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舉傳承
- 分類:專題報導
- 點擊數:2368
時間:2017年3月15日上午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德噶寺
為佛法興盛故,復興比丘尼僧團
在3月15日的《解脫莊嚴寶論》課程中,法王再度針對於恢復藏傳尼眾戒律,講述西藏歷史上的比丘尼記載,以及對「比丘尼僧團」的期許:
■西藏歷史上,已有女眾出家之記載
藏傳佛教歷史記載,赤松德贊國王時,就已有最初出家的歷史,當時有七人,被稱為七賢士、七比丘(也有稱為六人等,但多半稱為七比丘),當時也有印度、中國來的僧人來到桑耶寺,但藏人自己出家的,當時並沒有。而「七賢士」時期就已經有男眾及女眾的出家記載。
對於尼眾僧團歷史源流或盛衰過程,於歷史中並不清楚,但從《王者文獻》和《薩迦族譜》來看,確實有尼眾僧團及比丘尼。過去歷史說太多也浪費時間,目前沒有完整戒法傳承的比丘尼僧團,而我們當然也可試問一個問題:「一定要有比丘尼僧團嗎?」
從戒律典籍來看,教團興盛與否必須包含不同類別者,以女眾而言,必須包括比丘尼、沙彌尼、優婆夷、學法女等。但沙彌尼戒、優婆夷戒等都需要由比丘尼來給予,目前因為沒有比丘尼,因此都由比丘來授與,而這是否符合戒法,是值得討論的。
僅是比丘來傳授戒律,也是可行的。例如最著重戒律的噶當派,主要修持律典、戒學,典籍中也提及若無比丘尼時,是可以由比丘來傳戒的,佛陀經典中也有類似記載。
■「女眾戒律」上,朝更圓滿方向努力
但現代世界已經變得越來越小,已經成為地球村,人人互連互動,勢必各種情況都已與過去不同。過去藏地沒有比丘尼,可能覺得全世界都沒有比丘尼,但目前世界各地都有比丘尼復興的狀況,雖然說傳承不同,我們是「說一切有部」傳承,但在現在這個聲息相聞的時代,我們必須慎重考慮到比丘尼僧團做為皈依處、寄託希望處的迫切性。
事實上,我們比丘尼戒律可由比丘來傳授,目前也一直都是這樣:由比丘僧團單一來進行,因此也不是不可以的。而我覺得,這樣繼續進行圓滿的話,也還好,但我們仍可朝向更圓滿的方向努力。
因此,這次邀請了漢傳圓滿比丘尼傳承的尼眾戒師,從優婆夷戒、沙彌尼戒從頭開始為藏傳沙彌尼傳戒,希望往後尼眾僧團更加完整和圓滿,這也是我個人的希望。
■目標是「建立完整的女眾僧團」
這就是我們努力的原因,有人會認為我們現在重新傳戒,是受到外國女性的推動與催促,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的目標其實就是要去「建立完整的女性僧團」。
以戒法來看,女性所有戒律需要由比丘尼僧團給予,不然女性不同層次的戒律是否真正符合標準,是難以定論的。因此必須先建立比丘尼僧團。
從戒學、律學角度來看,有比丘尼僧團的好處是極多的,整個佛教是歸納於戒、定、慧三學之中,戒學是其中之首,而藏傳佛教女眾戒學不完整。為了讓佛教教法興盛,因此我們做這些傳戒課程,這是希望大家知道的。
- 分類:專題報導
- 點擊數:2213
時間:2017年3月14日上午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德噶寺
修觀音齋戒,憶念阿難對女眾恩德
以「復興比丘尼僧團」為目標的19位藏傳尼眾,於3月12日、神變月十五的吉祥日,圓滿漢傳比丘尼僧團所傳授的法藏部四分律的沙彌尼戒後,法王噶瑪巴在3月14日的《解脫莊嚴寶論》課程中,特別解釋「法會儀軌中修持八關齋戒,且觀想觀音菩薩化為阿難尊者」的原因。
法王的開示如下:
3月12日是神變月的十五,我們在正覺大塔菩提樹下舉行了尼眾受戒法會,法會中所修持的《尼眾教法興盛儀軌》之部分內容,出自《大方便佛報恩經》。
《大方便佛報恩經》雖然有從梵文翻譯為中文和藏文,但此處沿用的是中文版本中,阿難尊者請求佛陀讓女眾出家的故事,以及為憶念阿難尊者對女眾的恩德,每年春分和秋分(二月初八和八月初八)修持八戒齋法的傳統。這裡所謂的「八戒齋法」,(註解一)我們可以將它理解為八關齋戒,或稱大乘長淨戒、大乘布薩律儀。因此,我們在《尼眾教法興盛儀軌》中也包括八關齋戒的修持。
至於齋戒的儀軌,我們有帕摩比丘尼(Gelongma Pamo)所傳的、觀想十一面觀音的《聖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斷食儀軌》。雖然也有觀想其他本尊的齋戒儀軌,但目前最普遍通行的是觀想觀音的齋戒儀軌。因此,這裡在受持八關齋戒時,我們首先要設立觀音菩薩像,在觀音菩薩的聖像前受戒,之後觀想觀音菩薩化為阿難尊者。
為什麼之後要觀想觀音菩薩化為阿難尊者呢?龍樹菩薩在他所寫的千手千眼觀音儀軌中提及:行者在領受成就時,觀想觀音菩薩面前有阿難尊者,並向阿難尊者祈請而獲致成就。由此,我們可以發現,阿難尊者與觀音菩薩是有關連的,也有一說是阿難尊者為觀音菩薩的化身。
再者,大悲觀音是三世諸佛事業的總集,阿難尊者慈悲眾生,多次代女眾向佛陀求授出家戒,因此將觀音觀想為阿難尊者,可代表觀音菩薩的大悲事業,尤其是對女眾的悲憫。因此,我們在《尼眾教法興盛儀軌》中如此觀修,以憶念阿難尊者的恩德。
時憍曇彌告諸比丘尼及一切諸善女人,而作是言:「我等應當至心歸命阿難大師。若有女人欲求安隱,吉祥果報,常當於二月八日、八月八日,著淨潔衣,至心受持八戒齋法,晝夜六時建大精進。阿難即以大威神力,應聲護助,如願即得。」 時會大眾,聞法歡喜,右遶而去
- 分類:專題報導
- 點擊數:3192
時間:2017年3月11日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正覺大塔
佛陀成道菩提樹下,藏傳尼眾圓滿受戒
經過多年的討論和研究,藏傳佛教比丘尼傳統的恢復,終於在今天正式啟動。
■ 三階段逐步授戒,恢復藏傳比丘尼傳統
由於這在教界內外都是大事,因此法王規劃以三個階段,依循法藏部律的比丘尼傳統,如法如理、謹慎嚴謹的逐步恢復藏傳佛教中的比丘尼戒律:
一、傳授沙彌尼戒:授予發願接受比丘尼戒的尼師。
二、傳授學法女戒:圓滿持守沙彌尼戒一年後,授予學法女戒。
三、傳授比丘尼戒:圓滿持守學法女戒兩個冬季或兩個夏季後,授予比丘尼具足戒。
今天的沙彌尼戒授戒儀式,不僅是多年辛苦研究籌備的成果,同時也展現法王對佛教中性別議題的深刻認識,以及對尼眾教育和女性行者的全力支持。法王在《崇高之心:由內而外改變世界》一書中表示:
「我們往往把陽性和陰性的界定,當成永恆不變的真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陽性和陰性並非客觀的真實,因為性別是自心所產生的概念,它不具有於獨立於自心的真實存在;性別的界定並非本俱是真實的。」
法王曾經表示:
「在尼眾的三學體系上,我們過去一度做得並不好,是我們的疏失。佛陀曾經給過我們完整的機會,建立起完整的尼眾三學,然而在藏傳佛教尼眾的三學部分,由於我們自己的疏失,而沒有獲得保存。」
法王噶瑪巴和達賴喇嘛尊者,經常強調四眾——僧眾、尼眾、男居士和女居士如同房子的四柱般重要;經典上也說過,四眾完備之地,才是殊勝之地。
在第二屆讖摩比丘尼辯經法會的開幕式上,法王發願傾畢生之力護持尼眾:
「以我自己來說,我發自內心地祈願:一定要盡力支持尼眾的僧團、佛學院和閉關中心,讓尼眾可以安心的進行聞、思、修。這不僅是以我自己的心願去做,歷代法王也是如此去做,因此我想,這是如法的。同時,以現代社會的角度來說,推動女性教育也是必須的一件事情。總之各個方面來講,『恢復尼眾僧團』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以這樣講吧,只要我還活著、還有一口氣,我一定會盡全力去推動的!」
■ 傳統法藏部律比丘尼僧團,為19位藏傳尼眾主持授戒
這次為傳授沙彌尼戒,法王特別從台灣延請南林尼僧苑的比丘尼僧團主持授戒。位於台灣西海岸僻靜處的南林尼僧苑,創建於1981年,苑內的60位尼師遵循的是傳統法藏部律,修持以淨土宗為主的大乘佛法。根據該苑的戒律,苑內的戒師要傳戒前必須得到僧團的許可;因此,這次該苑的戒師正是在僧團的許可下,前來菩提迦耶展開歷史性的傳戒。
傳授沙彌尼戒的比丘尼僧團人數至少要2位,這次南林尼僧苑的比丘尼僧團一共來了9位,其中負責授戒的主要是2位比丘尼:釋見閑法師傳授戒律,以及釋見如法師講解律藏;其他尼師則協助集訓和儀式的進行。
受戒的藏傳尼眾一共有19位,她們都是來自喜馬拉雅地區的出家眾。南林尼僧苑的比丘尼們從3月3日至11日,為她們展開受戒前的密集課程:上午是戒律解說,下午是授戒儀式演練;另外有2位尼眾擔任課程翻譯:一位是精通藏文的華人,一位是精通中文的藏人。
由於領受這些戒律是極為重大的決定,因此,在受戒典禮前,尼眾要進行一段時間的懺悔和淨障,剷除自心當中的障礙。此過程是為了確保受戒時的因緣條件合宜,尼眾成為堪能受戒的法器。最後,在授戒儀式中,尼眾在獲得戒體的當下,也就完成了受戒。
因此,在授戒儀式當中,戒師會向尼眾提出許多的審問,以確保她們是適合受戒的法器。這些問題包括十三種讓她們今生無法受出家戒的重大障礙(十三重難),以及十六種必須淨除的遮障(十六輕遮)等。由於這些審問需要一段時間,因此,最後決定在預定日期的前一天(藏曆元月十四日/西曆3月11日),開始為部分尼眾授戒,如此在預定日期(藏曆十五日/西曆3月12日)時,就能圓滿對所有尼眾的授戒。
■ 佛陀成道菩提樹下,圓滿授戒典禮
3月11日,在佛陀成道金剛座的菩提樹下,準備受戒的尼眾面對著授戒師和講戒師,坐在有著花形圖案的紅地毯上。尼眾左側正覺大塔的石牆上,鑲嵌有四座佛龕,佛龕內佛像的頸項間,懸掛著紅色與黃色的花環。受戒尼眾所穿的衣服,是特別為今天的典禮而準備、以藏紅色布料、依律典所縫製的傳統僧袍。兩位授戒師和講戒師坐在椅子上,她們的桌前放著佛像,前方的地上放著一個坐墊,坐墊上覆蓋有曼達圖案的錦布。
從上午七點起,準備受戒的尼眾便一個一個上前,頂禮後屈膝而坐,回答由授戒師所提出的關於重難和輕遮的審問。當授戒的見閑法師問,她們是否能夠持守所有的沙彌尼十戒時,每位受戒尼眾的回答都是:「是,我能持守。」
回答完授戒師的審問後,尼眾站在講戒師見如法師面前行一鞠躬,接著見如法師為剛獲得沙彌尼戒的尼眾,唸出她新的法名,以及她獲戒的日期和時間,而這些資料也由見如法師全部記錄下來。
■ 邁出歷史性的第一步的19位藏傳尼眾
今天獲得沙彌尼戒的藏傳尼眾,在恢復藏傳佛教比丘尼戒的過程中,邁出歷史性的第一步,她們的名字將在藏傳佛教史上為人所傳誦。在這19位藏傳尼眾當中,圓滿傳統三年閉關的人數過半,充分顯示她們實修法教的決心,她們分別是:
• 來自法王噶瑪巴位於印度的噶瑪竹給達傑林(Karma Drubgye Dhargey Ling)的洛殿.切凌Lodan Chhering)和德千.秋殿(Dechen Choden)。
• 來自廣定大司徒仁波切位於印度的八蚌智慧林的噶瑪.強秋.確登(Karma Changchup Choedon)和克桑.確登(Kelsang Choedon)。
• 來自創古仁波切位於尼泊爾創古度母寺的噶瑪.卓札瑪(Karma Drukdrama)、洛桑.康卓 (Lobsang Khando)、噶瑪.旺秋.拉嫫(Karma Wangchuk Lhamo)和素淳.桑嫫(Tsultim Sangmo).
• 來自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位於不丹竹德寺(Drubdey Palmo Chokyi Dingkhang) 的噶瑪.袞秋(Karma Konchok)和雪樂.桑嫫(Sherab Zangmo)。
• 來自噶瑪聽列仁波切(Karma Thinley Rinpoche) 確闊德千列些林(Chökhor Thekchen Lekshay Ling)的達克.卓瑪(Thapkhe Dolma)、貢噶.卓瑪(Kunga Dolma)、袞秋.汪嫫(Kunchok Wangmo)、確吉.卓瑪(Choekyi Dolma)和德克.汪嫫(Deckey Wangmo)。
• 來自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位於尼泊爾的歐瑟噶瑪特秋林(Woser Karma Thekchok Ling)的雪樂.巴嫫(Sherab Palmo)、噶瑪.洛卓.德千(Karma Lodro Dechen)、噶瑪.秋殿(Karma Choden)和明就.桑嫫(Mingyur Sangmo)。
由於受戒尼眾的準備非常充分,授戒儀式進行極為順利,除了一位尼眾之外,所有尼眾都完成了受戒;下午時分儀式圓滿,觀禮者紛紛向她們灑花祝賀。而最後這一位尼師的授戒儀式,會留待明天法王在場的慶祝法會中舉行。在這19位藏傳尼眾再度向授戒師和講戒師行禮致謝的那一刻,藏傳佛教尼眾修持的新紀元從此正式展開。
- 分類:專題報導
- 點擊數:3001
時間:2017年3月12日上午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正覺大塔
佛陀成道菩提樹下,藏傳尼眾圓滿受戒
藏曆神變月元月十五的清晨,印度菩提迦耶佛陀成道處:正覺大塔金剛座的菩提樹下,坐著19位志求比丘尼戒的藏傳尼眾,其中的18位昨天已經在相同的地點領受沙彌尼戒,最後還有一位藏傳尼眾,會在今天神變月的吉祥日受戒,正式圓滿此歷史性的、以「復興失傳千年的藏傳比丘尼僧團」為目標的盛大傳戒典禮。
法王抵達正覺大塔正門時,一位持長香盒、頭戴黃色尖法帽的資深尼師為法王做前導,護送法王從鋪著紅地毯的正覺塔主階梯而下,直趨正覺大塔的主佛殿。殿中,法王向世尊聖像獻上金黃法衣、蜂蜜和鮮果等供品。
從主佛殿出來後,法王沿著邊緣繞行至大塔後方,並與同時舉行法會的竹巴噶舉主法上師致意,今日的大塔正中央場地,是竹巴噶舉法會臨時借出、法王辦公室派僧眾們徹夜布置的,因此在戒會主尊唐卡兩邊,仍陳設著竹巴噶舉的眾護法唐卡及兩排供養多瑪,跨傳承地一同見證此受戒時刻。
而菩提樹枝繁葉茂的樹蔭下,已擺設好壇城和法王的法座,壇城中央是一幅觀音菩薩唐卡,觀音菩薩採立姿,左手持蓮花,右手化現出佛陀的親近弟子暨表弟:六度為佛陀的姨母大愛道瞿曇彌(梵名「摩訶婆闍波提」),向佛陀請求允許女眾出家,而終於圓滿女眾求法心願的阿難尊者。
■第十九位受戒尼師完成問答,傳戒圓滿
而在面對菩提樹左側的受戒戒壇上,首先由來自台灣的南林尼僧苑戒師,接續前一天的傳戒儀式,戒師與第十九位戒子,根據法藏部《四分律》儀軌,完成了「傳授沙彌尼」所需之對首問答。
問答語音方落,尼師們難掩欣喜地為戒子們灑花,宣告一千多年以來,首度為「復興比丘尼僧團」而傳授的「沙彌尼戒」,此時已燦爛圓滿。
甫圓滿受戒的十九位戒子,接著起身整衣並攜帶缽具,與戒師共同繞正覺大塔禮佛一圈後,在沿途法友們合掌讚嘆中,徐徐進入法王所主持的圓滿儀式會場。
■ 感念阿難恩德,正覺大塔前修《尼眾教法興盛儀軌》
法王在2014年起的《解脫莊嚴寶論》系列課程中,曾多次開示阿難尊者非常慈悲,由於協助請求佛陀開許女眾出家,而對尼眾有大恩,因此若尼眾修行遇障礙時,也可向阿難尊者祈請。
而為了紀念阿難尊者的偉大貢獻,法王並親自編寫《尼眾教法興盛儀軌》(此儀軌全名為《基於觀音與阿難無別之女眾和尼眾僧團中教法興盛儀軌》(Ritual Practice for the Dharma to Flourish in Women’s and Especially Nuns’ Communities, Based on the Inseparability of Avalokiteshvara and Ananda)),於文間祈請並讚頌阿難尊者。
這部儀軌中除了「皈依」、「發菩提心」和「七支供養」等傳統經文之外,還包括一篇對觀音菩薩的優美禮讚文、大乘布薩律儀(八關齋戒)、大愛道瞿曇彌請求出家的故事,以及出自〈月藏經〉的〈勝教文〉。
此外,法王也於其中明確寫出對女性成就者的尊稱,例如在提到阿羅漢或菩薩時,法王會寫出男阿羅漢和女阿羅漢、男菩薩和女菩薩。
今天上午法會中,除修持《尼眾教法興盛儀軌》,並以此儀軌為與會眾傳授八關齋戒外,另唸誦了《大方便佛報恩經》。
法王法座左右的出家眾座位區,多為身著藏紅和黃色法衣的藏傳尼眾,穿插著身穿灰色或褐色法衣、來自17多個不同國家的尼眾。而菩提樹前方的寬大階梯、舍利塔旁周圍的空地及草坪上,則坐滿了世界各地的信眾,大家都為有幸見證此歷史性時刻感到歡喜,也對法王全力支持女性行者極為感激。
■ 尼眾誓言,有信心恢復說一切有部比丘尼傳統
修法圓滿後,三位講者上台致詞,從各自的不同角度,說明這次傳戒的因緣。第一位致詞的是19位領受沙彌尼戒的尼師發言代表:來自尼泊爾創古度母寺的佛學院教師素淳.桑嫫(Tsultrim Sangmo)。她表示:
「做為這次領受『法藏部』傳承沙彌尼戒的尼眾代表,我要感謝法王噶瑪巴給予我們的這個機會。」
「在2015年的第二屆冬季讖摩比丘尼辯經法會上,法王提及,多數佛教國家中只有比丘傳統,具有比丘尼傳統很好。法王並表示,藏傳佛教應當恢復比丘尼傳統,如此一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之「四眾」才算完備,而「四眾完備」對佛教的傳承具有大利益。當時,法王的這席話讓許多尼眾受到啟發,於是我代表她們提出修持這些戒律的請求。」
接著,素淳.桑嫫宣告這19位藏傳尼眾的誓言和重任:
「我們永遠不離三法衣、我們永遠不離三學、我們將永遠謹記自己的戒律,盡最大的力量持戒清淨。為了恢復藏傳佛教「說一切有部」傳承中的比丘尼戒律,我們承擔這樣的責任,而這個責任同時是所有尼眾的責任,這是法王噶瑪巴和傳承所有偉大大成就者都曾提過的,重要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重視這樣的願望和責任。」
她提到受持這些戒律的利益:
「這些戒律提供我們一個基礎,讓我們得以承侍法教和眾生,為法教和眾生帶來一點利益;同時,它也賜給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得以實現法王噶瑪巴和堪千創古仁波切(素淳.桑嫫自己的上師)的願望。」
結語中,她祈願:
「我謹代表所有的沙彌尼表示:我們有信心逐步領受沙彌尼戒、學法女戒和比丘尼戒;我們有信心恢復「說一切有部」傳承中的比丘尼戒。藉此,我們希望法王長壽、佛行事業廣大,願法王能夠為一切眾生,帶來暫時的快樂和究竟的解脫。」
■堪布感念眾志成城,今日欣見成果
第二位致詞者是錫金隆德寺佛學院院長堪布卡桑.尼瑪(Khenpo Kelsang Nyima)。堪布卡桑.尼瑪,他提到,堪布們也同樣支持恢復比丘尼戒律:
「在2009年第13屆噶舉冬季辯經法會的戒律研討中,法王噶瑪巴談到比丘尼戒傳承,以及他曾做過大量歷史研究。法王指出,於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及其他大師的著作中,都有傳授具足比丘尼戒給女眾的記載。」
堪布並提到,2013年第十七屆噶舉冬季辯經法會中,討論結夏安居時,在場堪布也同樣支持法王「傳授比丘尼戒」的想法,之後經由大家共同的推動,而在接下來的第一屆谶摩比丘尼辯經法會期間,由辯經法會尼眾工作團隊,提出「恢復藏傳比丘尼戒律」請願書。因此,今年能圓滿「比丘尼戒」的前行傳授:沙彌尼戒,是因為:
一、法王噶瑪巴的大悲
二、噶舉尼眾努力不懈的請求
三、當今世界的佛教徒中,女眾多過男眾的這個事實
四、發心領受比丘尼戒的尼眾,承諾謹慎持守所受戒律的決心
堪布卡桑.尼瑪表示,代表所有噶瑪噶舉尼眾的19位尼師,因法王的慈悲眷顧,今天終於有了這個殊勝的機會,大家共同的努力因此圓滿。
■ 法王承諾,將盡自己最大的力量護持
最後,法王致詞:
「今天在菩提樹下,我們順利舉行了《尼眾教法興盛儀軌》的修法,以及沙彌尼戒傳戒典禮,於此殊勝的場合,特別感恩來自台灣的南林尼僧苑各位尼師,也歡迎我們新的、剛剛受戒的19位藏傳沙彌尼。
一般而言,在藏傳佛教中,幾乎各教派都有傳授沙彌尼戒,但今天給予的沙彌尼戒,是與眾不同的,是「為恢復藏傳佛教的比丘尼僧團」而給予的。因此,傳戒的目的,不光只是一個「戒律」,而是為「恢復藏傳比丘尼僧團」而傳授的。
根據《律典》,所有女眾的戒律都應該由比丘尼傳授,所有男眾的戒律都應該由比丘傳授。然而,我們藏傳佛教並沒有一個持續的比丘尼傳承,因此由比丘代為女眾授戒。這個做法,很難說完全符合律典的旨意和精神。
因此,為了讓女眾能夠真正授戒,「比丘尼」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必須要有「成為比丘尼的女眾」,這就是為什麼「傳授比丘尼戒」會這麼重要的原因了。
佛陀的法教可完全涵蓋在三學(戒、定、慧)之中,而「戒律」是其他「定」和「慧」二學的基礎。因此,無法以女身獲得完備的戒律的女眾,就難以完整的修持佛陀的法教。
我們的導師釋迦牟尼佛,出於大悲而將佛法傳授給男眾和女眾,讓男眾和女眾都能進入佛門、都能修持完整的三學,沒有任何的性別差異。因此,「確保每人都有相同修持佛法的機會」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有益且重要的,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所有佛教徒必須追求和實現的目標。
我給予藏傳尼眾修持完整「別解脫戒」的機會,這並不是無中生有,不是我自己想出來的,更不是我自己一個人成辦的。
當然很多人有疑問,說為何我對此事有想法、興趣?
這說來話長,但我記得第一次探討到「比丘尼戒律」這議題時,大概是在2004年,也就是改革祈願法會的第一年時,當時我們探討要座位的安排和僧眾規矩,也談到比丘尼的行為規範與座位規劃等,當時就開始對「比丘尼戒律」有興趣。
至尊導師、達賴喇嘛尊者也對女眾學習、戒律方面至為關切,因為他的慈悲眷顧,我們藏傳佛教中的女眾已有和男眾同等的經、律、論等學習機會,去年也已經有「格西瑪」(女眾佛學博士)的制度;而且,為恢復比丘尼戒律,許多教派的戒律師們討論過很多次,研究了二十多年,我也參加了幾次這樣的會議。由於以上種種緣故,讓我覺得比丘尼戒律是必須要恢復的,而我也會盡自己最大的力量這麼去做。」
接著,法王致謝詞:
「我要感謝台灣南林尼僧苑的比丘尼們,她們應邀前來為我們傳授沙彌尼戒;我也要感謝來自6所不同尼師院的19位藏傳尼眾,她們出於自己的發心自願領受這些戒律,並且以過去數週的時間,與法藏部的比丘尼和她們彼此之間,進行無數次的對話和討論。」
「在跟她們談話時,我發現她們具有殊勝、不可思議的清淨動機和菩薩願心。有時,我都覺得,僧眾該為自己在受戒時的發心感到羞愧,因為它遠不如她們發心的清淨和殊勝。因此,我隨喜這些尼眾」
[這是我們第一次傳授這些戒律。重點是我們保存並延續佛陀的法教,讓佛陀的法教不至於式微。我認為,透過佛陀的慈悲、透過一切偉大賢哲的力量,透過大愛道瞿曇彌和所有女性阿羅漢的力量,我們有了傳授這些戒律的機會,而現在我們要好好持守、不令喪失。」
■ 法王告誡,僧團和合,才能有好的戒律
結語中,法王告誡全體僧團:
「無論僧眾或尼眾,最重要的是僧團要和合,因為這是一切的基礎。因為僧團和合,我們才能有好的戒律,以及其他的一切。重要的是,我們都能和睦相處、彼此尊重、彼此關注,這樣的話,佛法就能興盛。於此,我非常感謝每一個人。」
伴隨著與會眾帶著激動的熱烈掌聲,19位藏傳尼眾起身向法王獻哈達,法王一一賜予加持,並贈以加持紅繩。
功德迴向後,法王步下法座,沿著大塔邊緣繞行至著名的滿願度母聖像前。法王站在高平台上,手持著「比丘尼傳戒戒會」尼眾們所供養的黃金漆,小心翼翼的以小筆刷為此滿願度母聖像貼金。
之後法王再度繞進正覺大塔正殿內,以潔白哈達蒙住口鼻後,法王受邀踏入佛龕內,手持毛筆,為正覺佛塔內一樓及二樓的佛陀金面,細心塗敷上光燦金漆,以此佛陀神變的重大吉祥日上、代辯經法會中9百多位噶瑪噶舉尼眾所做的敷金功德,為連日來的殊勝活動,畫上圓滿的句點。
- 分類:專題報導
- 點擊數:2197
時間:2017年3月10日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
大寶法王的心願:留下典範,世世代代引以為榮
歷經人仰馬翻的準備後,3月3日早上七點起,以建立藏傳比丘尼僧團為目標的第一屆傳戒會,如期地順利開課了。在第十七世大寶法王指示下,接受傳戒的藏籍尼師們,即使已出家20年至40年,仍需從最基礎的三皈五戒開始,重新受起。
■20位出家20年以上的資深尼師,重新學做小沙彌
而在法王要求的「菁英小班制」下,第一屆受戒者來自印度的噶瑪竹給達傑林(Karma Drubgye Dhargey Ling)、八蚌智慧林、創古度母寺、不丹竹德寺、確闊德千列些林(Chökhor Thekchen Lekshay Ling)、歐瑟噶瑪特秋林(Woser Karma Thekchok Ling)等6所尼師院,包括在去年、第三屆谶摩比丘尼辯經法會法王一宣布將重傳沙彌尼戒後,就已報名的十一名尼眾,以及今年加入的九位,總共20位。
這20位尼眾出家都已超過20年,不僅有多位完成3年3個月閉關,且現職幾乎都是寺院住持級的管理職位,或是佛學院教師。為了完成法王「成立比丘尼僧團」的這個心願,第一堂課起,他們從禮拜、穿衣、拿缽、念供茶文等等最基本的小沙彌尼動作,從頭學起。
而「教師團」部分,是由南林尼僧苑9位比丘尼組成比丘尼傳戒僧團,其中由2位比丘尼負責教戒:釋見閑法師傳授戒律,釋見如法師講解律藏;其他尼師則協助集訓和儀式的進行。
妙融法師、覺揚法師、慶喜法師、如心法師等擔任行政小組,並從美國專程請來、於噶瑪三乘法輪寺(KDT)完成數次三年3個月閉關的中文翻譯:台籍比丘尼洛卓拉嫫,搭配藏籍的創古寺阿尼蔣秋卓瑪,擔任中/藏的相互翻譯。
■基礎十戒,講解40小時
從3月3日至3月10日之間,初步預定的行程是:
1. 第一堂課:「教戒」:每天早上7點上課到9點半是「教戒」課程。
2. 第二堂課:谶摩比丘尼辯經法會課程:由於多位藏籍尼眾(受戒的戒子)已擔任尼師辯經法會的要職,如唯那、持香師、糾察師等,因此早上9點半時,大家一起回到德噶寺尼師辯經法會會場,參與法王講解的《解脫莊嚴寶論》課程。
3. 午休:中午約11點用餐。
4. 第三堂課:威儀訓練:下午2點到5點是包括禮拜、穿衣等、從頭學起的沙彌尼威儀訓練。
5. 第四堂課:討論課程:七點之後,有開放互動討論時段。
藏傳佛教傳承中,即使是比丘受戒,一般傳戒加上受戒,也大約僅在2小時之內,因此,規劃這8天課程時,當聽到「80小時課程加翻譯」時,不僅戒會行政小組吃驚,連法王都問「十條戒要講80小時?真的要這麼久嗎?」後來南林尼師苑勉強壓縮為「40小時上課加翻譯」,但事實證明,真的很趕。
■健康不好,擔心難成「過午不食,直至盡形壽」
因為佛陀古制的十戒,若要從內心守持到外部行誼等各種細節,其實是在每一分鐘、每一面向中,極為細緻複雜,且和藏傳尼師的生活方式及環境,有相當大的差距。其中最顯著的,就是「過午不食」。
第一天早上,簡短講解「十戒」時,「至盡形壽,需過午不食」,就讓受戒尼師有點訝異。「早上講課後,氣氛就不對了」協助教戒的南林尼眾苑尼師回憶到,有受戒尼眾陸續來詢問說,「持午,我們可能有困難」。
藏傳尼寺院相對貧瘠的團體生活環境、營養性不高的豆片湯等主食,受戒尼師本身已擔任職務繁重的老師或住持、及晚間仍有辯經教學等消耗體力甚大的課程等等,相較於漢傳清修持戒的出家眾會有在家眾層層護持代勞、可終日專心淨修的戒律道場,在硬體環境及生活起居上,確實有巨大差距。
且在整體環境下,藏傳佛教不論是尼眾或僧眾,僧團甚少有持午的風氣,而第一批受戒尼僧大多是四、五十歲,甚至有一位已過七十高齡,人生已過大半,多位已有疾病,也有曾持午而送醫者,他們不敢擔保,在未來,會不會因為自己的健康問題,而損傷到戒律。
「發願守戒」及「如法持戒」是攸關生生世世之重大決定,因此衡量起來,不僅藏傳尼眾難掩擔憂,連南林傳戒比丘尼團及戒律行政組,都隨著揪心起來。
第一天上午,第一堂課後,就有一位尼眾因為健康堪慮,離開了。
■法王說,「只要有人有心受戒,我們都要成全」
當時3月3日,是近2個月祈願法會系列活動圓滿落幕的隔天,有3、4千位海外信眾要返國,因此法王連日忙於接見700位至900多名訪客,完全分身乏術。
但第一天下午,妙融法師還是趁法王見客的幾分鐘空檔,傳達了這個疑問。妙融法師同時也詢問到,這次課程密集而辛苦,且很多跪拜動作要演練,有一位尼師已高齡七十多歲,走路需要攙扶,連堪布兒子都勸她不需要,且按照某些前例,她已超過受戒年齡,是否要勸她改念?
法王說,「就算是一個人受戒,也應該受」。法王接著說,佛陀時代,有位80多歲長者想受戒,但大迦葉尊者不接受,之後由佛陀開許親自開許而圓滿,「有心受戒者,我們都應該要成全。」。
「持午」的現況與困難,法王說,「我會和大家談談的」。接下來連續三天,法王每天都趕來和大家討論。
■所有擔憂,由法王來親自溝通
第二天上課時,教授更多戒律細節,大家心情更為緊繃。當天下午,法王就繞過來了。
法王先勸勉受戒尼師說,大家各自回到寺院時,只有自己持戒時,確實會很困難,因此中長程而言,將來希望能真正建立起藏傳佛教的戒律道場。而目前,先從菁英栽培起,希望大家盡力做到最好。
接著他也細心詢問南林戒師,關於《四分律》「十戒」(八關齋戒加「不捉持金銀」)中,「不捉持金銀」及「過午不食」這兩戒律細節,以及傳戒時的語言問題。
■越聽越細,越聽越嚴,「最後會剩下幾人?」
而上午教戒、下午演練的課程繼續進行,3月6日,也就是第四天早上,戒律越說越細了,從一開始的「為何受戒」、「佛陀為何制戒」、「戒律種類」、「持戒功德」、「遮難」等前言,已實際進入「遮難」部分。
由於儀軌文字精鍊,但又與生活上的所有分際都息息相關,因此在在處處,都需要明確的定義。例如「居士五戒」中也有的「偷盜」,若有施主供養10份財資,後來這10位僧眾中,有2人不在場時,代表接受者可以自行處理嗎?或印經捐款可以轉於蓋廟嗎?捐款印經時,說要印大乘經,可以改印小乘經嗎?環節與面向,以及行為不曾發生的「心識」細微面,南林尼眾苑尼師都一一列舉說明。
相對而言,藏傳佛教的沙彌尼戒律是較為彈性的,因此受戒的尼眾們,在第一天就有受點驚嚇,之後大家越聽越多,越聽越卻步,妙融法師回憶說,每次聽課時,戒會工作組成員的心中,只迴盪著一個問句,「到最後,到底會有多少人受戒?」
■法王:第一屆,一定很辛苦,但我們做得到!
當天晚上及後續連續兩天,法王與卓瑪林佛學院專門教戒的格西阿望再度前來,專程回答傳戒師及藏籍受戒尼師的各種疑問。
3月7日上課時,南林尼僧先請教了法王對「藏傳尼眾恢復比丘尼傳承」的計畫和期望。接著請問法王,以目前推行方式,讓尼眾在團體生活中單獨持戒,確實極為困難,受戒藏尼分散各地,往後也較難推動僧團,因此,是否把準備時程拉長,先建立戒律道場,以團體力量來習慣共修後,再逐步傳戒?
■「恢復比丘尼僧團」是機緣具足,時間緊迫
法王先解釋到,他之所以要推動藏傳佛教的比丘尼僧團,是因為維持佛教,需要具備有四眾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就如同支撐佛教的四個柱子一般。
法王說,往昔在西藏可能曾有過比丘尼僧團,但後來消失了。而現在的尼眾已具備完整修學佛法、修學三學的時機與環境,而在「三學」當中,首要就是「戒學」,若沒有比丘尼僧團,戒學就不會完整,因此希望推動復興。
「若先受沙彌尼,再受學法女,兩年後比丘尼戒,再過五到十年才能傳戒,這時候我都一把年紀了,再等下去也不是辦法。」法王說。
法王極為懇切的解釋到,現況是:很多藏傳尼眾已經等了20年了,也有很多人對「藏傳恢復比丘尼僧團」這件事,開始失去信心,所以屬於緊急、緊迫的狀態,時間並不充裕。
法王說,他個人的處境也相對特殊,來到印度的這17年,限制較多,各方面都不太容易,想要先建寺院的話,還需要層層批准,也因此拖了許多時間。
法王說,這次是一個開始,雖然沒有那麼多戒子參與,但只要他們能夠守持,而且是自願、發自內心的守持,就應該成全「換我們來護持他們」。
■「留下典範,讓後代引以為榮,是我的心願」
南林尼眾也轉達和尚尼(南林院住持:惟俊和尚尼)的期許與成全之願,說:「和尚尼很遺憾由於身體原因,沒辦法親自前來成就這件事情,但師父不斷告誡我們,法王這次要恢復比丘尼的傳承,是有歷史性的代表,希望我們南林派出來的這些戒師,能帶給《四分律》最完整的傳承、最如法傳承。」
尼眾們對法王轉達和尚尼的期許說,「因為這是法王的第一次,也是南林出來恢復比丘尼僧團傳承的第一次,不管漢傳、藏傳的教派,一定都會看我們怎麼做,這是歷史性的一刻,我們要把最如法的呈現出來,都希望彼此能做到最如法。」
法王也真誠的回應說,「因為有種種批判、障礙,以致於二十多年以來,都無法建立比丘尼僧團,我們可能是現在藏傳的第一個、敢做這個決定的傳承。」
法王說,當然曾有一部僧眾去受了比丘尼戒的傳統,「但我們還是希望能請到漢傳比丘尼僧團來傳這個戒,這也是我的心願,希望藏傳、漢傳也結這個法緣。這樣世世代代都可以這樣的事情為榮」。
■以「二部僧」方式,圓滿恢復比丘尼戒傳承
法王說,「這是第一次,很多人也睜很大的眼睛,在看著這件事。我們也是希望作的最好,留給後世一個典範,一個圓滿、如法的典範。我們會全心全力的配合,這對南林來說也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任務,對我來說,我會想辦法能前、中、後都去承辦這件事情。」
而在「法藏部」及「說一切有部」的融合上,法王說,以傳戒而言,二部僧會較符合律典,因此我們想從沙彌尼到式叉摩那(學法女)階段,先是從《法藏部》受戒,之後到了比丘尼時,是從《根本說一切有部》的僧眾,跟我們《法藏部》的僧眾一起,因此,最後得戒時,可說得了《根本說一切有部》的戒體,所以算是已恢復了《根本說一切有部》傳承。
■這是第一屆,辛苦是必然
而在晚間,法王與戒會全體成員會面時,一位尼師坦白提出大家的擔憂:「很多人都生病,有人閉關時曾昏倒,自己也因為持午而住院過,如果沒做好了,怎麼辦?」
法王親自擔任翻譯,以藏文和中文,分頭與台灣來的傳戒比丘尼僧團、及藏籍受戒學僧一一解說,法王先鼓勵大家說,這是第一屆,是重新恢復,因此「困難、辛苦」是必然的」,但受戒的核心是四根本戒,希望大家不要因為細節上的困難,而放棄了戒學的主要精髓。
妙融法師當時也曾代為詢問到,「持午」在南傳佛教的持戒道場,是基本的戒律,但例如台灣盛行的北傳佛教,近年也講究佛行事業,而為利眾方便,不是每天打坐靜修,因此即使連大乘道場,也不是全部都持午,而藏傳比丘也未持午,是否能所開許?
■過午不食,法王:「我們做得到!」
南林尼眾苑尼師們則回憶到,一位住在美國的師叔曾與十六世法王,討論過女眾傳戒議題,當時針對「持午」問題,法王回說,「現在有困難」,當時藏人們顛沛流離,空間和僧團都有困難。加上印度的食材營養成分低,即便吃三餐都會營養不良,因此難以推行。
沒想到這段對話,會由十七世法王接續實現。
隔了近40年,聽到大家對於「持午」的擔憂後,法王簡單回答說,「持午,我們做得到!」。法王說,其實從第八世法王起,整個僧團都需持午,「我們現在不是開先例,而是沒落了」。
■「僧團持午」,法王:「八世法王就已實施,我們現在是沒落了!」
法王說,藏地也曾有「持午」的歷史,當第八世、第九世、第十世法王時,傳承比較興盛,公眾、僧眾的廚房在過午之後,是不准開火的。十世之後,因為戰火頻仍,而無法再實施。
他解釋說,佛陀具有大悲心,不會制訂我們都做不到的規矩的,而戒律雖然嚴格,但在《一切有部》中,對於生病,仍有開許,千萬不要因持午而拒絕吃藥、耽誤了病情,但也希望大家不要以病為由,而應盡力去做,「只要你們願意受,就會得到加持」。
■會逐步堆動「全僧團為單位」的過午不食
法王第三次與受戒尼眾會談時,也再次提到,「藏傳少見持午」的可能原因,可能是因為藏傳佛教獨特的辯經學習方式,例如藏傳尼眾學習辨經時,都是利用晚上時段,有時一路從晚上八點辯經到凌晨兩點多,像是操練一般的激烈學習著,若營養不夠,可能體力不足,而影響到學習,可能因此才會慢慢開許,而成為習俗。
對於後續安排上,法王也提出兩點新計畫,首先是在飲食上,之前曾請台灣醫療團隊去各尼眾院觀察飲食,並給予調整建議,因此研究好後,法王會用自己的名義,去命令寺院調整飲食。
法王也提出中、長期計畫說,可以考慮「以整個僧團為單位」,開始推動生活習慣的改變,逐步推動僧團持午的戒律。「這部分我有很大的一份責任,會和寺院負責人及佛學院堪布來討論做法。」法王承諾說。
「法王規劃的傳戒道路,還包括已備受顯教討論的學法女戒及八敬法,可是最縝密但也絕對最辛苦的,但「(三次懇談)之後,戒子們都決意承諾了」。戒會圓滿後,妙融法師回憶說,資深尼師們毅然面對未來的艱困,並如同孩童般認真的學習,抄下密密麻麻的筆記,並開始練習持午。
這群各大尼眾寺院的住持、教授師們,也反覆演練傳戒會上所需的一切基本動作與問答,甚至在課程結束後,晚上會再邀請格西來繼續解說戒律細節,等待著幾天之後,正式成為1000年以來,第一批承擔「復興戒律」使命的藏傳沙彌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