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世噶瑪巴到第十七世噶瑪巴之過渡期間(1981年-1992年)

空位期──第十六世噶瑪巴到第十七世噶瑪巴之過渡期間(1981年-1992年)

1980年5月,第十六世噶瑪巴作最後一次世界旅行,訪問希臘、英國、東南亞和美國。尊貴的噶瑪巴在各地舉行黑寶冠法會 、灌頂法會、講經說法、接受媒體訪問、參加座談會和慈善公益活動。

1981年11月5日第十六世噶瑪巴在美國芝加哥附近再弘(Zion)美國國際診所圓寂。 法體(Kudung)送回印度,圓寂前將一信物託付給第十二世大司徒仁波切。1992年,大司徒仁波切才發現此信物中有噶瑪巴的轉世信函。

12月20日,在印度錫金噶瑪巴的荼毘大典中,印度政要和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弟子都來參加。

第十六世噶瑪巴圓寂後傳承事業的延續

第十六世噶瑪巴圓寂後,他的弟子們肩負起延續傳承的責任,繼續他的佛行事業,尋找第十七世噶瑪巴並舉行陞座典禮。

此時,因為第五世噶瑪巴德新謝巴(1384-1415)曾經預言「黃金珠鬘」(傳承鏈)十六世之後,十七世之前噶舉傳承會遭遇困難,所以大家特別關注第十六世和第十七世之間之空位期 ,尤其是當時噶舉的行政中心在國外而不在傳統的主寺楚布寺。

楚布「拉布讓」(Labrang)

「拉布讓」是一個為轉世祖古成立的機構或辦公室,它的功能包括一般行政、人事、財務、國際國內活動、總務等等一切祖古的事務。頗似現代的公司組織。幾乎西藏所有的轉世祖古都設有拉布讓為祖古服務並確保傳承的順利延續。噶瑪巴的拉布讓則被稱為楚布拉布讓,因為拉布讓也有大活佛住的地方的意思,第十六世噶巴的拉布讓由弟子和祕書長達卻雍度組成。達卻雍度為噶瑪巴服務了卅四年,工作涵蓋西藏和印度事務。迄今已有十七位噶瑪巴,每一位噶瑪巴一生中都有拉布讓為他服務,通常由噶瑪巴任命一位祕書長主其事。

第十六世噶瑪巴圓寂之後,祕書長達卻雍度肩負起機構的工作,持續第十六世噶瑪巴的事業。數世紀以來,拉布讓以此種方式運作,以確保噶瑪巴轉世及被認證之空間期能平安順利渡過。

噶舉傳承的黃金珠鬘(傳承鏈)

除了拉布讓之外,噶瑪巴的關鍵弟子也擔負起責任,將傳承從前世噶瑪巴傳給下一世噶瑪巴。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是預留關於尋找他轉世資訊的第一人,他將轉世預言信其中有關於他轉世的詳細說明,交付給弟子卓貢惹千(Drogon Rechen)

數世紀以來噶瑪巴的法教是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給弟子。這些接受口傳,把噶舉傳承的法教一代代傳遞的人,包括噶瑪巴在內被稱為噶舉傳承的「黃金珠鬘」,意指這些傳承的傳遞者如黃金念珠一樣的延續珍貴的法教。

第一世噶瑪巴將傳承傳給了弟子卓貢惹千,卓貢惹千再傳給他的弟子朋札巴,朋札巴傳給了第二世噶瑪巴噶瑪巴希。數世紀以來經由此制度,噶瑪巴將噶舉傳承傳給下一位噶瑪巴。

認證新的噶瑪巴

在西藏轉世制度中,各教派傳承都極重視認證祖古的方式。一般尋找轉世祖古的方法是由高僧、禪師進入禪定中去找尋。

噶瑪噶舉傳承是唯一依照轉世信函的指示來尋找及認證祖古的傳承。從第一世噶瑪巴開始,噶瑪巴預留下一封信函,寫明下一世出身的有關資料,是認證下一世的關鍵。也因此,我們可以說噶瑪巴在「自己認證自己」,而噶瑪巴的繼承者必須依照噶瑪巴託付的轉世信函中的指示去尋找下一位噶瑪巴,並為他舉行陞座大典。

自至從第一世噶瑪巴圓寂之後(1193),數世紀以來,非常多的大師肩負起將傳承傳遞給下一位噶瑪巴的責任。從第十八世紀末開始,空間期的黃金珠鬘持續噶舉傳承的大師是大司徒仁波切和蔣貢康楚仁波切,而在此之前,則有夏瑪仁波切、國師嘉察仁波切和許多大瑜伽士們。

成立四大法子攝政議會(Council of Four Seat-Holders)第十六世噶瑪巴的荼毘大典後第二天,拉布讓的負責人,祕書長達卻雍度先生在隆德寺召開了一個會議。會議中決議請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的四位法子,夏瑪仁波切 、大司徒仁波切、蔣貢康楚仁波切和國師嘉察仁波切共組成議事會,共同肩負噶瑪巴的佛行事業,並且請他們找尋第十六世噶瑪巴的預言信函,據此再找尋他的轉世。四位法子接受了此一任務,並表示將盡心力去完成第十六世噶瑪巴的託付。

他們四位被稱為四大法子,他們輪流攝政,任期為三年,任期中負責繼續噶瑪巴的佛行事業,直到新的噶瑪巴陞座。

任期一到,便由另一位法子接任。噶瑪巴在隆德寺的國際中心正式出版的期刊「法露」中刊出了此次會議的決議,此決議經四大法子的同意。雖然每一位法子都有自己的「拉布讓」,但是和噶瑪巴的拉布讓是分開的。噶瑪巴的拉布讓在此空間期也協助各位法子執行噶瑪巴的佛行事業。

等待噶瑪巴的來臨

四大法子專案小組成立之後,噶瑪巴拉布讓的祕書長把工作重點放在為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建造現見解脫寺(Thong-Drol Lha-Khang)、「天降佛塔」(Lha-Bab Chorten)(象徵佛陀來到人間)和黃金的「菩提塔」(Jangchub Chorten)(象徵成道功德)來保存第十六世嘉華噶瑪巴珍貴的舍利。1982年12月11日,為噶瑪巴服務卅四年之後,祕書長達卻雍度先生在隆德寺完成建造舍利塔之後突然去世。達卻雍度意外去世之後,多嘎玉嘉(Toppa Yulgyal)接任祕書長,當時是夏瑪仁波切任內。 丹增南嘉(Tenzin Namgyal)留任副祕書長。當夏瑪仁波切三年任期到期時,他不遵守1981年的共同協議而繼續留任 ,多嘎玉嘉也繼續担任祕書長。1992年11月30日到12月3日,噶舉國際會議在隆德寺法輪中心(Dharma Chakra Centre)召開,接受多嘎玉嘉的辭呈,任命丹增南嘉為祕書長。(噶舉國際議會關於多嘎玉嘉之決議文)

在此空間期,眾多噶瑪巴虔誠的弟子,將第十六世噶瑪巴的心願完成-成立第一流的那瀾陀佛學院(Nalanda Institute),出版五百部共兩百五十卷論藏(Tengyur-丹珠爾)和在新德里建立噶瑪法輪中心。

1990年那瀾陀佛學院第一屆畢業生畢業;《丹珠爾》則免費或以極低的收費,送到世界各藏傳佛教道場;新德里的法輪中心也 興建完成。在此期間,噶瑪巴弟子們心中最 罣礙的事是找尋第十七世噶瑪巴。終於在1992年3月19日,找到了第十六世噶瑪巴的轉世信函,楚布寺立刻成立了一個尋訪小組開始依照信函中的線索尋找, 終於在1992年5月在東藏找到了尊貴的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並為噶瑪巴在傳統主寺楚布寺陞座。