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專題報導
- 點擊數:4159
時間:2012年12月24日
地點:德噶寺大殿
12月24日的晚間7:00,第三十屆噶舉大祈願法會有一項備受矚目的特殊薈供,在德噶寺大殿舉行。完成四十萬《四加行》修持的五百多位僧眾,暨一百多位在家眾男女眾等,聚集在一起,在法王噶瑪巴主法下,舉行結合勝樂金剛暨《噶舉道歌海》的薈供。
法王表示,西元2009年時,祈願法會第一次舉辦薈供,當時修持了「密勒日巴上師相應法」,參與薈供的僧俗男女眾,都是完成四十萬《四加行》修持的行者,法王都贈予尊者密勒日巴的禪修帶所製的紀念加持物。法王說:大家各自累積了四十萬次的《四加行》,懷著堅定的毅力進行修持,是一次以自己的修持來供養實修傳承祖師的善妙因緣。
法王表示,三年後,我們再度安排了這樣的薈供。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噶舉道歌海》,以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所彙集的三祖師證悟歌為基礎,以此為架構,然後再補充一些噶舉祖師的道歌,和勝樂金剛薈供一起進行。藉由舉辦薈供儀式,對實修傳承的追隨者,也是對於雪域西藏各教派佛法傳承的實修者,希望能夠鼓舞他們的勇氣,祈願他們善心開展增長。
堪布嘎旺針對《噶舉道歌海》解釋說,道歌的傳承是緣起於行者在經歷實修後,心中生起覺受和證量,因為有了悟萬法實相的覺證,就把自心覺受,以道歌形式唱頌出來。而「海」則取「大海之水取之不盡用」為喻,因為噶舉傳承祖師們的證悟歌,就如大海般取之不盡,所以就命名為《噶舉道歌海》。
會場主壇城特別安奉了第一世桑傑年巴仁波切聖像照片,左側則是勝樂金剛壇城。僧眾聚集唱頌祖師道歌的傳統,是由第八世法王米覺多傑開始,第八世法王在根本上師第一世桑傑年巴仁波切的圓寂典禮上,召集僧眾以唱頌道歌方式憶念上師行儀,之後廣為流傳。
放置主壇城中的銀製聖像照片,原聖像是由第八世法王親自開光,目前安奉在楚布寺中,因殊勝的加持力而懸浮在空中,聖像下方放置的紙或木板可自在抽取,顯見聖像虛懸於底座之上,因此也被稱為「漂浮銀像」。這次薈供供奉置這幅聖像照片,也是為紀念《噶舉道歌海》傳統的緣起。
勝樂金剛壇城則是為薈供而設。在密續無上續中,有各式善巧之法讓行者了悟和覺受增長,其中一種就是舉行薈供。因此,在當晚活動中,道歌部分是為讓行者憶念、修持祖師對萬法實相的證覺,舉行薈供是增加行者的了悟與覺受,將兩者結合時,由於噶瑪岡倉中最重要的本尊就是勝樂金剛,因此選擇勝樂金剛的修持來結合《噶舉道歌海》。
晚間6:00,僧俗二眾依照已做完噶舉傳承《四加行》者、2009年薈供後完成噶舉傳承《四加行》及其他傳承《四加行》者三種編號,及堪布、比丘、比丘尼、沙彌、在家眾等進場次序,依次拿著第十世大寶法王所繪、密勒日巴尊者的古唐卡翻拍照片入座。薈供於7:00開始,在四大教派傳承唐卡、及第一世桑傑年巴仁波切聖像照片前,由法王主持薈供並帶領大眾唱頌道歌。
薈供後,法王親手一一贈送與會行者甘露丸,對於手持哈達的信眾,法王並多次以藏文、英文和中文強調,「今晚請不要供養我,讓我來供養你們,感謝你們對傳承的努力」。法王所贈這項特別的禮物,裝在繡有噶舉祈願法會標誌的錦囊中,內有小玻璃瓶裝的三顆甘露丸,分別是以馬爾巴大譯師、密勒日巴祖師、岡波巴大師等三祖師聖物所製的甘露丸,其中白甘露丸是馬爾巴顎骨舍利、藍甘露丸是密勒日巴髮舍利和禪修帶,紅甘露丸則是岡波巴血舍利和禪修帶。
對於甘露丸的殊勝,堪布嘎旺解釋說,諸佛菩薩利益眾生的方式很多,眾生可以透過見、聞、憶、觸的方式受到加持:諸如眾生看到佛菩薩聖像或親見成就上師時,都可感受到不可思議的加持,這就是「見」的功德;而聽到諸佛菩薩的名號,痛苦自然會平息,自然會感覺快樂,自然會趨於善道,這就是為什麼西藏人常在念佛菩薩名號或「噶瑪巴千諾」,這就是「聽聞」的功德;此外,有時光是心裡憶持起上師或諸佛菩薩,也自然會生起快樂,例如我們很放鬆時,憶念起聖度母,痛苦自然會平息,這就是「憶念」的功德;還有,以身體接觸到聖者使用或加持的法器或聖物,不管是嘗、觸、頂禮、配戴,都能受到加持,這就是「觸」的功德。
甘露丸就有見、聞、憶、觸的功德,可以自利也可以利他,目的就是希望透過這些甘露丸,讓接觸者都能離苦得樂,趨入聖道。拿到甘露丸者可配戴在身上、腰上,或供奉在佛龕,或者讓法友瞻禮、分享加持,因為甘露丸的目的就是讓眾生能平息痛苦、生起快樂而趨入正道。
相關影片
- 分類:專題報導
- 點擊數:3777
時間:2012年12月28日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正覺大塔
噶舉尼眾,將辦「辯經法會」
本屆祈願法會,有個對噶舉尼眾寺院的重大消息宣布:法王噶瑪巴諭示,2014年,女眾也要舉行辯經法會!
這項諭示,是法王噶瑪巴在「第30屆噶舉大祈願法會」圓滿日最後一座法的開示中,對上萬僧俗二眾所提出。法王對噶舉寺院、佛學院的僧伽教育,有明確的三點指示,除了佛學院結夏安居應依古制、延長為三個月;並就目前佛學院和寺院在「教」與「證」上各有偏重的現狀,提醒應該平衡發展;此外,最令人矚目的,就是法王宣示對尼眾教育的重視,甚至明確諭示2014年將舉辦尼眾「辯經法會」,主題是「攝類學」、「心類學」及「因類學」。
這對尼眾教育一向較少受到積極重視的藏傳佛教界,堪稱是一項具有震撼力的宣誓;但在女性意識及權益早就蓬勃發展的全球觀點來說,這無疑是個備受肯定的僧伽教育行動,也顯示年輕的噶瑪巴清新的願景,令人耳目一新。
以下是法王的開示:
• 佛學院結夏安居,統一為三個月:
今年祈願法會開始之前,我們舉辦了「噶舉辯經法會」,討論和辯論佛教的經典。當時有一段關於戒律方面的討論,其中討論佛陀的教法是否住世,取決於三個應該並行的基礎行持,有些寺院能夠依循佛經、律典記載這樣做,有些並沒有。那段討論非常好,但如果不去實踐,就白說了,非常可惜。只要符合律典的就該去做,如果知道卻不去做,佛陀教法只會毀壞。
三種僧團必須行持的傳統中,就「結夏安居」而言,目前有些寺院時間不同,應該統一時間,至少佛學院應該統一。現在各寺院結夏安居通常是一個半月,雖然號稱有兩三個月,但真正才只有一個半月,有的說是因為特殊狀況才改為一個半月,但這樣說太牽強。現在我們統一做法,佛學院統一就是三個月,這樣對佛學院上課也沒有影響。
三個月夏安居當中,也可以趁機好好訓練「祈願法會」要求的僧伽威儀與規矩,這也是佛陀制定的僧眾規矩,本來就應該學習的,這對以後這些佛學院僧眾回到各寺院,也是有幫助的。三個傳統中還有布薩等等,也要實行。
• 加強女眾教育,舉行尼眾辯經:
第二點,和女眾的學習有關。佛陀有「四眾」弟子,就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男居士)、優婆夷(女居士),如房子的四柱,要建立佛教這棟房子,一定要有這四根柱子。以現今的狀況觀察,女眾的聞思修,要更加注重。以往由於傳統文化使然,對女眾的教育比較輕忽。但要知道釋迦牟尼佛也教導了女眾行者所有的修持法門;所以現在寺院的主持者,也應該給女眾這樣的學習機會。但傳統尼眾寺院會給「五堂功課」,如法器吹奏等,經論學習的機會卻不如男眾。
時至今日,全世界都注重女眾的教育,達賴喇嘛尊者曾特別提醒這一點,各教派大師也都朝這個方向努力,因此這也是我們一定要做的目標。
所以2014年,我們除了依傳統舉辦男眾參加的「噶舉辯經法會」,也要舉行女眾的辯經法會,主題是攝類學、因類學和心類學,希望藉由辯經法會的舉行,鼓勵尼眾多精進經論的學習。這件事是一定要做的,回去各尼眾寺院先討論一下,我會盡量提供幫助。
• 學習和實修應並進,寺院僧眾應學「內明」:
第三點也和教育有關。在印度那瀾陀佛學院時代,並沒有分佛學院和閉關中心,但當佛教漸漸衰敗時,就無法學修並進,實修和學習就分開了,佛學院和寺院也就分開各自發展。教證二法,都是佛陀的教法,學習和實修本來就該同時並進:佛學院學生也要重視實修,但他們通常不太喜歡共修;而寺院通常不太注重經論教育,如道次第、佛子行等的學習等等──這種現象應該加以調整、改變。
去年在隆德寺曾討論,應給各寺院「內明」(五明之一)、也就是佛學教育的機會,不能讓寺院僧眾只會吹奏法器,要讓他們了解,即使是吹奏法器,也是密續,也要結合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來觀修。但如何推行,還要討論細節,我自己會密切注意這件事,也希望各寺院住持能多費心。
- 分類:專題報導
- 點擊數:5124
時間:2014年1月5日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蓮師升起,聖地甘霖驟降
四層樓高的「蓮師八變」唐卡,在壇城巍巍升起剎那,
乾季的菩提迦耶忽然下起大雨…
1月5日午前11:00,蓮師《三寶總集》灌頂結束後,在法王指導下,近五十位僧眾共同鋪展,四層樓高(12公尺)的「蓮師八變」唐卡冉冉升起,為接下來為期五天的「蓮師初十法會」,巍峨揭開序幕。
在法王全程凝神關注下,工作人員爬上五層樓高的大祈願會場頂端,垂降下四條繩索,來支撐這幅超過30公斤重的壇城主尊唐卡,下方由四十幾位僧眾合力拉撐著唐卡,等待升起的這一刻。
舞台下方的祈願會場座位區,則另有僧俗兩大隊伍,正在重排座墊及懸掛傳承祖師唐卡。大家快速的移動著,雖是兩、三百人共同工作著,現場卻是寂靜無聲。
蓮師大唐卡於正午時分雍然展開,冬季乾燥的菩提迦耶也在此時下起雨來,與會人士紛紛探出頭來,驚呼:「這是蓮師賜與的甘露!」
■四層樓高的蓮師八變圖
這幅由大司徒仁波切供養的巍峨唐卡,是舉行噶舉傳承中最重要大灌頂:《密咒藏》大灌頂時所用,以雪域西藏傳統堆繡方式製成,以寂忿尊(半寂靜半忿怒)蓮師為主尊的「蓮師八變」唐卡。
堆繡技法是將先依照顏色及各色之形狀,將各種鮮色絲綢,剪成圖騰之各部分景物,邊緣縫合以較粗絲線搭配,再使用細繡線細密合成,完成的唐卡極具立體感且生動細膩,主尊的蓮師雙目圓睜、清炯有神,倚持天仗、週身綾羅,在微風中彷彿隨時會起身走向法座。
唐卡上,蓮師左上為金剛總持,右為釋迦牟尼佛,主尊兩側分別是:蓮師出家時之「釋迦獅子」,至屍陀林中降伏空行、收攝為護法時之「太陽光」,無死教主「貝瑪桑巴瓦」,聞修八部修法之「愛慧上師」,鄔金王儲「貝瑪嘉波」,以普巴教傳降魔之「怖畏金剛」,及在金剛座降伏五百外道之「獅子吼聲」等八變法相。兩側還有兩位佛母曼達拉瓦和依喜措嘉,下方則是獅面佛母和護法尊,及頂戴紅色寶冠的灌頂上師:大司徒仁波切。
■四十位噶舉傳承上師圖
接續鋪陳於大祈願會場中軸的,是各高近三公尺、以西藏古傳堆繡技法製成的40幅傳承上師圖,從金剛總持、帝洛巴、那洛巴、馬爾巴大譯師、密勒日巴尊者、上師岡波巴,第一世至第十六世法王,暨歷代噶瑪巴的根本上師,以及所有噶舉傳承上師。
■第五世法王的「法會神變記」摹本國畫
在往外擴展的,是各高60公分、寬近50公尺,中國明朝永樂皇帝為上師第五世法王德新謝巴所繪製的「法會神變記」摹本。這兩長幅細緻絕倫的工筆國畫,是由法王噶瑪巴的國畫老師:台灣籍的寂雲法師所重繪,法王則親寫其中的藏文紀盛文字。
這套以工筆精繪著各式彩雲祥光及甘霖等神蹟的原畫,原本共有49幅畫,記載了永樂皇帝尊奉第五世噶瑪巴為「大寶法王」的經過,這也是「大寶法王」這個名號的由來:永樂皇帝在夢中見到第五世噶瑪巴德新謝巴是觀音菩薩,因此派顯僧智光至楚布寺邀請法王來到漢地。
永樂5年2月初五,法王應永樂皇祈請,在南京靈谷寺為皇太后舉行薦福儀式,法會中,永樂皇帝見到一頂由十萬位空行母頭髮編成的黑色金剛寶冠,在上師頭上盤旋,因此他做了一頂寶冠來供養法王噶瑪巴。
而此長卷國畫詳細記錄了這場初二到18日的法會,及3月初三至18日時,法王到五台山後靈谷寺時的各種祥瑞景象,但明朝原畫因戰亂浩劫,已多所佚失或模糊,因此寂雲法師在2008年時,發願以原尺寸重繪,並請法王書寫藏文內容,四年後完成,在此次法會首度公開。
■兩公尺高的主尊蓮師朵瑪
在傳承唐卡及「神變圖」摹本之間,是左右各三座、以金絲細繡金剛杵的巨大七彩寶幔。
下午,僧眾在「蓮師八變」唐卡前,懸掛上五層樓高的五色彩幔,包括白、黃、紅、綠、藍等長緞,以波浪狀綿延懸掛於舞台前上方,當中飾以錦鍛編結的吉祥結。
唐卡前壇城中間,是耗時近月製作的、與人等高的鮮紅蓮師朵瑪,從頂上依序是供養用的、以七彩酥油精雕、花芯鮮潤深紅、花瓣嫩粉的千幅花瓣,鮮紅的朵瑪座身上,裝飾著的。左右各陳列著三朵供養多瑪。再前排陳列琺瑯嵌金絲的八吉祥和七政寶。
壇城兩旁,擺上了黃色壽菊為主色、間綴以赭紅壽菊、下方垂墜亮黃錦鍛的錦簇花團。主舞台下方的僧眾座位區改成為長條型,中軸是兩座一層樓高、頂層各雕飾龍鳳的大鼓,接續排著修法桌,靜待明日(1月6日)起、為期五天的蓮師初十法會上場。
- 分類:專題報導
- 點擊數:5304
時間:2012年12月30日
地點:大祈願舞台
2013年,對噶舉傳承來說,是值得紀念的一年,因為這一年是著名的《五寶藏》作者、偉大的學者、影響深遠的無分別教派大師──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羅卓泰耶的兩百周年誕辰紀念。而今年2012年,則是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圓寂20周年紀念。這位與第十六世法王情同父子、對隆德寺恩德甚深、全球弘法聲譽遠播的重要上師,盛年圓寂,而今都20年了。
為此,法王噶瑪巴特別諭示噶舉大祈願法會組織,舉辦「歷代蔣貢康楚仁波切紀念活動」,以憶念歷代蔣貢康楚仁波切對佛法、對傳承、對眾生的偉大貢獻,提醒噶舉傳承弟子,乃至所有教派的佛弟子,憶持、感恩這位偉大上師的恩德。
依佛陀以降傳統,憶念偉大上師行誼
法務組的堪布嘎旺表示:本屆法會最後兩天會舉行紀念歷代蔣貢康楚仁波切的活動,有佛教傳統上的背景:佛教一直有憶念佛陀十二行誼的傳統,藉由憶念佛陀從降生到出家、證悟、轉法輪等行誼,來緬懷佛陀的恩德。一如這古老的傳統,對持有佛陀教法的偉大上師們,特別是他們的圓寂紀念日,弟子們也都會舉行特別的紀念法會,這在印度和西藏都是如此。這個從佛陀時代就有的傳統,已經有兩千六百年了。
因此兩年前,噶舉大祈願法會舉行了創古仁波切、天噶仁波切、竹清仁波切三位長老的長壽法會,去年舉行了司徒仁波切、嘉察仁波切的長壽法會。而今年,因為像蔣貢康楚仁波切這麼偉大的上師住世,他的教言還也流傳,是很難得珍貴的,因此成為今年的主題。
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羅卓泰耶是跨教派的偉大上師,不只對噶舉,對其他教派,乃至對苯教都很有恩德。第二世仁波切巴滇欽哲偉瑟是第十五世噶瑪巴卡洽多傑的兒子,這是做為人的家族關係;以法的傳承來說,他是很多法源偉大上師的上師,特別是他是第十六法王的根本上師。第三世仁波切羅卓確吉森給,是第十六世法王非常親近的弟子,對整個傳承的教法很有貢獻,特別是對隆德寺那瀾沱佛學院的建立和推展,具有很大恩德。第四世蔣貢仁波切羅卓確吉尼瑪,今年才17歲,雖然非常年輕,卻是噶舉很重要的上師,也是法王的重要心子。
在過去歷史中,過去三世仁波切都是對佛法有很大貢獻的上師;而這一世仁波切,不管學養和修持,都很具威望,成為當代的偉大上師,對噶瑪岡倉傳承發揮巨大貢獻也是指日可待。所以第29屆祈願法會圓滿時,法王就指示本屆第30屆法會要舉行蔣貢康楚仁波切的紀念活動。
壇城上,供奉三代仁波切手印暨法照
12月30日,在前一日煙供暨林卓舞蹈修持供養的前行之後,「歷代蔣貢康楚仁波切紀念活動」進入第二天的正行。
清晨漸漸亮起的天光,照耀著典禮舉行地大祈願舞台四周,7:30已經就座等候的大眾,可以看見壇城上歷代蔣貢康楚仁波切的代表物,莊嚴地安奉在壇城正中央成一列,令人憶念起這個偉大傳承。
在最上方、背襯以岡底斯山聖山彩繪的佛陀聖像前,供奉了歷代蔣貢康楚仁波切的手印暨法相,由上而下三層分別是:第一世仁波切手印照片,第二世仁波切黑白法照,第三世仁波切彩色法照,三幀法照四周皆以花卉莊嚴。壇城上臺階佈置千燈和供品,第三世蔣貢仁波切法照前也供奉了供養品。
舞台下部臺階,則安置與會傳承上師座墊,面對舞台的右排首位為第四世蔣貢康楚仁波切,左排第一位是法王,而後是嘉察仁波切。現場大眾也驚喜的發現,原未公布參加典禮的傳承長老尊貴的創古仁波切也蒞臨法會現場,法座安排在嘉察仁波切右側,參與典禮的進行,長老仁波切殷重關注傳承盛事,讓與會大眾更生孺慕之情。
迎請「內所依」蓮師聖像
7:30,活動正式展開。第一個儀式是「迎請蓮師聖像」。
這是迎請「內所依」的儀式,從德噶寺大門迎請蓮師聖像,迎請時,維那師帶領大眾唱頌〈蓮師七句祈請文〉。引香的是祈願法會的總糾察師、蔣貢康楚仁波切寺院總管喇嘛天津多傑、噶舉議員噶瑪卻佩、持香爐師等四位。
在來自台灣的音樂家吳宗憲悠揚的笛音伴奏下,全場僧眾莊嚴唱頌〈蓮師七句祈請文〉,聖像轎隊在香燈師前導下,由四位在家眾扛持,自德噶寺緩布前行,轉入大祈願舞台。
法王噶瑪巴手持哈達,靜靜佇立在壇城正中第三世仁波切法照前恭候,全體僧眾也戴上黃色僧帽隨侍靜立,法王隨即為聖像轎獻上哈達,並親自將聖像安奉上壇城。這尊聖像非常稀有難得,是第二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的聖物。
修持《上師供奉儀軌》,並供養「大恩」舞
維那師開始帶領現場大眾唱頌《上師供奉儀軌》的〈皈依〉到〈祈請文〉。法本以投影方式投映在會場各處布幕上,方便大眾唱頌。
這是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羅卓泰耶的著作,原著超過50頁,慢慢修可以修一整天,此處法王特別節選要點出來修持。
接下來是由蔣貢辦公室的代表所組成的獻曼達隊伍。隊伍前方,手捧象徵「意」供養舍利塔的,是第三世仁波切的親弟弟。
當《供奉上師儀軌》進行到〈禮讚上師〉的段落時,同時進行金剛舞「大恩」的修持。這是第六世法王時代的策旺上師所做,內容為蓮師生平事跡,這是伏藏法,「大恩」則是其中的一段。
修持這段「大恩舞」的金剛舞者有八位僧眾,四位來自隆德寺,四位來自嘉察仁波切的寺院巴千確林寺,服裝、法器等則來自嘉察仁波切的寺院。當儀軌修持到〈禮讚上師〉時,舞台第一階,穿戴「噶真間瑪」(意為「具恩者」)服飾的舞者出場開始修持。唱頌則由巴莫確林尼寺(智慧林的尼寺)的尼眾擔任。
接下來,還有第一世仁波切的道歌,以及五十偈祈願文,這是第一世仁波切受到印度「五十偈」形式影響而做的〈事奉上師五十頌〉。
休息半小時之後的第二座法,依藏地傳統,為現場大眾奉上酥油茶與佐拌葡萄與腰果的吉祥飯,還有各色水果,十分豐盛。
接著是唱頌由法王所著的〈歷代蔣貢康楚仁波切禮讚文〉,由蘇迦學校學生演唱,吳宗憲老師吹奏竹笛共同演出。
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略傳
接下來,由林谷祖古仁波切念誦仁波切本人所著作的〈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略傳〉:
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羅卓泰耶,是公認的偉大上師,1813年藏曆十月初十,誕生在西藏一個叫做龍佳的山谷,母親生他的時候並沒有受到太多痛苦。他三歲就剃度為僧,八歲就開始經論的學習,非常聰明、善說,很容易就學會各種科目,公認是各學科都很擅長,對甘珠兒等教法都非常精通。
後來在八蚌寺見到上師第九世大司徒仁波切貝瑪寧潔汪波,這時大司徒仁波切做了一個夢,預示這位弟子將廣大利益眾生,為他重新授戒,命名為阿旺雍登嘉措;後來在仁波切30歲時認證他為康楚祖古。後來也從蔣揚欽哲旺波等30位上師那兒學習。他並不看地位的高低,依從各式各樣的大師學習。
1842年,他在占札仁千札進入三年閉關,學習各種不同教法,各種生圓口訣的教導都很嫻熟,因此著作了各種密咒和大乘的教法,被認為是噶舉密續的大師,也給了多次續典的口傳和教導,後來也完成了《噶舉密咒藏》的彙編。他在占札千仁札,也編著了《五寶藏》之一的《大寶伏藏》,因為他的上師告訴他這些伏藏將散失,所以特別費心收集,前後經過12年,終於彙編完成。
接下來,仁波切進行著名的《知識寶藏》彙編。一開始收集律典,並為它們著作釋論,進行得非常順利,1862-1864年就完成。
接下來進行《口訣藏》的收集暨彙編。仁波切擔心不同大師的口訣將失傳,因此從不同傳承大師處領受口訣,當仁波切到拉薩,開始拜訪各大師,並收集他們從不同傳承領受的教法。仁波切從八大實修傳承都領受了教法,所以對各傳承教法都非常精通,也完成了《口訣藏》的彙編,八大傳承教法能彙整起來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很多大師只知道自己傳承的教法,很少人能了解別教派的教法,因此仁波切是非常難得的。
再下來是《廣大教誡藏》,包括醫藥、新曆等都在內,而命名為《廣大教誡藏》。
仁波切不只保存了噶舉的教法,也保存了薩迦、寧瑪等教派的教法。他不僅著作,還親自教導,每一部都教導一次以上,向他求法的學生,來自各教法。他不只著作一百函以上著作,還印刷出來,這些法寶不會散失,而被保留下來,當有機會教導時,這些法就會繼續弘揚。因此蔣貢仁波切的淨觀,是被各大教派大師所傳揚的。他認為所有上師都是平等的,無分別的到各教派寺院去學習。
1899年,仁波切87歲,11月時,仁波切有一天身體坐直進入禪定,然後融入圓滿的法界。當時出現很多吉祥的徵兆。這是仁波切以那一世身體所進行的最後一次行持。他曾化現許多偉大的化身,但最主要是化身為第五世噶瑪巴卡洽多傑的兒子,因此他的教法能被傳揚下來。仁波切對噶舉、寧瑪、薩迦、格魯、覺囊派教法都很嫻熟,這些傳承中很多上師都持有蔣貢仁波切的傳承,他讓很多不同傳承的教法都被流傳下來。
在「噶瑪巴千諾」聲中圓滿
接下來,維那師帶領大眾唱頌第二世蔣貢康楚仁波切道歌。
接著是由西藏流亡學校蘇迦學校學生恭誦〈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禮讚文〉。
最後由維那師帶領,繼續修持《上師供奉儀軌》至〈吉祥文〉圓滿。之後唱頌《上師五十頌》暨〈吉祥靈燃〉。11:45,在〈吉祥靈燃〉由低沈雄渾轉為髙昂的歌聲中,聖像轎抬起準備,在香燈、嗩吶前導下,法王恭敬迎請蓮師聖像下壇城。
此時,全場大眾在維那師帶領下,高聲唱頌「噶瑪巴千諾」,法王則佇立原地目送聖像漸漸遠去,良久良久。11:50,法會圓滿結束。
- 分類:專題報導
- 點擊數:5116
時間:2014年1月7日~9日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如法實修,即與蓮師相應
蓮師說:「具信的弟子們,只要如法修持,每月初十、二十五,我必會乘朝夕日光,從妙拂洲前來看你們。」
黑暗還沒完全告退,菩提迦耶的大地還沈浸在未開的晨霧和曉色中,上午5:30之前,紅色僧袍的2500位僧眾,已經整齊有序地端坐在依古制嚴謹排列的修法位置上。
「蓮師初十法會」的修持地:大祈願會場壇城上,四層樓高的巨幅蓮師聖像唐卡,從屋頂直垂到地,襯著後方畫著聖山岡底斯山的壁畫,蓮花生大士彷如真實地降臨,所有的人一見心中都是一個驚嘆號。晨光中,蓮師無比威嚴而慈悲的眼神,彷彿正看顧著在場的每一個有情。
聖像前方安奉著一座巨大的主朵瑪和四座次大的朵瑪,正中通往壇城的通道上,前方兩座莊嚴的大鼓,自前天「蓮師《三寶總集》灌頂法會」起已安奉在入口前方;而正中走道上方,則懸掛了左右兩排各二十幅帝洛巴、那洛巴、馬爾巴、密勒日巴大師等傳承祖師聖像唐卡,莊嚴「蓮師初十法會」系列活動會場。而為了今天起連續三天的修法,正中走道兩側特別樹立了60面法鼓,主要修法的僧眾戴法帽端坐在正中及壇城兩側座位上。一切準備就緒,靜候修法時刻來臨。
■二大法子主法,數千僧眾齊修蓮師伏藏
當晨曦乍現,初昇的朝陽和天光瞬間照亮菩提迦耶的大地,在今晨特別美麗的旭日上昇中,6:00整,兩位法王子蔣貢康楚仁波切暨嘉察仁波切,升壇城左右兩側副法座,開始主持修法,稍後法王噶瑪巴蒞臨會場視察。蓮師初十法會修法,隨即莊嚴展開。
這次「蓮師初十法會」連續三天每天修持的儀軌,是由法王噶瑪巴所彙編,以《上師密集》為主要儀軌,結合第十五世法王所編著的中軌「瑪哈嘠拉」,暨「行忠」剎土護法儀軌,主要內容如下:
一,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所彙編《三寶總集》
二,伏藏師咕嚕確旺所取蓮師伏藏《上師密集》八章
三,懺悔:《本智珍寶》
四,怙主(護法儀軌)多瑪供養
五,行忠護法
六,第十五世噶瑪巴卡洽多傑所匯編的中軌《瑪哈嘠拉》
七,迎請五眷屬
八,祈請法教興盛的願文
至於本次初十法會修持的主要儀軌《上師密集》,內容主要包含八個部分:
一、皈依發提心
二、壇城布置(朵瑪等加持物)
三、迎請本尊
四、供養
五、重複誦咒
六、懺悔業障,還淨
七、勸請憶持金剛三昧耶,守護行者佛行事業
八、結行:吉祥願文,祈請包容錯誤
這次「初十法會」僧眾修法使用的《上師密集》藏文貝葉法本,是在香港印製,12月29日運抵菩提迦耶,正好趕上今天修法需要。
當全場數千僧眾齊聲以藏文念誦《上師密集》,這部由大伏藏師咕嚕確旺所取出的「蓮師上師相應法」,也是法王噶瑪巴開示的「最殊勝的上師相應法」儀軌,60面法鼓齊響,聲勢十分驚人,高大的圓形鋼骨頂棚相應共鳴,整個會場幾乎為之震動,中間數次大眾高聲唱頌〈蓮師音聲禮供文〉(以歌聲供養蓮師)時,優美、壯闊而感人,非常震懾人心。在場的大眾大多可以感受到那份不可思議的修持力道,彷彿藏傳佛法共同的上師──偉大的蓮花生大士,一如千年前的金剛誓願般降臨,依約來看對他具足信心的孩子們了。
連續五天的這次「蓮師初十法會」,從昨天1月6日(藏曆初六日)起,以首日法王噶瑪巴主法的大伏藏師咕嚕確旺《上師密集》灌頂為啟始,接著是今天7日開始連續三天的蓮師心意伏藏《上師密集》暨「行忠護法」修持,加上圓滿日10日的「金剛舞」,系列蓮師心意伏藏修持,是為了讓我們依《上師密集》等「蓮師伏藏法」的修持,和「與上師無二無別」的蓮花生大士,身、語、意、功德、事業相融合一無分別,獲得蓮師心意的加持,和授與的世俗、究竟二種成就,這是藏傳特殊的方便道修持。
■「每月初十、二十五,我必會來看具信的你…」
蓮師「初十法會」是藏地久遠的傳統,這是緣自蓮師1200多年前的金剛語:「凡是對我有信心的有緣弟子,只要如法修持,我必會在(藏曆)初十及二十五日,乘著日出與日落的光芒,從我安住的妙拂洲降臨,前來看顧、加持具信的你們。」藏傳弟子深信在這一天,偉大的蓮師咕嚕仁波切必會依誓約降臨,所以藏地舉行「初十法會」的傳統由來已久。
一般傳統初十法會都是舉行十天,但這次由噶舉大祈願法會主辦的初十法會只有五天(1月6日至10日,藏曆初六日至初十日),是因應參與修持暨隨喜的二眾人數眾多、規模龐大,在法王噶瑪巴指示下,作五天的精要修持。
在岡倉噶舉的傳承中,蓮師是出生於猴月(一般是指藏曆十二月,但依藏地各種不同曆法,而有日期前後的些許差異),這次蓮師初十法會在舉行時間的考量上,特別選在猴月初十,時間因緣上,具有「蓮師誕辰月」與「初十蓮師日」的雙重吉祥。加上藏傳弟子相信「噶瑪巴即是蓮師化身」,因此由法王噶瑪巴主法的猴月蓮師「初十法會」,特別具有三重奇妙的加持深意。
■與上師蓮花生相融無別,是修持深意
西元第八世紀,西藏歷史上的赤松德贊王時代,當時知名的印度那瀾陀寺住持寂護大師受赤松德贊王迎請,前往尚未接受三寶教法潤澤的佛法荒漠──藏地弘法,但遭到當地神鬼強烈反彈作障,因此建請赤松德贊王迎請當時印度神通不可思議的大瑜伽士蓮花生大士入藏,蓮師入藏後,果然降伏藏地一切神鬼,收攝為弟子修持佛法,或領命成為具誓護法神眾。自此佛法在藏地廣傳。
因此,對雪域西藏的子民,以及後世所有修持藏傳佛法的佛弟子來講,蓮師具有無上的恩德,千年無明黑暗一朝劃破,就如同將解脫正法宣講到世間的佛陀一般,眾生於是有了依佛正法修持而解脫輪迴的機會,蓮師因此有了「第二世尊」的尊號,也成為所有藏傳佛法弟子的共同上師,他為五濁惡世、末法世代特別留下眾多伏藏法,也成為後世不可思議的解脫珍寶。
■行忠護法,清淨剎土護法神
這次「初十法會」修法,也會修中軌二臂「瑪哈嘠拉」,暨「行忠護法」(意:剎土護法)儀軌。
「行忠護法」是藏傳佛法一位著名的護法,非常威猛,有些寺院會奉作專修護法,如天噶仁波切暨桑傑年巴仁波切住持的邊倩寺即專修行忠護法,這次10日「金剛舞」修持中,負責修持「行忠護法舞」的波卡仁波切彌律寺,也修持行忠護法。至於與《上師密集》一起修持,是藏地很久以來的傳統。行忠護法的儀軌在很多法會中都會結合一起修持,作為一日法會的終曲,如四臂瑪哈嘠拉、二臂黑袍護法、初十法會都會修持。
■謹依古制,安置修法座位
由於法王噶瑪巴十分重視此次修法,慎重地依古制排列僧眾修持位置,加上因為這次初十法會非常殊勝難得,整個噶瑪噶舉傳承的祖古、仁波切幾乎總動員,出席參加修持,僧眾人數比往年多,整個大祈願舞台會場內幾乎坐滿。因此從昨日1月6日起至9日初十法會期間,會場以僧眾為主。
在家眾除了少數護法施主及工作人員,獲得開許坐在會場兩側隨喜修法,其他廣大在家眾主要集中在一旁特別搭建的篷內,觀看大銀幕同步播出修法過程;也可以進入中央走道兩座大鼓前方的會場內,頂禮隨喜、領受加持。
不過法王體貼大眾心意,為讓大眾歡喜,特別開許10日的金剛舞修持,屆時全部在家眾都可以進入會場,圓滿大家親見法王修持「金剛舞」的心願。
為了讓未能進入主會場的廣大信眾能安適就座,在祈願大舞台的左側空地上,法會特別搭起一個大型帳篷,粉紅和淺綠條紋相間的大布篷內,擺放了數千張紅色靠背椅,面向壇場的正前方,立起四個大布幕,即時同步播放壇場內僧眾修法情形。帳篷內,出現了不少來自喜瑪拉雅地區的不丹、錫金等民眾,很正式地穿著傳統服飾,扶老攜幼前來參加盛會。
另外,由於壇城正前方開放大眾參禮,每次限定一定名額在家眾入內,因此兩座大鼓前方,整天都有在家眾一波波入內,對蓮師壇城做頂禮、祈願、大禮拜,同霑修持法益,領受蓮師加持。
■〈蓮師七句祈請文〉計次,大家一起來!
僧眾在大祈願會場內忙著修持以《上師密集》為主的「初十法會」各項修法,無法以藏文參與修持的其他信眾也沒閒著,法王指示,大眾隨喜期間,應盡力持誦〈蓮師七句祈請文〉,每日登計念誦次數,在10日金剛舞修持前,統計此次法會念誦總數以作總迴向。
因此,不管是大祈願會場內少數隨喜修持的國際僧眾及護法施主,或者是在旁邊帳篷區的其他大眾,多數一手持念珠或計數器、一手拿〈蓮師七句祈請文〉,專注默念,形成另一種動人的精進畫面。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語言的大眾專致一心,信受法王諭令,在功德呈憶萬倍增盛的聖地,持誦〈七句祈請文〉,這也是值得放進回憶裡的一件美好的事。
■每日四座法,從日出修到月升
連續五天的這次「蓮師初十法會」,從昨天1月6日(藏曆初六日)起,以首日法王噶瑪巴主法的大伏藏師咕嚕確旺《上師密集》灌頂為啟始,接著是今天7日開始連續三天的蓮師心意伏藏《上師密集》暨「行忠護法」修持,加上圓滿日10日的「金剛舞」,系列蓮師心意伏藏修持,是為了讓我們和「與上師無二無別」的蓮花生大士,身、語、意、功德、事業相融合一無分別,獲得蓮師心意的加持,和授與的世俗、究竟二種成就,這是藏傳特殊的方便道修持。
連續三天的修法,每日分四座法進行,第一座法從上午6:00-8:30,第二座法9:00-10:30(首日修持至10:45),第三座法從下午1:30(首日稍提前開始)-3:30(首日修持至3:20),第四座法4:00(首日3:40開始)-6:30。
除了上午6:00時分,法王進入壇場視察;下午4:20,法王噶瑪巴再次進入壇場視察修持情形,並進入會場左側轉播單位生命電視台的工作帳篷,觀看攝錄鏡頭,並指示多拍攝至會場頂禮的大眾虔誠禮拜、獻哈達的畫面。
4:30,僧眾開始修持薈供輪,15位僧眾雙手高奉舍利塔、貝葉經等供養物,暨盛滿甘露的戛巴拉等薈供品,莊嚴緩步前行,最後向左右兩側的主法上師蔣貢康楚仁波切暨嘉察仁波切獻上甘露等供養。現場隨即由僧眾手持甘露瓶,一一倒少量甘露在現場大眾手中,並分贈蘋果等薈供品。
5:50,再次修持薈供輪,兩位主法上師蔣貢康楚仁波切暨嘉察仁波切再次戴上法帽,兩側主要修法僧眾也再次戴起法帽,修持護法薈供,負責獻供的僧眾向兩側主要修法僧眾,一一獻上以戛巴拉盛放的甘露。其他手持甘露瓶的僧眾,則再次分贈甘露給在場大眾。
最後,6:10,在大眾紛紛撒米表示吉祥圓滿中,暨全體迴向中,結束首日的修法。
■3公尺高金色蓮師像,莊嚴陞座
1月8日上午,「初十法會」第二日,第二座法,由蔣貢康楚仁波切帶領修法,在家眾則陸續在祈願大舞台大門前獻上哈達,並以大禮拜及念誦〈七句祈請文〉等等向蓮師禮讚供養。
9:40,法王大步邁入會場,後方兩隊僧眾抬持了一座約3公尺、華美無比的金色蓮師像進場,這座栩栩如生的蓮師坐像,面容莊嚴、箭眉星目,在陽光下散出熠熠生輝的金色光芒,安奉至舞台中央的主法座後,仿若真實蓮師翩然降臨,親自主持了這由具緣弟子信心凝聚而成就的初十法會。
約兩人高的蓮師等身佛像,頭戴著飾以孔雀羽的紅綢寶冠、耳戴鑲飾以綠松石的金耳環,右手持黃金金剛杵、左手持嘎巴拉及斜持天杖,身披金色絲綢法衣,佩戴(項鍊),令與會眾油然生起波濤般的感念及隨喜之心。在悠揚的嗩吶聲中,法王站上舞台中央、蓮師像前,雙手捧持以黃白藍紅綠五色所成之長哈達,敬獻給這座主尊金色蓮師。當法王抬眼凝視高大的金色蓮師,片刻間,虛與實、人與物、動與靜、化身與本尊的種種世俗界線,似乎同時消融了,讓全場信眾為之稟息。
法王在舞台上,靜待僧眾在蓮師像前陳列七寶後,走過修法眾後,步行回德噶寺,繼續參加為期七天的不動佛的正行修法。第二座法修持至11:00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