們讓這些範例再度鮮活起來。

我認為有很多原因,使得在聖境印度舉行這個紀念慶典變得非常特殊、重要而有意義。就如我們所知,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尤其,以噶瑪噶舉傳承來說,我們的教法也是出自於並根源於印度的大成就者。他們的證悟和體驗以不間斷的傳承流傳下來,最後來到了雪域西藏。這個傳承中的上師能夠執持這些教法,讓這個傳承永遠都不會變成只是言語文字的餘響,他們讓它成為體驗和證悟的真正傳承。這個傳承的核心就是遠離迷惑和證悟實相等功德的法傳。這個傳承不間斷地持續許多世代,首先起源於印度,而後在西藏持續了數百年。現在,這個尊勝的傳承又再度回到聖境印度。我認為這是我們所有人都應該引以為榮的。我們都應該因此而深受啟發和鼓舞。這個傳承至今仍然生氣勃勃,而且再度回到聖境印度,這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實。

 MG 0370 600

因此,我覺得非常榮幸能夠和我們今天的印度裔貴賓,以及今天聚集在此的喜瑪拉雅高原不同地區的許多朋友們共度這個時刻。我們印度的兄弟姊妹、西藏的兄弟姊妹,以及喜瑪拉雅山區的人們,今天大家為了這個活動而共聚在此地,對我而言,這非常重要而且意義重大。

無論我們認為它是佛教,或是來自許久之前的心靈導引,基本上,這一切的根源就是聖境印度。或許我們可以將此結合現代的版權概念,然後問:「誰擁有這個智慧的版權呢?」對於這個問題,唯一的答案就是:聖境印度是這一切的版權擁有者。
 
如何與世界共享這個智慧的絕佳典範,就是尊者達賴喇嘛的事業和行誼。多年以來,尊者達賴喇嘛踏遍全世界,傳揚如何達到世界和平,如何追隨非暴力之道,如何在世界上傳播更多愛,如何讓各社群間更加和諧等等的啟示。基本上,當尊者達賴喇嘛在傳遞這樣的訊息時,他其實就是在弘揚古印度的智慧。這個古印度的智慧,也就是在雪域西藏被持守了數百年的純淨甘露,而這個純淨的甘露現在已經如同贈禮一般與全世界共享。

因此,與其只把這個活動看作是一個慶典,我認為我們應該視它為一個機會,可以進一步啟發我們自己,進一步增長我們的良善發心,讓我們的心更加開放,讓我們的心更加寬廣,讓我們的意圖更加擴展。如此,我們就能夠為世界帶來真正的利益,而且一起實際地承擔起這個發展世界和平的責任。

這就是我今天所要說的,我想不需要再繼續說太多。我們還有其他貴賓為我們致辭,他們必定會有非常甚深的觀點要和我們分享。所以,最後我想要再次感謝我們的貴賓今天在此和我們共聚,同時也感謝我所有的法友們。謝謝大家!

 

大悲心切   穿越時空900年

噶瑪巴九百年慶典,邀您親聞慈悲的力量

時間:2011年05月14日
地點:台灣劍潭青年活動中心群英堂
攝影:班瑪歐色多傑
報導:馮復華

〈台灣噶瑪巴九百年慶典〉系列活動——聽見愛與慈悲 願望900音樂會

(2011.5.14 台灣台北)跨入西元2000年的千禧夜,翻越海拔五千多公尺的喜瑪拉雅山脈之際,星空下,十五歲的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聽到了天女的歌唱,這清涼的天籟,成為在險境中行進時的力量。在「願望900音樂會」中,融合法王浩瀚智慧與慈悲的願望之歌,如浪濤般感動著與法王有深厚法緣的台灣民眾,也傳達法王噶瑪巴九百年不間斷的願力。

法王經教師創古仁波切、百位噶舉傳承仁波切、堪布及僧眾皆受邀出席,成為音樂會的貴賓。七點開始的音樂會,下午四點多就陸續湧來排隊等待進場的法友,從二樓的會場入口一路到一樓大廳外,再度出現人龍。

這次音樂會舞台總監,也是十年前受法王之命譜出這段天女樂音的徐清原介紹說,為了慶祝噶瑪巴九百週年的誕辰,因此音樂會的主軸是「以感恩的心,將最美妙典雅的音樂,和聽眾的感動與虔心祈願,都化為清淨無暇的曼達,獻給上師,令上師歡喜久住世」。

音樂會的第一首樂曲〈堅心〉,以法王最喜愛的笛、蕭為主調,層疊鋪陳出法王〈願望之歌〉詩文中傳達的祥和淨土,曲尾捲出浪濤,表現源源不絕的悲心與智慧。接著,在笛蕭及古箏、揚琴齊奏的空遠氣韻襯托下,響起法王親自吟唱的七偈〈願望之歌〉詩文。

第三首〈禪悅〉,由盲人音樂家王俊傑自在悠揚地唱出〈願望之歌〉的喜悅意境,而第四首〈清淨心〉中,則加入法王親自創作的蕭曲段落,由詩人張永智的敦柔嗓音,吟詠出〈願望之歌〉的中文譯詞。

第五首〈薈供曲〉的詩文為大寶法王親撰,由徐清原唱頌藏文,傳達出對佛法、生命和心靈的思維與對自身的期許。第六首〈八樂堡〉為戈倉巴大師的道歌,描寫住於實相法性之堡的八種快樂。〈八樂堡〉的作曲者,也是此次音樂會的音樂總監吳宗憲老師說,這首合唱曲在年初噶舉大祈願法會時,於聖地菩提迦耶首次公開演唱,藉以獻給噶舉傳承上師,此次九百年慶典中再次演出,祈願上師與弟子之間的連結恆續不斷。

第七首〈法雨〉以大寶法王親做之笛蕭主調,融入法王親誦的〈四臂觀音修持簡軌〉法音,讓觀世音菩薩的慈悲與智慧的清泉甘露,如雨翩降人心,法王慈厚的「嗡瑪尼貝美吽」咒音響起,溫暖了所有現場法友的心。

燈光暗下,法螺聲再度響起,舞台上的大螢幕出現「法王噶瑪巴開示」字幕畫面,台下響起一陣好奇的悉窣聲,接著,法王的清晰影像在螢幕上出現,一開口就以中文問候大家:「阿彌陀佛。」法友們忍不住驚呼,隨即也在台下向法王合掌問訊:「阿彌陀佛。」

在這段特別為台灣噶瑪巴九百年慶典事先錄製的影片中,法王以藏文開示,談到這次紀念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九百週年誕辰的慶典,是我們一生當中只會經歷到一次的殊勝慶典,由於認證轉世上師的傳統,是由噶瑪巴所創立,對整體藏傳佛教而言,這也是很珍貴的歷史性慶典。

法王說,他個人覺得,舉辦這次活動主要是可以讓我們清楚知道,諸佛菩薩如何為了利益一切眾生,一再轉世到這個世間來。而噶瑪巴會在圓寂前留下預言信函,指出自己將會誕生何處等細節,也是佛教所承認的前世今生的明證。

法王叮嚀說,憶念上師的恩德和行誼,僅僅透過舉辦慶典是不夠的。效法祖師們的行誼,和他們一樣成為廣利教眾的正士夫,這才是舉辦慶典的主要目的。而釋迦摩尼佛的教法,最主要的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最重要的就是要清淨自心,讓佛法真正落實在自己心中。因此重點還是在實修,循序漸進讓自己如佛陀般能夠利益一切眾生。

接著法王話語一轉,談到歷代噶瑪巴和華人有深厚的歷史淵源,他個人也能深刻感覺到這份深厚的因緣。法王微笑著說:「從小時候就認識很多台灣法友,他們帶很多禮物來送給我,因此從小我就感覺,自己是在台灣人民和法友的關懷呵護之下成長的。」

法王談到,雖然他的身體無法來到台灣,但心中總是感謝台灣的恩德,而「台灣國泰民安、無有紛爭、四大調和」是他一直以來的祈願。法王說:「從小就希望能夠去台灣。有一天,一定能夠去到台灣!我有這樣強烈的信心!」法王誠摯的話語,引起了現場響起的如雷的掌聲。

最後,法王代表噶舉傳承及他個人,再次感謝大家,並祈願這次活動種下的善根,未來能為台灣帶來祥和富足。

法王開示後,由徐清原唱頌創古仁波切為法王祝壽所作的〈第十七世大寶法王長壽祈請文〉,這也是此祈請文首次公開演出,「噶瑪巴千諾」的心咒一響起,現場法友們自動加入同聲齊唱,大家揮舞著「噶瑪巴九百年」的白色紀念旗,由衷地放聲唱出對上師熱切的感念和無比的虔信。

影片:願望900音樂會


〈噶瑪巴九百年〉德里活動:第一天

向噶瑪巴傳承的印度法源致敬

(2011.12.23德里)在來自全球44個國家和印度幾乎每一個邦的弟子和代表團的參與下,噶瑪巴九百年德里活動展開為期三天的慶典,以紀念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九百周年誕辰。今天的活動主題是向噶瑪噶舉傳承的印度法源致敬。

今天的活動一開始,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前往印度國家博物館,以隆重的儀式向安奉於此的佛陀聖物致敬。為了創造所有宗教間的和諧,來自世界所有主要宗教的領袖,齊聚於聖雄安地紀念碑,共同為不同信仰的祈願發聲。

在甘地紀念碑舉行的活動,首先由印度教的教士唱頌吠陀聖歌,接著,則是耆那教、猶太教、祆教、基督教、錫克教、回教、巴哈伊教的祈願文。數百位信眾參加了這項各宗教聚集的盛會,這是噶瑪巴九百年德里活動的第一個公開活動。

在正式的活動之後,宗教領袖們與法王噶瑪巴茶敘,在輕鬆的氣氛下愉快地交換意見。

同時,噶瑪巴九百年德里活動的主要場地格蘭飯店在下午的活動尚未開始之前,宴會廳裡已經擠滿了人,而且開始擠到緊鄰的戶外露台上。雖然預先報名的人數在一周內就達到850人次時已宣告報名截止,但還是有從海外前來的法友們來到現場懇求,希望在沒有預先報名的情況下仍能獲准進入會場。最後,當法王抵達會場要開始下午的活動時,現場的人數已將近一千人。

一支傳統的西藏儀仗隊護送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的聖像入場,這尊稀有珍貴的聖像以曾開口說話而名聞遐邇。數百年來,這尊聖像吸引了整個藏東的朝聖者前來康區的日巴寺朝禮,這尊聖像被安奉在此一直到中國共產黨入侵西藏為止。在日巴寺被破壞前不久,這尊聖像被安全地帶到印度,目前是於卡納塔克邦重建的日巴寺中最珍貴的聖物。

在法王和主賓供燈之後,擔任活動司儀的西藏流亡議會議員確瓊旺秋(Choechung Wangchuk)簡要地說明了噶瑪巴傳承和印度之間的歷史淵源。起初,第一世噶瑪巴深入而徹底地修練由偉大的印度大成就者薩惹哈、帝洛巴、那洛巴所教導的培養慈悲心和禪修的方法,自此之後,他的傳承在接下來的九百年間在西藏傳下這些教法。

杜松虔巴獨自進行瑜伽修持的那些年中,他的步履遍及了西藏的山林和崖洞,而且踏入了印度。在他的傳記中有一段記載,描述他在現在屬於印度領土的一個地方禪修閉關時遇見老虎的事蹟。在接下來的五百年間,大多數的噶瑪巴(直至也包括第九世噶瑪巴),都和菩提迦耶保持著親近的關係。他們派送供品去維護神聖的正覺塔,也和北印度的尊貴上師們聯繫。司儀也提到,第十二世噶瑪巴曾親自前往參訪印度的佛教聖地,而近代的第十六世和十七世法王噶瑪巴都從由中國統治的西藏出走,前來印度尋求庇護,如此,又重啟第一世噶瑪巴與印度間的特殊淵源。

接下來的下午活動,是由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致辭。法王噶瑪巴一開始就先說明,他並不把「噶瑪巴九百年」視為是他自己的慶典,而是把這當成一個憶念過去偉大上師們的功德,並鼓舞自己去效法他們的機會。

接著,法王述說了印度與他所傳下的噶瑪噶舉傳承之間的緊密連結。「我們的教法也是來自於及根源於印度的大成就者……這個傳承中的上師能夠執持這些教法,讓這個傳承永遠都不會變成只是言語文字的餘響,他們讓它成為體驗和證悟的真正傳承……這個傳承不間斷地持續許多世代,首先起源於印度,而後在西藏持續了數百年。現在,這個尊勝的傳承又再度回到聖境印度。我認為這是我們所有人都應該引以為榮的。我們都應該因此而深受啟發和鼓舞。這個傳承至今仍然生氣勃勃,而且再度回到聖境印度,這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實。 」

法王噶瑪巴也談到了尊者達賴喇嘛孜孜不倦的行誼,他將慈悲及和平的訊息傳揚給這個世界。法王特別指出:「基本上,當尊者達賴喇嘛在傳遞這樣的訊息時,他其實就是在弘揚古印度的智慧。這個古印度的智慧,也就是在雪域西藏被持守了數百年的純淨甘露,而這個純淨的甘露現在已經如同贈禮一般與全世界共享。 」

法王也妙語雙關地說,不過從版權的角度來說,我們必須要承認印度無疑是佛教版權的擁有者。(法王致辭全文請按此)

在法王的演說之後,是一場燦爛奪目的演出,展現出法王對他的佛法傳承的印度法源所懷抱的情感和感激。去年,在準備於菩提迦耶舉行的噶瑪巴九百年的開幕式時,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就開始蒐集道歌(由證得高度成就的大師們所唱出的自然流露的了悟歌)的原典。許多這樣的道歌目前只有藏文的譯本,而梵文原文大多已經散佚了。

不過,法王從孟加拉找到了偉大的大成就者帝洛巴所作的白話印度文道歌,並與學者暨歌者師利桑吉達維梵南達庫瑪(Shree Sangita Vidvan Nanda Kumar)聯繫。這位學者致力於研究並振興印度的古老歌曲傳統。法王請他儘可能切實地遵循傳統的道歌形式為道歌詩偈配上曲調。

這項研究的結果,就是由維梵南達庫瑪和一群造詣深厚的音樂家共同演出的兩首道歌。這個音樂家團隊中也包括了他的妻子嬈迪卡(Radhika)和兒子蘇穆卡(Sumukha)。

這位歌者首先以他創作的梵文詩偈向法王噶瑪巴致敬。接下來,觀眾見證了極神聖而意義重大的一刻:薩惹哈大師的道歌,在一千多年後首次由維梵南達庫瑪以梵文公開唱誦。

接下來,演唱的是噶瑪噶舉傳承中的大手印偉大上師帝洛巴的證道歌。

以有根據的正確曲調來公開演出這兩首梵文道歌,歌者們讓法王噶瑪巴想要復興這些幾乎已經在歷史上失傳的印度佛教歌曲形式的願望得以圓滿。

下午活動中的另一個部份是四位貴賓的致辭。首先發言的是國際上備受崇敬的禪修大師古魯瑪(Gurumaa),她充滿情感地談到有一位仍在世的上師願意回來利益眾生,而且具備能力指出他們將返回世間的時間、地點和雙親,這是多麼不可思議。她談到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佛性,也提醒聽眾他們有多麼幸運,能夠會遇像法王這樣的心靈大師。「一位在世的上師是你的最佳典範。你可以選擇變成像他一樣,你也可以選擇不要變成那樣。」她說:「如果我們選擇要像我們的典範一樣,那麼上師就給了我們一個可以追隨的活生生的典範。」

接下來致辭的是摩帝博士(Dr. BK Modi)。雖然摩帝博士最為人所知的是他身為印度斯拜司集團(Spice Group)的主席,但是他長期以來對佛教在現代印度的發揚有極大的貢獻,他目前也是印度大菩提協會(Mahabodhi Society of India)的贊助人。摩帝博士指出,當那爛陀的傳統在印度被摧毀時,西藏人卻挺身而出,並且在西藏給這個傳統一個家。「我們必須感謝西藏人為了保存和維護這個知識所遭遇的艱困和奉獻。」

尊者達賴喇嘛在德理的首席代表,也是西藏流亡議會最資深的議員卡隆滇巴次仁(Kalon Tenpa Tsering),也以貴賓的身份致辭。

下午活動中最後一位致辭的是噶瑪巴九百年德里活動的主賓,少數民族國家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for Minorities)的榮譽主席師利瓦嘉赫哈比布拉(Shri Wajahat Habibullah)。對於仍然歡迎不同宗教看法和修持的現世印度,他提出了一個精深老到的觀點,他觀察到印度不僅是許多世界上主要宗教體系的起源,印度也將這個智慧的贈禮獻給了這個世界。

師利哈比布拉說:「法王置身於我們當中,就提醒了我們:我們對自己的責任,以及我們對世界的責任。」他呼籲全世界要真正地實踐所有信仰所宣揚的慈悲信念:「我相信,現在是回歸到偉大聖者的智慧的時候了,而法王就是這樣的聖者的化身。」

最後,法王致贈紀念品給臺上的主賓和貴賓。與會大眾歡喜地離場,深深為今天下午展現的佛教返回印度的善美願景所鼓舞,並且滿心期待第二天法王噶瑪巴的開示課程。

大悲心切   穿越時空900年

噶瑪巴九百年慶典,邀您親聞慈悲的力量

時間:2011年05月14日
地點:台灣劍潭青年活動中心群英堂
攝影:班瑪歐色多傑
報導:馮復華

〈台灣噶瑪巴九百年慶典〉系列活動——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長壽法會

(2011.5.14 台灣台北)為了感懷與觀世音菩薩無別的法王噶瑪巴的無盡大恩, 噶舉長老創古仁波切,特地為第十七世法王的長壽法會主法。藉由修法,祈願法王長久住世,佛行事業障礙淨除,噶舉教法源遠流長。雖然上午持續下著傾盆大雨,許多法友把握週六假日,冒雨趕至會場,在開放進場之前,耐心等候的法友已經從二樓的會場入口處,一路排隊到一樓的大門之外。

長壽法會首先以〈金剛總持祈請文〉向噶舉傳承上師虔心祈請,之後則是修誦〈十六羅漢禮供文〉。第十七世法王曾開示,十六羅漢為了利益眾生,曾在印度、西藏與漢地等不同地域,示現出不同的相貌,釋迦牟尼佛也曾指示十六羅漢,在彌勒佛出世之前,他們應當要護持佛法。

因此在長壽法會中,上千名僧俗二眾,齊聲向十六羅漢與他們的眷屬眾祈請,希望十六羅漢能以大悲心護持教法和眾生,願諸羅漢能賜予吉祥,祈願上師壽堅固,加持正法廣弘揚。

緊接是〈度母二十一種禮讚經〉和〈度母讚文與利益〉,以禮讚度母的諸多不可思議功德,祈請度母憶持救護眾生遠離恐懼的誓願,加持一切善願皆得如意圓滿。接下來則是唱誦由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親作的〈所願成就: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長壽祈請文〉,會場內外座無虛席,法友們同聲隨著投影片的藏文音譯唱頌長壽祈請文,合掌虔心祈願法王長久住世,佛行事業諸願無勤任運而成就。

因為由觀世音菩薩化身的黑袍金剛護法瑪哈嘎拉,是歷代大寶法王噶瑪巴的不共護法,誓願護持噶瑪巴的佛事業,受噶瑪噶舉傳承推崇為「第一護法」,因此也修頌第十七世法王所作的〈黑袍兄妹簡略祈請文〉,祈願「噶舉第一護法」瑪哈嘠拉護法兄妹的威德力與慈悲力,令有情解脫種種有形和無形的障礙。

最後則以《月藏經》中的〈教法昌盛實諦文〉和第七世和第八世噶瑪巴所作之〈成就實締文〉,迴向實修教法能常時興盛,世間一切安樂吉祥。在大眾齊聲高唱「噶瑪巴千諾」聲中,創古仁波切再次以代表聖物總集的金剛杵,一一為法友們加持,由父母抱著的小菩薩,以及在攙扶下緩步上台的老菩薩,也都歡喜地領受傳承上師們大悲心的加持與祝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